拼音 : 惜老憐貧 (xī lǎo lián pín)
簡拼 : xllp
近義詞 : 憐貧惜老
反義詞 : 欺貧愛富、嫌貧愛富
感情色彩 : 中性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愛護老人
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我們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
,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成語用法 : 聯(lián)合式
例子 : 你在此地所為,雖是光明磊落
產(chǎn)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1.帶憐字的詩詞
1
2、滅燭憐光滿
3
4、獨憐幽草澗邊生
5
6
7、望門投趾憐張儉
8
9
10
11、尚想舊情憐婢仆
,也曾因夢送錢財。—唐代: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12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3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4、誰憐一片影
,相失萬重云?—唐代:杜甫《孤雁 / 后飛雁》15、甲子今重數(shù)
,生涯只自憐。—唐代:司空圖《元日》1
、“憐”的拼音:憐[lián]2
3、帶“憐”字的成語:顧影自憐
2.憐字開頭的詩詞唐 王維 【戲題示蕭氏甥】憐爾解臨池,渠爺未學詩
。老夫何足似
,弊宅倘因之。蘆筍穿荷葉,菱花罥雁兒。郗公不易勝,莫著外家欺
。唐 劉長卿 【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朝無寒士達,家在舊山貧。相送天涯里
,憐君更遠人。唐 劉長卿 【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贈別】憐君洞庭上,白發(fā)向人垂。積雨悲幽獨,長江對別離
。 牛羊歸故道,猿鳥聚寒枝。明發(fā)遙相望
,云山不可知。唐 劉長卿 【贈崔九載華】憐君一見一悲歌,歲歲無如老去何。白屋漸看秋草沒,青云莫道故人多
。唐 劉長卿 【同崔載華贈日本聘使】憐君異域朝周遠,積水連天何處通。遙指來從初日外
,始知更有扶桑東。3.有“憐”和“類”字的古詩文和現(xiàn)代詞語憐憐惜,憐憫
,同情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賣炭翁》可愛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可惜 楚人一炬
,可憐焦土 《阿房宮賦》愛戴 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比喻對女子十分溫存愛戀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 顧影自憐 顧:看;憐:憐惜。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
,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搖尾乞憐 憐:愛憐,名詞
。狗搖著尾巴向主人乞求愛憐。比喻裝出一副可憐相向人討好。類事例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起(《史記 屈原列傳》)類似,像 中會殿閣,類蘭若 (《促織》)類推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副詞,大多,大都 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 《訓儉示康》觸類旁通 觸:接觸;類:某一方面的事物,事例;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
,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畫虎類犬 類:像。畫老虎不成
,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有教無類 類:類別
4.含有雨憐的詩句青箬笠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jié)
七八個星天外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水光瀲艷晴方好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
山路元無雨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花開花謝花滿天
全文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
游絲軟系飄春榭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
柳絲榆莢自芳菲
,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
,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
,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
獨倚花鋤淚暗灑
杜鵑無語正黃昏
青燈照壁人初睡
為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
愿奴脅下生雙翼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
試看春殘花漸落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6.關(guān)于蓮的詩句有哪些啊描寫蓮的詩句《江南》江南可采蓮
魚戲蓮葉間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
俯仰隨風傾
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
高采溢通壑
《采蓮曲》梁元帝碧玉小家女
因持薦君子,愿襲芙蓉裳
色同心復同
,藕異心無異。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1453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