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見利忘義 (jiàn lì wàng yì)
簡拼 : jlwy
近義詞 : 見錢眼開、唯利是圖
反義詞 : 見利思義、舍生取義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構 : 連動式
成語解釋 : 利:利益;義:道義。見到私利就不顧道義
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p>
成語用法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例子 : 某與呂布同鄉(xiāng),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見利忘義的故事(5篇)
見利忘義的故事1【詞目】見利忘義
【發(fā)音】jiàn lì wàng yì
【釋義】形容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出處】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反義詞】見利思義
【成語故事】
秦末,酈商在高陽起兵,歸順劉邦。他將自己的四千兵馬交給劉邦統(tǒng)率,自己沖鋒陷陣,立下不少功勞。劉邦做了皇帝以后,他當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來退休在家。
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兒呂廣、呂祿為王,打算將劉家的天下變?yōu)閰渭业?。呂后病死后,呂家的人蠢蠢欲動,眼看一場政變就要發(fā)生,漢朝大臣們個個捏著一把汗。
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緊急磋商,討論對策,最后決定為了平息禍患,必須誅滅呂氏家族。但是,當時的兵權在呂祿的手中,他掌管北軍,周勃雖然是名義上最高的將領,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無法調遣部隊。
周勃和陳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酈商的兒子酈寄與呂祿是好朋友的關系,除掉呂祿。周勃首先劫持住酈商,威脅酈寄引出呂祿,乘機奪取兵符。呂祿聽從酈寄的勸告,出外狩獵散心,周勃奪了兵符,趁機控制北軍,隨后便把呂氏家族全部誅滅。
酈商在誅呂事件發(fā)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酈寄由于立下大功,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后來史書評論酈寄,說他見到有利可圖,就出賣了朋友,是個沒有道義的人。
見利忘義的故事2【注音】jiàn lì wàng yì
【典故】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見錢眼開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見錢眼開、唯利是圖、利令智昏
【相反詞】見利思義、舍生取義、見義勇為
【押韻詞】側足而立、紈綺子弟、不可勝紀、上根大器、啖以重利、足趼舌敝、爭權奪利、同敝相濟、肥田沃地、一碧無際、......
【年代】古代
【燈謎】見錢不認朋友
【歇后語】拾錢不識街坊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里,呂氏安排呂產、呂祿掌握國家大權,不得人心。呂后死后,老臣周勃、陳平想辦法鏟除呂家勢力,就請老丞相酈商的兒子酈寄出面約他的好朋友呂祿外出打獵,借機殺掉呂祿,酈寄被封為大將軍
【成語舉例】某與呂布同鄉(xiāng),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見利忘義的故事3 見利忘義的故事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對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tǒng)領京都禁衛(wèi)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于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余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后,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恒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斗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弊髡甙喙陶J為酈寄不屬于“見利忘義”。
見利忘義材料
【發(fā)音】jiàn lì wàng yì
【出處】《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近義詞】唯利是圖
【反義詞】見利思義
見利忘義的故事4漢高祖劉邦死后,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莸叟橙鯚o能,由他母親呂后執(zhí)政。呂后是個野心家,處心積慮地要篡奪劉氏政權,殘酷害死了劉邦的許多親屬,連惠帝也覺得這些不是人干的事,嚇得生病,不再過問政治。
周勃和陳平商量后,認為呂祿與曲周侯酈商、酈寄父子的關系密切,可以加以利用。于是把酈商軟禁起來,脅迫酈寄去誘勸呂祿交出兵權。酈寄無奈,只得按周勃和陳平教他的話去欺騙呂祿說:“高祖和呂后共同平定天下,劉氏所立的九個王和呂氏所立的三個王,都是大臣們商量決定的,劉氏的諸侯王以為不妥當。如今太后去世,少帝年紀很輕,您不趕快回國守住自己的封地,卻充當大將軍率領軍隊,這會引起大臣和諸侯王的懷疑。還是交還大將軍印,把軍隊交還給太尉吧。同時請梁王也歸還相國大印,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這樣,齊王一罷兵,您也可以坐享千里江山?!?/p>
這席話說動了呂祿的心,他就叫人去告訴呂產和呂家其他的人。大家拿不定主意該怎么辦。呂祿很相信酈寄,便離開軍營,同他一起出外游玩,順路去看望姑媽呂媭。不料,呂媭知道這件事后大怒道:“你身為將軍,卻擅自離開軍營,丟掉軍隊。呂家今后沒有立足之地了!”
說罷,她把所有珠玉寶器全部撒在堂下,以表示沒有必要替別人保存這些財寶了。
為了取得兵權,周勃通過主管符節(jié)的紀通;拿了符節(jié)假傳皇帝命令,控制了駐扎在城外的北軍。接著,又讓酈寄等人叫呂祿交出了大將軍印信。
周勃進入北軍營門后,傳令全軍說:“擁護呂家的露出右臂,擁護劉家的露出左臂?!?/p>
結果,全軍兵卒都露出了左臂。北軍就這樣被周勃接管了。這時,呂產不知道呂祿已經交出北軍,想進宮作亂,但侍衛(wèi)不讓他進門。呂祿的女婿劉章,乘機率兵向呂產發(fā)動攻擊,最后將他殺死。
周勃見劉章除掉了呂,認為大勢已定,非常高興。第二天就把呂祿斬首,用棍棒打死呂媭,又分頭把呂家男男女女全部抓起來,不論老少全部斬首。酈寄雖然是呂祿的好朋友,但他在誅滅呂氏的斗爭中出了力,所以讓他襲父爵為曲周侯。
見利忘義的故事5 【釋義】
利:利益。義:道義。這則成語是諷刺在有利可圖時,就不顧道義。
【用法】
貶義。用來形容為了利益而忘掉道義,出賣朋友的人。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漢書·酈商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p>
【成語故事】
酈商曾同漢高祖劉邦在高陽一同起兵,他看劉邦很有才干,便將自己手下四千兵馬交給他統(tǒng)率,自己卻去沖鋒陷陣,并屢建戰(zhàn)功。因此,劉邦當了皇帝以后,任命他為右丞相。劉邦死后,皇權落在呂后手中。呂后野心很大,她讓呂氏家族來執(zhí)掌天下,封自己的侄兒呂產、呂祿為王,掌握了朝廷大權。呂后的這些倒行逆施,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等呂后一死,周勃和陳平一些老臣便秘密謀劃,打算徹底清除呂氏家族的勢力。但是,呂祿掌管北軍的兵權,周勃無法實現自己的目的。在這緊要關頭,他想起了老丞相酈商。因為酈商的兒子酈寄是呂祿的好朋友,可以用調虎離山計把呂祿騙出京城,然后設法把他除掉。當時酈商正在家中養(yǎng)病,周勃便去看望酈商,要他協(xié)助滅掉呂氏家族。酈商見呂氏家族大勢已去,只得同意,并讓兒子酈寄按計去欺騙呂祿。呂祿受到酈寄的邀請,便隨其一起出城打獵。乘此時機,周勃領兵控制了北軍,隨后便把呂氏家族余黨全部清除。不久,酈商病死,酈寄被封為將軍。史書上記載此事時,說酈寄的行為是出賣朋友。出賣朋友的人總是在有利可圖的時候,就不顧道義了。呂后篡權呂后,名雉,劉邦之妻。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后,她在幫助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劉邦死后,呂后欺惠帝年少,便策劃誅殺朝中舊臣,獲取實權;又毒死劉邦次子趙王如意,砍斷他母親戚夫人的手足,使她變啞,并置之廁中,名為“人彘”?;莸鄄粷M呂后所為,憂郁而死。呂后遂臨朝稱制,成為中國帝后專政的第一人。
見利忘義是一個貶義的成語,你知道見利忘義的成語故事嗎?下面請欣賞我給大家?guī)淼囊娎x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見利忘義的意思
拼音: ji?n l? w?ng y?
典故出處: 見利忘義,出自《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解釋意思: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見利忘義的成語故事
漢高祖劉邦去世后,呂后奪取了政權,她把呂氏家族的子弟分王封侯,對一些持不同政見的大臣加以鎮(zhèn)壓。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在遺詔中任命侄子呂產為相國,呂祿為京都禁衛(wèi)軍統(tǒng)領,他們準備聯合其他呂氏的黨羽篡奪劉漢政權。
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對此事非常氣憤,決心將政權奪回歸還劉氏。當時,呂祿與曲周侯酈商父子交情最深,兩人經過商量,就把酈商軟禁起來,脅迫他的兒子酈寄去引誘呂祿交出兵權。酈寄因父親被扣做人質,只得按計行事,去對呂祿說:?王侯大臣們對你們封王都沒有異議,但如今你們掌握兵權,大臣們便懷疑你們要興兵作亂,你何不把兵權交給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福,這樣就可以避免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你們。?
呂祿是個胸無大志的人,見好朋友說得有理,就去請教其他呂氏子弟,大家眾說紛紜,呂祿心煩意亂,拉著酈寄去打獵,順便去看姑母呂媭,也就是呂后的妹妹。呂媭聽說呂祿要交出兵權,氣得將家中的珠寶都扔在地上,大罵呂祿道:?兵權一失,我呂氏一族必將死無葬身之地,這些東西還有什么用呢
酈寄聽到呂媭的話后,立即報告周勃和陳平,并且還得到消息,大將軍灌嬰與齊王劉襄聯軍準備回京除掉呂氏一族,陳平、周勃精神為之一振,決定立即動手,里應外合。
在劉邦功臣紀信的兒子紀通的幫助下,周勃拿到了符節(jié),周勃拿著符節(jié)進入了北軍帥營,假傳皇帝的命令,奪取了北軍的軍權。他怕呂祿不服,派酈寄和典客劉揭去勸誘呂祿:?太尉奉命掌管北軍,你最好交出將印,否則將大禍臨頭,后悔莫及啊!?
呂祿本就對交出兵權這件事猶豫不決,見酈寄相勸,認為好友不會欺騙自己,就交出了兵權。周勃掌握兵權后,立即行動,誅殺了呂氏一族,立代王劉恒為帝,史稱漢文帝。
酈寄在誅滅呂氏家族的斗爭中做出了貢獻,但有些人認為酈寄見利忘義,出賣了朋友。后來,人們就用?見利忘義?這個成語譏諷見有利可圖就忘掉了道義的人。
用見利忘義造句
1) brown表示收到這些支持的信件令人欣慰,因為這表明開發(fā)團隊沒有做任何過份或者見利忘義的事情。
2) 我們正處于涸轍之魚的壞境里,沒想到他不但見死不救,而且還把我們最后一絲希望給弄沒了。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人。
3) 好男人視錢財為身外之物,他們不是金錢的奴隸,他們不會見利忘義,他們的心是很坦蕩而富有的。
4) 歷史將如何評判新工黨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嘗試,試圖結合自由市場經濟和社會公正以改善民生?還是見利忘義的壓榨勢力,上至職能廣泛的穩(wěn)固機構,下至小媒體集團,無處不在的操控性政客?
5) 楊杰失望的離開了,但是他在心里大罵道,果然是黑社會,見死不救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
6)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
7) 追溯昨日,感嘆今朝,那些紅袍加身紫帶纏腰的佞臣,那些見利忘義奸詐詭譎的小人,相比東坡多么渺小。
8) 人的本色應該如此崇尚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之義舉;鄙薄見利忘義忘恩負義之惡行。
9) 我們常常對社會上的見利忘義義憤填膺,卻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員。共頁:下一頁。
10) 他是個見利忘義之人,我早就不和他來往了。
11) 他雖然很能干,但見利忘義,得小心提防。
12) 那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喪失民族氣節(jié)的敗類,常常以敵為友,甚而認賊作父。
13) 他是個見利忘義的人,不能結交他。
14) 對那些見利忘義的生產者進行嚴厲的處罰。
15) 故事中的漆工舉手之勞與人為善不見利忘義,船主知恩圖報,這兩者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16) 做人要講義氣,不能見利忘義。
17) 他一向見利忘義,貪污收賄樣樣都來。
18) 處處攀比,心態(tài)失衡是腐敗之因;貪圖享受,怕苦怕累是腐敗之壤;求名圖利,見利忘義是腐敗之源。
19) 書給予了我創(chuàng)新的能力。它使我明白識時務者非俊杰,見風使舵,見利忘義而不懂崇高圣潔心靈的人,或能成事,但決非俊杰,只有剛正不阿,勇往直前的人方為俊杰。
20)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在日常生活中,不講誠信的人,見利忘義的行為卻仍有存在。
看了見利忘義故事的人還看:
1. 見利忘義的成語故事
2. 見利忘義的典故是什么
3. 運籌帷幄的成語故事
4. 見利忘義如何成語接龍
1: 酈寄,為了升官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br>
2 :呂布,最典型的見利忘義。事跡就不用說了吧,三姓家奴。
3: 越南受大量美金軍火的誘惑,將我國對其援助并趕跑美國人的事情拋在腦后,悍然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殺害我大量軍民。現代的典型的忘恩負義。由此,中越兩國關系急劇惡化。
4:《水滸》里面出賣林沖的陸虞侯。
見利忘義的解釋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只圖一己私利,而置 道義 于不顧 某與呂布同鄉(xiāng)知其有勇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 呂布 拱手 來降。 羅貫中《 三國演義 》 詳細解釋 看到 私利,而不顧道義。語出 《漢書·樊噲酈商等傳贊》 :“當 孝文 時, 天下 以 酈寄 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學序》 :“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茍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 《三國演義》 第三回:“﹝ 李肅 ﹞曰:‘某與 呂布 同鄉(xiāng),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詞語分解
見的解釋見 (見) à 看到:看見。 罕見 。 見微知著 。見義勇為。見異思遷。 接觸,遇到:怕見風。見習。 看得出,顯得出:見效。 相形見絀 。 (文字等)出現在某處,可參考:見上。見下。 會晤:會見。接見。 對事物觀 義的解釋義 (義) ì 公正 合宜的 道理 或舉動: 正義 。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 義務 。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內容: 意義 。含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84968.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見風是雨
下一篇: 見獵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