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大樹將軍 (dà shù jiāng jūn)
簡拼 : dsjj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lǐng)
出處 : 諸將軍并坐論功
成語用法 : 作主語
例子 : 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劉平
1. “引”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①<
②<;動(dòng)>
③<
④<
⑤<;動(dòng)>
⑥<
;動(dòng)>;招出;牽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⑦<
;動(dòng)>;拿;舉。《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⑧<
⑨<
;動(dòng)>;避開;退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⑩<
;動(dòng)>;掉轉(zhuǎn)⑾<
⑿<
;動(dòng)>;伸著。《中山狼傳》:“引首顧曰⒀<;動(dòng)>
⒁<
⒂<
⒃<
⒄<
2. 引文言文翻譯 引 yǐn
動(dòng)詞義:
1
引
君子引而不發(fā)
引弓而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臣為王引弓
,虛發(fā)而下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稇?zhàn)國策·楚策》長城以后
丁壯者
,引弦而戰(zhà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柄鐵折疊環(huán)復(fù)……引之長丈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
、拉;牽挽。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友人慚
,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世說新語·方正》3
、延長;延續(xù)。子子孫孫
,忽替引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4
、伸著。引首顧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使者持刀趨前,濟(jì)引頸待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缎绿茣ぷ啃袀鳌ふ鐫?jì)》5
果引張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稘h書·李廣蘇建傳》
6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7
復(fù)夜引兵。——《資治通鑒·唐紀(jì)》
8
、引決;自盡。感三良之殉秦兮
,甘捐生而自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倪x·潘岳·寡婦賦》9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引入上諭中
10
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11
必親引問
12
13
自引而起
引次江北
14、選用
15
引入黃婆洞
16、辭職。如引老:告老
17
引其匕首提秦王
18、承認(rèn)
。權(quán)引咎責(zé)躬
。——《三國志·吳志》19
、延請。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記·魏公子列傳》20
、取過來;拿出引佩刀
引壺觴以自酌
名詞義:
1
、引車前行的皮帶。縣縣常以結(jié)引馳外為務(w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屬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執(zhí)引者三百人
2
、卷首語;序言。恭疏短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又如小引。
3
、樂曲體裁之一,有序奏之意。故聆曲引者
,觀法于節(jié)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又如引辭:宋元戲曲演唱時(shí)第一支曲子的泛稱
,用以引起劇情。4、指商人運(yùn)銷貨物的憑證
令客人赴官請引
5
央李員外衙門上下打點(diǎn)使用了錢
形容詞義:
1、長久
常有高猿長嘯
量詞義:
1
、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一引3. "引“的所有古文翻譯 引 yǐn 【動(dòng)】 (會意。
從弓丨
箭在弦上
——《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淮南子·說林訓(xùn)》 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
——《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
——明·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引手(引箭手)
——《呂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 引車避匿。
友人慚
——《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引日(拉轉(zhuǎn)日輪)
——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
;引頸(伸長頸項(xiàng));引臂(伸臂) 牽連;攀供〖involvein〗 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 引導(dǎo)〖guide〗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又如:引轉(zhuǎn)(扭轉(zhuǎn)
——《資治通鑒·唐紀(jì)》 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
、上書);引領(lǐng)(帶領(lǐng));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 引決、自盡〖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又如:引援(推舉
;引薦);引預(yù)(引薦,使之參與) 招致〖incur〗 必親引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如:引杖(持杖)
;引杯(舉杯。指喝酒) 退避〖retreat〗 自引而起——《戰(zhàn)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
如:引賢(選用賢才) 吸引〖attract〗 引入黃婆洞
如:引老(告老
——《戰(zhàn)國策·燕策》 又如:引耳(豎著耳朵)
——《史記·魏公子列傳》 取過來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引 yǐn 【名】 引車前行的皮帶〖leatherstrapforpullingcart〗 縣縣常以結(jié)引馳外為務(wù)
注:“引,讀為靷
屬引
注:“引,所以引柩車
——《周禮·大司徒》 卷首語
;序言〖forward〗。如:小引 樂曲體裁之一,有序奏之意〖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觀法于節(jié)奏。——馬融《長笛賦》 又如:引辭(宋元戲曲演唱時(shí)第一支曲子的泛稱
——《水經(jīng)注》 引 yǐn 【量】 長度單位〖formerly,ameasureofdistance〗
今為市引的簡稱
。1公里=30引。4. 【文言文:大樹將軍原文: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 原文(馮)異為人謙退不伐
, 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jìn)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dú)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注釋馮異為人謙遜,從不自我夸耀,出行的時(shí)候與別的將軍對面相逢,就帶開馬車讓 路.他帶領(lǐng)的部隊(duì)行止進(jìn)退都有標(biāo)志性的旗幟,號令分明,在各部隊(duì)中號稱整齊 .每當(dāng)宿營時(shí),將領(lǐng)們坐在一起,總是爭說自己的功勞,馮異卻常常一個(gè)人躲在 樹下休息,部隊(duì)里送他個(gè)美稱“大樹將軍”.攻入邯鄲后,給將領(lǐng)們 重新分配任務(wù),對部隊(duì)也重新安排部署.這時(shí),下級兵官都說愿意在“大樹將軍”麾下.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注釋 (1)伐:夸耀.(2)表識:標(biāo)幟.(3)軍中號為整齊:在各部隊(duì)中號稱最有紀(jì)律的.軍中,指在劉秀反王莽的大軍中.(4)屏:遠(yuǎn)離(他人),避退.(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6)更部分諸將:重新安排各個(gè)將領(lǐng)的任務(wù).更,改動(dòng).(7)隸:隸屬.(8)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9)多:贊揚(yáng).(10)不伐:不稱道自己的好處(11)及:等到(12)更:安排。5. 引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引 古代術(shù)語
。見載于清施定庵《弈理指歸圖·凡例》
。大致有兩種含義:(1)指引回被敵方切斷的棋子。近人徐去疾《圍棋入門》:“自遠(yuǎn)應(yīng)援圍中之子
,使其乘機(jī)得出曰‘引’。”或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渡”。(2)即“退”
。徐潤周《圍棋術(shù)語圖說》:“引,也是引回之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引 yǐn (1) (會意
(丨表示箭
本義:拉開弓) (2) 同本義 [draw a bow] 引,開弓也
――《孟子》 引弓而射
――《戰(zhàn)國策·楚策》 長城以后,引弓之國,受命單于
。――《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淮南子·人間訓(xùn)》 柄鐵折疊環(huán)復(fù)…引之長丈許
。――明·魏禧《大鐵椎傳》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 (4) 拉,牽挽 [draw]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車避匿
。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
――《詩·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時(shí)日)
――《新唐書·卓行傳·甄濟(jì)》 (9) 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抬起頭
――《漢書·李廣蘇建傳》 (11) 又如:引附(攀附)
喻指煽風(fēng)點(diǎn)火,加重事態(tài))
――《文選·潘岳·寡婦賦》 (17) 又如:引決(自殺)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19) 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
――《資治通鑒·唐紀(jì)》 (23) 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 (24) 執(zhí)持 [hold]
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戰(zhàn)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
――《資治通鑒》 (26) 又如:引避(引退
――《廣東軍務(wù)記》 (29) 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dòng)把敵人或壞人引進(jìn)來)
年老辭官)
――《三國志·吳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rèn)過失)
――《漢書·李廣蘇建傳》 引壺觴。――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