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一葦可航 (yī wěi kě háng)
簡拼 : ywkh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成語結(jié)構(gòu) :
成語解釋 : 一葦:一捆蘆葦。用一捆蘆葦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一葦”。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決。
出處 : 《三國志·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p>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常用程度 : 一般
帶“航”字的成語有梯山航海、棧山航海、一葦可航、揚帆起航、飄洋航海、南航北騎、航海梯山。
1、梯山航海:登山航海。比喻長途跋涉,經(jīng)歷險遠的旅程。出處 《宋書·明帝紀》:“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fēng)雨所均,削衽襲帶?!?br>2、一葦可航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ī wěi kě háng,意思是一葦可航指用一捆蘆葦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一葦”?!度龂尽菚べR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保ㄗ钤缫姟秶L(fēng)·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保?br>3、揚帆起航,是一詞匯,即升起船帆開始航行之意。揚帆即升起船帆。謂開船或行船。起航,即輪船、飛機等開始航行。出自唐 劉長卿 《送喬判官赴福州》詩:“揚帆向何處?插羽逐征東。
4、南航北騎(nán háng běi qí)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語出《淮南子·齊俗訓(xùn)》:“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br>5、航海梯山(háng hǎi tī shān)。梯山:登山。比喻登山渡海長途跋涉,經(jīng)歷山水阻隔的路程。也指行蹤遙遠,地域廣闊。出 處南朝 · 梁 · 沈約《宋書 · 明帝記》:“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fēng)雨所均,削衽襲帶?!?/p>
意思是誰說黃河寬又廣?一片葦筏就能航。
出自《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河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作者無名氏。這是一首意蘊豐富的思歸詩。全詩二章,每章四句。雖然內(nèi)容簡單,詩意淺顯,但此詩飽含感情,情深意長,其奇特的夸張,能在出人不意之中,發(fā)揮令人拍案叫絕的強烈感染效果。
全詩如下: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譯文如下:
誰說黃河寬又廣?一片葦筏就能航。誰說宋國很遙遠?踮起腳尖就能望見。
誰說黃河廣又寬?難以容納小木船。誰說宋國很遙遠?一個早晨就能到達。
注釋如下:
河:黃河。
葦:用蘆葦編的筏子。杭:通“航”。
跂(qǐ):古通“企”,踮起腳尖。予:而。一說我。
擴展資料: 這首詩應(yīng)該是春秋時代僑居衛(wèi)國的宋人表達自己還鄉(xiāng)心情急迫的思鄉(xiāng)詩作。此詩的主人公,按《毛詩序》舊說當(dāng)是歸于衛(wèi)國的衛(wèi)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為思念兒子,又不可違禮往見,故有是詩之作;現(xiàn)代的研究者多不從此說,而定其為客旅在衛(wèi)的宋人,急于歸返父母之邦的思鄉(xiāng)之作。
此詩僅僅八句,就概括地速寫了一位游子思鄉(xiāng)的形象,和他欲歸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這得益于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此詩善用設(shè)問與夸張。在衛(wèi)與宋國之間,橫亙著壯闊無涯的黃河,此詩之開篇即從對黃河的奇特設(shè)問發(fā)端——“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河廣
一葦以航,漢語詞語,拼音是yīwěiyǐháng,類似“一葦可航”,意思是即便只有一葉扁舟,也要向前起航;用一捆蘆葦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
出自七堇年《塵曲》:“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穌合于言,安之若素。自言自語,無喜無悲。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br>近義詞:一葦渡江。
典故:中國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是天竺國佛教禪宗第27代祖師般若多羅的嫡傳弟子。有一天,達摩問師傅般若多羅大師:“我得法以后,應(yīng)該到什么地方去傳法?”般若多羅回答說:“去震旦。”達摩遵照師傅囑托,東行來到今中國。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晉見了梁武帝蕭衍。兩人觀點不同,話不投機。達摩不辭而別,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陽。
例句: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一葦以航,中日關(guān)系需要登高望遠。
造句:
1、滬甬之間一葦以航,代替了繞行杭州灣三角形兩條邊的徒步跋涉。
2、河廣不七十步,一葦以航,非有驚濤怒浪之險,不足恃者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86521.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禮士親賢
下一篇: 不可勝道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