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廢文任武 (fèi wén rèn wǔ)
簡拼 : fwrw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文:文治;任:任用
;武:武力。廢掉文治
,任用武力
。指輕文重武
。
出處 : 《戰(zhàn)國策·秦策》:“仍廢文任武
,綴甲歷兵,效勝于戰(zhàn)場
。”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描寫文武的詞語
1.關(guān)于文武的成語有哪些文恬武嬉
能文能武
文武雙全
通文調(diào)武
文武兩全
能文善武
演武修文
才兼文武
文川武鄉(xiāng)
文武差事
揆文奮武
允文允武
圣神文武
文武并用
文韜武韜
隨陸無武
,絳灌無文
左文右武
偃武修文
文覿武匿
披文握武
廢文任武
文弛武玩
較武論文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乃文乃武
興文匽武
文武全才
出文入武
文昭武穆
文治武功
文武之道
不文不武
文臣武將
文武兼?zhèn)?/p>
文東武西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秉文經(jīng)武
棄文就武
文韜武略
文武如雨
文德武功
祖武宗文
兼資文武
2.描寫文武雙全的四字詞語【兼資文武】:兼:兼有
;資:才能
。既有文才
,又有武略
。形容文武雙全。
【能文善武】:能:能夠
,信任
。指人文武雙全
。
【文通武達(dá)】:以文學(xué)通登顯貴
,以武略位居達(dá)官。指不管學(xué)文學(xué)武
,只要為國出力,就都有前途
。也形容文武雙全的人
。
【文武皇皇】:皇皇:非常顯赫的樣子
。形容文武雙全
,非常顯赫。
【文武兼?zhèn)洹浚和瑫r(shí)具有文才和武才
,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jì)”
、“文武兼全”
。
【文武兼濟(jì)】:同時(shí)具有文才和武才
。指文武雙全
。
【文武兼全】:同時(shí)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雙全
。
3.形容文武雙全的詞語【兼資文武】:兼:兼有;資:才能
。既有文才
,又有武略。形容文武雙全
。
【能文善武】:能:能夠
,信任。指人文武雙全
。
【文通武達(dá)】:以文學(xué)通登顯貴,以武略位居達(dá)官
。指不管學(xué)文學(xué)武
,只要為國出力,就都有前途
。也形容文武雙全的人。
【文武皇皇】:皇皇:非常顯赫的樣子
。形容文武雙全
,非常顯赫
。
【文武兼?zhèn)洹浚和瑫r(shí)具有文才和武才
,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jì)”
、“文武兼全”
。
【文武兼濟(jì)】:同時(shí)具有文才和武才
。指文武雙全。
【文武兼全】:同時(shí)具有文才和武才
。指文武雙全
4.與文武有關(guān)的成語文武兩全、通文調(diào)武
、秉文經(jīng)武
、才兼文武
、秉文兼武
、演武修文、能文善武
、文川武鄉(xiāng)
、圣神文武、允文允武
、修文偃武
、文覿武匿
、文德武功
、揆文奮武
、文韜武略、文武差事
、偃武修文、文韜武韜
、乃武乃文
、經(jīng)文緯武
、較武論文
、披文握武、棄文就武
、廢文任武
、文經(jīng)武緯
、文修武備
、文經(jīng)武略、善文能武
、左文右武、文武雙全 文修武偃
、文治武功
、文弛武玩
、文武全才
、偃武崇文、經(jīng)武緯文
、祖武宗文
、文武如雨、興文匽武
、文恬武嬉、乃文乃武
、緯武經(jīng)文
、偃武覿文
、文武之道
、文東武西、偃武行文
、入文出武
、文昭武穆、能文能武
、武偃文修
、文治武力、兼資文武
、文婪武嬉、偃武興文
、出文入武
、不文不武
、文武兼?zhèn)洹?/p>
5.包含文武的成語含文
、武的成語 :
秉文經(jīng)武、通文調(diào)武
、演武修文、才兼文武
、秉文兼武
允文允武
、文覿武匿、棄文就武
、揆文奮武、文經(jīng)武略
廢文任武
、圣神文武、偃武修文
、文武差事
、修文偃武
較武論文、偃武崇文
、文武全才、文經(jīng)武緯
、善文能武
乃文乃武
、乃武乃文
、文韜武略
、文修武備、興文匽武
祖武宗文
、經(jīng)文緯武
、經(jīng)武緯文、不文不武
、入文出武
偃武覿文
、文治武力、文武之道
、文武雙全
、文弛武玩
文修武偃、文婪武嬉
、能文能武、文恬武嬉
、緯武經(jīng)文
偃武行文
、武偃文修
、偃武興文
、文昭武穆、文治武功
出文入武
、文武兼?zhèn)洹⒓尜Y文武
、左文右武
、文德武功
文川武鄉(xiāng)、文武兩全
、披文握武、文武如雨
、文韜武韜
能文善武
、文東武西
蘇秦論原文內(nèi)容
《蘇秦以連橫說秦》講的是戰(zhàn)國時(shí)期,著名說客蘇秦見秦王時(shí)獻(xiàn)連橫之策
,秦王沒有采納,于是蘇秦發(fā)奮學(xué)習(xí)縱橫之術(shù)
、終于成功當(dāng)上趙相
,并且以功名顯于天下的故事
。
【原文】
蘇秦以連橫說秦
出處:《戰(zhàn)國策》
蘇秦始將連橫(1)說秦惠王曰(2):“大王之國
,西有巴、蜀
、漢中之利(3)
,北有胡貉、代馬之用(4)
,南有巫山
、黔中之限(5)
,東有肴
、函之固(6)。田肥美
,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
,奮擊百萬(7)
,沃野千里,蓄積饒多
,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8)
,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
,士民之眾
,車騎之用,兵法之教
,可以并諸侯,吞天下
,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qǐng)奏其效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
,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今先生儼然不遠(yuǎn)千里而庭教之(9)
,愿以異日(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
神農(nóng)伐補(bǔ)遂(11),
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
,堯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
,禹伐共工(15)
,湯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
,武王伐紂(18),齊桓任戰(zhàn)而伯天下(19)
。由此觀之
,惡有不戰(zhàn)者乎(20)
?古者使車轂擊馳(21)
,言語相結(jié),天下為一
,約從連橫
,兵革不藏
。文士并飾(22)
,諸侯亂惑,萬端俱起(23)
,不可勝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茥l既備
,民多偽態(tài)
,書策稠濁(24),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無所聊(25),明言章理(26)
,兵甲愈起
。辯言偉服(27),戰(zhàn)攻不息
,繁稱文辭,天下不治
。舌弊耳聾
,不見成功
,行義約信
,天下不親。于是乃廢文任武
,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28)
,效勝于戰(zhàn)場
。夫徒處而致利(29),安坐而廣地
,雖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賢君
,常欲坐而致之
,其勢不能
。故以戰(zhàn)續(xù)之
,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31)
,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
,義強(qiáng)于內(nèi)
,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萬乘(32)
,詘敵國(33),制海內(nèi),子元元(34)
,臣諸侯
,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35)
,忽于至道(36),皆惛于教(37)
,亂于治,迷于言
,惑于語
,沈于辯
,溺于辭
。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38)
,黑貂之裘弊
,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
,去秦而歸,羸縢履蹻(39)
,負(fù)書擔(dān)橐(40)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
,狀有歸色(42)。歸至家,妻不下紝(43)
,嫂不為炊
。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
,嫂不以我為叔
,父母不以我為子
,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fā)書
,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44)
,伏而誦之
,簡練以為揣摩(45)
。讀書欲睡
,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
,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
,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悄四ρ酁跫I(47)
,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48)
,抵掌而談(49)
,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50)
。受相印,革車百乘
,錦繡千純
,白璧百雙,黃金萬溢(51)
,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qiáng)秦
,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52)
。當(dāng)此之時(shí),天下之大
,萬民之眾
,王侯之威
,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蘇秦之策
。不費(fèi)斗糧,未煩一兵
,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
,未折一矢,諸侯相親
,賢于兄弟
。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53);式于廊廟之內(nèi)(54)
,不式于四境之外
。當(dāng)秦之隆(55)
,黃金萬溢為用,轉(zhuǎn)轂連騎
,炫熿于道
,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56)
,使趙大重(57)
。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58)
,伏軾撙銜(59)
,橫歷天下
,廷說諸侯之王
,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60)
。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
,父母聞之
,清宮除道
,張樂設(shè)飲(61)
,郊迎三十里
。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2)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3)?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碧K秦曰:“嗟乎
!貧窮則父母不子
,富貴則親戚畏懼
。人生世上,勢位富厚
,蓋可忽乎哉(64)?”
(出自士禮居覆宋本《戰(zhàn)國策》
。)
【注釋】
(1)蘇秦:戰(zhàn)國時(shí)洛陽人
,著名策士。連橫:戰(zhàn)國時(shí)代
,合六國抗秦
,稱為約從(或“合縱”)
;秦與六國中任何一國聯(lián)合以打擊別的國家
,稱為連橫。
(2)說(shuì):勸說
,游說。秦惠王:前336年至前311年在位
。
(3)巴:今四川省東部
。蜀:今四川省西部。漢中:今陜西省秦嶺以南一帶
。
(4)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區(qū)。貉(hé):一種形似狐貍的動(dòng)物
,毛皮可作裘
。代:今河北
、山西省北部
。以產(chǎn)良馬聞世
。
(5)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
。限:屏障。
(6)肴:同“肴”
,肴山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
。函: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
(7)奮擊:奮勇進(jìn)擊的武士
。
(8)天府:自然界的寶庫
。
(9)儼然:莊重矜持。
(10)愿以異日:愿改在其他時(shí)間
。
(11)神農(nóng):傳說中發(fā)明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遠(yuǎn)古帝王
。補(bǔ)遂:古國名
。
(12)黃帝:姬姓
,號(hào)軒轅氏,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禽:通“擒”
。蚩尤:神話中東方九黎族的首領(lǐng)
。
(13)驩(huān)兜(dōu):堯的大臣,傳說曾與共工一起作惡
。
(14)三苗:古代少數(shù)民族。
(15)共工傳為堯的大臣
,與驩兜
、三苗、鯀并稱四兇
。
(16)有夏:即夏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坝小弊譄o義
。
(17)崇:古國名
,在今陜西省戶縣東
。
(18)紂:商朝末代君主
,傳說中的大暴君。
(19)伯:同“霸”
,稱霸。
(20)惡:同“烏”
,何
。
(21)轂(gǔ):車輪中央圓眼,以容車軸
。這里代指車乘。
(22)飾:修飾文詞
,即巧為游說
。
(23)萬端俱起:群議紛起。
(24)稠濁:多而亂
。
(25)聊:依靠
。
(26)章:同“彰”,明顯
。
(27)偉服:華麗的服飾。
(28)厲:通“礪”
,磨礪
。
(29)徒處:白白地等待。
(30)五伯:伯同“霸”
,“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時(shí)先后稱霸的五個(gè)諸侯: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秦穆公
、楚莊王。
(31)杖:持著
。橦(chōng):沖刺
。
(32)凌:凌駕于上。萬乘:兵車萬輛
,指大國
。
(33)詘:同“屈”,屈服
。
(34)元元:人民。
(35)嗣主:繼位的君王
。
(36)至道:指用兵之道
。
(37)惛:不明。
(38)說不行:指連橫的主張未得實(shí)行
。
(39)羸(léi):纏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g(téng):綁腿布
。蹻(jué)草鞋。
(40)橐(tuó):囊
。
(41)犁:通“黧”(lí),黑色
。
(42)歸:應(yīng)作“愧”。
(43)紝(rèn):紡織機(jī)
。
(44)太公:姜太公呂尚
。陰符:兵書
。
(45)簡:選擇
。練:熟習(xí)。
(46)足:應(yīng)作“踵”
,足跟。
(47)摩:靠近
。燕烏集:宮闕名
。
(48)華屋:指宮殿。
(49)抵:通“抵”(zhǐ)
,拍擊。
(50)武安:今屬河北省
。
(51)溢:通“鎰”
。一鎰二十四兩。
(52)關(guān):函谷關(guān)
,為六國通秦要道
。
(53)式:用。
(54)廊廟:指朝廷
。
(55)?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猴@赫
。
(56)山東:指華山以東
。
(57)使趙大重:謂使趙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58)掘門:同窟門
,窰門。桑戶:桑木為板的門
。棬(quān)樞:樹枝做成的門樞
。
(59)軾:車前橫木。撙(zǔn):節(jié)制
。
(60)伉:通“抗”
。
(61)張:設(shè)置
。
(62)倨:傲慢
。
(63)季子:蘇秦的字。
(64)蓋:同“盍”
,何。
【白話翻譯】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
,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
,西面有巴、蜀
、漢中的富饒,北面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產(chǎn)
,南面有巫山
、黔中的屏障,東面有肴山
、函谷關(guān)的堅(jiān)固。耕田肥美
,百姓富足
,戰(zhàn)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chǎn)
,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
,天下顯赫的大國啊
。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
,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xí)
,可以兼并諸侯
,獨(dú)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
。希望大王能對(duì)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qǐng)求來實(shí)現(xiàn)這件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
,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
,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qū)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您一本正經(jīng)老遠(yuǎn)跑來在朝廷上開導(dǎo)我
,我愿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huì)接受我的意見
。過去神農(nóng)討伐補(bǔ)遂
,黃帝討伐涿鹿
、擒獲蚩尤
,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
,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
,周文王討伐崇國
,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
,哪有不用戰(zhàn)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奔馳
,用言語互相交結(jié)
,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從有的連橫
,不再儲(chǔ)備武器甲胄。文士個(gè)個(gè)巧舌如簧
,諸侯聽得稀里胡涂
,群議紛起,難以清理
。規(guī)章制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
,條文記錄又多又亂
,百姓還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對(duì)
,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
,戰(zhàn)亂反而愈益四起
。穿著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zhàn)卻難以止息
。愈是廣泛地玩弄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
。說的人說得舌頭破
,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
,嘴上大講仁義禮信
,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
。于是就廢卻文治
、信用武力,以優(yōu)厚待遇蓄養(yǎng)勇士
,備好盔甲
,磨好兵器,在戰(zhàn)場上決一勝負(fù)
。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
,安然兀坐而想擴(kuò)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
、三王、五霸
,賢明的君主
,常想坐而實(shí)現(xiàn),勢必不可能
。所以用戰(zhàn)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yuǎn)的就兩支隊(duì)伍相互進(jìn)攻
,相距近的持著刀戟相互沖刺
,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對(duì)外軍隊(duì)取得了勝利
,對(duì)內(nèi)因行仁義而強(qiáng)大
,上面的國君有了權(quán)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馴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要想并吞天下
,超越大國
,使敵國屈服,制服海內(nèi)
,君臨天下百姓
,以諸侯為臣
,非發(fā)動(dòng)戰(zhàn)爭不可。現(xiàn)在在位的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