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仗義行仁 (zhàng yì xíng rén)
簡拼 : zyxr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注重義氣,施行仁德
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倘蒙存微命,當以捐軀保奏。”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打抱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br>扶傾濟弱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br>扶危濟急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br>扶危濟困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br>扶危救困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zhàn)馬上雕鞍?!?br>負氣仗義憑借正氣,主持正義。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九卷:“小娥雖小,身體健壯如男子形。父親把他許了歷陽一個俠士,姓段名居貞,那人負氣仗義,交游豪俊,卻也在江湖上做大賈。”
積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r>積善余慶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br>急公好施指熱心公益,樂于施舍。
急公好義急:急于。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jié)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急人之困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br>急人之難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薄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骸皠偎宰愿綖榛橐稣?,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br>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難時互相關心幫助。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xiāng),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濟寒賑貧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養(yǎng)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br>濟苦憐貧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br>濟困扶危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仇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痹ね踝右弧墩`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br>濟世救人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解囊相助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呵,我早則傾囊兒資助?!泵鳌堘贰赌飲治募つ夹拊蓝跬蹯裟际琛罚骸叭粲匈t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br>矜貧救厄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br>救困扶危救濟、扶助陷于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br>救難解危幫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難。
救災恤患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義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里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么樣的人?!?br>樂善好施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br>樂善好義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普濟群生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輕才好施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里,樂于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輕財仗義猶輕財重義。指輕視錢財,重視士人。
善門難開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br>舍己為人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注:“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br>施仁布德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疏財仗義疏財:以財物分人。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br>疏財重義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同“疏財仗義”。
為善最樂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惜客好義指好客仗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我只道你們弟兄心志不堅,原來真?zhèn)€惜客好義?!?br>修橋補路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br>雪里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同“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義形于色形:表現;色:面容。仗義不平之氣在臉上流露出來。
出處:《公羊傳·桓公二年》:“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br>與人為善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F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br>仗義疏財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br>仗義執(zhí)言執(zhí)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執(zhí)言,救民水火?!?br>振窮恤寡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p>
和義有關的成語 :
恩高義厚、
動必緣義、
蹈仁履義、
義不行賈、
恩山義海、
急公好義、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義正言辭、
義不得辭、
向風慕義、
知義多情、
桃園三義、
旁文剩義、
義無所辭、
鄉(xiāng)利倍義、
忘本負義、
棄信違義、
引經據義、
漸仁摩義、
居仁由義、
三諫之義、
焚契市義
大義滅親、
義無反顧、
恩斷義絕、
忘恩負義、
義不容辭、
深明大義、
義正詞嚴、
大義凜然、
仗義執(zhí)言、
見義勇為、
微言大義、
仗義疏財、
開宗明義、
舍生取義、
天經地義、
仁至義盡、
毫無疑義、
多情多義、
本位主義、
義結金蘭、
不仁不義、
背信棄義、
見利忘義、
大仁大義、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義薄云天、
無情無義、
仁義道德、
多行不義必自斃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87734.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長算遠略
下一篇: 招賢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