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桑梓之地 (sāng zǐ zhī dì)
簡拼 : szzd
近義詞 : 桑梓故里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桑梓:種在宅院的桑樹、梓樹。指故鄉(xiāng)
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墳墓,會一會親友?!?/p>
成語用法 : 作賓語;指故鄉(xiāng)
例子 : 明·郭勛《英烈傳》第56回:“主帥倘念及桑梓之地,乞于皇帝前贊助,褒崇賜號?!?/p>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意思是借指故鄉(xiāng)。
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樹、梓樹,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說法。
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的代名詞。
過去所提倡的敬恭桑梓,現(xiàn)在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桑梓的詞語解釋是:桑梓sāngzǐ。(1)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鄉(xiāng)。
桑梓的詞語解釋是:桑梓sāngzǐ。(1)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鄉(xiāng)。結構是:桑(上下結構)梓(左右結構)。拼音是:sāngzǐ。詞性是:名詞。注音是:ㄙㄤㄗˇ。
桑梓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東漢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xiāng)或鄉(xiāng)親父老。引《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敝祆浼瘋鳎骸吧!㈣鞫?。古者五畝之宅,樹之_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睗h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_舊里焉?!睍x袁宏《后漢紀·明帝紀上》:“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痹獎《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于時,桑梓羞之?!鄙驈奈摹锻踔x子弟》:“七爺回信表示農會當然愿意服務,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一面且與素志相合。”
二、國語詞典
桑樹和梓樹。古時住宅旁常栽種桑樹以養(yǎng)蠶,種梓樹以制作器具。語本《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购蠼柚腹枢l(xiāng)家園?!段倪x.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挂沧鳌歌骼铩?。詞語翻譯英語(literary)_nativeplace,homeland法語paysnatal
三、網絡解釋
桑梓桑梓,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后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種植桑樹為了養(yǎng)蠶,種植梓樹為了點燈(梓樹的種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蠟燭的蠟,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蠟燭上的蠟都是靠梓樹獲得的)。
關于桑梓的近義詞
故鄉(xiāng)閭閻家園田園鄉(xiāng)里家鄉(xiāng)梓里故里梓鄉(xiāng)老家
關于桑梓的反義詞
異鄉(xiāng)
關于桑梓的詩詞
《有感之作·桑梓棲遲已有年》《挽吳朝奉·幼時桑梓敬》《秋雨將至新涼滿戶忽有故園桑梓之念因寄東齋》
關于桑梓的詩句
馀陰潤桑梓名郎感慕同桑梓嚴恭履桑梓
關于桑梓的成語
桑土綢繆桑中之約詠桑寓柳桑榆晚景桑戶蓬樞桑榆之景桑田滄海荊南杞梓恭敬桑梓
關于桑梓的詞語
荊衡杞梓桑梓之地梓匠輪輿桑中之約敬恭桑梓詠桑寓柳杞梓之才杞梓之林桑田滄海桑土綢繆
關于桑梓的造句
1、云天明說,僑居國外的云姓昆季,身居異邦,心懷桑梓,傳統(tǒng)的永世不忘列祖列宗,都在居住國創(chuàng)建緬懷祖德的宗祠。
2、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
3、湖南紳士等蹈厲奮發(fā),提倡桑梓,志士漸集于湘楚。
4、據湖南省巡撫奏知,衡山縣庶民劉正風,急公好義,功在桑梓,弓馬嫻熟,才堪大用,著實授參將之職,今后報效朝廷,不負朕望,欽此。
5、德容天地,情系桑梓。勤業(yè)勤職勤公勤奉獻,從來勤為天性;愛國愛校愛生愛教育,總之愛是源泉!今天是您的節(jié)日,我要衷心對您說一聲:謝謝您,老師!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桑梓的詳細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88353.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桑中之約
下一篇: 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