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青史傳名 (qīng shǐ chuán míng)
簡拼 : qscm
近義詞 : 青史流芳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 :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p>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指流芳百世
例子 : 同心報國,青史傳名,有何不美。(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史字解釋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哪些四字成語包含了史字呢?接下來我將帶來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字的解釋
sh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歷史著作。史壇。史評。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史不絕書。
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太史。內史。
古代官職:刺史。御史。
稗官野史 青史流芳 青史垂名 青史標名 青史留名 青史傳名 史無前例 左圖右史 名垂青史
青史留芳 東觀續(xù)史 史不絕書 永垂青史 史不絕書 名標青史 咨經(jīng)諏史 左右圖史 功標青史
朝經(jīng)暮史 研經(jīng)鑄史 枕籍經(jīng)史 經(jīng)史百子 垂名青史 鐵面御史
及解釋
鐵面御史——宋趙抃為殿中侍御史,彈劾權貴,剛直無私,人稱“鐵面御史”。后泛稱不畏權貴,不徇私情,公正嚴明的官員。
史無前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史不絕書——書:指記載。史書上不斷有記載。過去經(jīng)常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青史傳名——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
名標青史——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
經(jīng)史百子——經(jīng):經(jīng)學,經(jīng)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左右圖史——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同“左圖右史”。
咨經(jīng)諏史——指商討、研究經(jīng)史。
功標青史——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為青史。功勞記在史書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績。
枕籍經(jīng)史——枕著經(jīng)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永垂青史——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歷史上。
研經(jīng)鑄史——精研經(jīng)史。形容學問淵博。
青史留名——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青史留芳——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青史流芳——指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簡,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垂:流傳下去。指在歷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青史標名——青史:史書。標:記下。在史書上記下姓名。比喻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亦作“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東觀續(xù)史——東觀:漢代官家藏書的地方。原指漢代女史學家班昭奉詔就東觀續(xù)成其兄班固沒有完成的《漢書》。后用以指女子才學高深。
左圖右史——形容室內圖書多。
朝經(jīng)暮史——經(jīng):指舊時奉為經(jīng)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jīng)史。形容勤奮讀書。
垂名青史——青史:書寫于竹簡或白絹上的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后世。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蒐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后稱小說或小說家為稗官。指舊時的小說和私人編撰的史書。
1. 第四個字是歷的四字成語有那些 1. 第四個字是歷的四字成語:隔年皇歷、優(yōu)賢揚歷。
2. 隔年皇歷:
⑴釋義:皇歷:原指清代朝廷頒發(fā)的歷書,又叫皇歷,后泛指歷本。隔了一年的黃歷。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jīng)驗,在新的情況下已經(jīng)用不上。選自[清]夏敬娶《業(yè)叟曝言》。
⑵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0回:“隔年的皇歷,好一本子冷帳,閑著手要捉虱子,沒工夫去揭他了?!?/p>
3. 優(yōu)賢揚歷:
⑴解釋:指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亦作“優(yōu)賢飏歷”。
⑵出自:《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yōu)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p>
⑶示例:若寧固執(zhí)匪石,守志箕山,追跡洪崖,參蹤巢許,斯亦圣朝同符唐虞,優(yōu)賢揚歷,垂聲千載。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2. 歷史的四字詞語 朝經(jīng)暮史 經(jīng):指舊時奉為經(jīng)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jīng)史。形容勤奮讀書。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jīng)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大江東去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后借用為詞牌名。多表示陳跡消逝,歷史向前發(fā)展。 出處: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洞鑒古今 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xiàn)實世事。
斷爛朝報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出處:《宋史·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于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p>
開天辟地 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名標青史 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出處: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名垂青史 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出處: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披古通今 披:翻閱。通:通曉。研究歷史,通曉古今。
青史標名 青史:史書。標:記下。在史書上記下姓名。比喻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亦作“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出處: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六回:“眾將軍年雖弱冠,各負雄才,文武兼通,正堪為朝廷之股肱,廟廊之梁棟。今能順天知命,解甲而降,準擬青史標名,流芳千古?!?/p>
青史傳名 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p>
青史垂名 青史:青指竹簡,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垂:流傳下去。指在歷史上留名,永垂不朽。出處:唐·李咸用《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詩之八:“且圖青史垂名穩(wěn),從道前賢自滯多?!?/p>
青史流芳 指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出處:元·沈僖《一枝花·題張思恭望云思親卷》套曲:“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青史留芳 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青史留名 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史無前例 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出處:清·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鈔》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數(shù)典忘祖 數(shù):數(shù)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于本國歷史的無知。出處:《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后乎!數(shù)典而忘其祖。”
以古非今 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以古為鑒 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出處:《新唐書·魏徵傳》:“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卑础杜f唐書·魏徵傳》“鑒”作“鏡”。
以古為鏡 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同“以古為鑒”。出處:《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p>
永垂青史 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歷史上。出處:唐·杜甫《贈鄭十八賁》:“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源遠流長 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p>
屬辭比事 原指連綴文辭,排比事實,記載歷史。后泛稱作文紀事。 出處:《禮記·經(jīng)解》:“屬辭比事,《春秋》教也?!?/p>
3. 含有歷的四字詞語 歷歷在目、
歷歷可數(shù)、
歷盡滄桑、
歷盡艱辛、
來歷不明、
歷歷在耳、
交臂歷指、
歷久彌堅、
過都歷塊、
崎嶔歷落、
印紙歷子、
歷事文書、
歷朝圣訓、
雕蟲紀歷、
蓬頭歷齒、
歷盡艱險、
歷階而上、
同等學歷、
歷井捫天、
歷史沿革、
失留屑歷、
歷歷如繪、
歷練老成、
痰宮劈歷、
優(yōu)賢揚歷、
歷世磨鈍、
歷史潮流、
歷日曠久、
目所履歷、
治歷明時
4. “久”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多少 “久”開頭的四字成語有19個:久安長治 形容國家長期安定、鞏固. 《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è).” 428久別重逢 指朋友或親人在長久分別之后再次見面. 455久病成醫(yī) 病久了對醫(yī)理就熟悉了.比喻對某方面..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戰(zhàn)國楚·屈原《.. 467久而久之 經(jīng)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808久負盛名 負:承受,承擔,引申為享有.長時期.. 574久慣牢成 比喻深于世故. 411久旱逢甘雨 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場好雨.形容.. 宋·洪邁《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1043久懷慕藺 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 576久假不歸 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 《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545久經(jīng)風霜 比喻經(jīng)過長期艱難困苦的磨練. 428久居人下 現(xiàn)指處境或職務長期處于他人之下. 403久聞大名 聞:聽到.早就聽到對方的盛名.多用.. 415久懸不決 拖了很久,沒有決定. 405久要不忘 久要:舊約、舊交.不忘舊約或舊交. 《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461久慣老誠 比喻深于世故.同“久慣牢成”.無 31久歸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傳說中的仙山.舊時.. 無 27久久不忘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陶鑄《松樹的風格》:“雖是坐在車子上,一棵棵松樹一晃而過,.. 46久歷風塵 經(jīng)歷過很多艱苦的日子. 無 32。
5. 有史字的四字成語 史無前例、
名垂青史、
稗官野史、
研經(jīng)鑄史、
良史之才、
飽諳經(jīng)史、
金張許史、
史爭旦夕、
斤車御史、
史魚之儔、
史不絕書、
經(jīng)史百家、
暮史朝經(jīng)、
九經(jīng)三史、
枕籍經(jīng)史、
漁經(jīng)獵史、
有史以來、
東觀續(xù)史、
六經(jīng)三史、
青史留名、
鐵面御史、
諮經(jīng)諏史、
左圖右史、
朝經(jīng)暮史、
左史右經(jīng)、
史策丹心
經(jīng)史百家:經(jīng):經(jīng)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家:諸子百家之學。指各方面的學問 ? ?
永垂青史: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歷史上。
史不絕書:史書上不斷有記載。形容歷史上經(jīng)常發(fā)生同類的事情。
鐵面御史:宋趙抃為殿中侍御史,彈劾權貴,剛直無私,人稱“鐵面御史”。后泛稱不畏權貴,不徇私情,公正嚴明的官... ? ?
史無前例: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
名垂青史:垂:流傳;青史:歷史黃籍;古代在青皮竹簡上刻記大事;故史書把歷史稱為“青史”。姓名和功績在歷史典... ?
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稗官:古代其職為搜集街談巷議、風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書。泛稱記載軼聞瑣... ?
漁經(jīng)獵史:漁、獵:涉獵。涉獵經(jīng)典史籍。指泛讀群書,知識廣博 ? ?詳細? ? ?
經(jīng)史子集:經(jīng):經(jīng)書,儒家經(jīng)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jīng)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滅門刺史:指地方官手中的權力,足以使人破家滅門?
史魚秉直:史魚:名鲉,字子魚,春秋衛(wèi)國大夫,以直諫著名;直:正直。史魚秉性正直。形容人剛正不阿 ? ?
史魚歷節(jié):史魚:名鲉,字子魚,春秋衛(wèi)國大夫,以直諫著名;歷:歷盡;節(jié):節(jié)操。史魚歷盡節(jié)操。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
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青史留名: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
青史留芳: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青史流芳:指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
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簡,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垂:流傳下去。指在歷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
青史標名:青史:史書。標:記下。在史書上記下姓名。比喻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亦作“青史留名”、“青史傳名”
青史傳名: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功標青史: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為青史。功勞記在史書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績。 ?
東觀續(xù)史:東觀:漢代官家藏書的地方。原指漢代女史學家班昭奉詔就東觀續(xù)成其兄班固沒有完成的《漢書》。
垂名青史:青史:書寫于竹簡或白絹上的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后世。
暮史朝經(jīng):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晚上讀史書,早晨讀經(jīng)書。形容勤奮好學 ? ?詳細? ? ?
史策丹心: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
左史右經(jīng):左邊放著史書,右邊放著經(jīng)書。形容博覽群書或藏書豐富 ? ?詳細? ? ?
葄枕圖史:葄:墊襯。形容陷溺于圖書資料之中。
諮經(jīng)諏史:謂商討、研究經(jīng)史。 ?
枕籍經(jīng)史:枕著經(jīng)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研經(jīng)鑄史:精研經(jīng)史。形容學問淵博。?
左右圖史: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同“左圖右史”。
左圖右史:形容室內圖書多。
名標青史: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 ?
經(jīng)史百子:經(jīng):經(jīng)學,經(jīng)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朝經(jīng)暮史:經(jīng):指舊時奉為經(jīng)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jīng)史。形容勤奮讀書。 ? ?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其職為搜集街談巷議、風俗故事;供皇帝省覽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
1. 關于為國盡忠的詩句
關于為國盡忠的詩句 1.表達“不顧年邁為國盡忠情懷”的古詩詞有哪些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病起書懷》
宋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4.《關山月》
宋 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5.《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宋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2.關于盡忠報國的句子
1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2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3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 4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漢·班固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6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宋·范仲淹 7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宋·陸游 8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游《病起書懷》 9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宋·陸游 10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宋·陸游 11一寸赤心惟報國。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 12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游《示兒》 13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4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 宋·陸游 15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巍?陸游。
3.關于愛國的古詩句
1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2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4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陟陛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
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離騷》中愛國詩句應該不止四句,但我認為這四句最能表現(xiàn)其愛國思想。 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r>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br>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r>
8.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br>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 11.精忠報國。
——《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zhàn)國.楚.屈原《國殤》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1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 16.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17.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nóng)》 18.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4.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25.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宋.李綱《病?!?26.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4.愛國詩句
關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蹲髠鳌ふ压辍?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抖Y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鸷椤侗阕印ね馄V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端问贰ぴ里w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溍先A《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0562.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青衫司馬
下一篇: 青絲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