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朋酒之會(huì) (péng jiǔ zhī huì)
簡拼 : pjzh
.png)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朋酒:朋友聚會(huì)暢飲
。朋友歡飲的聚會(huì)
出處 : 《晉書·陶潛傳》:“性不解音
,而畜素琴一張
,弦徽不具
,每朋酒之會(huì),則撫而和之
。”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表達(dá)相遇的成語
表達(dá)相遇的成語
表達(dá)相遇的成語
,月光的森然
,樂律的精魂,一切只是幻影
,稍縱即逝
。能夠相遇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而且這讓大家很高興的
,感興趣的來看看表達(dá)相遇的成語及相關(guān)資料
。
表達(dá)相遇的成語1 兵戎相見
成語釋義: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見
。指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
不期而會(huì)
成語釋義:①未經(jīng)約定而意外地遇見
。②未經(jīng)約定而自動(dòng)聚集。
側(cè)目而視
成語釋義:側(cè):斜著
。斜著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
長揖不拜
成語釋義:揖、拜:舊時(shí)的拱手、磕頭禮
。對長者或尊者只彎腰行拱手禮
,不跪拜磕頭。舊時(shí)指相見時(shí)態(tài)度不恭
,為人高傲。
促膝談心
成語釋義:促:靠近
;促膝:膝碰膝
,坐得很近。形容親密地談心里話
。
寸步千里
成語釋義:寸步:指距離非常短。雖然相距只有寸步
,卻如同千里之隔
。比喻相見非常困難
。
道路側(cè)目
成語釋義:側(cè)目:側(cè)目而視
。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談
,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
腹心相照
成語釋義:腹心:內(nèi)心
;照:映照
,見
。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
,達(dá)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肝膽照人
成語釋義:肝膽:比喻真心誠意
。比喻以真心相見
。
久別重逢
成語釋義:指朋友或親人在長久分別之后再次見面
。
舊雨重逢
成語釋義:舊雨:老朋友的代稱
。指老朋友又相遇了。
開誠相見
成語釋義:開誠:敞開胸懷
,顯示誠意
。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shí)意
。
刳肝瀝膽
成語釋義:猶言披肝瀝膽。比喻竭誠相見
。
瀝膽隳肝
成語釋義:猶瀝膽披肝
。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
瀝膽披肝
成語釋義: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
瀝膽抽腸
成語釋義:猶瀝膽披肝
。比喻開誠相見
。也形容非常忠誠
。
瀝膽濯肝
成語釋義: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
。也形容非常忠誠。
兩鼠斗穴
成語釋義:比喻敵對雙方在地勢險(xiǎn)狹的地方相遇
,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獲勝
。
陌路相逢
成語釋義:指素不相識(shí)的人遇到一起
。
拍案驚奇
成語釋義: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
。
披瀝肝膽
成語釋義: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
披瀝肝膈
成語釋義:比喻真心相見
,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
。同“披肝瀝膽”。
披肝瀝膽
成語釋義:披:披露
;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
,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
萍水偶逢
成語釋義:浮萍隨水漂泊
,聚散無定
。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萍水相逢
成語釋義:浮萍隨水漂泊
,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rèn)識(shí)的人偶然相遇
。
萍水相遭
成語釋義:浮萍隨水漂泊
,聚散無定
。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平起平坐
成語釋義:比喻彼此地位或權(quán)力平等。
萍水相遇
成語釋義:比喻素不相識(shí)之人偶然相遇
。
情逾骨肉
成語釋義:逾:超過;骨肉:比喻至親
。形容感情極其深厚
。
人生何處不相逢
成語釋義:指人與人分手后總是有機(jī)會(huì)再見面的
。
三生有幸
成語釋義:三生:佛家指前生
、今生、來生
;幸:幸運(yùn)。三世都很幸運(yùn)
。比喻非常幸運(yùn)
。
參商之虞
成語釋義:參
、商:星宿名
。參在西、商在東
,此出彼沒
,永不相見
。虞:憂慮
。比喻人分離不得見面的憂慮。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
攄肝瀝膽
成語釋義:比喻真心相見
,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同“披肝瀝膽”
。
似曾相識(shí)
成語釋義:好像曾經(jīng)見過
。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
。
素不相識(shí)
成語釋義:素:平素,向來
。向來不認(rèn)識(shí)。
他鄉(xiāng)遇故知
成語釋義:在遠(yuǎn)里家鄉(xiāng)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
。指使人高興的事
。
天緣奇遇
成語釋義:舊指某些人相遇或男女結(jié)為夫妻
,是天意所安排
。也指事屬巧合。
無可奈何花落去
成語釋義:對春花的凋落感到?jīng)]有辦法
。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jīng)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無可奈何
成語釋義:奈何:如何
,怎么辦
。指感到?jīng)]有辦法
,只有這樣了。
表達(dá)相遇的成語2刳肝瀝膽:猶言披肝瀝膽
。比喻竭誠相見。
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
。也形容非常忠誠
。
瀝膽濯肝: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
。也形容非常忠誠。
瀝膽隳肝:猶瀝膽披肝
。比喻開誠相見
。也形容非常忠誠
。
瀝膽抽腸:猶瀝膽披肝
。比喻開誠相見
。也形容非常忠誠。
披肝瀝膽:披:披露
;瀝:往下滴
。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
。
披瀝肝膈:比喻真心相見
,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
披瀝肝膽:比喻真心相見
,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
攄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
。同“披肝瀝膽”
。
照人肝膽:比喻以赤誠相見
。
咫尺千里: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
,象是遠(yuǎn)在天邊一樣。
長揖不拜:揖
、拜:舊時(shí)的拱手
、磕頭禮。對長者或尊者只彎腰行拱手禮
。
狹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
。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
,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冤家路狹: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見的人
,偏偏容易碰見
,來不及回避。
肝膽照人:肝膽:比喻真心誠意
。比喻以真心相見。
肝膽相照:肝膽:比喻真心誠意。比喻以真心相見
。
相逢恨晚:形容一同如故,意氣極其相投
。見“相見恨晚”
。
咫尺天涯:咫:古代長度單位
,周制八寸
,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天涯咫尺:咫:古代長度單位
,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
,象是遠(yuǎn)在天邊一樣。
兵戎相見: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見
。指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
。
相見恨晚:只恨相見得太晚
。形容一見如故,意氣極其相投
。
分庭抗禮: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
。原指賓主相見
,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xiàn)比喻平起平坐
,彼此對等的關(guān)系。
腹心相照:腹心:內(nèi)心
;照:映照
,見。以真心相見
。比喻彼此很知心,達(dá)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參商之虞:比喻人分離不得見面的憂慮
。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燕雁代飛:燕夏天來溫帶
,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
,夏天歸南方
。比喻各自一方
,不能相見。
表達(dá)相遇的成語3 相聚的成語
杯觥交錯(cuò)
成語釋義:比喻相聚飲酒時(shí)的歡樂
。觥
,酒器
。
杯觥交雜
成語釋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壕破鳎唤唬航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形容酒宴中相互頻頻舉杯暢飲的熱烈氣氛
。
杯酒言歡
成語釋義:相聚飲酒,歡快地交談
。
杯酒解怨
成語釋義:解:消除,排解
;怨:怨恨
,怨仇。指飲酒言歡
,消解仇怨。
暢所欲言
成語釋義:暢:盡情,痛快
。暢快地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
觥籌交錯(cuò)
成語釋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汗糯囊环N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
。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
。形容許多人聚會(huì)喝酒時(shí)的熱鬧場景。
歡聚一堂
成語釋義: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盡歡而散
成語釋義:盡情歡樂之后,才分別離開
。多指聚會(huì)
、宴飲或游樂
。
酒逢知己千杯少
成語釋義: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
。
開懷暢飲
成語釋義:開懷:心情無所拘束,十分暢快
。比喻敞開胸懷,盡情飲酒
。
樂不可支
成語釋義:支:撐住
。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
。形容欣喜到極點(diǎn)。
樂樂陶陶
成語釋義:心情十分高興的樣子
。
樂以忘憂
成語釋義: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形容非常快樂
。
樂此不疲
成語釋義:此:這。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
。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
聯(lián)床風(fēng)雨
成語釋義:指朋友或兄弟相聚
,傾心交談
。
朋酒之會(huì)
成語釋義:朋酒:朋友聚會(huì)暢飲。朋友歡飲的聚會(huì)。
其樂融融
成語釋義:其:代詞
,其中的.;融融:和樂的樣子
。形容十分歡樂
、和睦
。
群賢畢至
成語釋義:指賢能者齊集
,濟(jì)濟(jì)一堂。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成語釋義:人遇到喜慶之事則心情舒暢
。
手舞足蹈
成語釋義: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dòng),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diǎn)
。也指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tài)。
團(tuán)頭聚面
成語釋義:形容非常親密地相聚在一起
。
喜不自禁
成語釋義: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
。形容極其高興。
喜不自勝
成語釋義:勝:能承受
。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
喜上眉梢
成語釋義:喜悅的心情從眉眼上表現(xiàn)出來。
喜形于色
成語釋義:形:表現(xiàn)
;色:臉色。內(nèi)心的喜悅表現(xiàn)在臉上
。形容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
。
喜氣洋洋
成語釋義:洋洋:得意的樣子。充滿了歡喜的神色或氣氛
。
喜笑顏開
成語釋義:顏開:臉面舒開,指笑容
。形容心里高興
,滿面笑容。
喜眉笑眼
成語釋義:喜在眉梢
,笑在眼里
。形容面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
笑逐顏開
成語釋義:逐:追隨;顏:臉面
,面容
;開:舒展開來。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
。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
心花怒放
成語釋義:怒放:盛開
。心里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
心醉神迷
成語釋義:形容佩服愛幕到極點(diǎn)。同“心醉魂迷”
。
欣喜若狂
成語釋義:欣喜:快樂
;若:好像
;狂:失去控制
。形容高興到了極點(diǎn)。
興高采烈
成語釋義:興:原指志趣
,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
,后指精神
;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
,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
,精神飽滿
。
一心一意
成語釋義:只有一個(gè)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
高朋滿座
成語釋義:高:高貴
。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
說說笑笑
成語釋義:有說有笑,連說帶笑
。
推心置腹
成語釋義: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
。比喻真心待人。
喜出望外
成語釋義:望:希望
,意料。由于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
心曠神怡
成語釋義:曠:開闊
;怡:愉快。心境開闊
,精神愉快
。
心滿意足
成語釋義: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陶潛穎脫不羈》文言文全文翻譯
【《陶潛穎脫不羈》全文翻譯】:
陶潛
,字元亮,年輕的時(shí)候志向高遠(yuǎn)
,學(xué)識(shí)淵博又善于寫作
。天資聰明而不拘小節(jié),以真性情而高興
。被鄉(xiāng)鄰所看重。曾寫《五柳先生傳》
,在里面說:“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
,不能遮陽擋風(fēng),舊衣衫穿破了
,盛飯的容器屢次空著,是安然自若的樣子
。”他自己這么說
,當(dāng)時(shí)的人也這樣說。他的親戚朋友有時(shí)帶著酒菜來
,陶淵明一點(diǎn)也不推辭
。每當(dāng)喝醉的時(shí)候
,就舒舒服服地睡覺 。從沒有高興或生氣的樣子
,只是見酒就喝,如果沒酒
,也可以不停地吟誦
。他不懂音樂
,卻有一張素琴
,弦也不調(diào)音。每當(dāng)朋友們來喝酒
,就彈琴唱歌
,說:“只要能領(lǐng)會(huì)琴中的樂趣
,為什么非要有琴的聲音呢!”
【作品原文】:
陶潛
,字元亮,少懷高尚
,博學(xué)善屬文
。穎脫不羈,任真自得
,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
。短褐穿結(jié)
,簞瓢屢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
,時(shí)人謂之實(shí)錄
。其親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
。每一醉,則大適融然
。未嘗有喜慍之色
,惟遇酒則飲,時(shí)或無酒
,亦雅詠不輟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
,弦徽不具
,每朋酒之會(huì)
。則撫而和之
,曰:“但識(shí)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詞句注釋】:
高尚:志向高遠(yuǎn)
。
屬文:寫文章。
穎脫:有才華
。
不羈:不受拘束
,束縛。
任真自得:行事寫文章都有自己的風(fēng)格而滿意
。
貴:看中,看好
。
嘗:曾經(jīng)
。
環(huán)堵蕭然:家里除了四面墻什么也沒有,形容家中貧困
。
蔽:遮擋。
短褐穿結(jié):破爛的衣服打個(gè)結(jié)繼續(xù)穿
。
簞瓢屢空:家里經(jīng)常沒有一點(diǎn)水和飯
。簞,裝飯的桶
。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如此:像這樣
。
大適:享受
,滿意。
融然:內(nèi)心感到愉悅
。
惟:只。
輟:停止
。
解:了解
,懂得。
蓄:同“蓄”
,儲(chǔ)蓄。
弦徽:琴弦與琴徽
,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biāo)志
。
【作品出處】:
《陶潛穎脫不羈》出自《晉書》
,《晉書》一百三十卷
,包括帝紀(jì)十卷,志二十卷
,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
,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為止
,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jù)政權(quán)的興亡
。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
,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潛
,字元亮,號(hào)五柳先生
,謚號(hào)靖節(jié)先生
,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
、文學(xué)家、辭賦家
、散文家
。
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
,從此隱居,被稱為“平淡之宗”
,是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
。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
,是東晉開國元?jiǎng)?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軍功顯著
,官至大司馬
,都督八州軍事
,荊、江二州刺史
、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
、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 年幼時(shí)
,家庭衰微,八歲喪父
,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
,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dāng)代名士
,“行不茍合,年無夸矜
,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
;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稌x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
。”(逮欽立語)日后
,他的個(gè)性
、修養(yǎng),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fēng)
。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xué)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jīng)》的兩晉時(shí)代
,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xué)了《
老子》《
莊子》
,而且還學(xué)了儒家的《六經(jīng)》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shí)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
,培養(yǎng)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雜詩》)的大志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他懷著“大濟(jì)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當(dāng)時(shí)門閥制度森嚴(yán),他出身庶族
,受人輕視
,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
,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
,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shí)
,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
,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quán)的時(shí)機(jī),他當(dāng)然不肯與桓玄同流
,做這個(gè)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
,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熬糜螒偎绾窝驮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fēng)于規(guī)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
,發(fā)出了深長的嘆息
。隆安五年冬天
,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
,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
,奪取東晉軍政大權(quán)
。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
,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xiāng)躬耕自資
,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氨硎緦感Q帝之事,不屑一談
。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
、下邳太守劉裕聯(lián)合劉毅
、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
,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
。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zhèn)軍參軍
。(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當(dāng)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shí)
,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qū)的故事,喬裝私行
,冒險(xiǎn)到達(dá)建康
,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bào)劉裕
,實(shí)現(xiàn)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愿。他高興極了
,寫詩明志:“四十無聞
,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
,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后
,作風(fēng)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xiàn)象
。經(jīng)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
,先以威禁(預(yù)先下威嚴(yán)的禁令)的整頓,“內(nèi)外百官
,皆肅然奉職,風(fēng)俗頓改“
。其性格
、才干、功績
,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chǎn)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
,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
。并且憑著私情
,把眾人認(rèn)為應(yīng)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lǐng)揚(yáng)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xiàn)象
,使他感到失望
。在《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經(jīng)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
,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
,于義熙元年(405年)轉(zhuǎn)入建威將軍
、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
,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后
,他也隨著去職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
,屬吏說:“當(dāng)束帶迎之
。”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遂授印去職
。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
,自辭彭澤縣令結(jié)束。這十三年
,是他為實(shí)現(xiàn)“大濟(jì)蒼生”的理想抱負(fù)而不斷嘗試
、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
。最后賦《歸去來兮辭》
,表明與上層統(tǒng)治階級(jí)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