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道理的成語200個說明道理的成語(一):
1、鐵杵磨針: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必須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2、南柯一夢:比喻一場空歡喜。
3、揠苗助長: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4、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我的優(yōu)點和本領也丟掉。
5、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么,都要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6、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8、刻舟求劍: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研究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9、草木皆兵: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10、濫竽充數(shù):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可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僅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11、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12、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13、伯樂相馬:人才需要遇到賞識自我的人,才能發(fā)揮自我的才能,不至于被埋沒!
14、自相矛盾: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15、買櫝還珠:做事不能舍本求末,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zhì)。
16、熟能生巧: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guī)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干起來得心應手。
17、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18、葉公好龍:經(jīng)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19、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20、諷刺了混入內(nèi)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
21、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22、按圖索驥:比喻做事不能拘泥教條,墨守成規(guī)。此刻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23、臥薪嘗膽:源于《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24、班門弄斧: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很厲害。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我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我的小本領。
25、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6、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F(xiàn)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27、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28、守株待兔:比喻只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由Www.xnwsq.Com整理]
29、東施效顰:不要盲目效仿別人,否則很容易鬧出笑話。
30、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31、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我或他人。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善于動腦筋,就能戰(zhàn)勝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32、鷸蚌相爭: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jié)互助,而不應當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鉆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33、亡羊補牢: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34、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35、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jīng)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確定。
說明道理的成語(二):
1、攧?chuàng)洳黄疲簾o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是指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2、衡情酌理:估量情景,斟酌道理。
3、言之有禮:說的話有道理。
4、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說明道理。
5、義正辭約: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亦作“辭順理正”。
6、至德要道:至:極,最。最完美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7、冰釋理順:釋:消化;順:通順。冰層消融,理路通順。是指疑問都解開了,道理也講通了。
8、義正詞嚴: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9、文以載道: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10、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11、詞言義正: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12、不言而諭:諭:舊時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13、一理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件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論,主張;有故:有根據(jù)。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必須的根據(jù)和道理。
15、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聲的。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16、辭順理正: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
17、理正詞直: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18、顛撲不磨:是指道理正確,推翻不了。同“顛撲不破”。
19、入理切情:指合乎道理,切合實情。
20、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景微妙,不便說明。
21、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22、怡然理順:怡然:歡樂的樣貌。使人心悅又能把道理闡述得很清楚。
23、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論,立論;故:根據(jù)。立論有根據(jù),講話有道理。
24、顯而易見:形容做的事件或說的話十分的有道理,十分的明顯,極容易看清楚事實的真相。
25、辭嚴義正: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26、公道大明:公道:公平的原則道理,即正義。公平的道理得到發(fā)揚。是指正義得到伸張。
27、貫穿融會: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同“貫通融會”。
28、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29、通幽洞微:通曉洞察細微而幽深的道理。
30、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件是必然要發(fā)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件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xiàn),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31、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32、詞嚴義正: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33、神會心融: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34、名正理順:指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35、毋庸置議:毋:無:毋庸:不必,無須;置議:進行討論。不需要討論。指事實或道理很清楚。
36、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37、言之成理:之:代詞,指所說的話。話說得有必須道理。
38、盜亦有道: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39、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指對待同一問題,其見解因人而異,各有道理。
40、孕大含深:孕:包涵。包含著博大精深的道理。
41、微言大義: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jīng)書的要義,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42、詞強理直:言詞有力,道理正當充分。
43、貫通融會: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44、一貫萬機:貫:貫穿。把一種道理貫穿于萬事萬物之中。
45、彰明昭著:猶彰明較著。指事件或道理極其明顯。
46、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
47、詞嚴義密: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48、名正言順: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49、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說明道理的成語(三):
1、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我的耳朵。比喻自我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2、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3、濫竽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4、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剩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適宜。
5、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心。
6、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7、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jù)。
8、自相矛盾:比喻自我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9、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10、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11、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我的優(yōu)點和本領也丟掉。
12、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13、百發(fā)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14、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15、狐假虎威: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16、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17、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jīng)過發(fā)奮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xiàn)也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
18、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19、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20、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能夠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我。
22、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我的優(yōu)點和本領也丟掉。
23、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我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說明道理的成語(四):
1、盜亦有道: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2、鉤深極奧:謂探索并極盡深奧的意義道理。
3、義正辭嚴: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4、再做道理:見“再作道理”。
5、融液貫通:〖解釋〗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6、融匯貫通:〖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7、二缶鐘惑:〖解釋〗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8、通幽洞微:通曉洞察幽深而細微的道理。
9、天地經(jīng)緯:指天地間理所應當無可非議的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10、不經(jīng)之談:經(jīng):正常,通常的道理法則等;談:話?;恼Q沒有根據(jù)的話
11、口無擇言:謂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
12、師道尊嚴:本指教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13、融會貫通: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14、斷無此理:斷:絕對,必須。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
15、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許。
16、心安理得:得:適合。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17、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18、理不勝辭: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19、格物窮理:窮究事物的道理。
20、義正詞嚴: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21、姑妄言之:姑且隨便說說,不必須有什么道理。
22、源頭活水: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F(xiàn)也指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23、融釋貫通:〖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24、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25、知易行難: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26、言不及義:及:涉及;義:正經(jīng)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jīng)的。
27、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
28、探賾索隱: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索:搜求;隱:隱秘。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
29、元經(jīng)秘旨:微妙的道理。
30、頓開茅塞: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31、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32、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解釋〗事情是必然要發(fā)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xiàn),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33、不可理喻:喻:開導,曉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zhí)。
34、豁然貫通:豁然:通達的樣貌;貫通:前后貫穿通曉。指一下了弄通了某個道理。
35、彰明較著:彰明較著:都是明顯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很容易看清。
36、辭嚴義正: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37、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景微妙,不便說明。
38、蠻不講理:態(tài)度粗暴,不講道理。
39、詞嚴義密: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40、天理人情: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41、通文達理:謂有學問懂道理。
42、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43、以古喻今: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日的事情或道理。
44、尊師重道:尊:尊敬;重:重視;道:道理。尊敬師長,重視應當遵循的道理。
45、融會通浹:〖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46、茅塞頓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先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此刻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47、詞言義正: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48、眉高眼低:臉上的表情。泛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辨貌觀色的本領。
49、衡情酌理:估量情景,斟酌道理。
50、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解釋〗指對待同一問題,其見解因人而異,各有道理。
51、言之有禮:說的話有道理。
52、貧而樂道: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53、鉤深致遠:致:招致。探取深處的,使遠處的到來。比喻探討深奧的道理。
54、辭巧理拙:文辭雖然浮華,但不能闡明道理。
55、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56、現(xiàn)身說法: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xiàn)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F(xiàn)指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57、微言大義: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jīng)書的要義,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58、曉以大義:〖解釋〗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59、入理切情:合乎道理,切合實情。
60、言之成理:之:代詞,指所說的事。話說得合乎道理。
61、研精鉤深:鉤深:探取深沉的東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奧的學問。
62、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講道理。
63、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64、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聲的。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65、深文大義:深奧的大道理。
66、以理服人:用道理來說服人。
67、據(jù)理力爭:依據(jù)道理,竭力維護自我方面的權益觀點等。
68、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69、名正理順: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70、洞徹事理: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guī)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guī)律。
71、詞嚴義正:措詞嚴肅,道理正當。
72、以升量石:升石: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比喻以膚淺的理解力推測深奧的道理。
73、天經(jīng)地緯:①語本《左傳·昭公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敝柑斓亻g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74、胡攪蠻纏:不講道理,糾纏不放。
75、一以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76、生而知之: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77、莫明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形容事情十分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78、穿鑿附會: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齊。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齊進行解釋。
79、理所當然:按道理應當這樣。
80、蠻橫無理:態(tài)度粗暴,不講道理。
81、胡說八道:沒有根據(jù)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82、喻之以理:喻:曉喻,開導。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人。
83、彰明較著: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84、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
85、即事窮理:謂根據(jù)事實深究它的道理。
86、文以載道: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87、傳道受業(yè):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
88、窮理盡性:原指徹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徹了解人類的天性。后泛指窮究事理。
89、以此類推:根據(jù)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與此類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90、頑石點頭:形容道理說得透徹,使人心服。
91、引喻失義:〖解釋〗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92、攧?chuàng)洳黄疲簾o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93、通情達理: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
94、義正辭約: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亦作“辭順理正”。
95、流言混話:無根據(jù)無道理的言語。
96、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
97、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后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理解。
98、一隅三反:從一件事物的情景道理類推而明白許多事物的情景道理。
99、再作道理:亦作“再做道理”。謂另行打算或另想辦法。
100、豈有此理:哪有這個道理。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
101、坐而論道: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102、天經(jīng)地義:經(jīng):規(guī)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103、即小見大:從小處或小事見到大道理。
104、理正詞直: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105、橫蠻無理:態(tài)度粗暴,不講道理。
106、揆理度勢:衡量道理,揣度情勢。
107、言中事隱:謂言語雖然委曲卻中正不偏,論事雖然放縱卻隱藏著精深的道理。語出《易·系辭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p>
108、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109、顯而易見: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楚。
110、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說明道理的成語(五):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茍延殘喘
有一天,東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國去找個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裝后便騎驢上路了。東郭先生騎著驢,走著走著,不知怎樣就迷了路。他看見前面塵土飛揚,又不明白自我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著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幫忙有困難的人嗎此刻趙簡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讓我早點躲進您的書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暫且延續(xù)下去嗎(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將來如果我有出頭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東郭先生聽了狼的這番話,心一軟,就把狼藏進了書袋。
等追捕狼的趙簡子走遠了,東郭先生才把狼放出來。這時,狼突然目露兇光,狡猾地說:“多謝你救了我,可是我此刻餓極了,你心腸這么好,就讓我把你吃了吧?!闭f完就朝東郭先生撲了過去。正在這危急時刻,正好來了一個獵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茍延殘喘: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活。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山雞起舞
山雞天山美麗,渾身都披著五顏六色的羽毛,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鮮艷奪目,叫人贊嘆不已。山雞也很為這身華羽而自豪,十分憐惜自我的美麗。它在山間散步的時候,只要來到水邊,瞧見水中自我的影子,它就會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驕傲地欣賞水中倒映出的.自我那絕世無雙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當政的時候,有人從南方獻給他一只山雞。曹操十分高興,召來了有名的樂工,為他奏起動聽的曲子,好讓山雞跳舞歌唱。樂工賣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雞卻一點都不買賬,充耳不聞,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來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雞面前,山雞連看都不看,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走來走去。就這樣,任憑大家想盡了辦法,使盡了手段,始終都沒辦法逗得。
曹操十分掃興,氣惱不已,斥責手下人說:“你們這么多人,連一只山雞都對付不了,還怎樣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十分鐘愛的小兒子,名字叫作曹沖。曹沖自幼聰明伶俐,又博覽群書、見識淵博。這時候,他動了動腦子,有了主意,于是就走上前對曹操說:
“父王,兒臣聽說山雞一向為自我的羽毛感到驕傲,所以一見到水中有自我的倒影,就會跳起舞來欣賞自我的美麗。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鏡子來放在山雞面前,這樣山雞顧影自憐,就會自動跳起舞來了?!?/p>
曹操聽了拍手稱妙,立刻叫人將宮中最大的鏡子抬過來,放在山雞面前。
山雞慢悠悠地踱到鏡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我無與倫比的麗影,比在水中看到的還要清晰得多。它先是拍打著翅膀沖著鏡子里的自我激動地鳴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動身體、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雞迷人的舞姿讓曹操看得呆了,連連擊掌,贊嘆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鏡子抬走。
可憐的山雞,對影自賞,不知疲倦,無休無止地在鏡子前拼命地又唱又跳。最終,它最終耗盡了最終一點力氣,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雞的確美麗,但它的虛榮心也實在太強了,以致于受人愚弄。我們可不能讓虛榮心、好勝心戰(zhàn)勝了理智,否則就會遭到慘敗。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廣納賢才
管仲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治國賢才,齊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齊國治理得強盛起來,管仲還輔佐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yè)。這一切,使得齊桓公十分關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對于一個國家、一個國君來說是多么重要。他想,光有一個管仲還不行,還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這樣的人才行。于是齊桓公決心,他命人在宮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宮廷內(nèi)外一片紅紅火火,一方面造成聲勢,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來晉見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們經(jīng)過那里時,除了發(fā)些議論或看看熱鬧外,并無人進宮求見。大臣們只是面面相覷,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竟然來了一個鄉(xiāng)下人在宮門口請求進去見齊桓公。
門官問鄉(xiāng)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見大王”
鄉(xiāng)下人回答說:“我能熟練地背誦算術口訣,我期望大王接見我。”
門官報告了齊桓公。齊桓公覺得十分好笑,背誦算術口訣算什么才能于是讓門官回復鄉(xiāng)下人說:“念算術口訣的才能太淺陋了,怎樣能夠理解國君的召見呢回去吧?!?/p>
鄉(xiāng)下人不卑不亢地說:“聽人們說,那里的火炬燃燒了整整一年了,卻一向沒有人前來求見,我想,這是因為大王雄才大略名揚天下,各地賢才敬重大王期望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我的才干遠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納,所以不敢前來求見。今日我以念算術口訣的才能來求見大王,我這點本事的確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對我以禮相待,天下人明白了大王真心求才、禮賢下士的一片誠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實學的能人不來呢泰山就是因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為不拒絕涓涓細流、廣納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經(jīng)常去向農(nóng)夫樵夫請教,集思廣益,才會使自我更加英明起來啊!”
齊桓公聽了鄉(xiāng)下人的這一番話,被深深打動,認為鄉(xiāng)下人說得太有道理了,于是立刻以隆重的禮節(jié)接見了他。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各地賢才紛紛前來,絡繹不絕。齊桓公大為高興。
一個統(tǒng)治者若真心求賢,就必須有誠意、禮賢下士,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人才。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來到曲轅的地方,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能夠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樹干高過山頭80尺后才有枝葉,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tài)度,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手藝,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為什么一點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這棵樹了,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制成柱子會被蟲蛀,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污漿……”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正因為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么大,有這么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磫栴}、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zhì),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確定。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水落石出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齊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fā),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fā)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異常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197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形容人高興的成語100個
下一篇: 形容有學問的成語100個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