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便宜施行 (bián yú shī xíng)
簡拼 : bysx
近義詞 : 便宜行事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事”。
出處 : 《史記·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p>
成語用法 : 作主語、賓語;根據(jù)具體情況自行采取適當處
例子 : 一應軍行調度,并聽便宜施行?!锼巍ぶ苊堋洱R東野語·趙信國辭相》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便辟、便佞、占便宜、便宜施行、大腹便便等。
便辟:亦作便僻,指諂媚逢迎之人,也指君主左右受寵幸的小臣。
便佞:指能言善辯,但心術不正、引人學壞的朋友,也指善于說些花言巧語的好話,滿足官人虛榮心以求得生存的小人。
占便宜:用不正當?shù)姆椒ǎ玫椒欠值暮锰帯?br>
便宜施行: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大腹便便:形容肥胖的樣子。
施行的詞性是:動詞。
施行的詞性是:動詞。注音是:ㄕㄒ一ㄥ_。拼音是:shīxíng。結構是:施(左右結構)行(左右結構)。
施行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施行shīxíng。(1)執(zhí)行,實施。
二、引證解釋
⒈行動。引《墨子·明鬼下》:“雖有深_博林幽澗,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見有鬼神視之?!薄段淖印ど系隆罚骸袄字畡右踩f物_,雨之潤也萬物解,大人施行有似於此。陰陽之動有常節(jié),大人之動不極物?!雹矊嵭?;執(zhí)行。引《荀子·性惡》:“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薄妒勒f新語·政事》“沖乃粗下意”劉孝標注引南朝宋檀道鸞《續(xù)晉陽秋》:“初,文帝命荀_、賈充、裴秀等分定禮儀律令,皆先咨鄭沖然后施行也?!彼螝W陽修《歸田錄》卷二:“凡文書,非與長吏同簽書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泵髦x肇_《五雜俎·人部一》:“其論鐘律、歷法尤極精辨,而喪亂之世,不見施行,惜哉!”⒊指進行。引楊朔《木棉花》:“假使醫(yī)生剛才操起刀子,還不曾施行完畢割治的手術,你就希望全身的疽瘡一齊即時痊愈,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實?!雹磦鞑?。引《東觀漢記·馮異傳》:“百姓失望,今專命方面,施行恩德?!薄侗笔贰の菏諅鳌罚骸叭华q以_口沸騰,敕魏史且勿施行,令_官博議?!鼻鍑烙徐妒A隨筆·詆毀程朱》:“於是以所著初議上獻,欲施行天下,一改章句之舊?!雹堤幹谩R沃苊堋洱R東野語·孝宗圣政》:“吳夫人者一日密_當食內侍云:‘官家食素多時,甚覺清瘦,汝輩可自作商量。’於是密令苑中以_汁等雜之素_中以進。上食之覺爽,詢所以然。內侍恐甚,以實告。上大怒,即欲見之施行。皇太后聞之,亟過宮力解之?!泵髻Z仲名《對玉梳》第三折:“‘楚臣,你好生施行此賊咱。’荊楚臣云:‘左右,將賊押赴縣里去者。’”《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眼見吳金即是陳小四,正是賊頭。朱源道:‘路途不可造次,且耐著他到地方上施行,還要在他身上追究_黨?!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符二年》:“曾布言:‘章_、蔡卞施行元_人,眾論皆謂過當。’”⒍猶施展。引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無論帝國主義在我們中國將施行怎樣的威力,帝國主義的自身雖已取得暫時穩(wěn)定,而總的方面是趨向于崩潰的?!雹峰藻菩毙?。引宋陸游《晚游東園》詩:“藥瓢藜杖合施行,獨往山林已歃盟?!?br>三、國語詞典
法令公布后,經(jīng)過一定期間而見諸實施,即使法令發(fā)生效力。詞語翻譯英語toputinplace,toputintopractice,totakeeffect德語einführen,indiePraxisumsetzen(V)_,inKraftsetzen,inKrafttreten(V)_法語appliquer,mettreenvigueur
四、網(wǎng)絡解釋
施行施行,漢語詞匯。拼音:shīxíng指方針政策等從某一天發(fā)生效力。布施東西與人之行法。梵志_波羅延問種尊經(jīng)(大一·八七七上):‘佛言:“我經(jīng)中以施行為本,施行善者最為大種。其天下尊貴者,皆施行善得耳,不以種得也?!薄?br>關于施行的近義詞
執(zhí)行實踐踐諾實行推行實施推廣履行
關于施行的反義詞
廢除廢止
關于施行的詩詞
《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詠旱·驕陽方施行》《絳都春·分詠京師詞人第宅,得洪稚存卷施行閣》
關于施行的詩句
先世施行馬驕陽方施行施行須自起鋤犁
關于施行的單詞
wreakcarryout
關于施行的成語
逆行倒施橫行逆施便宜施行偶燭施明逆施倒行行惠施利
關于施行的詞語
逆行倒施稱物平施方圓可施傅粉施朱橫行逆施便宜施行無計可施偶燭施明行惠施利法外施恩
關于施行的造句
1、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更張,施行了"青苗法"。
2、新頒布的《教師法》從今日起施行。
3、兇殘的敵人對革命者施行了暴虐的酷刑。
4、古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施行霸道,窮兵黷武,奴役邊陲的少數(shù)民族。
5、焦頭爛額的希臘政府也正在施行這個辦法。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施行的詳細信息
愛鶴失眾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魏,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
便宜從事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出處:《漢書·循吏傳·龔遂》:“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br>便宜施行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事”。
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適宜。指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斟酌處理,不必請示。
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br>發(fā)屋求貍拆除房屋以求捕得貍貓。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發(fā)屋而求貍,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br>價廉物美廉:便宜。東西價錢便宜,質量又好。
出處: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br>將蝦釣鱉比喻占人便宜。
掘室求鼠挖壞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發(fā)屋而求貍,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
偶變投隙猶言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占便宜。
取巧圖便使用手段謀取好處,圖得便宜。
食親財黑指人貪婪自私,愛占便宜。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己占便宜。
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貪小失大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呂氏春秋·權勛》:“達子……使人請金于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br>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占便宜。
物美價廉廉:便宜。東西價錢便宜,質量又好。
出處: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br>惜指失掌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南史·阮佃夫傳》:“又廬江何恢有妓張耀華美而有寵,……見張氏,悅之,頻求。恢曰:‘恢可得,此人不可得也。’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耶?’遂諷有司以公事彈恢。”
小眼薄皮比喻眼界小,愛貪小便宜。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8回:“你娘與我些什么兒?他還說我小眼薄皮愛人家的東西。”
雁過拔毛大雁飛過時也能拔下毛來。原形容武藝高超。后比喻人愛占便宜,見有好處就要乘機撈一把。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他既沒有那雁過拔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么好好兒的把人家拆弄個稀爛。”
因小失大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損失。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他卻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沒事。不知查抄起來,反恐因小失大,他卻如何懂得?”
漁人之利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鷸蚌相持《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zhí)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出處: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br>援鱉失龜比喻得不償失。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殺戎馬而求狐貍,援兩鱉而失靈龜,斷右臂而爭一毛,折莫邪而爭錐刀,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爭雞失羊比喻貪小失大。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卷八:“爭雞失羊,亡其金囊?!?br>爭貓丟牛為了爭奪貓而丟了牛。比喻貪小失大。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br>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br>偷雞不著蝕把米俗語。雞沒有偷到,反而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虧。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鲆嘣唬骸袢詹挥辏魅詹挥?,即有死鷸?!瘍烧卟豢舷嗌幔瑵O者得而并禽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2213.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河的成語100個
下一篇: 不入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