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相女配夫 (xiàng nǚ pèi fū)
簡拼 : xnpf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緊縮式
成語解釋 : 指衡量女兒的情況
出處 : 明·周楫《西湖二集·月下老錯配本屬前緣》:“竊以因材而篤
成語用法 : 作賓語
、定語;用于婚姻等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相字的古文意思 ◎ 相xiāng 〈副〉(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
。——《禮記·學(xué)記》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小國寡民》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漢· 蘇武《留別妻》當(dāng)國者相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袁人相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淮南子·人間訓(xùn)》雞犬相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世說新語·自新》里人相慶 青山相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宋· 蘇軾《石鐘山記》兩相思,兩不知
即紅豆色)(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魯孟孫
—— 宋· 沈括《夢溪筆談》絡(luò)繹相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濉?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6) 又如:父子相傳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9) 表對稱 吾已失恩義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10) 表他稱 狼不敢前
——《列子·湯問》相委而去
(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相逐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11) 又如:相喚(招呼);相牽(牽來
極言相差之大)
從目
——《說文》相
——《書·盤庚上》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禮記·月令》相鼠有皮
——《論衡·訂鬼》不敢復(fù)相士
顛倒相來
——《史記·高祖本紀(jì)》(5) 又如:相法(觀察面相體態(tài)等以卜吉兇的方法)
——《論語·季氏》季文子相三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宋· 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伊尹相湯伐 桀
——《湯誓》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晉· 干寶《搜神記》無物以相之
——《國語》(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
——《三國演義》(11) 又如:相攸(擇婚的別稱)
——《西游記》詞性變化 ◎ 相xiàng 〈名〉(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豈吾相不當(dāng)侯邪
?——《史記·李將軍列傳》兒已薄祿相。——《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人臣之相也。——《三國演義》內(nèi)觀不識因無相
,外合明知作有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饔斡洝罚?) 又如:長相(相貌)如:照個相(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5) 古代輔佐帝王的大臣。后專指宰相 趙歇為王
——《史記·項羽本紀(j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有將相
亦泛指大臣)
;相父(皇帝對繼續(xù)任職的先朝宰相的敬稱);相邦(相國)(7) 漢時諸侯王國的實(shí)際執(zhí)政者,相。2.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
;動>;仔細(xì)看;觀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②<
;名>;相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③<;動>
;幫助;輔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④<
;名>;幫助別人的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都臼蠈⒎N臾》:“危而不持,顛而不扶⑤<
;名>;輔佐君王的大臣;宰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又】<
;名使動>;使……當(dāng)宰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⑥<;名>
;主持禮節(jié)儀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相xiāng
①<
;副>;互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②<
;副>;表示動作偏向一方③<
【相與】⒈一起
【相得】關(guān)系融洽
。3.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釋 1、表示動作行為的交互關(guān)系
,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例如:?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吳均?《與朱元思書》譯文:百鳥相互和鳴
,鳴聲嚶嚶,和諧動聽。2
、表示動作行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實(shí)際上起代詞作用,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我”、“你”、“她”、“它”等意思例如:士別三日
譯文:跟讀書的人分別三天
3
例如:大丈夫相時而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譯文:大丈夫要看好時機(jī)行動
相的基本解釋:
相[xiāng]
1.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 :互相
2.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 :相信。
3. 親自看(是否中意) :相親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樣子 :相貌
2. 物體的外觀 :月相
3. 察看,判斷 :相面
4. 輔助
5. 某些國家的官名
6. 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變:
擴(kuò)展資料:
文言版《說文解字》:相,省視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相,察看
相關(guān)詞匯解釋:
1、相愛[xiāng ài]
解釋:互相親愛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釋: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
3、相合[xiāng hé]
解釋:彼此一致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釋:相貌
5
解釋:露出本來面目
4. 相字的文言文用法是什么 “相”
充當(dāng)文言虛詞時讀作“xiāng”,有兩個義項:
①[副詞]
②[代詞]
“相”充當(dāng)文言實(shí)詞時讀作“xiàng”
5. 文言文中 為,以,相的解釋 “為”用法:1)成為
例: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處遂改勵
例:①為之
(3)作為,當(dāng)作
②何以為計
(5)以為
,認(rèn)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6)被
。例:①周年處少時,兇強(qiáng)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②升死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
例:①獨(dú)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10)將來,將
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13)為了
。例:①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
,為天下也。 (14)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②公輸盤為我為云梯。(15)對,向
。例: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③為之奈何? (16)因?yàn)椤?/p>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
,為其不可得而法。(17)則“于”
,在,當(dāng)。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以”的用法1、因?yà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⑵臣是以無請也
。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⑷以其境過清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2、而
。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rèn)入。⑵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
。(以:以便) 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zhàn)。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諷耶
? ⑹以嚙人,無御之者。(以: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為之說
,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⑼殺之以應(yīng)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11)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13)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 (1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15)操悉浮以沿江
。 (16)樊噲側(cè)其盾以撞(17)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1)以致天下之士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7)其責(zé)已也重以周
3、把
(“以”后省略介詞賓語。) 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
,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⑸以縛即爐火
,燒絕之。 ⑹以檻車送元濟(jì)詣京師。⑺何以為計
?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4)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
4、以為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5
⑵以君之力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⑹以攻則取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⑶余船以次俱進(jìn)
⑹以次進(jìn)
7、根據(jù)
(以:一
例: ⑴固以怪之矣
9、作語助
(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圍) 10
⑵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
例: 逆以煎我懷。 12
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例: 無以,則王乎
15、此
(本義項指前一個“以”
如: ①操雖托名漢相
6.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義: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
,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chǔ)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2.特點(diǎn):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
、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diǎn),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xiàn)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3.結(jié)構(gòu): (1)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
、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如: ①"陳涉者,陽城人也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shí)漢賊也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
,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③梁父即楚將項燕。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
。 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①登高而招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 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于""于"表被動。 如:"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誠恐見欺于王
。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③故內(nèi)惑于鄭袖
,外欺于張儀。 ④李氏子蟠2)."為""為……所"表被動
"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③為予群從所得
。 ④恐為操所先。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qiáng)調(diào)。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1)疑問句中
,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微斯人,吾誰與歸?"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