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子曰: 「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
知至至之,可與幾也.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居上位而
子曰: 「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進退無恒,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修業(yè),
;云從龍,風從虎. 圣
人作,而萬物□②,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
子曰: 「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乾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
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
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
發(fā)揮,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 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
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下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
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圣人乎?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圣人乎?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者 + 見
乾卦終
《易經(jīng)》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 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
大,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
迷失道,后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
;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戰(zhàn)龍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戰(zhàn)龍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其道順乎? 承天而時行.
積善之家,必有馀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弒其君,子
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易
曰:「履霜堅冰至.」 蓋言順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
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
;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 天地閉,賢人隱. 易曰:「括囊;無咎,
無譽.」 蓋言謹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fā)於事業(yè),
美之至也.
陰疑於陽,必戰(zhàn).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
故稱血焉.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坤卦終
《易經(jīng)》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cè)崾冀欢y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
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云,雷,屯
;君子以經(jīng)綸.
初九:磐桓
;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 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無虞,以縱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 = 辶 + 顫 -頁
屯卦終
《易經(jīng)》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
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 瀆則不告,瀆
蒙也. 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
;納婦吉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cè)峤右?
六三:勿用娶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
;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蒙卦終
《易經(jīng)》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
;險在前也. 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
亨,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恒,無咎
;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 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 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需卦終
《易經(jīng)》第六卦 訟 天水訟 乾上坎下
訟:有孚,窒. 惕中吉. 終兇.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
兇
;訟不可成也. 利見大人
;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
;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雖有小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而逋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自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
;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 = 上般 下革
訟卦終
《易經(jīng)》第七卦 師 地水師 坤上坎下
師: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師,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卦終
《易經(jīng)》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比:吉. 原筮元永貞,無咎. 不寧方來,后夫兇.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后夫兇,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 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
使中也.
上六:比之無首,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比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
同也.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
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 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泰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 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nèi)陰而外陽,內(nèi)柔而外剛,內(nèi)小人
而外君子.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否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離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唯君子為
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
;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 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后笑. 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離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
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
象曰:匪其彭,無咎
;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
;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fā)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
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
不可□①,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無不利,□②謙.
象曰:無不利,□②謙
;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 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① = 足 + 俞
□② = 扌+為
謙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
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
;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
;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豫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七卦 隨 澤雷隨 兌上震下
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之
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貞吉. 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 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
;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隨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八卦 蠱 山風蠱 艮上巽下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
;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無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象曰:干父之蠱;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蠱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九卦 臨 地澤臨 坤上兌下
臨:元,亨,利,貞. 至于八月有兇.
彖曰:臨,剛浸而長. 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
;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
;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無攸利. 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 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nèi)也.
臨卦終
《易經(jīng)》第二十卦 觀 風地觀 巽上坤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若,下
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
;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易經(jīng)64卦——伯邑考(巧)捍衛(wèi)文王,德行高尚,得《蠱》卦
我們在講解卦之前,我們可以回顧下以前我們前文《訟》《師》卦以及《履》等卦
,這幾卦的分析文王被囚羑里的原因
,大概是和媳婦(《歸妹》)因為某些事情爭吵
,同時其他方國也離間商周關系
,屬于一個綜合因素導致被囚,縱觀整個《易》中
,只有一處描述伯邑考這個人(考字兩處《履卦》上九:視履考祥
;《蠱》:初六
,干父之蠱
,有子,考無咎
。厲
,終吉 。 )
,伯:老大
;邑:封邑;考:1
,老者
;2,去世的人
。所以伯邑考
,應該是大兒子,而我們在前文假設姜子牙的女兒邑姜應該是伯邑考的老婆
,他去世以后
,嫁給了伯邑考弟弟武王,邑姜的“邑”就是隨伯邑考而來吧(春秋時期晉懷公妻子被伯父晉文公收繼
,在文獻中繼續(xù)從前夫謚稱為“懷嬴”)
。如果此“考”表示老者,前面的有子邏輯不通
,我個人猜想伯邑考真名叫“姬考(巧)”
。
我們根據(jù)現(xiàn)存史料來分析伯邑考這個人:
《逸周書》:王烈祖自太王、太伯
、王季
、虞公、文王
、邑考以列升
;
《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si)
,文王正妃也
。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
,次曰管叔鮮
。。
。
。。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
《禮記?檀弓上》: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大戴禮記》記載:“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而生武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所以伯邑考之人確實存在毋庸置疑,只是關于他的死流傳很多說法
,《逸》和《史》傾向于是提前去世
,也比較符合我的推斷,而《禮記》則從人品方面分析
,個人不是很推崇這種說法
。
前文我們講解《大有》卦已經(jīng)推測,文王被釋放是有交換的
,通過《蠱》卦我們可知這段歷史了
!
在講解《蠱》卦前,我們依然看看縱觀全卦的“干”和“蠱”字:
蠱字
甲骨:有疾齒
,唯蠱虐
?(《乙》7310)——殷人認為 齒病、骨病 都可能由“蠱”所致
。
《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
。——養(yǎng)毒蟲的官員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
。 ”——蠱惑
《左傳·昭公六年》:谷之飛
,亦為蠱——谷內(nèi)生蟲,暗含內(nèi)部問題
《尚書大傳》: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ā肮省?
《爾雅》 釋詁:蠱
,疑也
干字
干字象形文字
《毛公鼎》:王曰:父歆
,已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
,于父即君
,命女攝司公族,雩三有司
,小子
,師氏,虎臣雩朕褻事
,以乃族干吾王身(周王說:“父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乙褜@些卿事僚
、太史僚說過
,叫他們歸你管束。還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
、小子
、師氏
、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
。你率領你的族屬保衛(wèi)我
。)
《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捍衛(wèi),保衛(wèi)
《易·漸卦》:鴻漸于干——水畔
《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水畔
《毛》與《周南》兩例都是周初“干”字
,表示捍衛(wèi)
;而《漸》和《斯干》表示水畔。在甲骨造字本意上是人用樹干做攻擊武器
。
以上為蠱和干字解析
,我們接下來釋讀《蠱》卦。
《蠱》卦辭:元亨
。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
翻譯:大吉
。利于出兵,先出兵多日
,在出兵多日(《易》中利涉大川都是帶有出兵性質(zhì)的
,如果把卦辭和爻辭合并理解,就是文王被囚羑里七年
,周應該是多年攻擊商
,最后商妥協(xié),用伯邑考交換
,但是我們前文也提到過
,卦辭和爻辭很多時候是分開論述的。)
初六
,干父之蠱
,有子,考無咎
。厲
,終吉。
翻譯:捍衛(wèi)父親(文王)流言蜚語(文王被囚在各國各種版本)
,有兒子
,名叫考,無過錯
,開始比較不順
,最終吉利。
九二
,干母之蠱
,不可貞
。
翻譯:還要捍衛(wèi)母親的流言蜚語(文王和《歸妹》之爭,可能是太姒上位
,“歸妹”回娘家鬧引起或者歸妹與文王爭訟之事)
,貞卜得不到結(jié)果。
九三
,干父之蠱
,小有悔,無大咎
。
翻譯:捍衛(wèi)父親的流言蜚語
,開始有點后悔,但是無大過
。( 具體為何后悔屬實不好猜測
,估計是文王關押7年,從開始的維護
,到后來的收到內(nèi)部抵制
,再到后來維護的一個過程吧 )
六四,裕父之蠱
,往見吝
。
裕:古代形容衣物環(huán)繞,有錢之態(tài)
。此卦應該是用來修飾文王被爭訟導致的一些流言蜚語吧
翻譯:美化父親之前的流言蜚語
,一意孤行去見(文王)
六五,干父之蠱
,用譽
。
翻譯:捍衛(wèi)父親的這些流言,用自己的聲譽挽回(我覺得這是伯邑考用自己生命換取文王自由)
上九:不事王候
, 高尚其德
翻譯:不幫(紂王)做事
,他的德行高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ù藭r被囚羑里文王還沒有征伐大權(quán),未稱王
,此處也是寫《易》作者對伯邑考的高度評價)
我們再來看看帛書《易》
個(個):元吉
,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
,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個
,有子巧
,無咎
,厲,終 吉
。
九二:干母之個
,不可貞。
九三:干父之個
,少有悔
,無大咎。
**:浴父之個
,往見閵
。
六五:干父之個,用輿
。
尚九:不事王候
, 高尚其德,兇
。
帛書和傳本《易》有關《蠱》卦類同
,區(qū)別在于伯邑考和伯邑巧記載不同:
在西漢定州漢簡《六韜》中,可以看到原型:
質(zhì)子于殷
,周文王使伯邑巧…………死
,有詔必王食其肉,□免其血
。文王食其肉
,□免其
而帛書《易》也是漢出土,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為了避諱帝王名字而導致更名
,或者是方言不同導致撰寫失誤造成
,在帛書和傳本中,這種現(xiàn)象還不少
。
還有一點
,就是上九卦,傳本和帛書的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一個字:兇
。我們在上面翻譯傳本是沒有這個字的
,估計有人在篡改傳本(儒生),或者帛書作者自己增加上去感情色彩
,很明顯
,有人讀懂了這段歷史,有人只想表示這個行為高尚
,而有人不光要表達高尚
,還要警醒后人,追求尚德這件事,很危險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528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