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戮力一心 (lù lì yī xīn)
簡拼 : llyx
近義詞 : 戮力同心
反義詞 : 同床異夢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齊心協(xié)力
出處 : 清·薛福成《籌洋芻議·邊防》:“中國籌邊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強之術(shù)而勉行之。”
成語用法 : 作謂語、狀語;形容團結(jié)一致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1. 眾則難摧 譯文 原文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①。”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②:“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毖硬荒苷?。阿豺曰:“汝曹知否③?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④,然后社稷可固⑤!”——《魏書》
[注釋]
①奉——呈獻(xiàn)。
②俄而——過了一會兒。母弟——這星指同母弟。
③汝曹——你們。
④戮(lù)力——合力,共同盡力。
⑤社稷(lì)——古代用作國家的代稱。社,土神。稷,谷神。
譯文
阿豺有二十個兒子。有一天,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眱鹤觽兠咳朔钌弦恢Ъ?。阿豺當(dāng)著他們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斷,扔到地下。然后又讓兒子們每人拿一支箭給叔叔慕利延。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斷。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毫不費力地折為兩截。阿豺又說:“你把剩下來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折斷?!蹦嚼佑帽M全身的力氣都沒能折斷。阿豺指著這一把箭對兒子們說:“你們明白了嗎?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斷的,一把箭就很難被折斷。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
2. 翻譯汪藻的《郭永傳》,(文言文) 郭永學(xué)識淵博,廣泛地通曉古今世事,有了錢就去買書來讀,家中藏書有萬余卷之多,能依據(jù)事情寫文章,都可以把它寫下來,并不追求別人知道。
見到古代那些樹立名聲、節(jié)操的人,沒有不感到慨然嘆息的,合起書本,整日如此,并且特別仰慕顏真卿的為人。喜歡當(dāng)面指責(zé)人的過錯,不會在背面說別人的壞話;聽到別人有細(xì)小的善舉,一定贊嘆不已,稱自己比不上人家。
杜充任大名太守時,名望很高,郭永曾經(jīng)謀劃了數(shù)條計策來拜見他,后來有一天問他對計策的看法,杜充說:“還沒有讀?!惫罃?shù)落他說:“人有志向卻沒有才學(xué),喜好名聲卻丟掉了實學(xué),驕傲自負(fù)而得的虛名,用這來擔(dān)當(dāng)大任,很少有不失敗的,您足以擔(dān)當(dāng)治理的重任嗎?”杜充十分慚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進(jìn)犯京師,內(nèi)外阻絕,有人把兩宮被擄的消息告訴郭永,郭永伏地號哭。家人帶他回家后,他絕食數(shù)日,后聽說大元帥府的文書到了,才勉強吃了一頓飯,他的忠孝原來都出于他的本性。
3. 《單者易折,眾則難摧》譯文 南朝時候,少數(shù)民族吐谷渾的首領(lǐng)阿豺有二十個兒子。
有一天,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眱鹤觽兠咳朔钌弦恢Ъ?。
阿豺當(dāng)著他們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斷,扔到地下。然后又讓兒子們每人拿一支箭給叔叔慕利延。
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斷。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毫不費力地折為兩截。
阿豺又說:“你把剩下來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折斷?!蹦嚼佑帽M全身的力氣都沒能折斷。
阿豺指著這一把箭對兒子們說:“你們明白了嗎?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斷的,一把箭就很難被折斷。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
4.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的翻譯】 陳太丘和朋友預(yù)先約定好一起出行,預(yù)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dāng)他離去以后,他的朋友才來到.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dāng)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違約的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jīng)離去了.”客人便發(fā)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份見面,中午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小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客人感到慚愧不安,忙下車前來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失信無禮的人.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 古文眾則難摧誰能幫我做一下題目啊 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毖硬荒苷?。
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魏書》 譯文 阿豺有二十個兒子。有一天,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p>
兒子們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當(dāng)著他們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斷,扔到地下。
過了一會兒,他命令他的弟弟慕利延:“你拿一支箭,(然后)折斷它。”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折為兩截。
阿豺又說:“你去取十九支箭(一起)折斷?!蹦嚼樱┯帽M全身的力氣都)沒能折斷。
阿豺(對兒子們)說:“你們明白了嗎?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斷的,但是一把箭就很難被折斷。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
釋義
吐谷渾的首領(lǐng)阿豺有二十個兒子。年老了,臨終前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人拿我的一支箭來,把箭折斷后放在地上。”過了一會兒,阿豺?qū)λ耐傅牡艿苣嚼诱f:“你拿一支箭折斷它?!蹦嚼诱蹟嗔恕?/p>
阿豺又說:“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們一起折斷?!蹦嚼诱鄄粩唷?阿豺說:“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一支箭容易折斷,很多箭就難以摧毀了。你們同心協(xié)力,這樣以后國家就可以鞏固?!闭f完阿豺就死了。
原文:
《魏書·吐谷渾傳》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臨終謂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倍矶傅苣嚼釉唬骸叭耆∫恢患壑??!蹦嚼诱壑S衷唬骸叭耆∈胖患壑??!毖硬荒苷?。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言終而死。
注釋
(1)選自《魏書·吐谷渾傳》。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齊時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人。在北魏和北齊都擔(dān)任過重要官職。撰寫的《魏書》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劉恕、范祖禹據(jù)《北史》補成的。
(2)阿豺:吐谷渾的國王。吐谷渾,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國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帶。
(3)謂曰:對……說
(4)奉:拿
(5)俄而:不久,一會兒
(6)母弟:同母的弟弟
(7)汝曹:你們。曹,輩
(8)摧:折,毀滅、崩壞
(9)戮力:合力,協(xié)力
(10)社稷:古代帝王和諸侯所祭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來代指國家
(11)只:現(xiàn)代漢語作“支”
擴展資料
寓意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團結(jié)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難斷。阿豺以智慧著稱,這位有著極強的尋根意識的可汗站在白雪皚皚的西傾山上,望著白龍江滔滔東流,發(fā)出了“水尚知歸,吾雖塞表小國,而獨無所歸乎”的感嘆。
他認(rèn)為南朝劉宋政權(quán)是華夏正統(tǒng),因此主動向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劉宋政權(quán)遣使上表,進(jìn)獻(xiàn)土特產(chǎn)。這僅僅是個開端,此后,歷代吐谷渾王頻頻地向中原王朝遣使進(jìn)貢,到唐代時,吐谷渾王國成為中原王朝名副其實的藩國。
在阿豺生命垂危之際,所做的,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阿豺折箭遺訓(xùn)的故事。
很多學(xué)者認(rèn)為,互助土族中的神箭崇拜與阿豺折箭遺訓(xùn)有關(guān),他們認(rèn)為這一古老習(xí)俗是吐谷渾后裔對阿豺折箭遺訓(xùn)事件和他倡導(dǎo)的“戮力一心”精神的紀(jì)念和傳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5861.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戮力齊心
下一篇: 鸞回鳳翥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