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沸天震地 (fèi tiān zhèn dì)
簡拼 : ftzd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成語解釋 : 形容聲音極其喧騰。
出處 : 葉圣陶《一個朋友》:“那一對小新人面對面站著,在一陣沸天震地的拍手聲里,他們倆鞠上三個大躬?!?/p>
成語用法 : 作謂語、定語;用于喧嘩的環(huán)境
例子 :
產生年代 : 現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表示聲音的五字詞語
抑揚頓挫。擲地有聲。天籟之音。靡靡之音。大珠小珠。呼天號地。聲嘶力竭。怪聲怪氣。振聾發(fā)聵。當頭棒喝。 鬼哭狼嚎。呼嘯而至
求一個與音樂有關的五字詞語
你對牛彈琴
我五音不全
宮商角徵羽
上尺宮凡四
請問和聲音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靡靡之音 余音繞梁 珠圓玉潤 字正腔圓 抑揚頓挫 驚天動地 雷霆萬鈞 軒然 *** 燕語鶯聲 娓娓動聽 玉石之聲 細弱游絲 如雷貫耳 聲如洪鐘
哀聲嘆氣 唉聲嘆氣 噯聲嘆氣 鼻息如雷 不斷如帶
大音希聲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叱咤 扼腕嘆息
耳聽八方 發(fā)聾振聵 發(fā)蒙振聵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風風韻韻 蜂目豺聲 鳳鳴鶴唳 俯仰唯唯 改弦更張
鼓吹喧闐 鼓樂喧天 鼓衰力盡 怪聲怪氣 怪事咄咄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哭神號 寒蟬凄切
撼天震地 鶴鳴九皋 轟雷貫耳 歡聲雷動 繪聲繪色
擊玉敲金 寂然無聲 戛然而止 劍首一吷 劍頭一吷
解弦更張 金鼓喧闐 金石絲竹 警憒覺聾 聚蚊成雷
咳聲嘆氣 鏗鏘有力 鏗鏹頓挫 口沸目赤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號鬼哭 朗朗上口 歷歷在耳 裂石穿云
林籟泉韻 聆音察理 龍鳴獅吼 鑼鼓喧天 綿言細語
裊裊余音 喏喏連聲 屏聲息氣 氣竭聲嘶 氣竭聲澌
泣不成聲 潛移默化 強聒不舍 悄然無聲 敲金擊石
敲金戛玉 琴瑟不調 輕吞慢吐 輕言輕語 闃然無聲
群雌粥粥 人聲鼎沸 如雷灌耳 如泣如訴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乳聲乳氣 散傷丑害 神嚎鬼哭 神號鬼哭 神號鬼泣
聲如洪鐘 聲色俱厲 聲振屋瓦 石破天驚 書聲瑯瑯
書聲朗朗 順風而呼 死聲活氣 隨聲附和 滔滔汩汩
天驚石破 天震地駭 鐵中錚錚 瓦釜雷鳴 宛轉悠揚
萬籟俱寂 唯唯諾諾 甕聲甕氣 無傷無臭 無聲無臭
無聲無色 無聲無息 下氣怡聲 響徹云表 響徹云際
響徹云霄 鸮啼鬼嘯 心潮澎湃 喧賓奪主 鴉默雀靜
鴉雀無聲 鴉雀無聞 燕語鶯聲 洋洋盈耳 杳不可聞
怡聲下氣 抑揚頓挫 音容如在 音容宛在 音容笑貌
應弦而倒 鶯聲燕語 有氣沒力 有氣無力 怨聲載道
在谷滿谷 振聾發(fā)聵 震耳欲聾 震天動地 擲地有聲
關于描寫聲音的成語有哪些
靡靡之音 余音繞梁 珠圓玉潤 字正腔圓 抑揚頓挫 驚天動地 雷霆萬鈞 軒然 *** 燕語鶯聲 娓娓動聽 玉石之聲 細弱游絲 如雷貫耳 聲如洪鐘 哀聲嘆氣 唉聲嘆氣 噯聲嘆氣 鼻息如雷 不斷如帶 大音希聲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叱咤 扼腕嘆息 耳聽八方 發(fā)聾振聵 發(fā)蒙振聵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風風韻韻 蜂目豺聲 鳳鳴鶴唳 俯仰唯唯 改弦更張 鼓吹喧闐 鼓樂喧天 鼓衰力盡 怪聲怪氣 怪事咄咄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哭神號 寒蟬凄切 撼天震地 鶴鳴九皋 轟雷貫耳 歡聲雷動 繪聲繪色 擊玉敲金 寂然無聲 戛然而止 劍首一吷 劍頭一吷 解弦更張 金鼓喧闐 金石絲竹 警憒覺聾 聚蚊成雷 咳聲嘆氣 鏗鏘有力 鏗鏹頓挫 口沸目赤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號鬼哭 朗朗上口 歷歷在耳 裂石穿云 林籟泉韻 聆音察理 龍鳴獅吼 鑼鼓喧天 綿言細語 裊裊余音 喏喏連聲 屏聲息氣 氣竭聲嘶 氣竭聲澌 泣不成聲 潛移默化 強聒不舍 悄然無聲 敲金擊石 敲金戛玉 琴瑟不調 輕吞慢吐 輕言輕語 闃然無聲 群雌粥粥 人聲鼎沸 如雷灌耳 如泣如訴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乳聲乳氣 散傷丑害 神嚎鬼哭 神號鬼哭 神號鬼泣 聲如洪鐘 聲色俱厲 聲振屋瓦 石破天驚 書聲瑯瑯 書聲朗朗 順風而呼 死聲活氣 隨聲附和 滔滔汩汩 天驚石破 天震地駭 鐵中錚錚 瓦釜雷鳴 宛轉悠揚 萬籟俱寂 唯唯諾諾 甕聲甕氣 無傷無臭 無聲無臭 無聲無色 無聲無息 下氣怡聲 響徹云表 響徹云際 響徹云霄 鸮啼鬼嘯 心潮澎湃 喧賓奪主 鴉默雀靜 鴉雀無聲 鴉雀無聞 燕語鶯聲 洋洋盈耳 杳不可聞
和聲音有關的成語
1、洋洋盈耳: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yōu)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2、警憒覺聾: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3、杳不可聞: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4、金鼓喧闐: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zhàn)況激烈。
5、聲如洪鐘: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
6、龍鳴獅吼:比喻沉郁雄壯的聲音。
7、鑼鼓喧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zhàn)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8、瓦釜雷鳴:瓦釜:沙鍋,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沙鍋發(fā)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威風一時。
9、鬼哭神號: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10、解弦更張: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
11、燕語鶯聲: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
12、咄嗟叱咤:咄嗟、叱咤:發(fā)怒時大聲呵叱、吆喝。形容發(fā)怒時大聲喊叫的聲音。
13、怨聲載道:載:充滿;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烈不滿和怨恨。
14、輕吞慢吐:形容歌唱時聲音輕柔,吐詞緩慢。
15、闃然無聲:形容寂寞得一點聲音也沒有。
16、裊裊余音:裊裊:宛轉悠揚。余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后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余音裊裊”。
17、鶴鳴九皋:九皋:深澤。鶴鳴于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18、鼓樂喧天: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沖云天。
19、鏗鏹頓挫:鏗鏹: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形容音律和諧有力、動聽。
20、寂然無聲:寂靜沒有聲音。
21、天震地駭: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22、唉聲嘆氣: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23、泣不成聲:哭得噎住了,出不來聲音。形容非常傷心。
24、朗朗上口: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25、人聲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26、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27、不露聲色:聲:說話的聲音;色:臉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
28、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29、鼓吹喧闐: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30、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31、咳聲嘆氣: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32、鼻息如雷:鼻息:鼾聲。打呼嚕的聲音就象打雷一樣響。形容熟睡時鼾聲大作。
33、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34、散傷丑害:形容不和諧的聲音。
35、有氣無力:形容說話聲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體弱無力。
36、鴉默雀靜: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沒有一點聲息。
37、鸮啼鬼嘯:像鸮鳥啼叫、怨鬼呼號。形容聲音凄厲幽怨。
38、繪聲繪色: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了。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39、聆音察理:聽到聲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40、無聲無臭:臭:氣味。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41、狼嗥鬼叫:形容聲音凄厲。
42、聲色俱厲: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43、敲金擊石: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44、下氣怡聲:下氣:態(tài)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tài)度恭順。
45、吞炭漆身:戰(zhàn)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后,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于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zhàn)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后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46、響徹云霄: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
47、神號鬼哭: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48、振聾發(fā)聵:聵:天生耳聾,引伸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49、書聲朗朗: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50、擊玉敲金:如金玉被撞擊而發(fā)出的聲音。形容言辭鏗然有聲,正確無誤。
51、氣竭聲嘶:氣力竭盡,聲音嘶啞。
52、不絕如縷: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53、輕言輕語: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54、繞梁三日:環(huán)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55、耳聽八方: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56、無聲無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57、聲振屋瓦: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58、心潮澎湃:澎湃:波濤沖擊的聲音。心里象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
59、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60、裂石穿云:震開山石,透過云霄。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61、音容笑貌:指死者生前的聲音容貌和神情。
62、死聲活氣:陰陽怪氣的聲音。
63、抑揚頓挫: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折。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64、應弦而倒: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藝高超。
65、鳳鳴鶴唳:形容優(yōu)美的聲音。
66、不絕于耳: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
67、歷歷在耳: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
68、沸天震地:形容聲音極其喧騰。
69、鏗鏘有力: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
70、在谷滿谷:《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此謂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后以“在谷滿谷”形容人物眾多。
71、怡聲下氣:怡聲:聲音和悅;下氣:態(tài)度恭順。形容聲音柔和,態(tài)度恭順。
72、喔咿儒兒:喔咿:獻媚強笑的樣子,形容聲音含糊不清。(lz13.cn)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73、鬼哭狼嚎: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74、金石絲竹:金:指金屬制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泛指各種樂器。也形容各種聲音。
75、歡聲雷動:歡笑的聲音象雷一樣響著。形容熱烈歡乎的動人場面。
76、蜂目豺聲: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壞人的面貌聲音。
77、不平則鳴:鳴:發(fā)出聲音,指有所抒發(fā)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fā)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78、咄咄逼人: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氣勢洶洶,盛氣凌人,出口傷人。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前人,令人贊嘆。
79、沸反盈天:沸:滾翻;盈:充滿。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
80、噯聲嘆氣: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81、潛移默化:潛:暗中同,不見形跡;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fā)生了變化。
82、悄然無聲:悄然:寂靜無聲的樣子。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83、琴瑟不調: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①指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84、林籟泉韻:風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產生的悅耳聲音。泛指天籟。
85、綿言細語:綿:柔軟。綿言:柔和的語言。細語:低細的語句。指說話時聲音柔和細微,使人容易接受。
86、喧賓奪主:喧:聲音大??腿说穆曇魤旱沽酥魅说穆曇?。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87、宛轉悠揚:委宛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
88、唯唯諾諾:諾諾:答應的聲音。形容自己沒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89、轟雷貫耳: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形容人的聲名很大。
90、寒蟬凄切: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fā)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91、俯仰唯唯:唯唯:答應的聲音。點頭答應。比喻謙卑地應付。
92、喏喏連聲:喏喏:答應的聲音。一聲接一聲地答應。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
93、撼天震地:撼:搖動;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94、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95、屏聲息氣:抑制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tài)。
96、改弦更張: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97、順風而呼: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傳得遠,使人聽得清。比喻憑借外力可有較好效果。
98、咄咄怪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99、鼓衰力盡:鼓:戰(zhàn)鼓聲。衰:微弱。戰(zhàn)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zhàn)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無力。
100、鬼哭神嚎: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101、發(fā)蒙振聵: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102、風風韻韻:①形容韻致、意態(tài)美好。②聲音悠長婉轉的樣子。
103、震天動地: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104、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105、音容宛在:仿佛還聽到他的聲音,還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對死者的想念。
106、鴉雀無聞: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107、強聒不舍:聒:聲音吵鬧;舍:舍棄。形容別人不愿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108、擲地有聲: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yōu)美。比喻文章文辭優(yōu)美,語言鏗鏘有力。
109、鐵中錚錚:錚錚:金屬器皿相碰的聲音。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110、群雌粥粥:原形容鳥兒相和而鳴。后形容在場的婦女眾多,聲音嘈雜。
111、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象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形容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112、乳聲乳氣:形容說話聲音象小孩子那樣尖細。
113、無聲無色:沒有聲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動人。
114、發(fā)聾振聵: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115、聚蚊成雷:許多蚊子聚到一起,聲音會象雷聲那樣大。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會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
116、甕聲甕氣: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117、不絕如線:絕: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
118、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貫耳”。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119、扼腕嘆息:扼:握住,抓住。握著手腕發(fā)出嘆息的聲音。形容十分激動地發(fā)出長嘆的情態(tài)。
120、音容如在: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121、不斷如帶: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122、作金石聲: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yōu)美。比喻文章優(yōu)美,音調鏗鏘。
123、鶯聲燕語: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
124、怪聲怪氣:形容聲音、語調、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難聽。
125、劍頭一吷:劍頭:指劍環(huán)頭小孔;吷:象聲詞,形容聲音微小。比喻言論無足輕重。
126、書聲瑯瑯: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127、安安靜靜: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128、萬籟俱寂: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有關聲音的成語有哪些
萬籟俱寂、鴉默雀靜、鴉默鵲靜、天震地駭、震天動地
一、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自】:鄒韜奮《我的母親》: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到滴搭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二、鴉默雀靜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釋】: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沒有一點聲息。
【出自】:陳建功《找樂》第五章:賀老師說完了,三個人鴉默雀靜地戳在路燈底下。
三、鴉默鵲靜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釋】:形容沒有一點聲息。同“鴉默雀靜”。
【出自】: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三:“會議室里,鴉默鵲靜,只有那口小白鐘發(fā)出嘀嘀噠噠的,很有規(guī)則的微響?!?br>四、天震地駭[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釋】: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出自】:三國.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br>【翻譯】:憶及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駕崩,唉,悲傷??!當時震動了天地。
五、震天動地[zhèntiāndòngdì]
【解釋】:震:震動;動: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
【翻譯】:二縣百姓哭喊的聲音,震動了天地。
描寫聲音的成語有哪些
最佳答案檢舉
靡靡之音
余音繞梁
珠圓玉潤
字正腔圓
抑揚頓挫
驚天動地
雷霆萬鈞
軒然 ***
燕語鶯聲
娓娓動聽
玉石之聲
細弱游絲
如雷貫耳
聲如洪鐘
哀聲嘆氣
唉聲嘆氣
噯聲嘆氣
鼻息如雷
不斷如帶
大音希聲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叱咤
扼腕嘆息
耳聽八方
發(fā)聾振聵
發(fā)蒙振聵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風風韻韻
蜂目豺聲
鳳鳴鶴唳
俯仰唯唯
改弦更張
鼓吹喧闐
鼓樂喧天
鼓衰力盡
怪聲怪氣
怪事咄咄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哭神號
寒蟬凄切
撼天震地
鶴鳴九皋
轟雷貫耳
歡聲雷動
繪聲繪色
擊玉敲金
寂然無聲
戛然而止
劍首一吷
劍頭一吷
解弦更張
金鼓喧闐
金石絲竹
警憒覺聾
聚蚊成雷
咳聲嘆氣
鏗鏘有力
鏗鏹頓挫
口沸目赤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號鬼哭
朗朗上口
歷歷在耳
裂石穿云
林籟泉韻
聆音察理
龍鳴獅吼
鑼鼓喧天
綿言細語
裊裊余音
喏喏連聲
屏聲息氣
氣竭聲嘶
氣竭聲澌
泣不成聲
潛移默化
強聒不舍
悄然無聲
敲金擊石
敲金戛玉
琴瑟不調
輕吞慢吐
輕言輕語
闃然無聲
群雌粥粥
人聲鼎沸
如雷灌耳
如泣如訴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乳聲乳氣
散傷丑害
神嚎鬼哭
神號鬼哭
神號鬼泣
聲如洪鐘
聲色俱厲
聲振屋瓦
石破天驚
書聲瑯瑯
書聲朗朗
順風而呼
死聲活氣
隨聲附和
滔滔汩汩
天驚石破
天震地駭
鐵中錚錚
瓦釜雷鳴
宛轉悠揚
萬籟俱寂
唯唯諾諾
甕聲甕氣
無傷無臭
無聲無臭
無聲無色
無聲無息
下氣怡聲
響徹云表
響徹云際
響徹云霄
鸮啼鬼嘯
心潮澎湃
喧賓奪主
鴉默雀靜
鴉雀無聲
鴉雀無聞
燕語鶯聲
洋洋盈耳
杳不可聞
怡聲下氣
抑揚頓挫
音容如在
音容宛在
音容笑貌
應弦而倒
鶯聲燕語
有氣沒力
有氣無力
怨聲載道
在谷滿谷
振聾發(fā)聵
震耳欲聾
震天動地
擲地有聲
與聲音有關的成語
唉聲嘆氣 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百舌之聲 比喻嘮叨、多嘴。
比肩齊聲 比喻地位、聲望相等或相近。
兵貴先聲 指用兵貴在先以自己的聲勢鎮(zhèn)懾敵人。
屏聲息氣 抑制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tài)。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tài)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zhèn)靜。
不露聲色 聲:說話的聲音;色:臉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
鏟跡銷聲 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丑聲遠播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
大放悲聲 放聲痛哭。形容非常傷心。
大聲疾呼 疾:快。大聲呼喊,引起人們注意。
大張聲勢 大造聲勢,擴大影響。
讜言直聲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低聲下氣 形容說話和態(tài)度卑下恭順的樣子。
杜口吞聲 形容一句話也不說。
惡聲惡氣 形容說話語氣很兇狠,態(tài)度粗暴。
飛聲騰實 飛:飛揚;騰:上升。指名聲和實際都好。
吠形吠聲 比喻跟在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吠影吠聲 比喻跟在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
與聲音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聲音有關的成語:萬籟俱寂、人聲鼎沸、震耳欲聾、響徹云霄、如泣如訴。
一、萬籟俱寂
【解釋】: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br>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示例】: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到滴搭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鄒韜奮《我的母親》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安靜
【近義詞】鴉默雀靜、闃寂無聲、萬馬齊喑、闐寂無聲、夜深人靜、鴉雀無聲、萬籟無聲、寂然無聲、雅雀無聲
【反義詞】天崩地裂、聲徹云霄、驚天動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震耳欲聾、人生鼎沸、沸反盈天、熙來攘往、沸沸揚揚
二、人聲鼎沸
【解釋】: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br>【示例】:廣場這時已是一片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人聲嘈雜
【近義詞】喝五吆六、人山人海、震耳欲聾、沸沸揚揚、沸反盈天、吵吵嚷嚷、人歡馬叫、眾楚群咻
【反義詞】人煙稀少、夜闌人靜、萬籟俱寂、鴉雀無聲、萬籟無聲、悄然無聲、悄然無息、悄無聲息
三、震耳欲聾
【解釋】: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聲音很大
【近義詞】穿云裂石、人聲鼎沸、龍吟虎嘯、響遏行云、振聾發(fā)聵
【反義詞】呢喃細語、鴉雀無聲、萬籟無聲、萬籟俱寂
四、響徹云霄
【解釋】: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云霄,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側耳傾聽?!?br>【示例】:教室里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響徹云霄。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聲音響亮
【近義詞】繞梁三日、響徹云際、嫌隰行云、響徹云表、游響停云、響遏行云、龍吟虎嘯
【反義詞】悶聲不響
五、如泣如訴
【解釋】: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br>洞簫“嗚嗚”作聲,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
【示例】:風聲如泣如訴,墓地凄然悲涼。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樂聲
【近義詞】如歌如泣、扣人心弦、蕩氣回腸
【反義詞】慷慨悲歌
1. 四字詞語震什么動什么 四字詞語震什么動什么,可以是:震天動地。
【拼音】:[zhèn tiān dòng dì]
【解釋】:震:震動;動: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薄端涀ⅰず铀罚骸皾坎ㄏ?,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示例】:二縣百姓號哭之聲,~?!蛎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近義詞】:驚天動地、震天駭地
【反義詞】:無聲無息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聲勢極大
【成語辨析】:震天動地與“驚天動地”有別:震天動地側重于形勢;“驚天動地”側重于形容影響。
2. 什么的陣勢四字成語 驚天動地
jīng tān dòng dì
【解釋】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p>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作褒義。形容事業(yè)偉大。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形】動;不能寫作“慟”。
【近義詞】震天動地、震天撼地
【反義詞】萬籟俱寂
【辨析】~和“震天動地”;都含有“震天動地”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不同在于“驚”和“震”含義不一樣。同樣形容聲音極大;~含有“心靈為之震動;天地為之驚動”之意;“震天動地”沒有。
【例句】
(1)~的一聲巨響;炸彈在附近爆炸了。
(2)1937年7月7日;~的中國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了。
3. 震開什么什么四字成語 震成語
1. 驚世震俗
2. 威震天下
3. 震聾發(fā)聵
4. 聲威大震
5. 震耳欲聾
6. 名震一時
7. 天震地駭
8. 震古爍今
9. 醒聵震聾
10. 震撼人心
11. 敲山震虎
12. 龍威虎震
13. 出震繼離
14. 震天動地
15. 功高震主
16. 沸天震地
17. 撼天震地
18. 震古鑠今
4. 很有震撼力的四字成語 帶“震”字 震耳欲聾 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震古爍今 爍:光亮的樣子。震動古代,顯耀當世。形容事業(yè)或功績非常偉大。
震撼人心 指某件事對人內心震動很大。
震天動地 震:震動;撼: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震古鑠今 震動古人,顯耀當世。形容事業(yè)或功績偉大。
震聾發(fā)聵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fā)。
名震一時 名聲震動當時社會。
出震繼離 指帝王登基即位。
天震地駭 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威震天下 威名傳于全國,震驚世上。
功高震主 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沸天震地 形容聲音極其喧騰。
撼天震地 撼:搖動;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驚世震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同“驚世駭俗”。
敲山震虎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動。同“敲山振虎”。
醒聵震聾 猶言振聾發(fā)聵。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fā)。
聲威大震 聲勢和威望急速增長,使人非常震動。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1. 很有震撼力的四字成語 帶“震”字 震耳欲聾 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震古爍今 爍:光亮的樣子。震動古代,顯耀當世。形容事業(yè)或功績非常偉大。
震撼人心 指某件事對人內心震動很大。
震天動地 震:震動;撼: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震古鑠今 震動古人,顯耀當世。形容事業(yè)或功績偉大。
震聾發(fā)聵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fā)。
名震一時 名聲震動當時社會。
出震繼離 指帝王登基即位。
天震地駭 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威震天下 威名傳于全國,震驚世上。
功高震主 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沸天震地 形容聲音極其喧騰。
撼天震地 撼:搖動;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驚世震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同“驚世駭俗”。
敲山震虎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動。同“敲山振虎”。
醒聵震聾 猶言振聾發(fā)聵。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fā)。
聲威大震 聲勢和威望急速增長,使人非常震動。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5918.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同舟遇風
下一篇: 費力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