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殘忍不仁 (cán rěn bù rén)
簡拼 : crbr
近義詞 : 殘虐不仁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殘忍:兇暴
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忍不仁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殘”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殘缺不全
殘兵敗將
風燭殘年、
自相殘殺
風卷殘云、
斷壁殘垣
西風殘照
殘羹冷炙
剩菜殘羹
曉風殘月
老弱病殘、
殘羹剩飯
老弱殘兵、
殘花敗柳
茍延殘喘、
除殘去暴
殘年余力、
珠殘玉碎
殘編斷簡、
頹壁殘垣
葉瘦花殘
殘湯剩水
去殺勝殘、
柳折花殘
除殘去穢、
殘暴不仁
殘民害理
殘虐不仁
風前殘燭、
斷璧殘璋
暮景殘光
疲癃殘疾、
月缺花殘
殘垣斷壁、
虎口殘生
剩馥殘膏、
斷幅殘紙
敗鱗殘甲、
文通殘錦
斷墨殘楮、
殘年暮景
殘渣余孽、
殘山剩水
、余腥殘穢
、封己守殘
、剩蕊殘葩
芝殘蕙焚、
簡斷編殘
殘忍不仁、
斷瓦殘垣
貪殘無厭、
珠殘璧碎
斷壁殘璋、
骨肉相殘
勝殘去殺、
殘民以逞
殘圭斷璧、
斷管殘沈
風卷殘雪、
抱缺守殘
斷雨殘云
殘膏剩馥
抱殘守缺
除殘祛暴
、殘湯剩飯
、殘絲斷魂、
收殘綴軼
2. “殘”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殘民害物 殘:傷害
。摧殘百姓,損害財物 殘民以逞 殘:殘害
;逞:稱愿,滿足某種心愿。以殘害人民來達到罪惡目的 斷壁殘垣 倒塌了的墻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柳折花殘 比喻女子死或傷 敗鱗殘甲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殘敗零碎的鱗甲,比喻滿空飛舞的雪花。 敗柳殘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殘:凋殘
。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形容思想保守
殘杯冷炙 殘:剩余
;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 殘編斷簡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殘兵敗將 戰(zhàn)敗了的部隊
。 殘茶剩飯 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殘冬臘月 臘月:陰歷十二月
。指一年將盡之時。殘膏剩馥 殘:剩余
;膏: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殘羹冷炙 指吃剩的飯菜
。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殘花敗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殘:凋殘
凋殘的柳樹
殘民害理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
殘年暮景 指人到了晚年
。 殘年余力 指年老體衰。殘缺不全 殘:殘破
;缺:缺少;全:完整。殘破、缺少,很不完全。殘山剩水 指國家領土大都淪陷后殘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
。殘渣余孽 比喻殘存的壞人或沒有消滅干凈的惡勢力。 除殘去穢 殘:殘暴
。穢:污穢
,比喻惡勢力斷壁殘璋 壁: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
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斷簡殘編 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斷垣殘壁 形容房屋倒塌殘破的景象
比喻一下子把殘存的東西一掃而光。 風前殘燭 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
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茍延殘喘 茍:暫且
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
也比喻感情破裂
剩水殘山 殘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國后的或經(jīng)過變亂后的土地景物
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
也指以德化民
常形容冷落凄涼的意境
自相殘殺 殘:傷害
抱殘守闕 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
②謂篤守古學古 保殘守缺 ①指漢代今文經(jīng)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jīng)典而拘執(zhí)一家之言
殘羹冷飯 見“殘杯冷炙”
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
吃剩下的湯水飯食
孽
管,筆
;瀋,墨汁。 斷雨殘云 比喻男女恩愛中絕,歡情未能持續(xù)。封己守殘 固步自封,抱殘守缺
。 捐殘去殺 謂放棄殘暴和屠殺的行為。暮景殘光 猶言夕陽殘照
片鱗殘甲 見“片鱗只甲”
比喻棄余無用之物
指閨中之作
多形容亡國后的或經(jīng)過變亂后的土地景物
收殘綴軼 收集殘缺
守缺抱殘 亦作“守闕抱殘”
。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 水剩山殘 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五:“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后以“水剩山殘”多指亡國或經(jīng)過變亂后國土分裂
、山河殘破的景象。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
。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xié)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
,今可見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 西風殘照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
。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養(yǎng)虎自殘 見“養(yǎng)虎自嚙”。 余腥殘穢 指吃剩的食物
。月缺花殘 缺:少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殘,也指美女之死。敗將殘兵 〖解釋〗指戰(zhàn)敗后剩余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殘圭斷璧 〖解釋〗殘缺不全的圭璧。指雖然殘缺卻是很珍貴的東西
。殘軍敗將 〖解釋〗戰(zhàn)敗后殘余的兵將
。同“殘兵敗將”。殘章斷簡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
,用來穿聯(lián)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
,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3. 仁有什么四字成語 仁的四字成語:一視同仁、當仁不讓
1
、一視同仁意思:原指圣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
。后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出自:唐·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同仁
,篤近而舉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釋義:所以圣人對百姓一樣看待
2、當仁不讓
意思是:原指以仁為任
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當仁
,不讓于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釋義:擔當實現(xiàn)仁道的重任
,即使和老師相比,也不遜色。擴展資料
一視同仁的近義詞:不偏不倚
意思是:倚:偏
。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拼音:bù piān bù yǐ
語法:聯(lián)合式
;作謂語、定語引證解釋:
不偏向任何一方
只要辦理得人
示例:我不偏不倚,說句公平話,她固然有過錯
4. 有仁字的四字成語 有仁字的四字成語 :
一視同仁、
當仁不讓
仁人志士
麻木不仁、
仁至義盡
為富不仁
殺身成仁
仁心仁術
大仁大義、
不仁不義
婦人之仁、
仁義道德
修仁行義
仁者樂山
求仁得仁
槌仁提義、
漸仁摩義
殘暴不仁、
止戈興仁
仁者不殺、
宅心仁厚
假仁假義、
志士仁人
殘虐不仁、
仁民愛物
施仁布澤、
仁言利博
含仁懷義、
居仁由義
仁禮存心
施仁布恩
親仁善鄰、
假仁縱敵
不仁起富
內仁外義、
見仁見智
沐仁浴義
漸仁摩誼、
發(fā)政施仁
仁者必壽
蹈仁履義
宋襄之仁、
求生害仁
取義成仁、
殘忍不仁
仁漿義粟、
觀過知仁
仁人義士、
不仁之器
至仁無親、
藹然仁者
絕仁棄義、
深仁厚澤
仁者能仁、
法外施仁
、仁義之師
、煦煦為仁、
謙恭仁厚
、色仁行違、
尸鳩之仁
5. 關于仁的四字成語 一視同仁
、當仁不讓、仁人志士、麻木不仁、仁至義盡
、為富不仁、殺身成仁、仁心仁術大仁大義、不仁不義
修仁行義、仁者樂山
漸仁摩義、殘暴不仁
、止戈興仁、仁者不殺、宅心仁厚、假仁假義
、志士仁人、殘虐不仁、仁民愛物
、施仁布澤、含仁懷義、居仁由義、仁禮存心、施仁布恩
、親仁善鄰、假仁縱敵、不仁起富
、內仁外義、見仁見智、沐仁浴義、漸仁摩誼
、發(fā)政施仁、仁者必壽、蹈仁履義宋襄之仁、求生害仁
仁漿義粟、觀過知仁
、仁人義士、不仁之器、至仁無親
、藹然仁者、絕仁棄義、深仁厚澤、6. 帶殘字的四字詞語
帶“殘”字的四字詞語主要有:
斷壁殘垣 倒塌了的墻壁
,形容殘破的景象柳折花殘 比喻女子死或傷
敗鱗殘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敗柳殘花 敗:衰敗
。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抱殘守缺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
殘暴不仁 兇狠毒辣
殘杯冷炙 殘:剩余
殘編斷簡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殘兵敗將 戰(zhàn)敗了的部隊
殘茶剩飯 殘留下的一點茶水
殘冬臘月 臘月:陰歷十二月
。指一年將盡之時。殘膏剩馥 殘:剩余;膏:油脂
;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殘羹冷炙 指吃剩的飯菜
殘花敗柳 敗:衰敗
“殘”字具體解釋:
〈動〉
(形聲
同本義[injure;damage]
殘
昔智伯瑤殘范中行
廢為殘賊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46261。--《詩·大雅·民勞》
則汝殘矣
凡二十七縣殘
張儀之殘
放軾其君則殘之
殘名以逞
又如:摧殘(使蒙受嚴重損失);殘心(殘害人的心)
毀壞;破壞[demolish]
家室立殘
又如:殘略(摧毀掠奪)
東風無力百花殘
又如:殘花;殘芳
;殘英(凋零的花。即落花)〈形〉
兇惡
故不疑為吏
又如:殘烈(殘酷劇烈)
殘缺,殘廢[disabled]
顧自以為身殘?zhí)幏x
又如:殘而不廢
剩余;殘余
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
又如:殘香(余香)
;殘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殘雪(剩余而未融盡的雪);殘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最后的,最末的[remaining]
。如:殘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殘照(夕陽);殘冬(冬季將盡之時);殘山(山將盡處)殘
殘cán
〈名〉
也指兇暴的人
,暴虐無道的人[ferociousperson]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資治通鑒》是天下之大殘也
。--漢·賈誼《論積貯疏》(袁可立)感激上恩,慷慨時事
董卓,靈帝時
,任并州牧。昭守元年,即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專斷朝政。曹操與袁紹等起兵反對,他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董卓殘暴專橫,縱火燒洛陽周圍數(shù)百里,使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后被王允、呂布所謀殺。01、割據(jù)涼州 擁兵觀變
董卓(? -192年)
,字仲潁,生于陜西臨洗(今甘肅峨縣),是當?shù)氐囊粋€大土豪當羌族豪帥(首領)到他家做客時
,為了表示敬重,他不惜殺耕牛來招待,所以很討豪帥們的歡心和信任。但董卓非常霸道,憑自己的一身武藝,好勇斗狠,野蠻殘忍漸漸地
董卓之所以會被起用,主要與東漢政府面臨的十分棘手的西羌問題有關
。公元107年夏天一直到公元145年
董卓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會,用沾滿羌族人民鮮血的屠刀
他先后任縣令
東漢中后期的一百年間,王朝的寶座上先后坐過8個15歲以下的小皇帝
,最小的剛生出一百多天。這些小皇帝年幼無知,容易受人擺布,因而造成了外戚專權的政治局面。這些小皇帝有三個幼年天折,其余5個長大成人后,都曾依靠宦官剪除了當權的外戚勢力公元167年繼位的靈帝(當時只有12歲)在宦官張讓
黃巾起義軍的領袖叫張角
,河北巨鹿人。他本是個用符水替人治病的道人,道號叫“太平道”。當時,他看到東漢政府的殘暴統(tǒng)治,使人民無法生活了,就利用自己治病的機會,到處傳道,積極發(fā)動和組織人民。十幾年間,他的信徒已遍布了大半個中國,有幾十萬人。他把信徒按地區(qū)劃成了36方,大方萬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在傳道
,組織民眾的同時,他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斗爭口號,并于公元184年領導了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因為各地起義軍都頭裹黃巾作為標志,所以這支起義軍被稱為黃巾軍。起義開始后,形勢發(fā)展很快,農民軍所到之處,燒官府,殺官吏,攻打豪強地主的莊園。這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東漢統(tǒng)治者東漢統(tǒng)治者面對黃巾起義軍的浪潮驚恐萬狀,亂成一團
盧植率軍前往河北進攻張角率領的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