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獨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
簡拼 : dsqs
近義詞 : 自得其樂、潔身自好、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反義詞 : 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急公好義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yǎng)好自身?,F(xiàn)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出處 :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p>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例子 : 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兼濟天下:得志時就要為天下造福。
獨善其身:搞好自身的修養(yǎng)。
出處:《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翻譯:不得志的時候,就搞好自我修養(yǎng);得志的時候,就要為天下人造福。
引用:唐代·白居易《與元九書》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擴展資料
賞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與孔子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指受到聘用就出任,不受聘用就隱居)”有相近的意思,是千年以來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座右銘,這句話對自己,對這個世界都非常的有用。
人在窮困不得志時,它以“獨善其身”的清高撫慰著你那一顆失落的心,讓你不至于放棄;一旦飛黃騰達,有了成功發(fā)展的機會,一句“兼善天下”讓你知道自己的責任,有所方向的展示自己的抱負。
無論你處在哪一個位置,這句話對人的心理疏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才成為知識分子戰(zhàn)無不勝的思想武器與法寶。
1、意思是原指獨自修養(yǎng)身心,保持個人的節(jié)操。后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
2、成語出處:《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趙岐注:“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
3、示例: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tǒng)文化是內(nèi)斂的、含蓄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6524.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斗筲之人
下一篇: 獨善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