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茅廬三顧 (máo lú sān gù)
簡拼 : mlsg

近義詞 : 草廬三顧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緊縮式
成語解釋 : 見“草廬三顧”
出處 :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
,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
;指求賢
例子 : 明·陶宗儀《輟耕錄·丘真人》:“豈不聞渭水同車,茅廬三顧之事
,奈何山川懸闊
,有失躬迎之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
講的是劉備
、張飛
、關(guān)羽三人第一次去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
,恰巧他出門了;三人第二次去請
,諸葛亮又外出閑游去了
;第三次再去請諸葛亮時
,他正在睡覺,劉備等到諸葛亮醒來
,才彼此坐下來談話的故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后
,想要諸葛亮輔助自己東山再起
。于是他立馬就和關(guān)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見諸葛亮
,但是恰巧這天諸葛亮出去了,劉備只能失望而歸
。
不久,劉備和關(guān)羽
、張飛頂著風雪第二次去請諸葛亮
。不巧的是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劉備便留下一封書信
,表達自己敬仰求見的心情。
三人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
,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等到諸葛亮醒來之后
,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談起天下局勢,劉備大為嘆服
,而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
,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也愿意出山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
《三顧茅廬》的啟示
書中我們得知劉備求賢若渴
,有鴻鵠之志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多次上門拜訪;諸葛亮則是一個滿腹經(jīng)綸
,做事十分謹慎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有毅力和耐心才能成功
。
諸葛亮三顧茅廬
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于 三顧茅廬草廬之中.” 漢末
,黃巾事起,天下大亂
,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
,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
,又有才能
,就和關(guān)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
,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
,見諸葛亮不在家
,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段時間
,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
,未必有真才實學
,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
,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
,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
,已經(jīng)是中午
,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
,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
,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
諸葛亮三顧茅廬大概意思
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此后傳為佳話
,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
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劉備三顧茅廬是蜀漢歷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劉備為何要請諸葛亮出山
?
可以有以下兩種解釋。
第一種:延攬人才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
,劉備手中的人均屬中等人才,想要定國安邦
,必須要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當時不是有這樣一句話:“臥龍
,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偌由闲焓耐扑]
,劉備找諸葛亮是必然的
,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當然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才
。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
第二種:利用諸葛亮在荊襄地區(qū)的社會關(guān)系
,劉備三次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諸葛亮的勢力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