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三頭八臂 (sān tóu bā bì)
簡拼 : stbb
近義詞 : 三頭六臂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見“三頭六臂”。
出處 :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神通廣大
例子 : 未及數(shù)合,哪吒現(xiàn)了三頭八臂,登起風(fēng)火輪,先在潼關(guān)城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二回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哪吒法力廣大,可以變化為三頭六臂,準(zhǔn)確說是三頭八臂(他本身有2只手,又變出6個,所以是8個),所以人稱八臂哪吒??赏瑫r使用八件武器,足蹬風(fēng)火輪,雙手使一桿火尖槍,其余六只手用金磚、九龍神火罩、混天綾、乾坤圈、陰陽雙劍六件法寶,變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掛帥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時當(dāng)先鋒,有時為大將,先后降服九十六個妖魔。
●乾坤圈——金色鐲子,會變化,可大可小。投擲攻擊,力量巨大,百發(fā)百中。
●混天綾——紅綾,七尺長,能自動捆綁敵人。即使剪斷了也能自動修復(fù)。
●風(fēng)火輪——雙輪暗藏風(fēng)火之勢,可踏在腳下作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極快。
●金磚——純金打造,磚形,投擲攻擊敵人。
●陰陽劍——不同屬性的兩把寶劍。
●火尖槍——槍身一丈八長,共有兩挺。
●九龍神火罩——太乙真人傳授。罩內(nèi)騰騰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條火龍盤繞。放出三昧真火。
(引用出自《封神演義》七十六回中:“……哪吒大喜,一手執(zhí)乾坤圈,一手執(zhí)混天綾,兩只手擎兩根火尖槍,一手執(zhí)金磚,還空三手;真人又將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
哪吒的法相最初是三頭六臂。談及我國著名的神話人物哪吒,這可是一位在佛教和道教都?混得開?的人物。而且我們縱觀明清時期的神魔小說,只要作為出場人物登場的哪吒,無不是以?一流高手?的形象示人:但是歷來影視劇和文學(xué)作品中的哪吒形象都有一個問題:哪吒神通全開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到底是和孫悟空別無二致的?三頭六臂?還是?三頭八臂?呢?
所謂的?三頭六臂?和?三頭八臂?的沖突主要來自于《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的版本問題。我們都知道,哪吒向來有兩大文學(xué)形象:西游記中的哪吒,和封神演義中的闡教三代弟子哪吒。歷來的影視劇改編,都是在這兩本小說中選取一個版本,所以造成了所謂的?三頭六臂?和?三頭八臂?的區(qū)別。在西游記中,?三頭六臂?是一種?仙人神通?,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中就包括三頭六臂法術(shù);哪吒自然也是?三頭六臂?。但是《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在書中經(jīng)過?太乙真人?師尊的改造之后,就變成了以?三頭八臂?的形象示人。
如果我們追本溯源的話,哪吒為?三頭六臂?的版本是最古老的。盡管哪吒的主要文學(xué)形象是《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但是民間神魔小說中第一次記載?哪吒?,是元代的《歷代神仙通鑒》。西游記中的?哪吒?故事就是基本來自于歷代神仙通鑒的改編和擴寫,但大體上極其相近。在這部書中,哪吒就是自幼修成?三頭六臂?的法術(shù),神通廣大,甚至能?法降三十六洞妖魔?。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代神仙通鑒的故事中,哪吒并不是由太乙真人復(fù)活的:是佛祖如來念動?真言?,將其起死回生。
只有三頭八臂是中國神話人物“哪吒”的招牌神通之一(以及三頭六臂),主要出自于明代著作神仙小說之《封神演義》;此異術(shù)是其師父太乙真人傳授于哪吒的一種大神通,能變身成三個腦袋和八條手臂的法身,可同時使用八件武器攻擊敵人,以一獨對八方之強敵,不僅又強又猛,還有威有勢,可攻可守,火力全開,乃神通廣大的神妙之術(shù);且可放可收變化自如,威風(fēng)叱咤,有利于各種戰(zhàn)斗,是哪吒的絕招。
哪吒食飲太乙真人所贈的三枚火棗和三杯仙酒所得,每當(dāng)哪吒變出三頭八臂法身后,會現(xiàn)出藍(lán)面獠牙、赤發(fā)猙獰的兇惡模樣,并且每只手上都拿著一件神兵利器,分別是:“乾坤圈、混天綾、金磚、兩桿火尖槍、九龍神火罩、一對陰陽劍”,一共手使七種八件神器法寶,而雙腳下踏著風(fēng)火二輪;打斗時威力無窮,勢不可擋。但只有變成法身時,哪吒才是藍(lán)面紅發(fā)的面目,不過因為法相可以收放自如,收了法身就會恢復(fù)成原來“面如傅粉”蓮花化身的俊美真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8624.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七言八語
下一篇: 十載寒窗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