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范仲淹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賞析】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
范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傲》歌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zhèn)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云云。現(xiàn)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區(qū)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zhèn),故稱塞下。秋來,點明了季節(jié)。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jié)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qū)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下邊續(xù)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zhàn)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huán)境,它處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xiàn)象連綴起來,展現(xiàn)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唐詩三百首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fā)的是凄切之聲,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xiàn)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
在這邊塞荒涼之地,在這孤獨無依的城市里,將士們想家,在喝著濁酒,夜晚睡不著,將軍和壯士聽著悠悠的羌笛聲,不由落下了思鄉(xiāng)的眼淚,守邊生活的親切體驗和悲壯情懷.上片從聽覺、視覺兩方面寫足了邊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與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意境相類而情調迥異.下片抒發(fā)兵將共同襟懷,邊功未就,故里難歸.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作品:漁家傲
內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注釋
①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②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③衡陽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雁至此不再南飛。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
④邊聲:馬嘶風號之類的邊地荒寒肅殺之聲。角:軍中的號角。
⑤嶂:像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⑥長煙:荒漠上的煙。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滿地:喻夜深寒重。
品評
一○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zhàn)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zhàn)時的肅殺氣象?!伴L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xù)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xiāng)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還鄉(xiāng)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xiāng)戀益見濃重?!叭瞬幻隆倍?,直道將軍戰(zhàn)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fā)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xiàn)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xiāng)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lián)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xiàn)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范仲淹出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當時延州毗鄰西夏,為邊陲重鎮(zhèn)。范仲淹在任上選將練卒,連橫諸羌,迅速恢復了曾遭西夏劫掠的延州的軍事地位,使西夏不敢輕易來犯。《漁家傲》即作于這一時期,相傳當時作者連作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內容關涉邊庭之苦,歐陽修曾戲稱為“窮塞主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F(xiàn)在能見到的,僅此一首。
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
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總寫所處的地域、氣候及詞人的感受?!爱悺笔亲鳛榻先说姆吨傺蛯θ碌那锞暗牟煌杏X?!昂怅栄闳o留意”,宕開一筆,以南歸大雁全無眷戀映帶出邊地的蕭瑟荒涼。三、四、五句實寫,秋風呼嘯,草木搖落,戰(zhàn)馬嘶鳴等“邊聲”與軍營的號角聲一起,構成一片邊地特有的肅殺的氣象。如嶂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孤城,夕陽西下,一派煙霧迷茫,孤城也緊緊地把門閉上。邊聲、長煙、落日,素描出塞下風光的凄厲肅殺,號角、孤城及那早早緊閉的城門則暗示戰(zhàn)爭形勢的緊張危殆。
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這也是詞的常格。但這首詞里的抒情,仍多以畫面出之?!扒脊苡朴扑獫M地”,呼應上片的去雁、邊聲、長煙、落日,是邊地特有的音響和景色。悠悠羌笛,喚醒征人的綿綿思緒,滿地嚴霜,也似乎是覆蓋在熱切的鄉(xiāng)愁上。在這不眠之夜,也只有借酒遣懷,但一杯濁酒,哪能抵御萬里家山之思!“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是整篇作品的情結,勒石燕然、建功異域的壯志與思家念親的鄉(xiāng)愁,從兩方面牽扯著作者的心。作為身系重任的守邊大員,肩負保衛(wèi)國家的使命,但日復一日,韶華老去,戰(zhàn)功未立,歸期未卜,范仲淹的心情處在極度矛盾的狀態(tài)之中。推己及人,將士的綹綹白發(fā)和熒熒淚光,不僅勾起了他的同情心,而且?guī)熇蠠o功、有家難歸的感傷,又何嘗不催白自己的鬢絲,從而也淚沾征袍?
范仲淹詞作留存到現(xiàn)在的只有五首,多為“情致纏綿,吐屬清華”之作,一如當時詞風。而這首沉郁蒼涼的《漁家傲》則是變調;以詞來寫邊塞題材,在詞史上也屬首創(chuàng)。唐人邊塞詩中那種對大漠風光的贊美,對元戎武功的謳歌,戰(zhàn)斗的激烈和勝利的歡欣,在這首詞中已不復見,呈現(xiàn)出來的只是師老無功、憂國心切的意緒。北宋由于實行虛外實內政策,邊障空虛,對邊患始終處在消極防御的局面。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身臨邊境,不能不對國運社稷由衷地擔憂,發(fā)之于詞,自非一般文人的風月文章可比。盡管整篇作品風格蒼涼,但那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卻為作品平添了一股雄壯慷慨之氣,使作品不致流于消沉。
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zhèn)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及王尚書出守平?jīng)?,文忠亦作《漁家傲》一詞以送之,其斷章曰:“戰(zhàn)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顧謂王曰:“此真元帥之事也?!?〔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
一幅絕塞圖,已包括于“長煙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詩最工最多,不意詞中復有此奇境。(〔清〕先著《詞潔輯評》)
tips: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其中蘊涵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對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非常歡迎各位網(wǎng)友轉載分享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全詩賞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75/67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日暮蒼山遠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