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的下一句 月是故鄉(xiāng)明
全文如下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xiāng)月兒更圓更明。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平時寄去書信,常??偸菬o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xiàn)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原句應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br>
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全文如下: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賞析: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
此詩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景,烘托出戰(zhàn)爭的氛圍。
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時節(jié),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fā)顯得深沉和濃烈。
全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zhuǎn)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diào)沉郁哀傷,真摯感人。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鞏縣(河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集為《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tips: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其中蘊涵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對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非常歡迎各位網(wǎng)友轉(zhuǎn)載分享露從今夜白的下一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75/6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短歌行(二首)》賞析
下一篇: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