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令王冰: 號啟玄子,又作啟元子。唐代著名道士。約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卒于貞元二十年(805),里居籍貫不詳,唐寶應中(762~763)為太仆令,故稱為王太仆。王氏少時篤好易老之學,講求攝生,究心于醫(yī)學,尤嗜《黃帝內經》,注成《素問》24卷,合81篇,王氏對運氣學說很有研究,其理論見解記述于補入的七篇大論的注釋中,
“藥王”孫思邈(541年-682年): 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人,唐代醫(yī)藥學家、道士,被后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y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y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小仙翁葛洪: (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y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后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后方》《抱樸子外篇》
“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齊梁間道士、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煉丹家、文學家,自號華陽居士,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卒謚貞白先生。在整理古籍《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撰有《本草經集注》七卷,另又著有道學典籍《真誥》《登真隱訣》、《養(yǎng)性延命錄》、《真靈位業(yè)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二牛圖》等等。
《黃庭》學專家胡愔: 唐代女醫(yī)家,道士。道號見素子。太白山(今陜西太白縣)人。撰《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848年),以道教攝生研究臟腑,先述臟腑,次述修行、病源、吐納、除疾、藥治、察色尋證,月食禁忌等。另撰《黃庭內景圖》、《黃庭外景圖》、《補瀉內景圖》、《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等,均未見傳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7/20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