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藝欣賞 >> 優(yōu)秀小說

      仙俠小說開山之作
      ,還珠樓主心血寫成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蜀山劍俠傳

      第 一 回 月夜棹孤舟 巫峽啼猿登棧道 天涯逢知已 移家結伴隱名山

      話說四川峨眉山,乃是蜀中有名的一個勝地。昔人謂西蜀山水多奇

      ,而峨眉尤勝,這句話實在不假
      。西蜀神權最勝
      ,山上的廟宇寺觀不下數(shù)百
      ,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
      ,不遠千里而來,加以山高水秀
      ,層巒疊蟑
      ,氣象萬千,那專為游山玩景的人
      ,也著實不少。后山的風景尤為幽奇
      。自來深山大澤
      ,多生龍蛇,深林幽谷
      ,大都是那虎豹豺狼棲身之所
      。游后山的人,往往一去不返
      ,一般人妄加揣測
      ,有的說是被虎狼妖魔吃了去的,有的說被仙佛超度了去的
      ,聚訟紛紜
      ,莫衷一是。人到底是血肉之軀
      ,意志薄弱的占十分之八九
      ,因為前車之鑒,游后山的人
      ,也就漸漸裹足不前
      ,倒便宜了那些在后山養(yǎng)靜的高人奇士們,省去了許多塵擾
      ,獨享那靈山勝境的清福
      。這且不言。


      四川自經(jīng)明末張獻忠之亂

      ,十室九空
      ,往往數(shù)百里路無有人煙,把這一個天府之國鬧得陰風慘慘
      ,如同鬼市一般
      。滿清入關后,疆吏奏請將近川各省如兩湖
      、江西
      、陜西的人民移入四川,也加上四川地大物豐,樣樣需要之物皆有
      ,移去的人民
      ,大有此間樂不思故土之概。這樣的賓至如歸
      ,漸漸的也就恢復了人煙稠密的景象


      記得在康熙即位的第二年,從巫峽溯江而上的有一只小舟

      。除操舟的船夫外
      ,舟中只有父女二人,一肩行李
      ,甚是單寒
      ;另外有一個行囊甚是沉重,好像里面裝的是鐵器
      。那老頭子年才半百
      ,須發(fā)已是全白,抬頭看人
      ,眼光四射
      ,滿臉皺紋,一望而知是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老人
      。那女子年才十二三歲
      ,出落得非常美麗,依在老頭子身旁
      ,低聲下氣地指點煙嵐
      ,問長問短,顯露出一片天真與孺慕
      。這時候已經(jīng)暮煙四起
      ,瞑色蒼茫,從那山角邊掛出了一盤明月
      ,清光四射
      ,鑒人眉發(fā)。那老頭兒忽然高聲說道:"那堪故國回首月明中
      !如此江山
      ,何時才能返吾家故物啊
      !"言下凄然
      ,老淚盈頰。那女子說道:"爹爹又傷感了
      ,天下事各有前定
      ,徒自悲傷也是無益
      ,還請爹爹保重身體要緊。"正說時
      ,那船家過來說道:"老爺子
      ,天已不早,前面就是有名的烏鴉嘴
      ,那里有村鎮(zhèn)
      ,我們靠岸歇息,上岸去買些酒飯吧


      "老頭說道:"好吧

      ,你只管前去。我今日有些困倦
      ,不上岸了
      。"船家說完時,已經(jīng)到了目的地
      ,便各自上岸去了。


      這時月明如晝

      。他父女二人
      ,自己將帶來的酒菜,擺在船頭對酌
      。正在無聊的時候
      ,忽見遠遠樹林中,走出一個白衣人來
      ,月光之下
      ,看得分外清楚,越走越近
      。那人一路走著
      ,一路唱著歌,聲調清越
      ,可裂金石
      ,漸漸離靠船處不遠。老頭一時興起
      ,便喊道:"良夜明月
      ,風景不可辜負。我這船上有酒有菜
      ,那位老兄
      ,何不下來同飲幾杯?"白衣人正唱得高興
      ,忽聽有人喚他
      ,心想:"此地多是川湘人的居處,輕易見不著北方人。這人說話
      ,滿嘴京城口吻
      ,想必是我同鄉(xiāng)。他既約我
      ,說不得倒要擾他幾杯
      。"一邊想著一邊走,不覺到了船上
      。二人會面
      ,定睛一看,忽然抱頭大哭起來
      。老頭說:"京城一別
      ,誰想在此重逢!人物依舊
      ,山河全非
      ,怎不令人腸斷呢!"白衣人說道:"揚州之役
      ,聽說大哥已化為異物
      ,誰想在異鄉(xiāng)相逢。從此我天涯淪落
      ,添一知己
      ,也可謂吾道不孤了。這位姑娘
      ,想就是令媛吧
      ?" 老頭道:"我一見賢弟,驚喜交集
      ,也忘了教小女英瓊拜見
      。"隨叫道:"英瓊過來,與你周叔叔見禮
      。"那女子聽了她父親的話
      ,過來納頭便拜。白衣人還了一個半禮
      ,對老頭說道:"我看賢侄女滿面英姿
      ,將門之女,大哥的絕藝一定有傳人了
      。"老頭道:"賢弟有所不知
      。愚兄因為略知武藝,所以鬧得家敗人亡
      。況且她一出世
      ,她娘便隨我死于亂軍之中
      ,十年來奔走逃亡,毫無安身之處
      。她老麻煩我
      ,叫我教她武藝。我抱定庸人多厚福的主意
      ,又加以這孩子兩眼怒氣太重
      ,學會了武藝,將來必定多事
      。我的武藝也只中常
      ,天下異人甚多,所學不精
      ,反倒招出殺身之禍
      。愚兄只此一女,實在放心不下
      ,所以一點也未傳授于她
      。但愿將來招贅一個讀書種子,送我歸西
      ,于愿足矣
      。"白衣人道:"話雖如此說,我看賢侄女相貌
      ,決不能以丫角終老
      ,將來再看吧
      。"那女子聽了白衣人之言
      ,不禁秀眉軒起,喜形于色
      ;又望了望她年邁的父親
      ,不禁又露出了幾分幽怨。


      白衣人又問道:"大哥此番入川

      ,有何目的呢
      ?"老頭道:"國破家亡,氣運如此
      ,我還有什么目的呢
      ,無非是來這遠方避禍而已。"白衣人聞言
      ,喜道:"我來到四川
      ,已是三年了。我在峨眉后山
      ,尋得了一個石洞
      ,十分幽靜
      ,風景奇秀,我昨天才從山中趕回
      。此外我教了幾個蒙童
      ,我回來收拾收拾,預備前往后山石洞中隱居
      ,今幸遇見了大哥
      。只是那里十分幽僻,人跡不到
      ,猛獸甚多
      。你如不怕賢侄女害怕,我們?nèi)艘煌巴[居
      ,以待時機
      。尊意如何?"老頭聽說有這樣好所在
      ,非常高興
      ,便道:"如此甚好。但不知此地離那山多遠
      ?"白衣人道:"由旱路去
      ,也不過八九十里。你何不將船家開發(fā)
      ,到我家中住上兩天
      ,同我從旱路走去?"老頭道:"如此賢弟先行
      ,愚兄今晚且住舟中
      ,明日開發(fā)船家,再行造府便了
      。但不知賢弟現(xiàn)居何處
      ?你我俱是避地之人,可曾改易名姓
      ?"白衣人道:"我雖易名
      ,卻未易姓。明日你到前村找我
      ,只須打聽教蒙館的周淳
      ,他們都知道的。天已不早
      ,明天我尚有一個約會
      ,也不來接你,好在離此不遠
      ,我在舍候駕便了
      。"說罷
      ,便與二人分手自去。


      那女子見白衣人走后

      ,便問道:"這位周叔父
      ,可是爹爹常說與爹爹齊名、人稱齊魯三英的周瑯周叔父嗎
      ?"老頭道:"誰說不是他
      ?想當年我李寧與你二位叔父楊達、周瑯
      ,在齊魯燕豫一帶威名赫赫
      。你楊叔父自明亡以后,因為心存故國
      ,被仇人陷害
      。如今只剩下我與你周叔父二人,尚不知能保首領不能
      。此去峨眉山
      ,且喜得有良伴,少我許多心事
      。我兒早點安歇
      ,明早上岸吧。"說到此間
      ,只見兩個船家喝得酒醉醺醺
      ,走了回來。李寧便對船家說道:"我記得此地有我一個親戚
      ,我打算前去住上幾個月
      ,明早我便要上岸。你們一路辛苦
      ,船錢照數(shù)開發(fā)與你
      ,另外賞你們四兩銀子酒錢
      。你們早早安歇吧
      。"船家聽聞此言,急忙稱謝
      ,各自安歇
      。不提。


      到了第二天早上

      ,英瓊父女起身
      ,自己背了行囊包裹,辭別船家
      ,徑往前村走去
      。行約半里
      ,只見路旁閃出一個小童,年約十一二歲
      ,生得面如冠玉
      ,頭上梳了兩個雙丫角。那時不過七八月天氣
      ,蜀中天氣本熱
      ,他身上只穿了一身青布短衫褲。見二人走近
      ,便迎上前來說道:" 來的二位
      ,可是尋找我老師周淳的么?"李寧答道:"我們正是來訪周先生的
      。你是如何知道
      ?"那小童聽了此言,慌忙納頭便拜
      ,口稱:"師伯有所不知
      。昨夜我老師回來,高興得一夜未睡
      ,說是在烏鴉嘴遇見師伯與師姐
      。今晨清早起來,因昨天與人有約會
      ,不能前來迎接
      ,命我在此與師伯引路。前面就是老師他老人家蒙館
      。老師赴約去了
      ,不久便回,請師伯先進去坐一會
      ,吃點早點吧
      。"李寧見這小童儀表非凡,口齒伶俐
      ,十分喜愛
      。一路言談,不覺已來到周淳家中
      ,雖然是竹籬茅舍
      ,倒也收拾得干凈雅潔。小童又到里面搬了三副碗著
      ,切了一大盤臘肉和一碟血豆腐
      ,一壺酒,請他父女上座
      ,自己在下橫頭側身相陪
      。說道:"師伯
      ,請用一點早酒吧。"李寧要問他話時
      ,他又到后面去端出三碗醋湯面
      ,一盤子泡菜來。李寧見他小小年紀
      ,招待人卻非常殷勤
      ,愈加喜歡。一面用些酒菜
      ,便問他道:"小世兄
      ,你叫什么名字?幾時隨你師父讀書的
      ?"小童道:"我叫趙燕兒
      。我父本是明朝翰林學士,死于李闖之手
      。我母同舅父逃到此處
      ,不想舅父又復死去。我家十分貧苦
      ,沒奈何
      ,只得與人家牧牛,我母與大戶人家做些活計
      ,將就度日
      。三年前周先生來到這里,因為可憐我是宦家之后
      ,叫我拜他老人家為師
      ,時常周濟我母子,每日教我讀書和習武
      。周老師膝下無兒
      ,只一女名叫輕云。去年村外來了一位老道姑
      ,也要收我做徒弟
      ,我因為有老母在堂,不肯遠離
      。那道姑忽然看見了師妹
      ,便來會我老師
      ,談了半日
      ,便將師妹帶去,說是到什么黃山學道去
      。我萬分不舍
      ,幾次要老師去將師妹尋回來
      ,老師總說時候還早;我想自己去
      ,老師又不肯對我說到黃山的路
      。我想我要是長大一點,我一定要去將師妹尋回來的


      我那師妹

      ,長得和這位師姊一樣,不過她眉毛上沒有師姊這兩粒紅痣罷了
      。"李寧聽了這一番話
      ,只是微笑,又問他會什么武藝
      。燕兒道:"我天資不佳
      ,只會一套六合劍,會打鏢接鏢
      。聽老師說
      ,師伯本事很大,過些日子
      ,還要請師伯教我呀
      !"


      正說之時,周淳已從外面走進來

      。燕兒連忙垂手侍立
      。英瓊便過來拜見世叔。李寧道:


      " 恭喜賢弟

      ,你收得這樣的好徒弟
      。"周淳道:"此子天分倒也聰明,稟賦也是不差
      ,就是張口愛說
      ,見了人兀自不停。這半天的工夫
      ,他的履歷想已不用我來介紹了
      。"李寧道:"他已經(jīng)對我說過他的身世。只是賢弟已快要五十的人
      ,你如何輕易把侄女送人撫育
      ,是何道理?"周淳說:"我說燕兒饒舌不是
      ?你侄女這一去
      ,正是她的造化呀。去年燕兒領了一個老道姑來見我,談了談
      ,才知道就是黃山的餐霞大師
      ,有名的劍仙。她看見你侄女輕云
      ,說是生有仙骨
      ,同我商量,要把輕云帶去
      ,做她的末代弟子
      。本想連燕兒一齊帶去,因為他有老母需人伏侍
      ,只把輕云先帶了去
      。如此良機,正是求之不得
      ,你說我焉有不肯之理
      ?"李寧聽了此言,不禁點頭
      。英瓊正因為她父親不教她武藝
      ,小心眼許多不痛快,一聽周淳之言
      ,不禁眉軒色舉
      ,心頭暗自盤算。周淳也已覺得
      ,便向她說道:"賢侄女你大概是見獵心喜吧
      ?若論你世妹天資,也自不凡
      ,無庸我客氣
      。若論骨格品貌,哪及賢侄女一半
      。餐霞大師見了你
      ,必然垂青。你不要心急
      ,早晚自有機緣到來尋你
      ,那時也就由不得你父親了。"李寧道:"賢弟又拿你侄女取笑了
      。閑話少提
      ,我們峨眉山之行幾時動身?燕兒可要前去
      ?"


      周淳道:"我這里還有許多零碎事要辦

      ,大約至多有十日光景
      ,我們便可起程。燕兒有老母在堂
      ,只好暫時阻他求學之愿了
      。"燕兒聽了他師父不要他同去
      ,便氣得哭了起來
      ,周淳道:"你不必如此。無論仙佛英雄
      ,沒有不忠不孝的
      。我此去又非永別,好在相去不過數(shù)十里路
      ,我每月準來一回
      ,教授你的文武藝業(yè),不過不能像從前朝夕共處而已
      。"燕兒聽了
      ,思量也是無法,只得忍淚
      。李寧道:"你蒙館中的學童
      ,難道就是燕兒一個么?"周淳道:"我前日自峨眉山回來
      ,便有入山之想
      。因為此間賓主相處甚善,是我在歸途中救了一個寒士
      ,此人名喚馬湘
      ,品學均佳,我替他在前面文昌閣尋了寓所
      ,把所有的學生都讓給他去教


      誰想晚上便遇見了你。"李寧道:"原來如此

      ,怪道除燕兒外
      ,不見一個學生呢。"周淳道:"燕兒也是要介紹去的
      ,因為你來家中
      ,沒有長須奴,只好有事弟子服其勞了
      。"言談片時
      ,不覺日已沉西,大家用過晚飯
      。燕兒又與他父女鋪好床被
      ,便自走去


      只有英瓊,聽了白日許多言語

      ,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時已三鼓左右,只聽見隔壁周淳與燕兒說話之聲
      。一會
      ,又聽他師徒開了房門,走到院中
      。英瓊輕輕起身
      ,在窗隙中往外一看,只見他師徒二人
      ,手中各拿了一把長劍
      ,在院中對舞。燕兒的劍雖是短一點
      ,也有三尺來長
      。只見二人初舞時,還看得出一些人影
      。以后兔起鶻落
      ,越舞越急,只見兩道寒光
      ,一團瑞雪
      ,在院中滾來滾去。忽聽周淳道:"燕兒
      ,你看仔細了
      。"話言未畢,只見月光底下
      ,人影一分
      ,一團白影,隨帶一道寒光
      ,如星馳電掣般
      ,飛向庭前一株參天桂樹。又聽咔嚓一聲
      ,將那桂樹向南的一枝大枝椏削將下來
      。樹身突受這斷柯的震動,桂花紛紛散落如雨
      。定睛一看
      ,庭前依舊是他師徒二人站在原處。在這萬籟俱寂的當兒
      ,忽然一陣微風吹過
      ,檐前鐵馬兀自丁東
      。把一個英瓊看得目定神呆。只見周淳對燕兒說道:"適才最后一招
      ,名叫穿云拿月
      ,乃是六合劍中最拿手的一招。將來如遇見能手
      ,盡可用它敗中取勝
      。我一則憐你孝道,又見你聰明過人
      ,故此將我生平絕技傳授于你
      。再有二日
      ,我便要同你師伯入山
      ,你可早晚于無人處勤加溫習。為師要安睡去了
      ,明夜我再來指點給你
      。"言罷,周淳便回房安歇不提
      。燕兒等周淳去后
      ,也自睡去。


      如是二日

      ,英瓊夜夜俱起來偷看
      。幾次三番,對她父親說要學劍
      。李寧被她糾纏不過
      ,又經(jīng)周淳勸解,心中也有點活動
      ,便對她道:"劍為兵家之祖
      ,極不易學。第一要習之有恒
      ;第二要練氣凝神
      ,心如止水。有了這兩樣
      ,還要有名人傳授
      。你從小嬌生慣養(yǎng),體力從未打熬
      ,實在是難以下手
      。你既堅持要學,等到到了山中
      ,每日清晨
      ,先學養(yǎng)氣的功夫
      ,同內(nèi)功應做的手續(xù)。二三年后
      ,才能傳你劍法
      。你這粗暴脾氣,到時不要又來麻煩于我
      。"英瓊聽了
      ,因為見燕兒比她年幼,已經(jīng)學得很好
      ,她父親之言
      ,好像是故意難她一般,未免心中有點不服
      。正要開口
      ,只見周淳道:"你父所說,甚是有理
      ,要學上乘劍法
      ,非照他所說練氣歸一不可。你想必因連夜偷看我傳燕兒的劍
      ,故你覺得容易
      ,你就不知燕兒學劍時苦楚。


      我因見你偷看時那一番誠心

      ,背地勸過你父多少次
      ,才得應允。你父親劍法比我強得多
      ,他所說的話絲毫不假
      ,賢侄女不要錯會了意。"李寧道:"瓊兒你不要以為你聰明
      ,這學劍實非易事
      ,非凝神養(yǎng)氣不可。等到成功之后
      ,十丈內(nèi)外
      ,塵沙落地,都能聽出是什么聲音來


      即如你每每偷看

      ,你世叔何以會知道?就是如此
      。這點眼前的事物如果都不知
      ,那還講什么劍法?幸而是你偷看
      ,如果另一個人要爬在窗前行刺
      ,豈不在舞劍的時候
      ,就遭了他人的暗算?"英瓊聽了他二人之言
      ,雖然服輸
      ,還是放心不下。又偷偷去問燕兒
      ,果然他學劍之先
      ,受了若干的折磨,下了許多苦功
      ,方自心服口服


      光陰易過,不覺到了動身的那一天

      。一干學童和各人的家長
      ,以及新教讀夫子馬湘,都來送行
      。燕兒獨自送了二十余里
      ,幾次經(jīng)李
      、周三人催促
      ,方才揮淚而別。


      第 二 回 舞長劍 師徒逞身手 上峨眉 煙雨鎖空漾


      第 二 回 舞長劍 師徒逞身手 上峨眉 煙雨鎖空漾


      話說李寧父女及周淳三人辭別村人

      ,往山中行去
      。他三人除了英瓊想早到山中好早些學劍外,俱都是無掛無牽的人
      ,一路上游山玩景
      ,慢慢走去,走到日已平西
      ,方才走到峨眉山下
      。只見那里客店林立,朝山的人也很多
      ,看去非常熱鬧
      。三人尋了一家客店,預備明早買些應用的物品
      ,再行上山
      ,以備久住。一夜無話


      到了第二天

      ,三人商量停妥:李寧擔任買的是家常日用物件,如油
      、鹽
      、醬
      、醋、米
      、面
      、酒、肉等
      ;周淳擔任買的是書籍
      、筆墨及鍋灶、水桶等廚下用品
      ,末后又去買了幾丈長的一根大麻繩
      。英瓊便問:"這有什么用?"周淳道:"停會自知
      ,用處多呢
      。"三人行李雖然有限,連添置的東西也自不少
      。一會雇好腳夫
      ,一同挑上山去。路上朝山的香客見了他們
      ,都覺得奇怪
      。他三人也不管他,徑自向山上走去
      。起初雖走過幾處逼厭小徑
      ,倒也不甚難走。后來越走山徑越險
      ,景致越奇
      ,白云一片片只從頭上飛來飛去,有時對面不能見人


      英瓊直喊有趣

      。周淳道:"上山時不見下雨光景,如今云霧這樣多
      ,山下必定在下雨
      。我們在云霧中行走,須要留神
      ,不然一個失足
      ,便要粉身碎骨了。"再走半里多路
      ,已到舍身巖
      。回頭向山下一望,只見一片冥漾
      ,哪里看得見人家
      ;連山寺的廟宇,都藏在煙霧中間
      。頭上一輪紅日
      ,照在云霧上面,反射出霞光異彩
      ,煞是好看
      。英瓊正看得出神,只見腳夫道:


      "客官

      ,現(xiàn)在已到了舍身巖
      ,再過去就是鬼見愁,已是無路可通
      ,我們是不能前進了
      。今天這個云色,半山中一定大雨
      ,今天不能下山
      ,明天又耽誤我們一天生意,客官方便一點吧


      " 周淳道:"我們原本只雇你到此地

      ,你且稍待一會,等我爬上山頂
      ,將行李用繩拽上山去
      ,我再添些酒錢與你如何?"說罷
      ,便縱身一躍,上了身旁一株參天古柏
      ,再由柏樹而上
      ,爬上了山頭。取出帶來的麻繩
      ,將行李什物一一拽了上去
      。又將麻繩放下,把英瓊也拽了上去
      。剛剛拽到中間
      ,英瓊用目一看,只見此處真是險峻
      ,孤峰筆削
      ,下臨萬丈深潭,她雖然膽大
      ,也自目眩心搖
      。英瓊上去后
      ,李寧又取出一兩銀子與腳夫做酒錢,自己照樣地縱了上去
      。三人這才商量運取行李
      。周淳道:"我此地來了多次,非常熟悉
      ,我先將你父女領到洞中
      ,由我來取物件吧。"李寧因為路生
      ,也不客氣
      。各人先取了些輕便的物件,又過了幾個峭壁
      ,約有三里多路
      ,才到了山洞門首。只見洞門壁上有四個大字
      ,是"漱石棲云"
      。三人進洞一看,只見這洞中共有石室四間:三間作為臥室
      ,一間光線好的作為大家讀書養(yǎng)靜之所
      。又由周淳將應用東西一一取了來,一共取了三次
      ,才行取完
      。收拾停妥,已是夕陽銜山


      大家胡亂吃了些干糧干脯

      ,將洞口用石頭封閉,徑自睡去


      第二天清晨起來

      ,李寧便與英瓊訂下課程
      ,先教她練氣凝神
      ,以及種種內(nèi)功
      。英瓊本來天資聰敏異常,不消多少日月
      ,已將各種柔軟的功夫一齊練會
      。只因她生來性急,每天麻煩李
      、周二人教她劍法
      。周淳見她進步神速,也認為可以傳授。惟獨李寧執(zhí)意不肯
      ,只說未到時候
      。一日,周淳幫英瓊說情
      。李寧道:"賢弟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我難道不知她現(xiàn)在已可先行學劍么
      ?你須知道
      ,越是天分高的人,根基越要打得厚
      。瓊兒的天資
      ,我絕夠不上當她的老師,所以我現(xiàn)在專心一意
      ,與她將根基打穩(wěn)固
      。一旦機緣來到,遇見名師
      ,便可成為大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如果草率從事,就把我平生所學一齊傳授與她
      ,也不能獨步一時
      。再加上她的性情激烈,又不肯輕易服人
      ,天下強似我輩的英雄甚多
      ,一旦遇見強敵,豈不吃虧
      ?我的意思
      ,是要她不學則已,一學就要精深
      ,雖不能如古來劍仙的超凡入化
      ,也要做到塵世無敵的地步才好。我起初不愿教她
      ,也是為她聰明性急,我的本領有限的緣故
      。"周淳聽了此言
      ,也就不便深勸。惟獨英瓊性急如火
      ,如何耐得
      。偏偏這山上風景雖好,只是有一樣美中不足,就是離水源甚遠
      。幸喜離這洞一里多路
      ,半山崖上有一道瀑布,下邊有一小溪
      ,水清見底
      ,泉甘而潔。每隔二日
      ,便由李
      、周二人,輪流前去取水
      。李
      、周二人因怕懈散了筋骨,每日起來
      ,必在洞前空地上練習各種劍法拳術
      。英瓊因他二人不肯教她,她便用心在旁靜看
      ,等他二人不在眼前
      ,便私自練習。這峨眉山上猿猴最多
      ,英瓊有一天看見猴子在山崖上奔走
      ,矯捷如飛,不由得打動了她練習輕身的念頭
      。她每日清早起來
      ,將帶來的兩根繩子,每一頭拴在一棵樹上
      ,她自己就在上頭練習行走
      。又逼周、李二人教她種種輕身之術
      。她本有天生神力
      ,再加這兩個老師指導,不但練得身輕如燕
      ,并且力大異常


      周淳每隔一月,必要去看望燕兒一次

      ,順便教他的武藝
      。那一日正要下山去看望于他,剛走到舍身巖畔
      ,忽見趙燕兒跑來
      ,手中持有一封書信
      。周淳打開一看,原來是教讀馬湘寫來的
      。信中說:"三日前來了一個和尚
      ,形狀兇惡異常,身上背了一個鐵木魚
      ,重約三四百斤
      ,到村中化緣。說他是五臺山的僧人
      ,名喚妙通
      ,游行天下,只為尋訪一個姓周的朋友


      村中的人

      ,因為他雖然長得兇惡,倒是隨緣討化
      ,并無軌外行為
      ,倒也由他。他因為村中無有姓周的
      ,昨天本自要走
      ,忽然有個口快的村人說起周先生,他便問先生的名號同相貌
      。他聽完說:'一定是他
      ,想不到云中飛鶴周老三,居然我今生還有同他見面之日
      !'說時臉上十分難看
      。他正問先生現(xiàn)在哪里,我同燕兒剛剛走出
      ,那快嘴的人就說
      ,要問先生的下落,須問我們
      。那僧人便來盤問于我
      。我看他來意不善,我便對他說
      ,周先生成都就館去了
      ,并未告訴他住在峨眉。他今天已經(jīng)不在村中
      ,想必往成都尋你去了
      。我見此和尚來意一定不善,所以通函與你
      ,早作準備
      。"


      周淳見了此信大驚,便對燕兒道:"你跟我上山再談吧

      。"說時
      ,匆匆攜了燕兒,縱上危崖
      ,來到洞中
      。燕兒拜見李寧父女之后,便對周淳說道:"我因為馬老師說那和尚存心不好
      ,我那天晚上
      ,便到和尚住的客棧中去偵察他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我到三更時分
      ,爬在他那房頂上
      ,用珍珠簾卷鉤的架勢,往房中一看
      ,只見這和尚在那里打坐
      。坐了片刻,他起身從鐵木魚內(nèi)取出臘干了的兩個人手指頭
      ,看了又看
      ,一會兒又伸出他的右手來比了又比。原來他右手上已是只剩下三個指頭
      ,無名指同三指想是被兵刃削去
      。這時候又見取出一個小包來,由里面取出一個泥塑的人
      ,那容貌塑得與老師一般模樣
      ,也是白衣佩劍,只是背上好像有兩個翅膀似的東西
      。只見那和尚見了老師的像
      ,把牙咬得怪響,好似恨極的樣子
      ,又拍著那泥像不住地咒罵
      。我不由心中大怒,正待進房去質問他
      ,他與老師有什么冤仇
      ,這樣背后罵人?他要不說理
      ,我就打他個半死
      。誰想我正想下房時,好像有人把我背上一捏
      ,我便做聲不得
      ,忽然覺得身子起在半空
      。一會到了平地,一看已在三官廟左近
      ,把我嚇了一大跳


      我本是瞞著我母親出來,我怕她老人家醒了尋我

      ,預備先回去看一看再說
      。我便回家一看,我母親還沒有醒
      ,只見桌子上有一張紙條
      ,字寫得非常好。紙上道:'燕兒好大膽
      ,背母去涉險
      。明早急速上峨眉,與師送信莫遲緩
      。'我見了此條
      ,仔細一想:'我有老母在堂,是不應該涉險
      。照這留字人的口氣中
      ,那個和尚一定本領高,我絕不是對手
      。我在那房上忽然被人提到半空
      ,想必也是此人所為。'想了一夜
      ,次日便告知母親
      。母親叫我急速與老師送信。這幾天正考月課
      ,我還怕馬老師不準我來
      。誰想我到學房,尚未張口
      ,馬老師就把我叫在無人處
      ,命我與老師送信,并且還給了我三錢銀子做盤費
      。我便急速動身
      。剛走出十幾里,就見前面有兩個人正在吵架
      。我定睛一看
      ,一個正是那和尚,一個是一位道人
      ,不由把我嚇了一大跳
      。且喜相隔路遠
      ,他們不曾注意到我,我于是舍了大路
      ,由山坡翻過去
      ,抄山路趕了來。不知老師可知道這個和尚的來歷么
      ?"要知周淳怎樣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第 三 回 云中鶴深山話前因 多臂熊截江逢俠士


      第 三 回 云中鶴深山話前因 多臂熊截江逢俠士


      話說周淳聽了燕兒之言大驚

      ,說道:"好險!好險
      !燕兒
      ,你的膽子真是不小。我常對你說
      ,江湖上最難惹的是僧
      、道、乞丐同獨行的女子
      。遇見這種人孤身行走
      ,最要留神。幸而有人指點你
      ,不曾造次
      ;不然,你這條小命已經(jīng)送到在死城中去了
      。"李寧便道:"信中之言
      ,我也不大明白,幾時聽見你說是同和尚結過冤仇
      ?你何妨說出來
      ,我聽一聽。"周淳道:"你道這和尚是誰
      ?他就是十年前名馳江南的多臂熊毛太呀
      !"李寧聽了,不禁大驚道:"要是他
      ,真有點不好辦呢
      。"周淳道:"當初也是我一時大意,不曾斬草除根
      ,所以留下現(xiàn)在的禍患
      。可憐我才得安身之所
      ,又要奔走逃亡
      ,真是哪里說起
      !"李寧尚未答言,英瓊
      、燕兒兩個小孩子
      ,初出犢兒不怕虎,俱各心懷不服
      。燕兒還不敢張口就說
      。英瓊氣得粉面通紅,說道:"世叔也太是滅自己的威風
      ,增他人的銳氣了
      !他狠上天也是一個人,我們現(xiàn)在有四人在此
      ,懼他何來
      ,何至于要奔走逃亡呢?"


      周淳道:"賢侄女你哪里知道

      。事隔多年
      ,你父雖知此事,也未必記得清楚
      。待我把當年的事說將出來
      ,也好增你們年輕人一點閱歷。在十幾年前
      ,我同你父親
      、你楊叔父,在北五省真是享有盛名
      。你父的劍法最高
      ,又會使各種暗器,能打能接
      ,江湖人送外號'通臂神猿'
      。你楊叔父使一把樸刀,同一條鏈子鏢
      ,人送外號'神刀楊達'
      。彼時我三人情同骨肉,練習武藝俱在一塊
      。為叔因見你父親練輕身功夫
      ,是我別出心裁,用白綢子做了兩個如翅膀的東西
      ,纏在臂上
      。哪怕是百十丈的高山,我用這兩塊綢子借著風力往上跳,也毫無妨礙
      。我因為英雄俠義
      ,作事要光明正大,我夜行時都是穿白
      ,因此人家與了我一個外號
      ,叫作'云中飛鶴'。又叫我們?nèi)藶?#039;齊魯三英'
      。我們弟兄三人
      ,專做行俠仗義的事。那一年正值張
      、李造反
      ,我有一個好友,是一個商人
      ,由陜西回揚州去,因道路不安靖
      ,請我護送
      ,這當然是義不容辭。誰想走在路上
      ,便聽見南方出了一個獨腳強盜
      ,名叫多臂熊毛太。綠林中的規(guī)矩:路上遇見買賣
      ,或是到人家偷搶
      ,只要事主不抵抗,或者沒有仇怨
      ,絕不肯輕易殺人
      ,奸淫婦女尤為大忌。誰想這個毛太心狠手辣
      ,無論到哪里
      ,就是搶完了殺一個雞犬不留;要遇見美貌女子
      ,更是先奸后殺
      。我聽了此言,自然是越發(fā)當意


      "誰想走到南京的北邊

      ,正在客店打尖,忽然從人送進一張名帖
      ,上面并無名姓
      ,只畫了一只人熊,多生了八只手。我就知道是毛太來了
      ,我不得不見
      ,便把隨身兵器預備停妥,請他進來
      ,我以為必有許多麻煩
      。及至會面,看他果然生得十分兇惡
      ,可是他并未帶著兵器
      。后來他把來意說明,原來是因為慕我的名
      ,要同我結盟兄弟
      。我縱不才,怎肯與淫賊拜盟呢
      ?我便用極委婉的話謝絕了他
      。他并不堅持,談了許多將來彼此照應
      ,綠林中常行的義氣話
      ,也自告辭。我留神看他腳步
      ,果然很有功夫
      ,大概因酒色過度的關系,神弱一點
      。我送到門口
      ,正一陣風過,將一扇店門吹得半掩
      。他好似不經(jīng)意地將門摸了一下
      ,他那意思,明明是在我面前賣弄
      。我懶得和他糾纏
      ,偏裝不知道。他還以為我真不知道
      ,故意回頭對店家說道:'你們的門這樣不結實
      ,留心賊人偷啊。'說時把門一搖
      。只見他手摸過的地方
      ,紛紛往下掉木末,現(xiàn)出五個手指頭印來
      。我見他如此賣弄
      ,真氣他不過。一面送他出店,忽然抬頭看見對面屋上有兩片瓦
      ,被風吹得一半露在屋檐下
      ,好像要下墜的樣子。我便對他說:


      '這兩塊瓦

      ,要再被風吹落下來
      ,如果有人走過,豈不被它打傷么
      ?"說時
      ,我用一點混元氣,張嘴向那兩塊瓦一口痰吐過去
      ,將那瓦打得粉碎
      ,落在地上。他才心服口服
      ,對我說道:'齊魯三英
      ,果然是名不虛傳。你我后會有期
      ,請你千萬不要忘了剛才所說的義氣
      。'我當時也并不曾留意。


      "他走后

      ,我們便將往揚州的船只雇妥,將行李
      、家眷俱都搬了上去
      。我們的船,緊靠著一家卸任官員包的一只大江船
      ,到了晚上三更時分
      ,忽然聽得有女子哭喊之聲。我因此時地面不大平靜
      ,總是和衣而睡
      ,隨身的兵器也都帶在身旁。我立刻躥出船艙一聽
      ,仔細察看
      ,原來哭聲就出在鄰船。我便知道出了差錯
      ,一時為義氣所激
      ,連忙縱了過去,只見船上倒了一地的人
      。我扒在船艙縫中一望
      ,只見毛太手執(zhí)一把明晃晃的鋼刀,船艙內(nèi)綁著一個美貌女子,上衣已經(jīng)剝卸
      ,連氣帶急已暈死過去
      。那廝正在脫那女子的中衣時候,我不由氣沖牛斗
      ,當時取出一技金鏢
      ,對那廝打了過去。那廝也原有功夫
      ,鏢剛到他腦后
      ,他將身子一偏,便自接到手中
      ,一口將燈吹滅
      ,就將我的鏢先由艙中打出。隨著縱身出來
      ,與我對敵
      。我施展平生武藝,也只拼得一個平手
      。我因我船上無人看守
      ,怕他有余黨,出了差錯
      ,戰(zhàn)了幾十個回合
      ,最后我用六合劍穿云拿月的絕招,一劍刺了過去
      。他一時不及防備
      ,將他手指斷去兩個。這樣淫賊
      ,本當將他殺死
      ,以除后患,才是道理
      。叵耐他自知不敵
      ,登時將刀擲去,說道:'朋友
      ,忘了白天的話嗎
      ?如今我敵你不過,要殺請殺吧
      。"我不該一時心軟
      ,可惜他這一身武藝,又看在他師父火眼金獅鄧明的面上
      ,他白天又與我打過招呼
      ,所以當時不曾殺害于他
      ,叫他立下重誓,從此洗心革面
      ,便輕輕易易地將他放了
      。且喜那晚他并不曾傷人,只用點穴法將眾人點倒
      。我將那些人一一解救
      ,便自回船。他從此便削發(fā)出家
      ,拜五臺山金身羅漢法元為師
      ,煉成一把飛劍,取人首級于十里之外
      ,已是身劍合一
      ,口口聲聲要報前仇。我自知敵他不過
      ,沒奈何才帶上我女兒輕云避往四川
      。我等武藝雖好,怎能和劍仙對敵呢
      ?"


      談話中間

      ,忽聽空中一聲鶴唳響徹云霄,眾人聽得出神
      ,不曾在意
      。周淳聽了,連忙跑了下去
      ,一會回來
      。燕兒問道:"剛才一聲鶴唳,老師為何連忙趕了出去
      ?"周淳道:"你哪里知道。此洞乃是峨眉最高的山洞
      ,云霧時常環(huán)繞山半
      ,尋常飛鳥決難飛渡。我因鶴聲來自我們頂上
      ,有些奇怪
      ,誰想去看,并無蹤影
      ,真是希奇
      。" 英瓊便問道:"周世叔說來,難道毛太如此厲害
      ,世叔除了逃避
      ,就沒法可施嗎
      ?"周淳道:"那廝雖然劍術高強,到底他心術不正
      ,不能練到登峰造極
      。劍仙中強似他的人正多,就拿我女兒輕云的師父黃山餐霞大師來說
      ,他便不是對手
      。只是黃山離此地甚遠,地方又大
      ,一時無法找尋
      ,也只好說說而已。"李寧道:"賢弟老躲他
      ,也不是辦法
      ,還是想個主意才好。"周淳道:"誰說不是呢
      ?我意欲同燕兒的母親商量
      ,托馬湘早晚多照應,將燕兒帶在身旁
      ,不等他約我
      ,我先去尋他,與他訂下一個比劍的日子
      ,權作緩兵之計
      。然后就這個時期中間,在黃山尋找餐霞大師
      ,與他對敵
      ,雖然有點傷面子,也說不得了
      。"李寧聽了
      ,亦以為然,便要同周淳一同前去
      。周淳道:"此去不是動武
      ,人多了反而誤事。令媛每日功課
      ,正在進境的時候
      ,不可荒疏,丟她一人在山
      ,又是不便
      。大哥還是不去的為是。"


      眾人商議停妥

      ,周淳便別了李氏父女
      ,同燕兒直往山下走去
      。那時已是秋未冬初,金風撲面
      ,樹葉盡脫
      。師徒二人隨談隨走,走了半日
      ,已來到峨眉山下
      。忽然看見山腳下臥著一個道人,只穿著一件單衣
      ,身上十分襤樓
      ,旁邊倒著一個裝酒的紅漆大葫蘆。那道人大醉后
      ,睡得正熟
      。燕兒道:"老師,你看這個道人
      ,窮得這般光景
      ,還要這樣貪杯,真可以算得是醉鬼了
      。"周淳道:"你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我們大好神州,亡于胡兒之手
      ,那有志氣的人
      ,不肯屈身事仇,埋沒在風塵中的人正多呢
      。他這樣落拓不羈
      ,焉知不是我輩中人哩。只是這樣涼的天氣
      ,他醉倒此地
      ,難免不受風寒。我走了半日
      ,腹中覺得有點饑餓
      ,等我將他喚醒,同去吃一點飯食
      ,再贈他一點銀兩,結一點香火緣吧
      。"說罷
      ,便走上前去,在道人身旁輕輕喚了兩聲:"道爺
      ,請醒醒吧
      。"又用手推了他兩下
      。那道人益發(fā)鼾聲如雷,呼喚不醒
      。周淳見那道人雖然面目骯臟
      ,手指甲縫中堆滿塵垢,可是那一雙手臂卻瑩白如玉
      ,更料他不是平常之人
      。因為急于要同燕兒回家,又見他推喚不醒
      ,沒奈何
      ,便從衣包內(nèi)取了件半新的湖縐棉袍,與他披在身上
      。臨行又推了他兩下
      ,那道人仍是不醒。只得同燕兒到附近飯鋪
      ,胡亂吃了一點酒食
      ,匆匆上道。


      到了無人之處

      ,師徒二人施展陸地飛行的腳程
      ,往烏鴉嘴走去,哪消兩個時辰
      ,便已離村不遠
      。周淳知道燕兒之母甚賢,此去必受她特別款待
      ,勞動她于心不安
      ,況且天已不早,意欲吃完了飯再去
      ,便同燕兒走進一家酒飯鋪去用晚飯
      。這家酒飯鋪名叫知味樓,新開不多時
      ,烹調甚是得法
      ,在那里飲酒的座客甚多。他師徒二人歸心似箭
      ,也不曾注意旁人
      ,便由酒保引往雅座。燕兒忽然看見一件東西
      ,甚是眼熟
      ,不禁大吃一驚,連忙喊周淳來看
      。要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第 四 回 見首神龍 醉道人揮金縱飲 離巢孤雛 趙燕兒別母從師


      第 四 回 見首神龍 醉道人揮金縱飲 離巢孤雛 趙燕兒別母從師


      話說周淳師徒二人進知味樓去用飯,忽然看見一件東西掛在柜房

      ,甚是觸目
      。仔細一看,原來便是在峨眉山腳下那個醉道人所用來裝酒的紅漆葫蘆
      。四面一看
      ,并無那個道人的蹤影。二人起初認為天下相同之物甚多
      ,也許事出偶然
      ,便坐下叫些酒飯,隨意吃喝
      。后來周淳越想越覺希奇
      ,便將酒保喚來問道:"你們柜上那個紅葫蘆,用來裝酒
      ,甚是合用
      ,你們是哪里買的?"那酒保答道:"二位客官要問這個葫蘆
      ,并不是我們店里的
      。在五天前來了位窮道爺,穿得十分襤褸
      ,身上背的就是這個葫蘆
      。他雖然那樣窮法,可是酒量極大
      ,每日到我們店中
      ,一喝起碼十斤,不醉不止
      ,一醉就睡
      ,睡醒又喝。起初我們見那樣窮相
      ,還疑心他是騙酒吃
      ,存心吃完了賣打的。后來見他吃喝之后
      ,并不短少分文
      ,臨走還要帶這一大葫蘆酒去,每天至少總可賣他五六十斤頂上的大曲酒
      ,他倒成了我們店中的一個好主顧
      。他喝醉了就睡,除添酒外,輕易不大說話
      ,酒德甚好,因此我們很恭敬他
      。今早在我們這里喝完了酒
      ,照例又帶了一大葫蘆酒。走去了兩三個時辰回來
      ,手上夾了一件俗家的棉袍
      ,又喝了近一個時辰。這次臨走
      ,他說未帶錢來
      ,要把這葫蘆作押頭,并且還說不到兩個時辰
      ,就有人來替他還帳
      。我們因為他這五六天已買了我們二三百斤酒,平時我們一個月也賣不了這許多
      ,不敢怠慢他
      ,情愿替他記帳,不敢收他東西
      ,他執(zhí)意不從
      。他說生平不曾白受過人的東西,他一時忘了帶錢
      ,回來別人送錢
      ,這葫蘆算個記號。我們強不過他
      ,只得暫時自下


      客官雖喜歡這個葫蘆,本店不能代賣

      ,也不知道在哪里買
      。"周淳一面聽,一面尋思
      ,便對酒保說道:"這位道爺共欠你們多少酒錢
      ,回頭一齊算在我們的帳上,如何
      ?"酒保疑心周淳喜愛葫蘆
      ,想借此拿去,便道:"這位道爺是我們店里的老主顧
      ,他也不會欠錢的
      ,客官不用費心吧。"燕兒正要發(fā)言,周淳連忙對他使眼色
      ,不讓他說話
      。知道酒保用意,便說道:"你不要多疑
      。這位道爺原是我們的朋友
      ,我應該給他會酒帳的。這葫蘆仍交你們保存
      ,不見他本人
      ,不要給旁人拿去。"酒保聽了周淳之言
      ,方知錯會了意
      。他本認為窮道爺這筆帳不大穩(wěn)當,因為人家照顧太多
      ,不好意思不賒給他
      ;又怕別人將葫蘆取走,道人回來訛詐
      ,故爾不肯
      。今見周淳這樣慷慨,自然心愿
      。便連他師徒二人的帳算在一起
      ,共合二兩一錢五分銀子。


      周淳將酒帳開發(fā)

      ,又給了一些酒錢
      ,便往燕兒家中走去。燕兒正要問那道人的來歷
      ,周淳叫他不要多說
      ,只催快走。不大工夫
      ,已到燕兒門首
      。燕兒的娘趙老太太,正在門首朝他們來處凝望
      。燕兒見了他母親
      ,便舍了周淳,往他娘懷中撲去
      。周淳見了這般光景
      ,不禁暗暗點頭。趙母扶著燕兒
      ,招呼周淳進去
      。他家雖是三間土房
      ,倒也收拾得干凈。堂前一架織布機
      ,上面繃著織而未成的布
      ,橫頭上擱著一件湖縐棉袍,還有一大包東西
      ,好似包的銀子
      。燕兒便道:"老師你看,這不是你送與那窮道爺?shù)拿夼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何會到了我的家中呀?趙母便道:"方才來了一位道爺,說是周先生同燕兒在路上有點耽擱
      ,身上帶了許多銀子很覺累贅
      ,托他先給帶來。老身深知道周先生武藝超群
      ,就是燕兒也頗有一點蠻力
      ,怎會這點東西拿著都嫌累贅?不肯代收
      。那道爺又將周先生的棉袍作證
      。這件棉袍是老身親手所做,針腳依稀還可辨認
      ,雖然勉強收下
      ,到底有些懷疑。聽那道爺說
      ,先生一會就來
      ,所以便在門口去看。果然不多一會
      ,先生便自來了
      。"周淳聽了趙母之言,便將銀包打開一看
      ,約有三百余兩
      。還包著一張紙條,寫著"醉道人贈節(jié)婦孝子"八個字
      ,寫得龍蛇飛舞
      。周淳便對燕兒道:"如何?我說天壤間正多異人
      。你想你我的腳程不為不快
      ,這位道爺在不多時間往返二百余里,如同兒戲一般
      ,他的武功高出我們何止十倍
      。幸喜峨眉山下不曾怠慢了他。"趙母忙問究竟。周淳便從峨眉山遇見那道人
      ,直說到酒店還帳止
      。又把帶燕兒同走的來意說明。勸趙母只管把銀子收用
      ,決無差錯
      。趙母道:"寒家雖只燕兒這一點骨血,但是不遇先生
      ,我母子早已凍餓而死
      。況且他雖然有點小聰明,不遇名師也是枉然
      ,先生文武全才
      ,肯帶他出去歷練,再好不過
      。"周淳謝了趙母


      到了晚間,周淳又去見馬湘

      ,囑咐許多言語
      。第二天起身往成都,特地先往酒店中去尋那醉道人
      ,準備結交一個風塵奇士
      ,誰想道人、葫蘆俱都不在
      。便尋著了昨天的酒保
      ,問他下落,那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匮裕?昨天那道人回來
      ,好像有什么急事一般,進門拿了他那寶貝的葫蘆便走
      。我們便對他說客官會他酒帳的事
      ,他說早已知道,你對他說
      ,我們成都見吧
      。說完就走,等我趕了出去
      ,已經(jīng)不見蹤影了
      。"周淳情知醉道人已走,無法尋訪
      ,好生不樂
      。沒奈何
      ,只得同了燕兒上路,直往成都


      行了數(shù)日

      ,忽然走到一個地方,名叫三岔口
      。往西南走去
      ,便是上成都的大道。正西一條小道
      ,也通成都
      ,比大道要近二百多里,只是要經(jīng)過許多山嶺
      ,不大好走
      。周淳因聞聽過這些山嶺中有許多奇景,一來急于要到成都
      ,二則貪玩山景,便同燕兒往小道走去
      。行了半日
      ,已是走入山徑。這山名叫云靈山
      ,古樹參天
      ,怪石嵯峨,頗多奇景
      。師徒二人走得有點口渴
      ,想尋一點泉水喝。恰好路旁有一道小溪
      ,泉水清潔
      ,游魚可數(shù)。便同燕兒下去
      ,取出帶來的木瓢
      ,吸了一些溪泉,隨意飲用
      。此時日已銜山
      ,師徒二人怕錯過了宿頭,連忙腳步加緊
      ,往前途走去


      正走之間,忽聽一聲鶴唳

      。周淳道:"日前在峨眉山下時
      ,連聽兩次鶴唳
      ,今天是第三次了。"說罷抬頭望天
      ,只見天晴無云
      ,一些蹤影全無。燕兒忽然叫道:"老師
      ,在這里了
      。"周淳連忙看時,只見道旁一塊大山石上
      ,站著極大的仙鶴
      ,頭頂鮮紅,渾身雪白
      ,更無一根雜毛
      ,金睛鐵喙,兩爪如銅鉤一般
      ,足有八九尺高下
      ,正在那里剔毛梳羽。周淳道:"像這樣大的仙鶴
      ,真也少見
      。"正說之間,忽見山石旁邊躥起一條青蛇
      ,有七八尺長
      。那鶴見了這蛇,急忙用口來啄
      。叵耐那蛇跑得飛快
      ,仙鶴嘴到時,已自鉆入石洞之中
      ,蹤跡不見
      。鐵喙到處,把那山石啄得碎石濺起
      ,火星亂飛
      。那鶴忽然性起,腳嘴同施
      ,連抓帶啄
      ,把方圓六七尺一塊山石啄得粉碎。那蛇見藏身不住
      ,正待向外逃竄
      ,剛伸出頭時,便被那鶴一嘴擒住
      。那蛇把身子一卷
      ,七八尺長的蛇身
      ,將鶴的雙腳緊緊纏住不放。那鶴便不慌不忙
      ,一嘴先將蛇頭啄斷
      ,再用長嘴從兩腳中輕輕一理,便將蛇身分作七八十段
      。哪消幾啄
      ,便已吃在肚內(nèi)。抖抖身上羽毛
      ,一聲長叫
      ,望空而去,一晃眼間
      ,便已飛入云中


      這時已是暮色蒼茫,瞑煙四合

      。周淳忙催燕兒趕路
      。走出三里多路,天色向晚
      。恰好道旁有一所人家
      ,便上前叩門投宿。叩了半日
      ,才聽里面有人答話,問道:"你們是哪里來的
      ?"周淳說明來意
      。那人道:"我現(xiàn)在已是命在旦夕,此地萬分危險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凸偃缫端蓿髂先ノ謇锒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那里有一座茅庵
      ,住著一位白云大師,你可去求她借宿一宵
      。她若依從
      ,還能免掉危險。"說罷
      ,便不聞聲息
      。再打門時,也不見答應
      。周淳生性好奇
      ,便叫燕兒等在外面
      ,道:"我不出來,不可輕易走動
      。" 便縱身越墻而過
      。這時明月升起,照得院中清澈如畫
      。周淳留神仔細一看
      ,只見院中藤床上臥倒一人,見周淳進來
      ,便道:"你這人如何不聽話
      ?你快走遠些,不要近我
      ,于你大有不利
      。"周淳道:"四海之內(nèi),皆是朋友
      。你有何苦楚
      ,此地有何危險,你何妨說將出來
      ,我也許能夠助你一臂之力
      ,你何必坐以待斃呢?"


      那人道:"你還不快走

      !我已中了妖毒
      ,近我三尺,便受傳染
      。我在這里掙命
      ,已經(jīng)三日,如今腹中饑餓
      ,你如帶有于糧
      ,可給些與我。那妖早晚尋到
      ,我不必說
      ,你也性命難保。你如果能急忙去投白云大師
      ,或者還可以幫我的忙
      。我的事兒,你只對她說這個
      。"那人說到這里
      ,已是神微力弱,奄奄一息
      。只見那人手臂上有七顆紅痣
      ,鮮明非常
      。周淳心想此非善地,便扔些干糧與他
      ,隨即縱了出來
      。喊燕兒時,忽然蹤影不見
      。要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第 五 回 鶴舞空山 俠客驚蛇怪 云迷蜀嶺 孝子拜仙師


      第 五 回 鶴舞空山 俠客驚蛇怪 云迷蜀嶺 孝子拜仙師


      話說周淳聽了那人之言

      ,連忙跳出一看
      ,忽然燕兒蹤影不見,這一嚇非同小可
      。起初尚以為他到附近去方便
      ,誰知四外高聲呼喚,仍是不見蹤影
      ,不禁急得渾身是汗
      。又不敢輕易離開此地,怕燕兒回來
      ,尋他不著
      。正在無可奈何,忽聽門內(nèi)又發(fā)出細微的聲音說道:"你還不曾走嗎
      ?"周淳道:"我適才同你分別出來
      ,我有一個同伴,如今不知去向
      ,衣服行囊都未帶去
      ,莫不是你說的妖怪來吃了去么?"那人道:"那妖屬陰
      ,不交三更
      ,不會出來


      你那同伴此刻失蹤

      ,絕非此妖所害。你快到白云大師那里
      ,求她與你一算卦
      ,便知下落。你不要自誤
      ,天已不早
      ,快些去吧。"


      周淳萬般無奈

      ,只得照那人所說
      ,往前走去
      。才走不到五里,忽聽背后呼呼風起
      ,腥味撲鼻
      。周淳知道不妙,連忙如飛一般向前奔走
      ,剛剛走到一座庵前
      ,忽然風止。周淳回頭一看
      ,只見一團濃霧中
      ,隱約現(xiàn)出兩盞紅燈,往來路退去
      。月光底下
      ,分外看得清切,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再看這茅庵
      ,并不甚大,門前兩株衰柳
      ,影子被月光映射在地下
      ,碎陰滿地,顯得十分幽靜
      。庵內(nèi)梵音之聲不絕
      ,想是此中主人,正在那里做夜課
      。便輕輕去叩了兩下門
      。便有一小女孩應聲答道:"我們這里乃是尼庵,客官如要投宿
      ,往前面去吧
      。"周道答道:"我在途中遇難,特來投奔白云大師的
      。"話還未了
      ,門已開放,出來一妙年女尼
      ,年紀才十三四歲
      ,長得十分美秀,見了周淳
      ,說道:"大師正在做夜課
      ,你且到佛堂等候一會吧。"周淳便隨她進去,到了佛堂坐定
      。那小女尼又去端了一碗茶同幾塊素饃
      ,與周淳食用,便自進去
      ,許久不見出來


      周淳正等得心煩,忽見面前青光一閃

      ,猶如飛鳥般投向后院
      。周淳好奇心盛,便出了佛堂
      ,輕輕往后院中走去
      。剛剛走近窗前,忽聽有兩個人正在說話
      ,好似一男一女
      。側耳細聽,便聽那女的說道:"二師兄深夜到此
      ,有何事見教
      ?"那男的說道:"我適才從云靈山走過,看見妖氣沖天
      ,正要查看一個究竟
      ,忽見道旁一家屋檐下站定一個小童,眼看離他身側不到十丈光景
      。我見那童子根基甚厚
      ,不忍他遭毒手,便將他一把抱起
      ,先救出了險地
      ,然后用劍將妖物趕走。后來盤問他的來歷
      ,才知是齊魯三英中周淳的徒弟
      。我見此子生有仙骨,跟著塵世中的俠客
      ,豈不辜負了他
      ,便收他為徒,叫白兒將他背往我的山中去了
      。他行時說怕他師父
      、老母不放心
      ,我答應與他帶信
      ,便去尋那性周的。誰想無意中又救了七師弟的門徒,名叫施林
      ,他也是中了妖毒
      ,堪堪待斃。我將他救轉
      ,送他回山
      ,才知道姓周的投到你這里來了。我方才進來時
      ,看見一人坐在佛堂上
      ,想是此人了。"那女的答道:"方才紫絹來說
      ,有一姓周的投奔于我
      ,正待出去會他,恰好師兄到此
      ,所以還未相見
      。"那男的又道:"適才那妖看去十分厲害,我的玄英劍
      ,只將它逼走
      ,并不能傷它分毫。我因不知底細
      ,未敢造次
      。你近在咫尺,何以容它如此猖獗呢
      ?"那女的說道:"我為此妖
      ,真是費了無窮心力,好容易將制它之物尋到
      ,怎耐缺少幫手
      。師兄駕臨,真是再好不過
      。"說罷
      ,便對窗外說道:"周壯士遠道而來,為何不進來敘話
      ,只是作壁上聽呢
      ?"


      周淳正聽得出神,被室中人這一問

      ,不由面紅耳赤
      ,只得走了進去。見蒲團上坐定一個女尼
      ,年約四五十歲
      ;上首坐定一個道人
      ,一臉虬髯,兩目精光四射
      。知是非常人物
      ,不由納頭便拜。僧
      、道二人連忙用手相攙
      ,口稱"不敢"。那女尼叫周淳一旁坐下
      ,便道:"適才我等之言
      ,想你已經(jīng)聽去。這位是我?guī)熜主紫衫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我名元元
      ,人稱白云大師的便是。


      你的高徒

      ,已被這位髯師兄收歸門下
      ,不知壯士可能割愛嗎?"周淳道:"他小小年紀
      ,能承前輩劍仙垂青
      ,真是三生有幸。弟子正因他天資聰明
      ,弟子才學淺薄
      ,恐誤卻他的前途


      今幸得遇仙緣

      ,哪有不愿之理
      。只是適才弟子路遇一人
      ,中了妖毒,命在旦夕
      ,還望二位大仙垂憐解救
      。"髯道人道:"那人名叫施林
      ,乃是我的師侄
      。我適才路過
      ,已將他解救回山去了。"周淳連忙拜謝
      。白云大師道:"師兄來得甚巧
      ,事不宜遲,明晨隨我斬妖吧
      。"髯道人道:"此妖到底何物
      ,這般厲害?"白云大師道:" 此山原本不叫云靈山
      。因為山中出了一個蛇妖
      ,早晚它口中吐出毒霧
      ,結為云霞,映著山頭的朝霞夕陽
      ,反成了此山一個奇景。人家見此山云霞燦爛
      ,十分悅目
      ,這百多年來,就把這山叫做云靈山
      。此妖起初也不過在這山上吞云吐霧
      ,并不曾害人,誰想近三年來
      ,情形大變
      。從辰時起到酉時止,是那妖在洞中修煉之時
      ,行人在此時間內(nèi)走過
      ,尚不妨事;否則
      ,能逃毒手的
      ,十無一二。這三年中
      ,我同它斗了若干回
      ,也不曾傷它分毫。它也知道我的厲害
      ,只要一到我庵前不遠
      ,便自逃了回去。適才我聽得風響
      ,知是那妖前來
      。后來沒有動靜,便聽見壯士叩門了
      。"周淳才知道那妖適才忽然不追的原故
      。白云大師又說道:"一物伏一物,我知道此妖最怕蜈蚣
      。久聞黃山餐霞大師處有此異物
      ,便叫紫綃去借。大師先還不肯
      ,說那蜈蚣是她鎮(zhèn)洞之寶
      。后來經(jīng)我親身前往,昨天才借到
      。恰好壯士與師兄到此
      ,想是那妖伏誅之日不遠了
      。"


      第 六 回 名山借靈物 仙俠夜話 古洞斬妖蛇 父女重逢


      第 六 回 名山借靈物 仙俠夜話 古洞斬妖蛇 父女重逢


      白云大師說罷,便由壁上取出一個長匣

      ,乃是精鐵鑄成
      ,十分堅固。又從葫蘆內(nèi)取出幾十粒丹藥
      。然后將盒蓋揭開
      ,只見里面伏著一條二尺四寸長的蜈蚣,遍體紅鱗閃閃發(fā)光
      ,兩粒眼珠有茶碗大小
      ,綠光射眼。白云大師將那丹藥放在盒內(nèi)
      ,那蜈蚣忽然蠕蠕欲動
      ,大師忙將盒蓋關上。髯道人道:"如此靈物
      ,其毒必比蛇妖厲害
      。不知餐霞大師當初如何收得?"


      白云大師道:"餐霞大師幼年在閨中當處女時

      ,最為淘氣
      。有一天捉到一條蜈蚣,不過三兩寸長
      。她將此物裝在一個盒內(nèi)
      ,每天拿些米飯喂它,日子一多
      ,漸漸長成
      。等她出閣時,這蜈蚣差不多已有五六尺長
      ,她一定要陪送過去
      。她老太爺怕駭人聽聞,執(zhí)意不肯
      。沒奈何
      ,她才把那條蜈蚣叫人抬到山中放掉。后來她的丈夫死去
      ,她被神尼優(yōu)曇大師收歸門下
      ,煉成劍仙,又到那山中將那蜈蚣收作鎮(zhèn)山之寶
      。百余年來
      ,經(jīng)餐霞大師用符咒催煉,食的俱是仙丹靈藥
      ,不但神化無窮
      ,可大可小
      ,并且頗通靈性,從不輕易傷人
      。餐霞甚是喜愛于它
      。此次經(jīng)我再三請求,費了無數(shù)唇舌
      ,才肯借用一時
      。師兄莫要小看于它。"三人談談說說
      ,問了些周淳所精的功夫
      ,不覺已是東方微明
      。白云大師道:"是時候了
      。"便對周淳道:"此番前去,非常兇險
      。壯士如果要去
      ,只可躲在一旁作壁上觀,千萬不可妄動才好
      。"說罷
      ,便同了二人起身,往山谷中走去


      這時

      ,一輪紅日已經(jīng)從地平線上往上升起,途徑看得非常清楚
      。走到一處
      ,只見山勢非常險惡,寸草不生
      。白云大師便對髯道人道:"此地離蛇巢不遠
      ,待我前去引它出來。等我與它斗時
      ,煩勞師兄將玄英劍斷它的歸路
      。"說罷,便獨自向前走去
      。髯道人同了周淳縱上山峰
      ,只見山谷中有一個大洞,深黑不可見底
      。白云大師走到離洞不遠
      ,嘬嘬嗚嗚的叫了幾聲,忽然狂風大起
      ,白云大師撥轉身往回路便走
      。說時遲
      ,那時快,洞中一陣黑風過去
      ,沖出一條大蛇
      ,金鱗紅眼,長約十丈
      ,腰如缸甕
      ,行走如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纯醋烦霭肜锒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白云忽地回身喊一聲:"來得好!"從手中飛出一道紫光
      。那蛇見了這光
      ,便由口中吐出丈許長的火焰,與這道光華絞在一起
      。斗了片時
      ,那蛇自知不敵,撥轉身回頭便走
      。髯道人便將手上玄英劍放出來
      ,一道青光,朝蛇頭飛去
      。那蛇見不是路
      ,便將蛇身盤作一堆,噴出烈火毒霧
      ,與這兩道劍光戰(zhàn)在一起
      ,饒你仙劍厲害,也是不能傷它分毫
      。白云大師與髯道人各人占了一個山峰
      ,指揮劍光,與那蛇對敵
      ,斗了半日
      ,不分勝敗。白云沒奈何
      ,只得與髯道人打個招呼
      ,各人將劍光收起。那蛇看見劍光忽然退去
      ,認為敵人已敗
      ,正待向白云大師撲來。忽然從白云大師手中飛起一物,通體紅光耀目
      ,照得山谷皆紅
      。原來白云大師見劍仍是不能取勝,已是將匣內(nèi)蜈蚣放出
      。這蜈蚣才一出匣
      ,迎風便長,長有丈余
      。那蛇見蜈蚣飛來
      ,知道已逢勁敵,更不怠慢
      ,拼命地噴火噴霧
      ,與那蜈蚣斗在一起。斗有片時
      ,那蜈蚣一口將蛇的七寸咬住
      ,那蛇也將蜈蚣的尾巴咬住,兩下都不肯放松
      。那蛇被蜈蚣咬得難受
      ,不住地將長尾巴在山石上掃來掃去
      ,把山石打得如冰雹一般
      ,四散飛起,煞是奇觀
      。這時
      ,他三人已走在一處。髯道人意欲將玄英劍放起
      ,助那蜈蚣一臂之力
      。白云大師怕傷了蜈蚣,連忙止住
      。正說話時
      ,忽然震天動地一聲響過去,蛇與蜈蚣俱都紋絲不動
      。原來那蛇被咬
      ,負痛不過,一尾掃過去
      ,將谷口凸出來有丈許高的山石打斷
      ,恰好正落在它的頭上,打得腦漿迸裂
      ,那蜈蚣也力竭而死
      。白云大師同了髯道人連忙飛下山去,用劍將蛇身砍成十數(shù)段
      。見蜈蚣已死
      ,便道:"我起初不肯輕易放出
      ,就怕是兩敗俱傷。如今怎好回復餐霞大師呢
      ?" 髯道人道:"此妖為害一方
      ,茶毒生靈,今賴餐霞大師的蜈蚣除此巨害
      ,功德非小
      ,想來也不能見怪你我。"


      正說話時

      ,忽從山頭上飛下一個黑衣女郎
      ,腰懸一個葫蘆,走到二人面前行禮道:"弟子周輕云
      ,奉餐霞大師之命
      ,請白云大師不必在意。蜈蚣之死
      ,乃是定數(shù)
      ,命我致意大師,將它尸骨帶回
      。"說罷
      ,走到蜈蚣身旁,取出一粒丹藥
      ,放在它口內(nèi)
      ,那蜈蚣便縮成七八寸光景,便取來放在身旁葫蘆之內(nèi)
      。又對白云大師道:"家?guī)熝哉f家父周淳在此
      ,可容一見。


      "白云大師才知道她是周淳的女兒

      ,十分代她喜幸
      ,便將周淳喚將下來。他父女重逢
      ,自是歡喜
      。周淳正要訪求餐霞大師幫忙,適才在白云大師處
      ,因忙于捉妖
      ,不曾啟齒,今見女兒到來
      ,正好命她代求
      。便對輕云說了多臂熊毛太尋仇,同自己往成都之事,又教輕云代請餐霞大師下山
      。輕云道:"如此小事
      ,何必勞動師父,女兒此次也為此事而來
      。女兒自隨師父上山
      ,已將仙劍煉成。我因爹爹學劍不成
      ,屢次求大師傳授
      ,大師說父親與她老人家無緣。


      大師生平未收過男弟子

      ,她說爹爹機緣到來
      ,自然得遇名師。教爹爹此番只管往成都走去
      ,前面自有人來接引
      。女兒回山復命之后,也要到成都去助爹爹殺那毛太呢
      。"周淳聽了
      ,不覺心中一塊石頭落地。輕云辭別三人
      ,回山復命不提


      周淳心想白云大師與髯道人俱是成名劍仙,便有投師之意

      。白云大師道:"你雖年過四十
      ,根行心地俱好
      ,早晚是我輩中人
      ,何必急在一時?現(xiàn)在劍客派別甚多
      ,時常引起爭斗


      昆侖、峨眉之外

      ,現(xiàn)在新創(chuàng)的黃山派與五臺派
      ,如同水火,都是因為邪正不能并立的原故


      這次毛太尋仇

      ,不過開端,以后的事兒正多呢
      。"說罷
      ,便拾了許多枯樹枝葉,將蛇身焚化。髯道人說奉師父靜虛老祖之命
      ,要急忙去度一個富有仙根的人
      ,以免被五臺派的人收羅了去。說罷嘬口一聲長嘯
      ,只見云端中飛下一只大仙鶴
      ,髯道人跨了上去,說聲"再見"
      ,便自沖霄飛起
      。周淳才知那日山中斗蛇的仙鶴,就是髯道人的坐騎
      。他雖聽了女兒輕云之言
      ,終覺放心不下,順便邀白云大師相助
      。白云大師道:"你只管先去
      ,此行決無妨礙。到逢難時
      ,我自會前來救你
      ,此時尚用不著。"周淳心中半信半疑
      ,沒奈何
      ,只得單身辭別上路。


      行了數(shù)日

      ,已到成都
      。到處打聽毛太,都說不曾見過這樣的一個和尚
      。周淳只得在那里等候輕云到來
      ,等了三個多月,也不曾來
      ,心中十分不解
      。這時已是正月下旬。成都城廂內(nèi)外庵觀林立
      ,古跡甚多
      。有一天,悶坐店房
      ,十分無聊
      ,信步走到南門外武侯祠去游玩。


      第 七 回 擒淫賊 大鬧施家巷 逢狹路 智敵八指僧


      第 七 回 擒淫賊 大鬧施家巷 逢狹路 智敵八指僧


      這武侯祠乃是蜀中有名的古跡

      ,壁上名人題詠甚多
      。周淳瀏覽片時
      ,信步走到望江樓,要了一壺酒
      、幾味菜
      ,獨自一人食用。忽聽樓梯響動
      ,走上一人
      ,武生公子打扮,長得面如冠玉
      ,十分俊美
      ,只是滿臉帶著不正之色。頭戴藍緞子繡花壯士帽
      ,鬢邊斜插著顫巍巍碗大的一朵通草做的粉壯丹
      。獨自一人要些酒菜,也不好生吃用
      ,兩眼直勾勾地望著樓下
      。周淳看了半日,好生奇怪
      ,也低頭往下看去
      。原來江邊停了一只大船,船上有許多女眷
      ,內(nèi)有一個女子長得十分美麗
      ,正在離船上轎。那武生公子見了
      ,連忙丟下一錠銀子
      ,會好酒錢,急匆匆邁步下樓
      。周淳觀察此人定非良善
      ,便也會了酒帳,跟蹤上去
      。忽然看見前面一個道人
      ,背上負著一個大紅葫蘆,慢慢往前行走
      。仔細一看,原來就是那日在峨眉山相遇的那個醉道人
      。要待追那淫賊
      ,好容易才得相遇奇人,豈肯失之交臂
      ;要放下不追
      ,又未免自私之心太重
      ,有失俠義的天職。正猶豫間
      ,成都轎夫有名的飛腿
      ,已跑得不知去向;那武生公子
      ,也已不見蹤影
      。沒奈何,只得暗暗跟著那道人走去
      。那道人好似不曾知道周淳跟他模樣
      ,在前緩緩行走。周淳心中暗喜
      ,以為這次決不會輕易錯過
      ,只在道人后面緊緊跟隨。那道人只往那田野中走去
      ,不論周淳如何追趕
      ,距離總是不到一二十丈。后來周淳急了
      ,便脫口喊道:"前面道爺
      ,暫停貴步,弟子有話奉上
      。"誰想那道人聽了周淳之言
      ,越走越快,任你周淳有輕身功夫
      ,也是莫想追趕得上
      ,一轉瞬間,已是不見蹤影
      。周淳知道人不肯見他
      ,無奈何,垂頭喪氣回轉店房


      到了定更后

      ,正待安歇,忽然一陣微風吹過
      ,平空桌上添了一張紙條
      。周淳連忙縱身出來,只見明星在天
      ,四外皆寂
      。遠遠深巷中,微微一陣犬吠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胤靠茨羌垪l時
      ,只見上面寫了三個大字"施家巷",筆酣墨飽
      ,神采飛揚
      。看這字非常面熟
      ,好似在哪里見過
      ,怎奈一時想它不起。心想:"這施家巷俱是大戶人家
      ,與我有何關系
      ?"心中十分不解。后來一想:"莫非那里出了什么事故
      ,送字的人獨力難支
      ,約我前去相助不成?不管是與不是
      ,且到那里再說
      。"于是將隨身用的兵器帶好,將門緊閉
      ,從窗口內(nèi)縱身出去
      ,一路躥房跨脊。正走之間
      ,忽見一條黑影
      ,飛也似地往前奔跑,剛走到施家巷時
      ,忽然不見
      。周淳心想:"施家巷街道甚長,叫我先到哪一家呢
      ?也不管它
      。"且先到了第一家的房上,卻靜悄悄并無聲息
      。又走到第三家
      ,乃是一所大院落,忽然看見樓上還有燈光
      。周淳急忙縱了過去
      ,往窗內(nèi)一看,不由怒發(fā)沖冠
      。原來屋中一個絕色女子
      ,被脫得赤條條地縛在一條春凳上,已是昏絕過去
      。白天見的那一個武生公子
      ,正在解帶寬衣,想要強奸那一個女子
      。周淳不由脫口喝道:"好淫賊
      !竟敢強奸良家女子,還不給我出來受死
      !"那賊聽了
      ,便道:"何人大膽,敢破你家太爺?shù)拿朗拢?說罷
      ,一口將燈吹滅
      ,將房門一開,先將一把椅于朝外擲來
      。周淳將劍撥過一旁
      ,正在等他出來廝殺,忽聽腦后風聲
      ,知是有人暗算
      ,更不回首,斜刺里往前縱跳出去
      。這賊人接著就是一刀砍來
      ,周淳急架相還。


      原來此賊十分狡猾

      ,他先將椅子擲出
      ,自己卻從窗口飛將出來,想要暗算周淳
      。若不是周淳久經(jīng)大敵
      ,已經(jīng)遭了毒手。周淳與淫賊斗了十余個回合
      ,覺得此賊身法刀法非常熟悉
      ,便喝道:"淫賊,你是何人門下
      ?叫什么名字
      ?通名受死,俺云中飛鶴劍下不死無名之鬼


      " 那賊聽了此言

      ,不禁狂笑道:"你就是周三么?我?guī)煾钢坏滥悴坏匠啥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誰想你竟前來送死
      。你家太爺,乃八指禪妙通
      ,俗家名叫多臂熊毛太的門徒
      ,名喚神行無影粉牡丹張亮的便是
      。"周淳一聽是對頭到了,不禁一陣心驚
      ,又怕毛太前來相助
      ,不是敵手,便使出平生絕藝
      ,渾身上下
      ,舞起一團劍花,將那賊緊緊裹住
      。那張亮雖然武藝高強
      ,到底不是周淳敵手。偏偏這家主人姓王
      ,也是一個武家子
      ,被喊殺之聲驚動,起初看見兩個人在動手
      ,估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81/7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有道家傾向" rel="prev"> 蕩氣回腸江湖道,有道家傾向

      下一篇: ,無非是國人潛意識的反映" rel="prev"> 刀光劍影的武林

      相關文章
      《仙劍神曲》正傳
      金庸: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金 庸 第一章滅門 和風熏柳
      ,花香醉人,正是南國春光漫爛季節(jié)
      。福建省福州府西門大街
      ,青石板路筆直的伸展出去
      刀光劍影的武林
      ,無非是國人潛意識的反映
      武林傳奇 第一回 嬌戇的小魔女 陽春三月,南方的山野翠綠欲滴
      。山崖路旁
      ,奇花異草怒生。董子寧貪看著紅遮翠障的嶺南秀色
      ,沿途的奇峰異水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推而廣之
      ,近乎仙圣矣
      奇?zhèn)b傳奇 第一回 深山豹兒 月夜深山古寺。 一位須眉皆白的獨臂老僧
      優(yōu)秀小說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 style=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習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習
      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仙俠小說<div   id=,蘊藏難得的正能量" onerror="nofind(this)">
      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仙俠小說,蘊藏難得的正能量
      道家尚隱<div   id=,大隱不隱
      ,隱士乃至隱俠,體現(xiàn)的
      ,是“道”精神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