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劍俠傳
第 一 回 月夜棹孤舟 巫峽啼猿登棧道 天涯逢知已 移家結伴隱名山
話說四川峨眉山,乃是蜀中有名的一個勝地。昔人謂西蜀山水多奇 ,而峨眉尤勝,這句話實在不假
。西蜀神權最勝
,山上的廟宇寺觀不下數(shù)百
,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
,不遠千里而來,加以山高水秀
,層巒疊蟑
,氣象萬千,那專為游山玩景的人
,也著實不少。后山的風景尤為幽奇
。自來深山大澤
,多生龍蛇,深林幽谷
,大都是那虎豹豺狼棲身之所
。游后山的人,往往一去不返
,一般人妄加揣測
,有的說是被虎狼妖魔吃了去的,有的說被仙佛超度了去的
,聚訟紛紜
,莫衷一是。人到底是血肉之軀
,意志薄弱的占十分之八九
,因為前車之鑒,游后山的人
,也就漸漸裹足不前
,倒便宜了那些在后山養(yǎng)靜的高人奇士們,省去了許多塵擾
,獨享那靈山勝境的清福
。這且不言。
四川自經(jīng)明末張獻忠之亂 ,十室九空
,往往數(shù)百里路無有人煙,把這一個天府之國鬧得陰風慘慘
,如同鬼市一般
。滿清入關后,疆吏奏請將近川各省如兩湖
、江西
、陜西的人民移入四川,也加上四川地大物豐,樣樣需要之物皆有
,移去的人民
,大有此間樂不思故土之概。這樣的賓至如歸
,漸漸的也就恢復了人煙稠密的景象
。
記得在康熙即位的第二年,從巫峽溯江而上的有一只小舟。除操舟的船夫外,舟中只有父女二人,一肩行李,甚是單寒;另外有一個行囊甚是沉重,好像里面裝的是鐵器。那老頭子年才半百,須發(fā)已是全白,抬頭看人,眼光四射,滿臉皺紋,一望而知是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老人。那女子年才十二三歲,出落得非常美麗,依在老頭子身旁,低聲下氣地指點煙嵐 ,問長問短,顯露出一片天真與孺慕
。這時候已經(jīng)暮煙四起
,瞑色蒼茫,從那山角邊掛出了一盤明月
,清光四射
,鑒人眉發(fā)。那老頭兒忽然高聲說道:"那堪故國回首月明中
!如此江山
,何時才能返吾家故物啊
!"言下凄然
,老淚盈頰。那女子說道:"爹爹又傷感了
,天下事各有前定
,徒自悲傷也是無益
,還請爹爹保重身體要緊。"正說時
,那船家過來說道:"老爺子
,天已不早,前面就是有名的烏鴉嘴
,那里有村鎮(zhèn)
,我們靠岸歇息,上岸去買些酒飯吧
。
"老頭說道:"好吧,你只管前去。我今日有些困倦,不上岸了。"船家說完時,已經(jīng)到了目的地,便各自上岸去了。
這時月明如晝。他父女二人,自己將帶來的酒菜,擺在船頭對酌。正在無聊的時候,忽見遠遠樹林中,走出一個白衣人來,月光之下,看得分外清楚,越走越近。那人一路走著,一路唱著歌,聲調清越,可裂金石,漸漸離靠船處不遠。老頭一時興起,便喊道:"良夜明月
,風景不可辜負。我這船上有酒有菜
,那位老兄
,何不下來同飲幾杯?"白衣人正唱得高興
,忽聽有人喚他
,心想:"此地多是川湘人的居處,輕易見不著北方人。這人說話
,滿嘴京城口吻
,想必是我同鄉(xiāng)。他既約我
,說不得倒要擾他幾杯
。"一邊想著一邊走,不覺到了船上
。二人會面
,定睛一看,忽然抱頭大哭起來
。老頭說:"京城一別
,誰想在此重逢!人物依舊
,山河全非
,怎不令人腸斷呢!"白衣人說道:"揚州之役
,聽說大哥已化為異物
,誰想在異鄉(xiāng)相逢。從此我天涯淪落
,添一知己
,也可謂吾道不孤了。這位姑娘
,想就是令媛吧
?" 老頭道:"我一見賢弟,驚喜交集
,也忘了教小女英瓊拜見
。"隨叫道:"英瓊過來,與你周叔叔見禮
。"那女子聽了她父親的話
,過來納頭便拜。白衣人還了一個半禮
,對老頭說道:"我看賢侄女滿面英姿
,將門之女,大哥的絕藝一定有傳人了
。"老頭道:"賢弟有所不知
。愚兄因為略知武藝,所以鬧得家敗人亡
。況且她一出世
,她娘便隨我死于亂軍之中
,十年來奔走逃亡,毫無安身之處
。她老麻煩我
,叫我教她武藝。我抱定庸人多厚福的主意
,又加以這孩子兩眼怒氣太重
,學會了武藝,將來必定多事
。我的武藝也只中常
,天下異人甚多,所學不精
,反倒招出殺身之禍
。愚兄只此一女,實在放心不下
,所以一點也未傳授于她
。但愿將來招贅一個讀書種子,送我歸西
,于愿足矣
。"白衣人道:"話雖如此說,我看賢侄女相貌
,決不能以丫角終老
,將來再看吧
。"那女子聽了白衣人之言
,不禁秀眉軒起,喜形于色
;又望了望她年邁的父親
,不禁又露出了幾分幽怨。
白衣人又問道:"大哥此番入川,有何目的呢
?"老頭道:"國破家亡,氣運如此
,我還有什么目的呢
,無非是來這遠方避禍而已。"白衣人聞言
,喜道:"我來到四川
,已是三年了。我在峨眉后山
,尋得了一個石洞
,十分幽靜
,風景奇秀,我昨天才從山中趕回
。此外我教了幾個蒙童
,我回來收拾收拾,預備前往后山石洞中隱居
,今幸遇見了大哥
。只是那里十分幽僻,人跡不到
,猛獸甚多
。你如不怕賢侄女害怕,我們?nèi)艘煌巴[居
,以待時機
。尊意如何?"老頭聽說有這樣好所在
,非常高興
,便道:"如此甚好。但不知此地離那山多遠
?"白衣人道:"由旱路去
,也不過八九十里。你何不將船家開發(fā)
,到我家中住上兩天
,同我從旱路走去?"老頭道:"如此賢弟先行
,愚兄今晚且住舟中
,明日開發(fā)船家,再行造府便了
。但不知賢弟現(xiàn)居何處
?你我俱是避地之人,可曾改易名姓
?"白衣人道:"我雖易名
,卻未易姓。明日你到前村找我
,只須打聽教蒙館的周淳
,他們都知道的。天已不早
,明天我尚有一個約會
,也不來接你,好在離此不遠
,我在舍候駕便了
。"說罷
,便與二人分手自去。
那女子見白衣人走后,便問道:"這位周叔父
,可是爹爹常說與爹爹齊名、人稱齊魯三英的周瑯周叔父嗎
?"老頭道:"誰說不是他
?想當年我李寧與你二位叔父楊達、周瑯
,在齊魯燕豫一帶威名赫赫
。你楊叔父自明亡以后,因為心存故國
,被仇人陷害
。如今只剩下我與你周叔父二人,尚不知能保首領不能
。此去峨眉山
,且喜得有良伴,少我許多心事
。我兒早點安歇
,明早上岸吧。"說到此間
,只見兩個船家喝得酒醉醺醺
,走了回來。李寧便對船家說道:"我記得此地有我一個親戚
,我打算前去住上幾個月
,明早我便要上岸。你們一路辛苦
,船錢照數(shù)開發(fā)與你
,另外賞你們四兩銀子酒錢
。你們早早安歇吧
。"船家聽聞此言,急忙稱謝
,各自安歇
。不提。
到了第二天早上 ,英瓊父女起身
,自己背了行囊包裹,辭別船家
,徑往前村走去
。行約半里
,只見路旁閃出一個小童,年約十一二歲
,生得面如冠玉
,頭上梳了兩個雙丫角。那時不過七八月天氣
,蜀中天氣本熱
,他身上只穿了一身青布短衫褲。見二人走近
,便迎上前來說道:" 來的二位
,可是尋找我老師周淳的么?"李寧答道:"我們正是來訪周先生的
。你是如何知道
?"那小童聽了此言,慌忙納頭便拜
,口稱:"師伯有所不知
。昨夜我老師回來,高興得一夜未睡
,說是在烏鴉嘴遇見師伯與師姐
。今晨清早起來,因昨天與人有約會
,不能前來迎接
,命我在此與師伯引路。前面就是老師他老人家蒙館
。老師赴約去了
,不久便回,請師伯先進去坐一會
,吃點早點吧
。"李寧見這小童儀表非凡,口齒伶俐
,十分喜愛
。一路言談,不覺已來到周淳家中
,雖然是竹籬茅舍
,倒也收拾得干凈雅潔。小童又到里面搬了三副碗著
,切了一大盤臘肉和一碟血豆腐
,一壺酒,請他父女上座
,自己在下橫頭側身相陪
。說道:"師伯
,請用一點早酒吧。"李寧要問他話時
,他又到后面去端出三碗醋湯面
,一盤子泡菜來。李寧見他小小年紀
,招待人卻非常殷勤
,愈加喜歡。一面用些酒菜
,便問他道:"小世兄
,你叫什么名字?幾時隨你師父讀書的
?"小童道:"我叫趙燕兒
。我父本是明朝翰林學士,死于李闖之手
。我母同舅父逃到此處
,不想舅父又復死去。我家十分貧苦
,沒奈何
,只得與人家牧牛,我母與大戶人家做些活計
,將就度日
。三年前周先生來到這里,因為可憐我是宦家之后
,叫我拜他老人家為師
,時常周濟我母子,每日教我讀書和習武
。周老師膝下無兒
,只一女名叫輕云。去年村外來了一位老道姑
,也要收我做徒弟
,我因為有老母在堂,不肯遠離
。那道姑忽然看見了師妹
,便來會我老師
,談了半日
,便將師妹帶去,說是到什么黃山學道去
。我萬分不舍
,幾次要老師去將師妹尋回來
,老師總說時候還早;我想自己去
,老師又不肯對我說到黃山的路
。我想我要是長大一點,我一定要去將師妹尋回來的
。
我那師妹,長得和這位師姊一樣,不過她眉毛上沒有師姊這兩粒紅痣罷了
。"李寧聽了這一番話
,只是微笑,又問他會什么武藝
。燕兒道:"我天資不佳
,只會一套六合劍,會打鏢接鏢
。聽老師說
,師伯本事很大,過些日子
,還要請師伯教我呀
!"
正說之時,周淳已從外面走進來。燕兒連忙垂手侍立
。英瓊便過來拜見世叔。李寧道:
" 恭喜賢弟,你收得這樣的好徒弟。"周淳道:"此子天分倒也聰明,稟賦也是不差,就是張口愛說,見了人兀自不停。這半天的工夫,他的履歷想已不用我來介紹了。"李寧道:"他已經(jīng)對我說過他的身世。只是賢弟已快要五十的人,你如何輕易把侄女送人撫育,是何道理?"周淳說:"我說燕兒饒舌不是?你侄女這一去,正是她的造化呀。去年燕兒領了一個老道姑來見我,談了談,才知道就是黃山的餐霞大師
,有名的劍仙。她看見你侄女輕云
,說是生有仙骨
,同我商量,要把輕云帶去
,做她的末代弟子
。本想連燕兒一齊帶去,因為他有老母需人伏侍
,只把輕云先帶了去
。如此良機,正是求之不得
,你說我焉有不肯之理
?"李寧聽了此言,不禁點頭
。英瓊正因為她父親不教她武藝
,小心眼許多不痛快,一聽周淳之言
,不禁眉軒色舉
,心頭暗自盤算。周淳也已覺得
,便向她說道:"賢侄女你大概是見獵心喜吧
?若論你世妹天資,也自不凡
,無庸我客氣
。若論骨格品貌,哪及賢侄女一半
。餐霞大師見了你
,必然垂青。你不要心急
,早晚自有機緣到來尋你
,那時也就由不得你父親了。"李寧道:"賢弟又拿你侄女取笑了
。閑話少提
,我們峨眉山之行幾時動身?燕兒可要前去
?"
周淳道:"我這里還有許多零碎事要辦 ,大約至多有十日光景
,我們便可起程。燕兒有老母在堂
,只好暫時阻他求學之愿了
。"燕兒聽了他師父不要他同去
,便氣得哭了起來
,周淳道:"你不必如此。無論仙佛英雄
,沒有不忠不孝的
。我此去又非永別,好在相去不過數(shù)十里路
,我每月準來一回
,教授你的文武藝業(yè),不過不能像從前朝夕共處而已
。"燕兒聽了
,思量也是無法,只得忍淚
。李寧道:"你蒙館中的學童
,難道就是燕兒一個么?"周淳道:"我前日自峨眉山回來
,便有入山之想
。因為此間賓主相處甚善,是我在歸途中救了一個寒士
,此人名喚馬湘
,品學均佳,我替他在前面文昌閣尋了寓所
,把所有的學生都讓給他去教
。
誰想晚上便遇見了你。"李寧道:"原來如此,怪道除燕兒外
,不見一個學生呢。"周淳道:"燕兒也是要介紹去的
,因為你來家中
,沒有長須奴,只好有事弟子服其勞了
。"言談片時
,不覺日已沉西,大家用過晚飯
。燕兒又與他父女鋪好床被
,便自走去
。
只有英瓊,聽了白日許多言語 ,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時已三鼓左右,只聽見隔壁周淳與燕兒說話之聲
。一會
,又聽他師徒開了房門,走到院中
。英瓊輕輕起身
,在窗隙中往外一看,只見他師徒二人
,手中各拿了一把長劍
,在院中對舞。燕兒的劍雖是短一點
,也有三尺來長
。只見二人初舞時,還看得出一些人影
。以后兔起鶻落
,越舞越急,只見兩道寒光
,一團瑞雪
,在院中滾來滾去。忽聽周淳道:"燕兒
,你看仔細了
。"話言未畢,只見月光底下
,人影一分
,一團白影,隨帶一道寒光
,如星馳電掣般
,飛向庭前一株參天桂樹。又聽咔嚓一聲
,將那桂樹向南的一枝大枝椏削將下來
。樹身突受這斷柯的震動,桂花紛紛散落如雨
。定睛一看
,庭前依舊是他師徒二人站在原處。在這萬籟俱寂的當兒
,忽然一陣微風吹過
,檐前鐵馬兀自丁東
。把一個英瓊看得目定神呆。只見周淳對燕兒說道:"適才最后一招
,名叫穿云拿月
,乃是六合劍中最拿手的一招。將來如遇見能手
,盡可用它敗中取勝
。我一則憐你孝道,又見你聰明過人
,故此將我生平絕技傳授于你
。再有二日
,我便要同你師伯入山
,你可早晚于無人處勤加溫習。為師要安睡去了
,明夜我再來指點給你
。"言罷,周淳便回房安歇不提
。燕兒等周淳去后
,也自睡去。
如是二日 ,英瓊夜夜俱起來偷看
。幾次三番,對她父親說要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