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jīng)漢譯
目錄
寫給讀友的信————————————————————6
篩海前言——————————————————————7
學者前言——————————————————————8
卷一————————————————————————9
第一章 開端?????——————————————————9
第二章 黃牛(百格勒)????——————————21
卷二————————————————————————153
卷三————————————————————————281
第三章儀姆蘭的家屬——————————————325
卷四————————————————————————385
第四章婦女———————————————————461
卷五————————————————————————490
卷六————————————————————————598
第五章筵席———————————————————620
卷七————————————————————————692
第六章牲畜———————————————————727
卷八————————————————————————789
第七章高處———————————————————842
卷九————————————————————————894
第八章戰(zhàn)利品——————————————————961
卷一零———————————————————————990
第九章懺悔—————————————————— 1014
卷一一———————————————————————1076
第十章尤努斯————————————————— 1106
第一一章呼德———————————————————1159
卷一二———————————————————————1166
第一二章優(yōu)素?!?1219
卷一三———————————————————————
第十三章雷霆———————————————————1265
第十四章易卜拉欣——————————————— 1294
卷一四——-—————————————————— —— 1320
第十五章石谷—————————————————— 1320
第十六章蜜蜂—————————————————— 1350
卷一五——————————————————————— 1403
第一七章夜行——————————————— 1403
第一八章山洞———————————————————1466
卷一六——————————————————————— 1508
第一九章麥爾彥—————————————————1524
第二十章塔哈——————————————————1558
卷十七———————————————————————1604
第二一章眾先知————————————————1604
第二二章朝覲—————————————————— 1681
卷十八———————————————————————1761
第二三章信士—————————————————1761
第二四章光明—————————————————— 1798
第二五章準則—————————————————1838
卷一九—————————————————————— 1846
第二六章眾詩人————————————————1866
第二七章螞蟻——————————————————1915
卷二十—————————————————————— 1932
第二八章故事—————————————————1952
第二九章蜘蛛————————————————1993
卷二一—————————————————————— 2015
第三十章羅馬人————————————————— 2028
第三一章魯格曼———————————————— 2061
第三二章叩頭————————————————— 2076
第三三章同盟軍—————————————————2089
卷二二———————————————————————2120
第三四章賽伯邑—————————————————2149
第三五章創(chuàng)造者—————————————————2197
第三六章雅辛———————————————————2233
卷二三———————————————————————2248
第三七章列班者—————————————————2270
第三八章薩德———————————————————2319
第三九章隊伍———————————————————2368
卷二四———————————————————————
第四十章赦宥者——————————————————2421
第四一章奉綏來特———————————————2484
卷二五——————————————————————— 2516
第四二章協(xié)商——————————————————2522
第四三章金飾———————————————————2550
第四四章煙霧——————————————————— 2583
第四五章屈膝———————————————————2600
卷二六————————————————————————2618
第四六章沙丘———————————————————2618
第四七章穆罕默德——————————————————2637
第四八章勝利——————————————————— 2658
第四九章寢室———————————————————2679
第五十章戛弗—————————————————————2691
第五一章播種者——————————————————2707
卷二七————————————————————————2717
第五二章山岳————————————————————2727
第五三章星宿———————————————————2742
第五四章月亮————————————————————2764
第五五章至仁主——————————————————2780
第五六章大事———————————————————2796
第五七章鐵————————————————————2815
卷二八————————————————————————2837
第五八章辯訴者——————————————————2837
第五九章放逐——————————————————— 2852
第六十章受考驗的婦人——————————————2868
第六一章列陣————————————————————2878
第六二章聚禮————————————————————2887
第六三章偽信者————————————————— 2894
第六四章相欺———————————————————2903
第六五章離婚————————————————————2911
第六六章禁戒———————————————————2920
卷二九———————————————————————— 2929
第六七章國權————————————————————2929
第六八章筆—————————————————————2944
第六九章真災————————————————————2962
第七十章天梯——————————————————— 2976
第七一章努哈————————————————————2989
第七二章精靈————————————————————2998
第七三章披衣的人——————————————————3009
第七四章蓋被的人——————————————————3018
第七五章復活——————————————————— 3035
第七六章人————————————————————— 3046
第七七章天使———————————————————3057
卷三十—————————————————————————3072
第七八章消息———————————————————— 3072
第七九章急掣的———————————————————3086
第八十章皺眉————————————————————3102
第八一章黯甚————————————————————3115
第八二章破裂————————————————————3127
第八三章稱量不公——————————————————3135
第八四章綻裂————————————————————3148
第八五章十二宮——————————————————— 3157
第八六章啟明星———————————————————— 3166
第八七章至高—————————————————————3175
第八八章大災————————————————————3186
第八九章黎明————————————————————3195
第九十章地方————————————————————3205
第九一章太陽————————————————————3215
第九二章黑夜———————————————————— 3222
第九三章上午————————————————————3229
第九四章開拓——————————————————3236
第九五章無花果———————————————————3243
第九六章血塊————————————————————3248
第九七章高貴————————————————————3258
第九八章明證————————————————————3265
第九九章地震——————————————————— 3271
第一百章奔馳的馬隊———————————————— 3275
弟一零一章大難———————————————————3280
第一零二章競賽富庶———————————————— 3284
第一零三章時光———————————————————3289
第一零四章誹謗者—————————————————— 3293
第一零五章象————————————————————3299
第一零六章古來氏——-———————————————3304
第一零七章什物———————————————————3308
第一零八章多?!?312
第一零九章不信道的人們——————————————3316
第一一零章援助———————————————————3320
第一一一章火焰——————————————————— 3324
第一一二章忠誠—————————————————— 3330
第一一三章曙光———————————————————3334
第一一四章世人———————————————————3342
后記——————————————————————3347
說明——————————————————————3349
寫給讀友的信
讀者朋友:
《古蘭經(jīng)》是來自造物主的啟示,非人類所可編造。《電腦下的古蘭經(jīng)》講述了字母排列的部分奧秘,字母排列的順序井然有序,在如此三十卷冊的長篇巨秩中,字母以一定規(guī)律重復出現(xiàn)而表意又恰到好處,即便是現(xiàn)代人借用電腦幫助也是做不到的。何況傳此經(jīng)典是一位文盲的圣人呢?又有學者對經(jīng)文中某些詞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進行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現(xiàn)代人運用科學手段所探知的數(shù)據(jù)恰相吻合。也有非穆斯林學者企圖找出經(jīng)中與現(xiàn)代科學論述相矛盾的缺陷來否定這部經(jīng)典的天啟性,結(jié)果不得不折服于經(jīng)典的超凡性。從天文地理到人類生命的形成過程,都早就超前于現(xiàn)代文明所發(fā)現(xiàn)的一切。于是寫下了《古蘭經(jīng)與現(xiàn)代科學》等著作。
穆斯林讀《古蘭經(jīng)》是一種神圣的功修,可以明了真正的成功之路,可以辨明是非善惡,可以不斷改善自己,可以震懾惡魔、驅(qū)逐惡類,可以醫(yī)治身病和心病,可以獲得靈魂的安寧、怡悅。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造物主的喜悅,擺正今生這一線段的方向,為來生那一沿此線段而至永恒的幸福射線而做好準備。
初讀《古蘭經(jīng)譯文》的人,往往會認為古蘭經(jīng)不過是講述前人一些歷史事跡,進行一些命人干好,止人干歹的勸說的一般書籍罷了。這正如人們習慣了日月經(jīng)天,四季更迭一樣,當人們不思維為什么會這樣時那實在是自然而然的,平淡無奇的,但當人們知道了日月運行的軌道,知道了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對地球生命類稍有差池時就可以造成萬類滅絕的嚴酷事實時,方知人類蒙受了何等巨大的恩典。
至理名言不故弄玄虛,象水一樣淡淡無味,正因為水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人類往往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只有當環(huán)境污染嚴重,水資源岌岌告危時,人類才領悟到水比油米更不可或缺、更彌足珍貴。
古代哲學家李耳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婾,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至大師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意思是說:“上等的人士聽到了道,能夠勤勉奮力實行它。中等的人士聽到了道,好像確然實有,有時又覺得空幻虛無。下等的人士聽到了道,對它輕蔑地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成為道了。因此哲理名言中有這樣的說法,光輝大道不像強光耀眼那樣光彩奪目,上進善美的道象謙和退隱似的,平坦的道象有些坑洼不平。最高尚的道德者總會象溪谷一樣覺得自己卑下有缺陷,最潔白清廉者總好像覺得自己還有一些垢黑,最寬廣的德澤好像還總有不足,最剛健的品性好像自己仍有偷懶怠惰,最質(zhì)樸的美德者總覺自己還有某些污濁。最大的方位不能用某角落來形容,特大的器具總會成就的晚些,大的聲音震動節(jié)奏緩慢而沉重,最大的物象不顯形狀,真正大道隱藏于表述詞匯之外。正是這樣的道,善于從開始就謀略好并且善于取得最后的成功?!薄豆盘m經(jīng)》是真道,讀者不同,感受也不會相同。
進來讀一些經(jīng)注,也有一些感悟,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認為人的能力有限,人注釋天啟性經(jīng)典總有以蠡測海之嫌。但不注釋,人們更連點滴也得不到了,所以非常感謝這些孜孜不倦誠篤于闡釋經(jīng)意的達人君子們。有時也讀到用世俗的昏蒙之目把真經(jīng)的神圣崇高亂畫為毫無振聾發(fā)聵之力的傾向于無神論的注釋,這是有悖于偉大古蘭經(jīng)的意旨的,其中參與了個人的私見,坐井觀天。此類人適宜研究時髦的哲學,至于注釋真經(jīng)實有違于穆斯林大眾的真情。須知,開啟真經(jīng)智慧的鑰匙是認信:一切假神皆在被否定之列,只有造物主安拉乎才是獨一無二的宇宙造化與執(zhí)掌者。“萬物非主,唯有真主?!鄙岽髓€匙,泛泛讀來,象游逛集市而不買賣任何一物一樣,累個不輕,但終無所得。悟得此意,對古蘭經(jīng)意旨可謂思過半矣。
讀經(jīng)猶如練功,依理依義勤能行之,則如禾苗自不覺而日有長進;若游移于似信非信之間,徒增煩亂。若以輕蔑或否定態(tài)度讀之,終必罹禍。讀者不可不知。
今推薦中國境內(nèi)較為馳名的善本,與大家共享,尤其篩海伍倆門拉的注釋以魯侯白亞妮(簡稱魯白)為藍本,更能增強虔信力,于字里行間透射出真誠之光,讀者請留意。
然而注釋總是人為之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欲明真經(jīng)意,還需原文尋。又囑!
恭頌平安。 伊布拉西麥 謹志于仙莊書屋
公元二零一一年八月中浣
篩海前 言
近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不少誤譯和歪曲翻譯的《古蘭》中文譯本。也發(fā)現(xiàn)了一
些不符合古蘭真正的、正確的注解,和私注《古蘭》的誤導人的“古蘭譯注”,
誤導不懂古蘭真義的信士。
為了使真正的穆斯林,特別是不熟悉或不甚懂阿拉伯語的虔誠穆斯林弟兄
知道古蘭經(jīng)的正確翻譯,我們采取了直譯古蘭并以魯白等作校對。
祈真主使他所意欲的人行正道,從誤導上得到保護,不致被誤導為自以為
是,自行其是,自己迷誤誘人迷誤之人。
祈真主引領全世界人類上正道!
祈主安慈穆圣(平安吉慶在他上!)安慈其后裔、配賢、助士和當代一切
為主道、為正統(tǒng)派奮斗維護保衛(wèi)伊斯蘭原本的戰(zhàn)士們!
本帖最后由 伍倆門拉 于 2009-12-8 12:32 編輯
前言
由穆罕默德·肖天福院長整理編輯、白哈文鼎·馬志信哈吉審定、哲馬龍丁·馬龍經(jīng)理籌資合作的《古蘭經(jīng)漢譯注釋匯集》已由香港天馬出版社正式出版。該《匯集》所采集的范圍,只以20世紀國內(nèi)(含臺灣、香港,不含新加坡刊印的周仲羲譯釋本)刊行的注釋本為限。采用馬堅教授麥地那新版譯本為正文,釋文除馬教授生前完成的1~9卷外,還囊括了王靜齋、劉錦標、時子周、林松、仝道章等先生漢譯本的全部注釋,以及這6家譯本的全部序跋、凡例、附錄資料和有關評論文章。全書為16開精裝本,共2250頁,約260萬字,分裝為上、中、下三冊,編排井然有序,研讀十分便利。使讀者既可因之開拓視野,擇善而從,又能借此激發(fā)聯(lián)想,參悟深思。堪稱集20世紀我國《古蘭經(jīng)》譯釋本之大全,也總結(jié)或展示了我國穆斯林學人研習《古蘭經(jīng)》的階段性輝煌成果。卷首有林松、高占?!缎蜓浴泛蛥R編者肖天福有關編輯意念和成書經(jīng)過的《說明》。
這是一部學習、研究《古蘭經(jīng)》的輔助讀物,具有珍貴的收藏備用價值。
《古蘭經(jīng)漢譯》注釋匯集 卷一
第一章 開端(法諦海)①
[馬堅譯正文]
[1]③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④
[2]一切贊頌,全歸安拉⑤,眾世界的主⑥,[3]至仁至慈的主,[4]報應日⑦的主。[5]我們⑧只崇拜你,只求你祐助,[6]求你引導我們上正路⑨,[7]你所祐助者的路⑩,不是受譴怒者的路 11,也不是迷誤者的路12。
《中文譯解古蘭經(jīng)》第1頁
注①
林松題解:這是《古蘭經(jīng)》的第一章,在禮拜、祈禱、喜慶、悼亡等各種儀式中,都是必讀的、首要的一章。因為此章置于全經(jīng)之首,在禮儀中總是首先朗誦這一章,故以《開端》為章名?!豆盘m經(jīng)韻譯》第1頁
仝道章釋名:本章阿文原名是《AL—FATIHAH》,意為“開端”。通常被稱為“常讀的七節(jié)”。穆罕默德圣人(以下簡稱穆圣)稱之為“《古蘭》的精華”;本章也被稱為“《古蘭》的基礎”和“贊美之章”。
本章共分七節(jié)(各家分法略有不同),是早期麥加下降的篇章。據(jù)一些學者指出,除了一些零星的經(jīng)文之外,本章是最先下降的全章經(jīng)文?!豆盘m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1頁
注②
王靜齋題譯:法諦哈(開端),7節(jié),墨克下降?!豆盘m經(jīng)譯解》(丙)第1頁
王靜齋注釋:1.《古蘭經(jīng)》統(tǒng)計百十四章。第一章名為《法諦哈》。此百十四章有在穆歷紀元前頒降的(概屬于信條);有在紀元后頒降的(概屬于行為)。惟獨這第一章,在墨克和默底納先后降下兩次。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1頁
劉錦標題譯:法諦海(開啟),麥加降。 《可蘭漢譯附傳》第6頁
馬堅題譯:開端(法諦海),這章是墨克的,全章共計7節(jié)。降示于第七四章《孟蕩西爾》之后。《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馬堅注釋:1、《古蘭經(jīng)》共計為一百一十四章,大別為兩類:天使穆罕默德從墨克(Mecca)遷居默底納(Medina)以前所奉的啟示,稱為墨克的;以后所奉的啟示,稱為默底納的。 《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時子周題譯:法諦哈(開端),計7節(jié),麥加下降?!豆盘m經(jīng)國語譯解》第1頁
時子周注釋:1.此章下降兩次,一在麥加,一在麥地納,可見其重要。此章作祈禱語氣,是真主示人祈禱范本。 此章又名“常讀的七節(jié)”——一五章87節(jié):“我確曾賜給你常讀的七節(jié)與偉大的《古蘭》”。 《古蘭經(jīng)國語譯解》第1頁
林松題譯:開端(法提哈),(麥加類,全章共7節(jié))。 《古蘭經(jīng)韻譯》第1頁
仝道章題譯:開宗明義(法諦哈),共7節(jié)。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1頁
仝道章:《法諦哈》的意義: (1)本章最初四句,說明了真宰的四大特性:(A)天道;(B)仁愛;(C)慈憫;(D)報償。 (2)第五句,說明真宰是人類唯一的憑仗。 (3)最后兩句,說明了人類對于真宰的最高的愿望是在安拉的引導下,走上正道,而不至失足。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1頁
注③
劉錦標《經(jīng)》:1.《求護辭》:“我求祈造化天地人神的真主,對于被驅(qū)逐的魔首,護祐我”。
劉錦標《傳》:1.此辭本非《可蘭》真經(jīng)的開始。但在一六章98節(jié)有天諭:著人讀誦真經(jīng)之時,先念此辭;所以古、今、東、西人,每開始念經(jīng),則先誦此,意義之重大可以想見矣。 夫,魔首為何有這樣的可畏?蓋,人類無論家、國,無不因魔而破壞者也:和樂的家庭變成了仇怨,富強的國家變成了衰弱,和平的世界變成了禍亂。其動機無一不由于魔之誘也。魔首因藐視人祖而被驅(qū)逐,人祖因被魔誘,妄貪而失足,互相仇訾,已非一日矣(二:30-39)。 世界由下等動物到在人象,業(yè)已完全。人之象是頂天立地。本人道、盡天職,展其主賦之能。代代進化,昌明天地間之蘊藏,各本所命,完其被造為人之意義也。至于魔首,乃屬神仙之類,載在真經(jīng)。在理想觀之,神仙似乎高出于人。然,人能代造物主變化自然界,而神仙不能。故,造物主著眾天神給人祖叩首。人之貴也已可想見(二:30-39)。然,魔擾之,高者誘以神仙;低者誘為禽獸。魔誘人之術至妙:仁慈的人誘成柔懦,勇武的人誘成兇惡;誘人簡單思想,養(yǎng)成惰民;增加副功,失其天命之本職。本不愛也,誘之使愛;本不怒也,誘之使怒。嫉妒欺詐的人,引為同類,假之惑人。守中道說真理的人,視為仇訾,利用魔類以攻擊之,反對之,無所不至。嗚呼,魔實可畏,人祖尚不能防之,況我人乎?惟有日日讀誦、研究此《經(jīng)》,以求人道之中,以防變成魔類。然,魔則益嫉之:文本詳明,誘向高深處求;理本中正,誘向迂遠處求;誘人美其念、忘其義;繁其解、略其道。保守之如至寶,不敢觸摩,不敢講解。如此均是因《經(jīng)》而擾者也。至于環(huán)境之擾,尚有不可勝言者??傊?,你若一接近此主諭之道,魔必設法使你遠之。若非能堅忍,能純誠敬謹之士,未有能得道者也。試考《可蘭》,人人已知其貴,能得其道者能有幾人乎?故令人每以此開始,以求不被魔擾耳。但雖念此,若不養(yǎng)成純潔,豈能達乎?心若不識所求之意,豈能邀允乎?敢望有志于道者,堅忍之,敬謹之。 《可蘭漢譯附傳》第3—4頁 ④王靜齋注釋:2.此名“太思米業(yè)”,就是以安拉稱名句。穆圣出世以前,茫昧時代的愚民,每作一事,就用他們所崇拜的偶像稱名——若云:“奉某偶像的名”。伊斯蘭復興,則命以安拉稱名。“安拉”:是真主至高的名稱。這獨一的安拉是普慈宇宙萬有的,也是特慈其所愛悅的。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1頁注④
王靜齋注釋:2.此名“太思米業(yè)”,就是以安拉稱名句。穆圣出世以前,茫昧時代的愚民,每作一事,就用他們所崇拜的偶像稱名——若云:“奉某偶像的名”。伊斯蘭復興,則命以安拉稱名?!鞍怖保菏钦嬷髦粮叩拿Q。這獨一的安拉是普慈宇宙萬有的,也是特慈其所愛悅的。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1頁
劉錦標〔經(jīng)〕:謹依普慈、特慈,造物主的尊名始。
劉錦標《傳》:2.真主的名 回教人,凡是合法的工作之開始,必要念此主名;意以純誠之念,認明我信仰之主,是普慈、特慈的。普通有譯為“普慈今世,獨慈后世,主的尊名者”,然,阿文字中無今、后世之辭。又有譯為“大仁大慈安拉之名者”,然仁慈之意思同??甲诮痰奈幕?,(匯集者注:本匯集凡標有□處,均因匯集者所依據(jù)的版本字跡不清,又無其他版本可供參照補正。請有藏版的讀者補齊,并通知匯集者。下同。)源于阿拉伯。胡適的《文存》謂:“印度的佛教亦是受阿拉伯人的感化而有的佛教”。至于其他有不能稱之為宗教者,有迷信而無正式的經(jīng)典者。然,阿拉伯之宗教,可稱者即猶太、基督、回教是也。猶太教謂:“耶惠是伊色列(一譯以斯拉衣來,以下準此)族所近,是特慈于猶太人的”。基督教謂:“上帝是博愛的、普慈的”。各走一偏?;亟绦叛龅闹行模恰捌沾?、特慈,造化天地人神的主”,不是神,因其對眾生有普遍的慈愛,無人種、民族之界限者也,故曰:“普慈”;但善惡必有公判,對于善者,主有特殊的慈愛,故曰:“特慈”。 “主”阿文曰:“安拉昊”譯稱之為“造化天地人神萬物的真主”簡稱之為“造物主”。 自科學昌明以來,人已勝神。神之力,已不能制人。在昔日神權維持的教,完全被科學制服矣。青年之士,聯(lián)想到各宗教均無維持社會之能力矣,抑不知神是被造者也。彼用其神術、神話,誘導昔日無知識的人,則有余也;以之誘導有學識者,自古亦不能,況在今日乎?至于造化(萬物)的真主,不是神可比擬的。試觀地積小于日星一百二十萬倍,人在地球上居在若何的位置,以這樣的一個微小的人,對于地球決無全體認識的能力,居然敢斷言宇宙無有造化(萬物)的主乎?且按諸科學的研究,即人事之變幻無常,亦必受“必然法則”之支配。至于世界進化之規(guī)律,更不必論矣。然此“必然法則”是誰定的呢? 不過近來學子,均因《舊新約》之《創(chuàng)世紀》失去了宗教之信仰。乃不知《舊新約》之書,在昔日未大開化時代,不能不那樣的引導;時及《可蘭》,信仰之中心乃確定其所稱之造物主;不特普慈、特慈,且已非《舊新約》之有形式有方向之主矣。夫,宗教的學科是人類社會上不可少之一學科。然,人文是進化的,圣賢是因其進化被降臨的。居今之世,關心社會者,宜研究宗教對于社會是否需要。若以有需要時,諸圣已成過去,唯有經(jīng)典遺留于世。世界既已大同,人宜去其與神共私之見,必求一具有真理能合時代之經(jīng)典遵守之。其不合時宜之古經(jīng)亦如中國之《禮記》,保存以備參考也。若強人必守,豈可能乎?予為此言,非必提倡《可蘭》,然,本研究各教流行之經(jīng)典所得,“具真理、合時代”之經(jīng)典,尚無出其右者也。敢望留心社會者,取各教經(jīng)典確實研究比較,當識余言之不謬也。 《可蘭漢譯附傳》第4—5頁
馬堅注釋:2.阿拉伯人稱造物主為安拉(Allah)。 《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時子周注釋:2.因《古蘭》為安拉口氣,所以人們在讀經(jīng)以前,必須明言奉真主之名,以明下文皆主的語言。每章之前都有此句,惟第九章無,或稱第九章是第八章的繼續(xù)。此句并非真主所降。(審訂者點評:應視為筆誤。此句確系真主所降。讀者閱《古蘭經(jīng)》第二七章30節(jié)便可知曉。但是,將此句編排于每章首,是主命?圣諭?還是哲使安排?學者們是頗有爭議,屬學術探討范疇。應將兩者區(qū)別表述,以免讀者誤解。)回教社會習慣,每有言行必先誦此句,小兒學經(jīng)也先由此句開始,以明鄭重。又誦此句并有求主援助之意。 大仁是仁愛,大慈是慈憫。 《古蘭經(jīng)國語譯解》第1-2頁
林松注釋:1.開頭這一句,一般都被視為《法提哈》章的第一節(jié)?!豆盘m經(jīng)》共一一四章,除第九章《懺悔》 外,其余一一三章,開頭都有這句話。其中用以描述安拉特性的兩個詞匯“普慈” 和“特慈” 亦常被譯作“大仁大慈”或“至仁至慈”。有些注疏家認為兩個詞義區(qū)別在于:前者指對宇宙萬物、蕓蕓眾生的廣泛施恩;后者指對穆斯林信士的特殊優(yōu)遇,故譯為 “普慈、特慈”。 《古蘭經(jīng)韻譯》第1頁
仝道章釋義:2.“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這句話,在《古蘭經(jīng)》中的一一四章中出現(xiàn)了一一四次。(除第九章外,每章都以此句開始。而第二七章的第30節(jié)又重述此句。因此,雖然第九章沒有以此句開始,而它的數(shù)目卻與《古蘭經(jīng)》章數(shù)相同)。“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是穆斯林的口頭語,通常一位穆斯林在舉意作某事之前,往往要念一聲“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作為正(真)心誠意的表示。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1頁
仝道章注釋:1.“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有人當作是經(jīng)文的一節(jié),也有人認為不算作一節(jié)經(jīng)文(此節(jié)原文在二七章30節(jié)中,系屬安拉的話)。而是宣讀者奉安拉的尊名開始誦讀的意思。因此《古蘭經(jīng)》的節(jié)數(shù)就因為算不算這句話在內(nèi),而有差別。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1頁
注⑤
時子周注釋:3.含有培養(yǎng)、進化(使有完美品格)兩義,讀者不可拘泥于養(yǎng)育二字字面。四三章84、85節(jié):“他是在天的主,在地的主,他是明智的,深知的,那掌諸天與地及萬有的權柄的主,太尊大了,惟他知道那日,你們惟歸于他”。言主造地外,尚造有諸天,可能皆有人類,此為眾世界所本。 《古蘭經(jīng)國語譯解》第2頁
仝道章注釋:2.安拉一詞,所包含的屬性遠比其他宗教所稱的上帝或神(GOD)所表達的為多。在《古蘭經(jīng)》中安拉至少有一百個名字,這些名字都代表了他的某一個屬性。中國穆斯林有時也稱安拉為真宰或真主。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1頁
注⑥
仝道章注釋:3. (RABB—LORD)一詞除了譯作“主”(LORD)之外,含意很廣,不是一個單純的詞所能概括的。
A優(yōu)素福·阿里(以下簡稱“優(yōu)本”)譯作“撫育者與供養(yǎng)者”。并注釋:通常譯作“主”,含有“撫育、供養(yǎng)及使之成長”的意義。
B阿布爾·阿拉·毛都狄(ABUL ALA MAUDUDI)認為此詞包含了下列諸義:a.主人與擁有者。b.撫育者、供養(yǎng)者及監(jiān)護者。c.至尊(君主)、統(tǒng)治者、治理者及組織者。(以下簡稱“毛本”)。
C穆罕默德·阿薩德(MUHAMMUD ASAD)詮釋為:萬物的擁有者及其主宰,和萬物的養(yǎng)育者、供養(yǎng)者及撫育者。他并舉例指出“一家之主”(Head of a family)叫作“家主”(Master of the House—RABB—AD—DAR),就是因為他對家庭有權威和供養(yǎng)家庭。(以下簡稱“薩本”)。
D中國的王靜齋阿訇譯作“養(yǎng)主”,李宗慶阿訇,時子周先生,馬堅教授及哈同本都釋作“主”,也有人進一步譯作“化育主”。 E中國穆斯林習稱安拉為“主”、“真主”、“為主”及“真宰”。綜合各家的詮釋,“主”除了造化撫育、供養(yǎng)及統(tǒng)治宇宙萬物之外,并且還關懷及引導他所造化的一切。實非一簡單名詞所能表達。為行文簡潔起見,譯文中只采用一單獨的“主”字。
譯者按:“真宰”一詞出于《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币馑际钦f,仿佛是有“真宰”,可是卻看不到他的形象,看到他的作用是可以相信的;我們看不到他的形狀,因為他本來就是真實的存在而沒有形狀的。跟穆斯林對安拉的看法很接近。
“上帝”一詞出于《詩經(jīng)·大雅·大明篇》:“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事懷多福?!薄吧系叟R汝,無二爾心……”上帝即是高居萬物之上的天帝。
“神”字,據(jù)《說文》解釋:“天地生萬物,物有主之者為神”。《說苑·修文篇》則說:“神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浇谭Q爾撒(耶穌)圣人為 “神”,而伊斯蘭教則主張“宇宙間除了安拉之外無神”。有人認為“上帝”與“神”都是外教的名詞不可亂用。其實這都是中國固有的名詞,與“真主”、 “主”、“真宰”一樣,散見于史籍著述,穿插使用,似無不當。付志于此,敬請高明教正。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2頁
注⑦
王靜齋注釋:3.“還報日”:即是死后復生,經(jīng)過真主審判,實施賞罰之一日。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1頁
劉錦標《傳》:3.仰觀俯察,天地間萬事萬物無一不可因以贊頌造物主之全能。一粒之微,發(fā)為數(shù)抱之大樹;一蟲之微,具有生活之全能?;瘜W家能分解某種物有某種成分;然,將某幾種成分,合之,則不能成某種生機矣。 所謂“調(diào)養(yǎng)者”:汽、液、固,三體,循環(huán)不滅。大地生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春、夏、秋、冬,互相調(diào)劑。蛇、蝎、獅、虎,不似牛羊之繁殖,豈非有意義的配置乎? “因果報應日”:有的譯為“賞罰之日”;有的譯為“教門之日”。查此字又是借債之債字的變。夫,人各有使命,其不能完成使命,專以侵占為能事者,終必有清算之一日耳。如恃勢侮人,取人財物,占人便宜,轉(zhuǎn)眼而受人侮,財務被人取者,有之;陰謀巧取,虧人而人不知,以為子孫百世計,然,子孫不癡豪,則懦弱,棄財棄產(chǎn),如糞土者有之;至于淫人妻女者,未幾己之妻女亦(他人)淫者有之。蓋,造物主至公,不公則四時失序,而日月易位矣。然,報有早晚,時有遲速,亦猶如債有清算之日也。善因結(jié)善果,惡因結(jié)惡果,其債終必清也?,F(xiàn)世不清,尚有后世也,故亦有譯此為“后世的日子”者?!犊商m漢譯附傳》第6-7頁
馬堅注釋:3.“報應日”:是世界的末日,一切眾生,將依生前所行的善惡,而受報應,故稱為報應日。 《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時子周注釋:4.有人解說原文馬力克有二讀音:馬力克泛指一切主人,埋力克專指君主。此處應讀前音做主人解,似不應譯作君主。四三章77節(jié)管獄天使被呼作馬力克,可做主人解之一證。原文“堯木”:作日子或時間解,極短乃至極長,晝或夜都是。本句當譯“還報時的主人”不應譯作“還報日的主”。因主的還報不專在復生日,主得隨時裁判,施以還報。與常解小有出入,留此參考。 《古蘭經(jīng)國語譯解》第2頁
注⑧
王靜齋注釋:4.“我們”:是誦者連帶追隨他的天使,和同時列班禮拜的人自稱;或解是誦者個人,連帶其他信獨一主的同人自稱。當祈禱時拉入天使,或拉入一般教胞和自己共同,是希望藉(借)著他們的福慶獲得允納。所以教條上規(guī)定,要大眾列班同作禮拜。于此可知用“我們”二字自稱,并不是尊敬自身,一如用 “你”字直呼真主,絕不屬于失敬。那是因為認主獨一的權威控制了仆人的內(nèi)心,而致以那整個的身命歸向真主御前,且用“你”字作對面的呼吁,一如“心知”和 “眼見”,真主歷歷在目。據(jù)《魯白》的編者說;“一個風俗派的學者,向我提出這項疑問,我就用以上的話答復他,在他很表示滿意”。由稱頌具有五項德性的真主,忽然徑對真主說:“我們惟獨拜你……”。這卻是口頭上的贊頌,一變而作面對面的懇求。好像是心所知道的已經(jīng)眼見;屬于理解的得到目睹(參看《魯埋》)。 [備考]:猶太教和基督教《圣經(jīng)》上,我國《書經(jīng)·金滕篇·上》,對上帝直呼以“你”、“爾”字樣。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1-2頁
劉錦標《傳》:3.“拜禱事奉”之字,昔者譯為“拜”。因而,普通人均以為人的責任就是禮拜。詳查此字的名詞:是“奴仆”,此就是明主奴的關系耳?!鞍荻\之禮”是“奴之對主一宗典禮”,決不能概括為奴之一切責任。此處既用為動詞,當然是以“拜禱事奉”四字較為妥當。且不特人對于造化(萬物)的真主稱奴,凡其所造之天、地、神、物亦莫不稱奴。意義是奴無有自主的事,一切事務,無論巨細,都是為事奉主的。主造化了人,是有使命的。人宜本其個人之使命,盡其天職,以完成其奴仆之責。只是知叩首行禮,毫不知盡職的仆人,其主人喜之乎?怒之乎?不辨自明;然,只知道忠于職務,不知有主,不知早晚稟報,不知禮節(jié)的仆人,其主人喜之乎?怒之乎?亦可不辨自明矣。
惟此字因中阿文之隔閡,好象與“拜禱禮”之辭,“叩首”之辭相混。辭一不正,真理不明。因而大多數(shù)的人,都知道拜禱是一件事奉真主的獨一無二的功課;不知我人一切工作,小而身家,大而社會、國家、天下,無論是治心、治身、治人、治物,均有對于造物主負責之意義存焉。拜禱的禮,固然是至重要的;但若只是晝夜拜禱,不理其他事務,決不是穆圣之教徒耳。我人既是穆圣之教徒,宜時時習學穆圣的言行:穆圣不能因戰(zhàn)爭,而廢拜禱之禮;亦未嘗因拜禱之禮,而廢止戰(zhàn)爭。載在真經(jīng),人豈可不研究乎? 《可蘭漢譯附傳》第7頁
仝道章注釋:4.崇拜( )一詞,據(jù)毛氏解釋,包含三義:a.崇拜、虔敬;b.歸順、服從;c.隸屬和服役。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2頁
注⑨
王靜齋注釋:5.就是求真主教我們永久堅守正直的伊斯蘭大道。
注⑩
馬堅注釋:4.參閱四:69。 《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時子周注釋:5.四章69節(jié):所說的“列圣,誠實的人,忠心的人,行善的人”,皆是受過主恩的人。 《古蘭經(jīng)國語譯解》第2頁
注11
馬堅注釋:5.參閱二:61;三:112。 《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時子周注釋:6.猶太人殺圣人及無神論者是被怒的,耶穌教徒及多神教徒以圣為主是迷路的。一是不及,一是太過,皆不是得正道的。凡信主者應知辨別。二章61 節(jié):“他們遭受侮辱和困難,他們遭受了怒惱”。五章77節(jié): “你說有經(jīng)的人哪,你們對自己的宗教不得過分,你們不得隨從那伙人的私見,他們先是錯誤了,并使許多的人也錯誤,他們失迷了正路”?!@章系指耶穌教徒說的。 《古蘭經(jīng)國語譯解》第2頁
注12
王靜齋注釋:6、這正直的道路直通安拉;這是列圣、欽圣們所奉行的道路,并不是遭真主怒惱的人,也不是自行迷誤的人所守的道路。《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1頁
王靜齋附說[一]:上列第一章是真主以五項尊名表示自己的偉大。又命人表示惟事真主,惟求助于真主,更求真主指示正途,跟從先輩的正人所守的大道,莫蹈一般為真主所不喜愛的人,以及自行誤入歧途的人所行的道路。
王靜齋附說[二]:念罷《法諦哈》稍一停頓,就要頌一句“阿敏”(或作阿們),其意是:“主??!你允我們的祈求吧”!這句話在眾學者是公認它不在《古蘭經(jīng)》內(nèi),因為原本上無這么一句。但是誦者在念完《法諦哈》以后稍停,就誦“阿敏”,這是一件“筍奈提”(圣行)。傳圣人說:有一次我誦罷《法諦哈》的時候,哲白爾依勒天使教給我誦“阿敏”。據(jù)說:誦這一句話如同竟(盡)讀《古蘭》一般。又傳穆圣說:以瑪目(率眾禮拜者)誦“臥瀾抓里乃”(即第一章末句)的時候,你們要誦“阿敏”,因為眾天使全誦這句話。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2頁
劉錦標《傳》:5、世界上的文字,有偏于用音表意者,如西洋英文之類是;有偏于用象表意者,如中國文字是。中國古文,雖有六書,但仍以象為本。考其字之昌明,源于伏羲氏之劃卦;卦劃本之陰陽。惟阿文之字,音可示意,象亦可示意。此節(jié)“請你示中”之字母,是“ ”;此字乃陰陽之象,漢文 “中”字之象也?;亟唐煊眯略隆?”象亦本于此也。但此辭有譯為“引”者,有譯為“導”者,有譯為“定”者,似乎近之,而尚未得漢文中恰當之辭,以顯其寓意之深遠也。
夫,“中”字:在表面觀之,似乎無人不能解釋。抑不知物質(zhì)界似乎易明,但要得恰好,亦須得默中之導:譬如醫(yī)生之用藥,業(yè)已認癥,必須用川軍,便若用一錢時,不特無用,反添腹痛矣;若用三錢,則過量而傷身矣;但亦有三錢尚無效能,亦有一錢即要破元氣者。此中分寸難得其中,非得造物主默導不足使其無過無不及耳。至于人事動靜之時中,得之則吉,一過一不及則兇、咎、悔、吝,隨之;談此之書,只是一部《周易》,但在研究者,亦不過得其大概原則而己,若臨時應用,恰合其事之真中,非造化(萬物)的真主默導不可,然則,中豈易言哉!故,堯之遺囑于舜曰:“允執(zhí)厥中”;舜之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堯、舜、禹中國之圣王也,以此中字互相授受,中之難得已可想見矣。
“作人的道”:有譯為“正道”的,有譯為“直道”的。劉介廉先生譯為“人道”較妥。蓋,此“作人”的辭,與阿文之“站立”的字,“民眾”的字同根,后添 “道”字,故譯為“作人的道”。因立字之根也,有直立的意義存焉。禽、獸、犬、馬之立象是脊背頂天者也,人之立象是頭頂天者也;人若失其作人之道,則不能立于社會上矣。不能立的人,即是失了人道之中,著主怒惱,被棄失人格的人耳。孟子曰:“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司徒:古掌教育之官),所謂教以人倫者,即教以作人之道耳。換而言之,不能立的人,即等于脊背頂天之禽獸也。
然,時有古今,地有東西,人事至繁,圣人教人只可當其時,在其地,時異境遷,人道之真中失;故,因時因地求造物主施恩示中作人之道,就是主已施恩于他們得中而吉的人之道,不是昧真被怒,及迷入歧途失中的那些人之道耳。
所謂“迷歧之人”:知認造物主而且純一不雜,然,迷于異端邪說;時時拜禱不是求道,是求福;時時念主,不識主道,不識經(jīng)典,失掉理智。雖非昧真著怒之流,然,迷歧途,失正道,亦無所得獲耳。
此章求道,下章示道所在,我人豈可忽乎? 按:此章名有譯為“開”者:因其本字也。有譯為“祈禱者”,因為祈禱文之根本也。有譯為“禮拜章者”:因每日五時拜禱必念之章也。三者之意均有,確是《可蘭經(jīng)》中盡善盡美之文,藉(借)之使迷歧者,以得道;陰郁者,得開明之至言也。 是在麥加下降的第五章。
前三節(jié)頌體,明我人對于信仰中心,須有如是之認識。試想在造物主以外尚有能當此三節(jié)者乎?非具此三節(jié)之全,不足為人類之主明矣;神也,人也,能參加一點乎?
中二節(jié)敘人與造物主之關系,即主奴之關系耳。因是奴仆,凡事均非己事,均是被命令,均是被支配的,故以順命的奴為至高之品。穆圣其所以為至高者,因其天真純潔而能純順,得全顯其天賦也。常人不免人情私心之雜,故不能純潔,所以不能全顯也。魔因其不服從命令,貶之為魔矣。
后二節(jié)求祈,意在因時因境求得示中,以達其為奴之使命。奴能完成主之使命,主自然就施恩于奴;奴若因自私,貽誤主之使命,或違反主之使命,必著怒斥。理至明耳。 《可蘭漢譯附傳》第8-10頁
馬堅注釋:6、參閱五:77。 《古蘭經(jīng)》(1—8卷)第1頁
劉介廉正文:世贊歸主,化育萬物,普慈獨慈,執(zhí)掌公期。吾惟拜主,惟求主助,道吾正路,是夫人路。主福之者,非禍之者,亦非迷路?!短旆街潦嶄洝ぞ砥摺?/span>
劉介廉注釋:《法體合》通為三斷:首斷贊主,中斷疏衷,末斷求正。故凡頌畢,頌者聞者俱念“阿旻”。(按:“阿旻”乃天方終告之辭。凡有求禱疏畢,必念 “阿旻”。或一人求禱,眾人從之;求禱之際,眾默念“阿旻”。其詞意蓋曰:“主也!實吾求者,準吾告者?!保?/span>
《天方至圣實錄·卷七》《古蘭經(jīng)漢譯》注釋匯集 卷一 第二章 黃牛(百格勒)
【魯白經(jīng)注】:
第一章 開端章
本章降于麥加和麥地那,共計七節(jié)
奉普慈獨慈的真主之尊名
(1-1)一切贊頌全歸真主,調(diào)養(yǎng)眾世界的主,
(1-2)普慈的獨慈的主,
(1-3)執(zhí)掌還報日的主。
(1-4)我們只崇拜你,我們只求你襄助。
(1-5)求你引領我們上正道,(1-6)就是你在他們上施過恩的,
(1-7)在他們上不受惱怒的,也不是迷誤之人的道。
(阿敏——求你允準吧?。?/span>
臺思米:它是古蘭的鑰匙是仙筆第一個寫在仙碑上的。也是降給阿丹圣人的第一
句。是天堂門的鑰匙,是天堂中四道河的源泉,祈禱有它的祈求不被擋回。
相聯(lián)首章念一次,真主說:“你們作證:我確已恕饒他,承領他的一切善功,恕
饒他的一切罪過,用火不燒他的口舌。并從墳中的罪刑、火獄的罪刑、復活日的罪
刑,大驚恐中解救他,在萬圣和一切外哩之前他會見我?!薄姟遏敯住罚????
?????? )第一冊9、10頁。
開端章降示過兩次。一次降于麥加,一次降于麥地那。被稱為贊圣章、醫(yī)治章、
妙藥章、古蘭之基、滿足章、全賜章、贊頌章、求祈章、知感章、祈禱章、寶庫
章?!姟遏敯住罚???? ?????? )第一冊10頁
(1-1)調(diào)養(yǎng)眾世界:注:他以恩典調(diào)養(yǎng)外表,即:人體。以慈憫調(diào)養(yǎng)內(nèi)里,
即:心。以禮乘的一切法律調(diào)養(yǎng)修功辦道之人的身體,以道乘的一切禮節(jié)調(diào)養(yǎng)渴望正
道之人的心,以真乘之光調(diào)養(yǎng)喜真之人的機密。
外罕布( ??? )說:“真主有一萬八千個世界,今世是一個世界?!?/span>
由艾布胡拉勒( ??????? )上傳來:“真主造化了萬物分四類:天仙、惡魔、神類
和人類?!?/span>
圣人e說:“以色列子孫分為七十二派,我的子孫將分為七十三派,除一派外他
們?nèi)吭诨皙z中?!彼麄儐枺骸爸鞯氖拐甙?!那派是誰?”圣人e說:“他們是在我
和我的配賢所守的上(誠信、行為、言辭上)。”——見《魯白》( ??? ?????? )第一
冊13頁
(1-3)掌管還報日的主。注:指執(zhí)掌正教之光的主。正教在正締主是伊斯蘭。
伊斯蘭是在兩樣上:外表
3 3
的伊斯蘭和內(nèi)里
3 3
的伊斯蘭。而外表的伊斯蘭是口舌承認、身
體力行,這是肉體的伊斯蘭。肉體
3 3
往往是黑暗的,以黑暗指夜,而內(nèi)里的伊斯蘭以暢
開心懷、胸懷真光,這是含有真光的靈性的伊斯蘭,光指日子(即:還報日)。——
見《魯白》第一冊16頁
(1-4)在崇拜你,因為除你外,沒有一個應受崇拜的,我們在崇拜你需要其它
一切要緊的事中只求你襄助?!姟遏敯住返谝粌?0頁
(1-5)引領是三種:一種是引領下等人。即:把一切動物引領到招福消災。如
真主說:“他把他的天性賜給了萬物,然后加以引領。”“我把他引領到兩條道
上。”第二種是引領上等人,即:把有正信的人引領到于天堂,以真主的話:“他們
的養(yǎng)主以他們的正信引導他們”指點了它。第三種是引領特選之人,它是真實的引
領,把人們借真主引領于真主,以真主的話:“你說:真主的引領才是引導”,“我
確去到我的養(yǎng)主,他將引領我?!薄罢嬷靼阉庥娜颂岚蔚剿?,把歸依的人引領到
_他”指點了它。
“正道”是古有的正教,它是萬圣領袖的美德古蘭所證明的?!暗拇_你一定是有
高尚品德的?!逼浯位蛘咚峭ㄍ焯玫牡溃鞘俏┆氂疫?/span>
3 3
之人的。如真主說:“真
主引導人于清真護城”,或者引導于真主的道,它是惟獨超前的,臨真近圣的人的。
如真主說:“把人引導于正道-真主之道。”凡是針對右邊之人的,在超前之人上必
備具,他們就是右邊的人上的超前之人,而且在他們上有親眼大見俊美,顯示尊大
(的德性),這只是惟獨萬圣的導師和他的一切跟隨者的,因為真主說:“你說:這
是我的正道,我以我和跟隨我之人的明證把人引導于真主?!薄姟遏敯住返谝粌?/span>
22頁
??????? ???????????????? ? ??????? ?????????? ????????????
求你引領我們正道-語言、行為、美德中是一切圣人和外哩的道——見《???? 》
2頁1冊
(1-6)你在他們上施過恩的。注:艾布·阿巴斯·本·爾他依( (????????? ?? ????
說:“此等給他們施過恩的人是幾類人:明知之人( ???????? )之人真主以明知認主之
境( ??????? )施給他們恩典;一切外哩真主以賢品( ????? )喜主( ????? );確信和純
潔(特選)施給他們恩典;一切行善的人( ?????? )真主以寬忍、仁慈施給他們恩典
;一切隨道的門人,真主以服從的甜美施給他們恩典;一切有正信的人,真主以端守正
道施給他們恩典?!薄姟遏敯住返谝粌?2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給他們施給了圣品、使命、繼承品、賢品、親眼大見和潔廉行善的恩典,那個
道是臨真近圣之人的道,以外表全美的恩典他們承領了禮乘。以內(nèi)里俊美的恩典他們
顯示了真乘的一切機密奧妙,又把他們造化為尊貴的高尚的?!姟逗蛸愐蜃ⅰ返?/span>
一冊2頁
重復道指點了真正的
3 3 3
道有兩樣:一樣是從奴輩通向養(yǎng)主,一樣是從養(yǎng)主通向奴
仆,而從奴仆通向養(yǎng)主的道是一條驚恐的道,許多客商在它中割斷了,許多前行之人
因它而喪命,尊貴的聲音對尊貴之人召喚:“(此道)是徒勞枉廢,道路阻塞,尤其
是強盜斬斷了此道” 。“一定我為他們等候在你的正道上?!?/span>
而從真主通往奴仆的道是平安的,被保護的。許多客商在它中確已平安(通
過),以恩典籠罩著商隊經(jīng)過的各個站道,尤其引領它的人以各種明證來引領。
外表的恩典是:如差使者、譯經(jīng)典、襄助接受使者的教化、追隨圣道、遠離異
端,使自身順從一切命令、禁止。步塵賢者足跡,常守奉獻品。
內(nèi)里的恩典是:在秉造起初,以把他的真光雨露灑在他們上而施恩?!姟遏?/span>
白》第一冊23頁
(1-7)在他們上是不受恕饒的,也不是迷誤之道。注:或者當他們由端正地道
上墜入人性的隔墻上時,他們忘記了調(diào)養(yǎng)品的奧妙( ???? ???????? )失迷了認主獨一的
道,然后惡魔把他們當成基督教的伴主那樣的伴主。而他們把惡魔當成一個主,把今生當成一個主,他們說:“三位一體?!彼麄兺浟苏嬷?,真主就忘記了他們。(不
是這種人的道)——見《魯白》第一冊25頁
阿米蘭( ???? )圣人說:“在念首章結(jié)束時,哲伯拉伊萊給我教到了阿米蘭,他
說:它如同經(jīng)典的封印?!?/span>
大賢阿里說:“阿米蘭是調(diào)養(yǎng)全世界主的封印,他用它封印了他奴仆的嘟哇?!?/span>
外罕布( ??? )說:“憑他的每個字造化了一個天仙,他求道:‘主啊!求你恕
饒念阿米蘭的人?!?/span>
圣人e說:“當伊瑪目念了???????? 時,你們當念阿米蘭,他的前罪被恕饒?!庇砂?/span>
布·哈乃斐( ??? ???? )上傳來,他說:“近他跟前最著名的是暗念它。”
的確圣人e曾在起初明念它,那是為了給配賢們教授,然后圣人e暗念,他們就暗
念。由艾布·哈乃斐和他的同事上傳來最著名的是:伊瑪目念它必須暗念。因為它是
一句贊詞,所以不能像其它贊詞那樣高念它?!姟吨x赫扎旦》第一冊54頁
從首章的貴中也有此事。在它中標點的字有二十二個,而在啟示之后圣人e的助
手是二十二位。在它中沒有七個字: ??????)??? )虧傷; ??????)??? )火獄; (???)???
畏懼; ??????)??? )扎骨目樹; ???????)??? )薄福; ??????)??? )黑暗; ??????)??? )離
道。那么尊敬認真地承信這一章,誦念它,他就從這七件事上平安。
第二章 黃牛(百格勒)
這章是麥地那的,全章共計二八六節(jié)②。
馬堅《中文譯解古蘭經(jīng)》第2頁
①林松題解:這是《古蘭經(jīng)》中最長的一章,前后跨越三卷,篇幅約占全經(jīng)總量的十三分之一。有關伊斯蘭教的許多典章、制度、律例,包括宗教教義與世俗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已全面涉及。本章中第67-71節(jié)講述了有關黃牛的故事情節(jié),章名即源于此。
《古蘭經(jīng)韻譯》第82頁
①仝道章釋名:本章阿文原名是(AL—BAQARA),是由本章第67節(jié)至第71節(jié)中所提到的“黃色的小母?!倍妹?/span>
本章全部在麥地納下降。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3頁
①仝道章釋義:
(1)特點:A.本章共286節(jié),是《古蘭經(jīng)》中最長的一章,約占《古蘭經(jīng)》全文的十二分之一;
B.本章第282節(jié)是《古蘭經(jīng)》中最長的一節(jié);
C.本章第275至282節(jié)是穆圣在世時最后一個月下降的天經(jīng),第282節(jié)是認為最后降給穆圣的一節(jié)天啟。
(2)內(nèi)容:
A本章除了包含一些古代的神話、故事及傳說之外,也包含了猶太人——特別是姆撒(摩西)及爾撒(耶穌)的故事;
B本章中有許多節(jié)專論伊斯蘭教的齋戒、巡禮、遺產(chǎn)、遺物、施舍、合約、戰(zhàn)斗、孤兒、寡婦、婚姻責任及離異等規(guī)律。
本章也對高利貸、賭博及酒加以譴責和抨擊。此外也指出一些和猶太教法不同之處。簡括地說,《古蘭經(jīng)》中主要的規(guī)律多已在本章中提及。因此有人說本章是“具體而微的《古蘭》”。
(3)本章下降的時代背景和它的影響:
本章下降的時間,據(jù)考證是在巴德爾(BADE )戰(zhàn)役之后。大部分是在伊歷二年下降的。在這次戰(zhàn)爭以前,穆斯林多嚴格遵守非暴力主義,等到遭受反伊斯蘭聯(lián)軍的迫害和攻擊之后,穆斯林才不得不起而抗敵自衛(wèi)。
自衛(wèi)戰(zhàn)爭的結(jié)果,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諸如:財產(chǎn)、契約、孤兒、寡婦等社會問題,迫切需要一個可以遵循的合理的原則加以解決。同時戰(zhàn)爭也考驗了穆民(穆民是阿文 的譯音),意為“信主虔誠的人”的品質(zhì),和他們信仰的真、偽、強、弱。因此,這一章的及時下降,不僅解決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和遺留下來的問題,也同時提高了婦女的地位,并使孤兒獲得合理的保障。簡單地說,本章的下降,不僅改變了穆民的態(tài)度,更改善了婦女和孤兒的命運。
《古蘭經(jīng)中阿文對照詳注譯本》第3頁
②王靜齋題譯:柏格賴(牝牛),286節(jié),默底納下降。
《古蘭經(jīng)譯解》(丙)第2頁
②劉錦標題譯:百革賴(牝牛),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91/10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堅版漢譯古蘭經(jīng)
下一篇: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