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唐·李延壽
魏本紀(jì)第一
魏本紀(jì)第二
魏本紀(jì)第三
魏本紀(jì)第四
魏本紀(jì)第五
齊本紀(jì)第六
齊本紀(jì)第七
齊本紀(jì)第八
周本紀(jì)第九
周本紀(jì)第十
隋本紀(jì)第十一
隋本紀(jì)第十二
列傳第一
列傳第二
列傳第三
列傳第四
列傳第五
列傳第六
列傳第七
列傳第八列傳第九
列傳第十
列傳第十一
列傳第十二
列傳第十三
列傳第十四
列傳第十五
列傳第十六
列傳第十七
列傳第十八
列傳第十九
列傳第二十
列傳第二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列傳第二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列傳第三十
列傳第三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列傳第三十五
列傳第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
列傳第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
列傳第四十
列傳第四十一
列傳第四十二
列傳第四十三
列傳第四十四
列傳第四十五
列傳第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七
列傳第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九
列傳第五十
列傳第五十一
列傳第五十二
列傳第五十三
列傳第五十四
列傳第五十五
列傳第五十六
列傳第五十七
列傳第五十八
列傳第五十九
列傳第六十
列傳第六十一
列傳第六十二
列傳第六十三
列傳第六十四
列傳第六十五
列傳第六十六
列傳第六十七
列傳第六十八
列傳第六十九
列傳第七十
列傳第七十一
列傳第七十二
列傳第七十三
列傳第七十四
列傳第七十五
列傳第七十六
列傳第七十七
列傳第七十八
列傳第七十九
列傳第八十
列傳第八十一
列傳第八十二
列傳第八十三
列傳第八十四
列傳第八十五
列傳第八十六
列傳第八十七
序傳第八十八
北史卷一
魏本紀(jì)第一
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后世為君長,統(tǒng)幽都之北廣莫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yè),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jié)繩而已。時事遠(yuǎn)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jì)錄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后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仕堯時,逐女魃于弱水,北人賴其勛,舜命為田祖。歷三代至秦、漢,獯鬻、獫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積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諱毛立,統(tǒng)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成帝崩,節(jié)皇帝貸立。節(jié)帝崩,莊皇帝觀立。莊帝崩,明皇帝樓立。明帝崩,安皇帝越立。安帝崩,宣皇帝推寅立。宣帝南遷大澤,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謀更南徙,未行而崩。景皇帝利立。景帝崩,元皇帝俟立。元帝崩,和皇帝肆立。和帝崩,定皇帝機(jī)立。定帝崩,僖皇帝蓋立。僖帝崩,威皇帝儈立。威帝崩,獻(xiàn)皇帝鄰立。時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建都邑。獻(xiàn)帝年老,乃以位授于圣武皇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于是欲止。有神獸,似馬,其聲類牛,導(dǎo)引歷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其遷徙策略,多出宣、獻(xiàn)二帝,故時人并號曰推寅,蓋俗云鉆研之義。
圣武皇帝諱詰汾,嘗田于山澤,欻見輜軿自天而下。既至,見美婦人自稱天女,受命相偶。旦日請還,期年周時復(fù)會于此,言終而別。及期,帝至先田處,果見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當(dāng)世為帝王?!拐Z訖而去。即始祖神元皇帝也。故時人諺曰:「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沟郾?,神元皇帝立。
神元皇帝諱力微。元年,歲在庚子,先是西部內(nèi)侵,依于沒鹿回部大人竇賓。神元有雄杰之度,后與賓攻西部,賓軍敗,失馬步走,神元使以所乘駿馬給之。賓歸,求馬主,帝隱而不言。賓后知,大驚,將分國之半奉帝,帝不受,乃進(jìn)其愛女。賓猶思報恩,乃從帝所欲,徙所部北居長川。積數(shù)年,舊部人咸來歸附。及賓臨終,戒其二子,使謹(jǐn)奉神元。其子不從,乃陰謀逆。帝召殺之,盡并其眾。諸部大人悉服,控弦之士二十余萬。三十九年,遷于定襄之盛樂。四月祭天,諸部君長皆來助祭,唯白部大人觀望不至。征而戮之,遠(yuǎn)近肅然。帝乃告諸大人,為與魏和親計。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魏,且觀風(fēng)土。是歲,魏景元二年也。
文帝諱沙漠汗,以國太子留洛陽。后文帝以神元春秋已高,求歸。晉武帝具禮護(hù)送。五十六年,文帝復(fù)如晉,其冬還國。晉征北將軍衛(wèi)瓘以文帝雄異,恐為后患,請留不遣。復(fù)請以金錦賂國之大人,令致間隙。五十八年方遣帝。神元使諸部大人詣陰館迎帝。酒酣,帝仰視飛鳥,飛丸落之。時國俗無彈,眾大驚,相謂曰:「太子被服同南夏,兼奇術(shù)絕人。若繼國統(tǒng),變易舊俗,吾等必不得志?!鼓酥\危害帝,并先馳還,曰:「太子引空弓而落飛鳥,似得晉人異法?!棺缘墼跁x后,諸子愛寵,神元頗有所惑。及聞諸大人請,因曰:「當(dāng)便除之?!褂谑侵T大人馳詣塞南,矯害帝。
其年,神元不豫。烏丸王庫賢親近任勢。先受衛(wèi)瓘之貨,欲沮動諸部,因于庭中礪鉞斧,曰:「上恨汝曹讒殺太子,欲盡收諸大人長子殺之?!勾笕私孕?,各各散走。神元尋崩,凡饗國五十八年,年一百四歲。道武即位,尊為始祖。子章皇帝悉鹿立,時諸部離叛。帝九年而崩。弟平皇帝綽立,七年而崩。文帝少子思皇帝立,思皇帝諱弗。政崇寬簡,百姓懷服。一年而崩。神元子昭帝祿官立。帝元年,分國為三部:一居上谷北,濡源西,東接宇文部,自統(tǒng)之;一居代郡之參合陂北,使文帝長子桓帝諱猗厓統(tǒng)之;一居定襄之盛樂故城,使桓帝弟穆帝猗盧統(tǒng)之。
自神元以來,與晉和好。是歲,穆帝始出并州,遷雜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又西度河,擊匈奴、烏丸諸部。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長城原,夾道立碣,與晉分界。
二年,葬文帝及皇后封氏。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至是述成前意焉。
三年,桓帝度漠北巡,因西略諸國,凡積五歲,諸部降附者三十余國。桓帝英杰魁岸,馬不能勝,常乘安車,駕大牛,牛角容一石。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參合陂土無榆,故時人異之。
十年,匈奴別種劉元海反晉于離石,自號漢王。并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桓帝與帝大舉以助之,大破元海眾于西河、上黨?;傅叟c騰盟于汾東而還,乃使輔相衛(wèi)雄、段繁,于參合陂西累石為亭,樹碑以記行焉。
十一年,晉假桓帝大單于金印紫綬。是歲,桓帝崩?;傅劢y(tǒng)部凡十一年。后定襄侯衛(wèi)操樹碑于大邗城,以頌功德。子普根代立。
十三年,昭帝崩。穆帝遂總攝三部為一統(tǒng)。帝天姿英峙,勇略過人。
元年,劉元海僭帝號,自稱大漢。
三年,晉并州刺史劉琨遣子遵為質(zhì),乞師。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助琨,破白部大人,次攻鐵弗劉武。晉懷帝進(jìn)帝大單于,封代公。帝以封邑去國縣遠(yuǎn),從琨求句注陘北地。琨大喜,乃徙馬邑、陰館、樓煩、繁畤、崞五縣人于陘南,更立城邑,盡獻(xiàn)其地。東接代郡,西連西河、朔方數(shù)百百。帝乃徙十萬家以充之。
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都。帝登平城西山,觀望地勢,乃更南百里,于氵壘水之陽黃瓜堆筑新平城,晉人謂之小平城。使子六修鎮(zhèn)之,統(tǒng)領(lǐng)南部。
八年,晉愍帝進(jìn)帝為代王,置官屬,食代、常山二郡。先是國俗寬簡,至是明刑峻法,諸部人多以違命得罪。凡后期者皆舉部戮之,或有室家相攜,悉赴死所。人問何之,曰當(dāng)就誅。其威嚴(yán)若此。
普根先守外境,聞難,來攻六修滅之。普根立月余薨。普根子始生,桓帝后立之,又薨,思帝子平文皇帝立。
平文皇帝諱郁律,姿質(zhì)雄壯,甚有威略。元年,歲在丁丑。二年,劉武據(jù)朔方,來侵西部,帝大破之。西兼烏孫故地,東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馬將百萬。
是歲,晉元帝即位于江南,劉曜僭帝位。帝聞晉愍帝為曜所害,顧謂大臣曰:「今中原無主,天其資我乎?!龟浊彩拐埡?,帝不納。
三年,石勒自稱趙王,遣使乞和,請為兄弟,帝斬其使以絕之。五年,晉元帝遣使韓暢加崇爵服,帝絕之。講武,有平南夏志?;傅酆笠缘鄣帽娦模植焕鹤?,害帝,遂崩,大人死者數(shù)十人。天興初,追尊曰太祖。
桓帝中子惠帝賀傉立,以五年為元年。帝未親政事,太后臨朝。遣使與石勒通和,時人謂之女國使。四年,帝始臨朝,以諸部人情未悉款順,乃筑城于東木根山,徙都之。五年,帝崩。
弟煬帝紇那立,以五年為元年。三年,石勒遣石季龍寇邊部,帝御之,不利,遷于大寧。
時平文帝長子烈帝居于舅賀蘭部,帝遣使求之,賀蘭部帥藹頭擁護(hù)不遣。帝怒,召宇文部并力擊藹頭。宇文眾敗,帝還大寧。五年,帝出居于宇文部,賀蘭及諸部大人共立烈帝。
烈皇帝諱翳槐,以五年為元年。石勒遣使求和,帝遣弟昭成帝如襄國,徙者五千余家。七年,藹頭不修臣職,召而戮之,國人復(fù)貳。于是煬帝自宇文部還入,諸部大人復(fù)奉之。
煬帝以烈帝七年為后元年。時烈帝出居于鄴。三年,石季龍納烈帝于大寧。國人六千余家部落叛,煬帝出居于慕容部。
烈帝復(fù)立,以煬帝三年為后元年。城盛樂城,在故城東南十里。一年而崩。弟昭成皇帝立。
昭成皇帝諱什翼犍,平文皇帝之次子也。生而奇?zhèn)ィ瑢捜蚀蠖?。身長八尺,隆準(zhǔn)龍顏,立發(fā)委地,臥則乳垂至席。烈帝臨崩,顧命迎帝,曰:「立此人則社稷乃安?!构实鄣芄伦栽勦挿钣?,與帝俱還。
建國元年十一月,帝即位于繁畤北,時年十九。
二年春,始置百官,分掌眾職。東自氵歲貊,西及破落那,莫不款附。五月,朝諸大人于參合陂,議定都氵壘源川,連日不決,乃從太后計而止。娉慕容晃妹為皇后。
三年春,移都云中之盛樂宮。
四年,筑盛樂城于故城南八里?;屎竽饺菔媳?。十月,劉武寇西境,帝遣軍大破之。武死,子務(wù)桓立,始來歸順,帝以女妻之。
七年二月,遣大人長孫秩迎后慕容氏于和龍?;嗡团诰场F咴?,慕容晃遣使來聘,求交婚。帝許之,以烈帝女妻焉。
十四年,帝以中州紛梗,將親率六軍,乘石氏之亂,廓定中原。諸大人諫,乃止。
十八年,太后王氏崩。
十九年正月,劉務(wù)桓死,其弟閼頭立,潛謀反。
二十一年,閼頭部人多叛,懼而東走,度河半濟(jì)而冰陷。后眾盡歸其兄子悉勿祈。初,閼頭之叛,悉勿祈兄弟十二人在帝左右,盡遣之歸,欲其自相猜離。至是,悉勿祈奪其眾,閼頭窮而歸命,帝待之如初。
二十二年春,帝東巡桑乾川。四月,悉勿祈死,弟衛(wèi)辰立。
二十三年六月,皇后慕容氏崩。七月,衛(wèi)辰來會葬,因求婚,許之。
二十五年,帝南巡君子津。
二十八年正月,衛(wèi)辰謀反,度河?xùn)|。帝討之。衛(wèi)辰懼,遁走。
三十年十月,帝征衛(wèi)辰。時河冰未成,帝乃以葦絙約澌。俄然冰合,乃散葦于上,冰草相結(jié)若浮橋,眾軍利涉。衛(wèi)辰與宗族西走,收其部落而還。
三十四年春,長孫斤謀反,伏誅。斤之反也,拔刃向御坐。太子寔格之,傷肋,五月薨。后追謚焉,是為獻(xiàn)明皇帝。七月,皇孫珪生,大赦。
三十九年,苻堅遣其大司馬苻洛帥眾二十萬及其將硃彤、張蠔、鄧羌等諸道來寇,王師不利。帝時不豫,乃率國人避于陰山之北。高車雜種盡叛,四面寇抄,不得芻牧,復(fù)度漠南。堅軍稍退,乃還。十二月,至云中。旬有二日,皇子寔君作亂。帝暴崩,時年五十七。道武即位,尊曰高祖。
帝性寬厚。時國少繒帛,代人許謙盜絹二疋,守者以告,帝匿之,謂燕鳳曰:「吾不忍視謙之面,卿勿泄之。謙或慚而自殺,為財辱士,非也?!沟蹏L擊西部叛賊,流矢中目。賊破后,諸大臣執(zhí)射者,各持錐刀欲屠割之。帝曰:「各為其主,何罪也,釋之!」其仁恕若此。
太祖道武皇帝諱珪,昭成皇帝之嫡孫,獻(xiàn)明帝之子也。母曰獻(xiàn)明賀皇后,初因遷徙,游于云澤。寢夢日出室內(nèi),寤而見光自牖屬天,欻然有感。以建國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帝于參合陂北,其夜復(fù)有光明。昭成大悅,群臣稱慶,大赦,告于祖宗。保者以帝體重倍于常兒,竊獨(dú)奇怪。明年有榆生于藏胞之坎,后遂成林。帝弱而能言,目有光曜,廣顙大耳。六歲而昭成崩,苻堅遣將內(nèi)侮,將遷帝長安,賴燕鳳乃免。堅軍既還,國眾離散。堅使劉庫仁、劉衛(wèi)辰分?jǐn)z國事。南部大人長孫嵩及元他等盡將故人眾南依庫仁,帝于是轉(zhuǎn)在獨(dú)孤部。
元年,葬昭成皇帝于金陵,營梓宮木柿盡生成林。帝雖沖幼,而嶷然不群。劉庫仁常謂其子曰:「帝有高天下之志,必興復(fù)洪業(yè)。」
七年十月,晉敗苻堅于淮南。慕容文等殺劉庫仁,弟眷代攝國部。
八年,慕容弟沖僭立。姚萇自稱大單于、萬年秦王。慕容垂僭稱燕王。
九年,劉庫仁子顯殺眷而代之,乃將謀逆。商人王霸知之,履帝足于眾中,帝乃馳還。是時,故大人梁盆子六眷為顯謀主,盡知其計,密使部人穆崇馳告。帝乃陰結(jié)舊臣長孫犍、元他等,因幸賀蘭部。其日,顯果使人殺帝,不及。語在《獻(xiàn)明太后傳》。是歲,乞伏國仁私署秦、河二州牧、大單于。姚萇殺苻堅,堅子丕僭即皇帝位于晉陽。
登國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會于牛川。復(fù)以長孫嵩為南部大人,以叔孫普洛為北部大人。是月,慕容垂僭即皇帝位于中山,國號燕。二月,幸定襄之盛樂,息眾課農(nóng)。慕容沖為其部下所殺。夏四月,改稱魏王。五月,姚萇僭即皇帝位于長安,國號大秦。秋八月,劉顯遣弟亢泥迎皇叔父窟咄于慕容永,以兵隨之,來逼南境。帝左右于桓等與諸部大人謀應(yīng)之。事泄,誅造謀者五人,余悉不問。帝慮內(nèi)難,乃北逾陰山,幸賀蘭部,阻山為固。遣行人安同、長孫賀征師于慕容垂。垂令其子賀驎率師隨同等。軍未至而寇逼。于是北部大人叔孫普洛等十三人及諸烏丸亡奔衛(wèi)辰。帝自弩山幸牛川,屯于延水,南出代谷,會賀驎于高柳,大破窟咄,悉收其眾。冬十月,苻丕為晉將馮該所殺。慕容永僭即皇帝位于長子。十一月,苻登僭即皇帝位于隴東。十二月,慕容垂遣使奉帝西單于印綬,封上谷王。帝不納。
二年夏五月,遣安同征兵于慕容垂。垂遣子賀驎率眾來會。六月,帝親征劉顯,顯奔慕容永,盡收其部落。冬十二月,巡松漠,還幸牛川。
三年夏五月癸亥,北征庫莫奚,大破之。六月,乞伏國仁死,其弟乾歸立,私署河南王。秋七月,庫莫奚部帥鳩集遺散,夜犯行宮,縱騎撲討,盡滅之。八月,使九原公儀于慕容垂。冬十月,垂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甲寅,襲高車諸部落。二月癸巳,遂至女水,討叱突鄰部。并大破之。是月,呂光自稱三河王。夏五月,使陳留公虔于慕容垂。冬十月,垂遣使朝貢。
五年春三月甲申,西征,次鹿渾海,襲高車袁紇部,大破之。慕容垂遣子賀驎來會。夏四月丙寅,行幸意辛山,與賀驎討賀蘭、紇奚諸部落,大破之。秋八月,還幸牛川。使秦王觚于慕容垂。九月壬申,討叱奴部囊曲水,破之。冬十月,討高車豆陳部于狼山,破之。十二月,帝還次白漠。
六年春正月,幸紐垤川。三月,遣九原公儀、陳留公虔等西討黜弗部,大破之。夏四月,祭天。秋七月壬申,講武于牛川。慕容垂止秦王觚而求名馬,帝絕之。乃遣使于慕容永,永使其大鴻臚慕容鈞奉表勸進(jìn)尊號。九月,帝襲五原,屠之,收其積谷。還紐垤川,于棝陽塞北樹碑記功。冬十月戊戌,北征蠕蠕,追破之于大磧南商山下。十一月戊辰,還幸紐垤川。戊寅,衛(wèi)辰遣子直力鞮寇南部。壬午,帝大破之于鐵歧山南,衛(wèi)辰父子奔遁。十二月,滅之,衛(wèi)辰少子屈丐亡奔薛于部。自河以南,諸部悉平。收衛(wèi)辰子弟宗黨無少長五千余人,盡殺之。是歲,起河南宮。
七年春正月,幸木根山,遂次黑鹽池,饗群臣,北之美水。三月,還幸河南宮。秋七月,行幸漠南,仍筑巡臺。冬十二月,慕容永遣使朝貢。
八年春正月,南巡。二月,幸羖羊原,赴白樓。夏六月,北巡。秋七月,臨幸新壇。先是衛(wèi)辰子屈丐奔薛干部,征之不送。八月,帝南征薛干部,屠其城。九月,還幸河南宮。
九年春三月,北巡。使東平公元儀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棝陽塞外。夏五月,田于河?xùn)|。秋七月,還幸河南宮。冬十月,蠕蠕社侖等率部落西走。是歲,姚萇子興僭立,殺苻登。慕容垂滅永。
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寶來寇五原。八月,帝親兵于河南。冬十月辛未,寶燒船夜遁。己卯,帝進(jìn)軍濟(jì)河。乙酉夕,至參合陂。丙戌,大破之,禽其王公以下文武將吏數(shù)千人。于俘虜中擢其才識者賈彝、賈閏、晁崇等參謀議,憲章故實(shí)。十二月,還幸云中之盛樂。
皇始元年春正月,大蒐于定襄,因東幸善無北陂。三月,慕容垂寇桑乾川,陳留公虔死之。垂遂至平城西北,聞帝將至,乃筑城自守。疾甚,遂遁,死于上谷。子寶秘喪,還至中山乃僭立。夏六月丁亥,皇太后賀氏崩。是月,葬獻(xiàn)明太后。呂光僭稱天王,國號涼。秋七月,左司馬許謙上書勸進(jìn)尊號,于是改元,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八月己亥,大舉討慕容寶。帝親勒六軍四十余萬南出馬邑,逾句注,旌旗絡(luò)繹二千余里,鼓行而前,人屋皆震。別詔將軍封真等從東道襲幽州,圍薊。九月戊午,次陽曲,乘西山,臨觀晉陽。寶并州牧、遼西王農(nóng)棄城遁,并州平。初建臺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將軍、刺史、太守。尚書郎以下悉用文人。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納。諸士大夫詣軍門者,無少長皆引入,人得盡言,茍有微能,咸蒙敘用。己未,詔輔國將軍奚牧略地晉川,獲慕容寶、丹楊王買得等于平陶城。九月,晉孝武帝殂。冬十一月庚子朔,帝至真定。自常山以東,守宰或捐城奔竄,或稽顙軍門,唯中山、鄴、信都三城不下。別詔東平公儀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軍將軍李栗等攻信都,軍所行不得傷桑棗。戊午,進(jìn)軍中山。己未,圍之。帝曰:「朕量寶不能出戰(zhàn),必憑城自守,急攻則傷士,久守則費(fèi)糧,不如先平鄴、信都,然后還取中山。」諸將稱善。丁卯,車駕幸魯口城。
二年春正月壬戌,帝引騎圍信都。其夜,寶冀州刺史、宜都王慕容鳳逾城奔中山。癸亥,寶輔國將軍張驤、護(hù)軍將軍徐超舉城降。是月,鮮卑禿發(fā)烏孤私署大單于、西平王。二月丁丑,帝軍于鉅鹿之柏肆塢,臨滹沱水。其夜,寶悉眾犯營,燎及行宮,兵人駭散。帝驚起,不及衣冠,跣出擊鼓。俄而,左右及中軍將士稍集。帝設(shè)奇陣,列烽營外,縱騎沖之。寶眾大敗,走還中山,獲其器械數(shù)十萬計。寶尚書閔亮、秘書監(jiān)崔逞等降者相屬,賜拜職爵各有差。三月己酉,車駕次盧奴。寶求和,請送秦王觚,割常山以西奉魏,乞守中山以東。帝許之。已而寶背約。辛亥,車駕次中山,命將圍之。是夜,寶弟賀驎將妻子走西山。寶恐賀驎先據(jù)和龍,壬子夜,北遁。城內(nèi)共立慕容普鄰為主。夏四月,帝以軍糧不繼,詔東平公儀罷鄴圍,徙屯巨鹿。五月庚子,帝以中山城內(nèi)為普鄰所脅,乃招喻之。甲辰,曜兵揚(yáng)威,以示城內(nèi),命諸軍罷圍南徙,以待其變。甲寅,以東平公儀為左丞相,封衛(wèi)王。進(jìn)襄城公題爵為王。秋七月,普鄰遣烏丸、張驤率五千余人出城求食,寇靈壽。賀驎自丁零中入軍,因其眾,復(fù)入中山,殺普鄰而自立。八月丙寅朔,帝進(jìn)軍九門。時大疫,人馬牛死者十五六,中山猶拒守,群下咸思北還。帝知之,謂曰:「斯固天命,將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與為國,在吾所以撫之耳,何恤乎無人!」群臣乃不敢言。九月,賀驎饑窮,率三萬余人寇新市。甲子晦,帝進(jìn)軍討之。太史令晁崇奏曰:「不吉?!沟墼唬骸负我??」對曰:「紂以甲子亡,兵家忌之。」帝曰:「周武不以甲子勝乎?」崇無以對。冬十月丙寅,帝進(jìn)軍新市,賀驎退阻泒水,依漸洳澤以自固。甲戌,帝臨其營,戰(zhàn)于義臺塢,大破之。賀驎單馬走鄴,慕容德殺之。甲申,賀驎所署公卿尚書將吏士卒降者二萬余人。其將張驤、李沈、慕容文等先來降,尋皆亡還,是日復(fù)獲之,皆赦而不問。獲其所傳皇帝璽綬、圖書、府庫珍寶。中山平。乙酉,襄城王題薨。
天興元年春正月,慕容德走保滑臺,衛(wèi)王儀克鄴。庚子,行幸真定,遂幸鄴。百姓有老病不能自存者,詔郡縣振恤之。帝至鄴,巡登臺榭,遍覽宮城,將有定都之志,乃置行臺。遂還中山,所過存問百姓。詔大軍所經(jīng)州郡皆復(fù)貲租一年,除山東人租賦之半。車駕將北還,發(fā)卒萬人通直道,自望都鐵關(guān)鑿恆嶺至代五百余里。帝慮還后山東有變,乃于中山置行臺,詔衛(wèi)王儀鎮(zhèn)之,使略陽公遵鎮(zhèn)勃海之合口。右軍將軍尹國先督租于冀州,聞帝將還,謀反,欲襲信都,安南將軍長孫嵩執(zhí)送,斬之。辛酉,車駕發(fā)中山,至于望都堯山。徙山東六州人吏及徒何、高麗雜夷、三十六署百工伎巧十余萬口以充京師。車駕次于恆山之陽。博陵、勃海、章武諸郡群盜并起,略陽公遵等討之。是月,慕容德自稱燕王,據(jù)廣固。二月,車駕至自中山。幸繁畤宮。更選屯衛(wèi)。詔給內(nèi)徙新戶耕牛,計口受田。三月,征左丞相、衛(wèi)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zhèn)中山。夏四月壬戌,以歷陽公穆崇為太尉,鉅鹿公長孫嵩為司徒,進(jìn)封略陽公遵為常山王,南安公順為毗陵王。祭天于西郊,旗幟有加焉。廣平太守、遼西公意列謀反,與郡人韓奇矯假讖圖,將襲鄴城。詔反者就郡賜死。是月,蘭汗殺慕容寶而自立為大單于、昌黎王。六月丙子,詔有司議定國號。群臣奏曰:「昔周、秦以前,帝王居所生之土,及王天下,即承為號。今國家啟基云、代,應(yīng)以代為號?!乖t曰:「昔朕遠(yuǎn)祖總御幽都,控制遐國,雖踐王位,未定九州。逮于朕躬,掃平中土,兇逆蕩除,遐邇率服,宜仍先號為魏?!骨锲咴?,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慕容寶子盛殺蘭汗而自立為長樂王。八月,詔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徑術(shù),標(biāo)道里,平五權(quán),較五量,定五度。遣使循行郡國,舉奏守宰不法者,親覽察黜陟之。冬十月,起天文殿。十一月辛亥,尚書吏部郎中鄧彥海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呂,協(xié)音樂。儀曹郎中董謐撰郊廟、社稷、朝覲、饗宴之儀。三公郎中王德定律令,申科禁。太史令晁崇造渾儀,考天象。吏部尚書崔宏總裁之。閏月,左丞相衛(wèi)王儀及王公卿士,詣闕上書曰:「臣等聞宸極居中,則列宿齊其晷。帝王順天,則群后仰其度。伏惟陛下德協(xié)二儀,道隆三五,仁風(fēng)被于四海,盛化塞于天區(qū),澤及昆蟲,恩沾行葦,謳歌所屬,八表歸心。而躬履謙虛,退身后己,宸儀未彰,袞服未御,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臣等謹(jǐn)昧死以聞?!沟廴屇嗽S之。十二月己丑,帝臨天文殿。太尉、司徒進(jìn)璽綬,百官咸稱萬歲。大赦,改元,追尊成帝以下及后號謚,樂用《皇始之舞
》。詔百司議定行次,尚書崔宏等奏從土德,服色尚黃,數(shù)用五,祖以未,臘以辰,犧牲用白,五郊立氣,宣贊時令,敬授人時,行夏之正。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人二千家于代都。
二年春正月甲子,初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降壇視燎,成禮而反。乙丑,赦京師。始制三駕之法。庚午,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常山王遵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出。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余部。衛(wèi)王儀督三將別從西北絕漠千余里,破其遺迸七部。還次牛川,及薄山,并刻石紀(jì)功。以所獲高車眾起鹿苑于南臺陰,北距長城,東苞白登,屬之西山,廣輪數(shù)十里,鑿渠引武川水,注之苑中,疏為三溝,分流宮城內(nèi)外。又穿鴻雁池。三月己未,車駕至自北伐。甲子,初令《五經(jīng)》群書各置博士,增國子太學(xué)生員三千人。是月,氐人李辯叛慕容德,求援于鄴。行臺尚書和跋以輕騎應(yīng)之,克滑臺,收德宮人府藏。秋七月,起天華殿。辛酉,大閱于鹿苑。八月,增啟京城十二門,作西武庫。除州郡人租賦之半。辛亥,詔禮官備撰眾儀,著于新令。范陽人盧溥聚眾海濱,稱幽州刺史,攻掠郡縣,殺幽州刺史封沓干。是月,禿發(fā)烏孤死,其弟利鹿孤立,遣使朝貢。冬十月,太廟成,遷神元、平文、昭成、獻(xiàn)明皇帝神主于太廟。十二月,天華殿成。呂光立其子紹為天王,自稱太上皇,及死,庶子纂殺紹而僭立。
三年春正月戊午,材官將軍和突破盧溥于遼西,獲之,及其子煥傳送京師,轘之。癸亥,祀北郊。分命諸官循行州郡,觀風(fēng)俗,察舉不法。二月丁亥,詔有司祀日于東郊。始耕籍田。壬寅,皇子聰薨。三月戊午,立皇后慕容氏。是月,穿城南渠通于城內(nèi),作東西魚池。夏四月,姚興遣使朝貢。五月戊辰,詔謁者仆射張濟(jì)使于興。己巳,東巡,遂幸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祀帝堯、帝舜廟。西幸馬邑,觀氵壘源。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秋七月,乞伏乾歸大為姚興所破。壬子,車駕還宮。起中天殿及云母堂、金華室。時太史屢奏天文錯亂,帝親覽經(jīng)占,多云宜改王易政,于是數(shù)革官號,欲以防塞兇狡,消弭災(zāi)變。已而慮臣下疑惑,冬十二月丙申,下詔述成敗之理,鑒殷、周之失,革秦、漢之弊,以喻臣下。是歲,河右諸郡奉、涼武昭王李玄盛為秦涼二州牧、涼公,肇興霸業(yè),年號庚子。
四年春二月丁亥,命樂師入學(xué)習(xí)舞,釋菜于先圣、先師。丁酉,分命使者巡行州郡,聽察辭訟,糾劾不法。是月,呂光弟子隆弒呂纂而自立。三月,帝親漁,薦于寢廟。夏四月辛卯,罷鄴行臺。詔有司明揚(yáng)隱逸。五月,起紫極殿、玄武樓、涼風(fēng)觀、石池、鹿苑臺。六月,盧水胡沮渠蒙遜私署涼州牧、張掖公。秋七月,詔兗州刺史長孫肥南徇許昌、彭城。詔賜天下鎮(zhèn)戍將士布帛各有差。八月,段興殺慕容盛,叔父熙盡誅段氏,僭即皇帝位。冬十二月,集博士儒生比眾經(jīng)文字,義類相從,凡四萬余字,號曰《眾文經(jīng)》。是歲,涼武昭王、沮渠蒙遜并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帝聞姚興將寇邊,庚寅,大簡輿徒,詔并州諸軍積谷于平陽乾壁。三月,禿發(fā)利鹿孤死。夏五月,姚興遣其弟義陽王平來侵平陽,攻陷乾壁。秋七月戊辰朔,車駕西討。八月乙巳,至乾壁,平固守,進(jìn)軍圍之。姚興悉舉其眾來救。甲子,帝度蒙坑,逆擊興軍大破之。冬十月,平赴水而死,俘其余眾三萬余人,獲興尚書左仆射狄伯支以下四品將軍以上四十余人。獲前亡臣王次多、靳勒,并斬以徇。興頻使請和,帝不許。群臣請進(jìn)平蒲坂,帝慮蠕蠕為難,戊申,班師。十一月,車駕次晉陽。征相州刺史庾岳為司空。十二月辛亥,至自西征。越勒莫弗率其部萬余家內(nèi)屬。
六年春正月辛未,朔方尉遲部別帥率萬家內(nèi)屬,入居云中。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五月,大簡輿徒,將略江淮。秋七月,鎮(zhèn)西大將軍、司隸校尉、毗陵王順有罪,以王還第。戊子,北巡,筑離宮于豺山,縱士校獵,東北逾罽嶺,出參合、代谷。九月,行幸南平城,規(guī)度氵壘南夏屋山,背黃瓜堆,將建新邑。辛未,車駕還宮。冬十月,起西昭陽殿。乙卯,立皇子嗣為齊王,加車騎大將軍,位相國。紹為清河王,加征南大將軍。熙為陽平王,曜為河南王。封故秦愍王子夔為豫章王,陳留桓王子悅為硃提王。丁巳,晉人來聘。十一月庚午,將軍伊謂大破高車。十二月,晉桓玄廢其主司馬德宗為平固王而自立,僭號楚。
天賜元年春二月,晉劉裕起兵誅桓玄。三月,初限縣戶不滿百罷之。夏五月,置山東諸冶,發(fā)州郡徒謫造兵甲。秋九月,帝臨昭陽殿,分置眾職,引朝臣文武親自簡擢,量能敘用。制爵四等,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之號。追錄舊臣,加封爵各有差。是秋,江南大亂,流人繦負(fù)奔淮北者行道相尋。冬十月辛巳,大赦,改元。筑西宮。十一月,幸西宮,大選臣僚,令各辨宗黨,保舉才行,諸部子孫失業(yè)賜爵者二千余人。
二年春正月,晉主司馬德宗復(fù)位。夏四月,祀西郊,車旗盡黑。冬十月,慕容德死。
三年春正月甲申,北巡,幸豺山宮,校獵,還至屋孤山。二月乙亥,幸代園山,建五石亭。三月庚子,車駕還宮。夏四月庚申,復(fù)幸豺山宮。占授著作郎王宜弟造《兵法孤虛立成圖》三百六十。時遂登定襄角史山,又幸馬城。甲戌,車駕還宮。六月,發(fā)八部五百里內(nèi)男丁筑氵壘南宮,門闕高十余丈。引溝穿池,廣苑囿。規(guī)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經(jīng)途洞達(dá)。三十日罷。秋七月,太尉穆崇薨。八月甲辰,行幸豺山宮,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觀九十九泉,造古亭,遂之石漠。九月甲戌朔,幸漠南鹽池。壬午,至漠中,觀天鹽池。度漠北,之吐鹽池。癸巳,南還長川。丙申,臨觀長陂。冬十月庚申,車駕還宮。
四年春二月,封皇子修為河間王,處文為長樂王,連為廣平王,黎為京兆王。夏五月,北巡,自參合陂東過蟠羊山,大雨,暴水流輜車數(shù)百乘,殺百余人。遂東北逾石漠,至長川,幸濡源。常山王遵有罪賜死。六月,赫連屈丐自稱大單于、大夏天王。秋七月,西幸參合陂。筑北宮垣,三旬而罷,乃還宮。慕容寶養(yǎng)子高云殺慕容熙而自立,僭號天王。八月,誅司空庾岳。
五年春正月,行幸豺山宮,遂如參合陂,觀漁于延水,至寧川。三月,姚興遣使朝貢。秋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冬十月,禿發(fā)傉檀僭即涼王位。
六年夏,帝不豫。初,帝服寒食散,自太醫(yī)令陰羌死后,藥數(shù)動發(fā),至此愈甚。而災(zāi)變屢見,憂懣不安,或數(shù)日不食,或不寢達(dá)旦,歸咎群下,喜怒乖常。謂百僚左右不可信,慮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成敗得失,終日竟夜獨(dú)語不止,若傍有鬼物對揚(yáng)者。朝臣至前,追其舊惡,便見殺害。其余或以顏色變動,或以喘息不調(diào),或以行步乖節(jié),或以言辭失措,帝以為懷惡在心,變見于外,乃手自毆擊。死者皆陳天安殿前。于是朝野人情各懷危懼,有司廢怠,莫相督攝,百工偷劫,盜賊公行,巷里之間,人為稀少。帝亦聞之,曰:「朕故縱之使然,幸過災(zāi)年,當(dāng)更清整之耳。」秋七月,慕容氏支屬百余家謀欲外奔,發(fā)覺,伏誅死者三百余人。八月,衛(wèi)王儀謀叛,賜死。十月戊辰,清河王紹作亂,帝崩于天安殿,時年三十九。永興二年九月甲寅,上謚曰宣武皇帝,葬于盛樂金陵,廟號太祖,泰常五年改謚曰道武。
太宗明元皇帝諱嗣,道武皇帝之長子也。母曰劉貴人,登國七年,生于云中宮。道武晚有男,聞而大悅,乃大赦。帝明睿寬毅,非禮不動。天興六年,封齊王,拜相國。初,帝母既賜死,道武召帝告曰:「昔漢武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與國政,汝當(dāng)繼統(tǒng),故吾遠(yuǎn)同漢武?!沟鬯丶冃ⅲР蛔詣?。道武怒。帝還宮,哀不自止,道武知而又召帝。帝欲入,左右諫,請待和解而進(jìn),帝從之。及元紹之逆,帝還而誅之。
永興元年冬十月壬午,皇帝即位,大赦改元,追尊皇妣為宣穆皇后。公卿大臣先罷歸第者,悉復(fù)登用之。詔南平公長孫嵩、北新侯安同對理人訟,簡賢任能。是月,馮跋弒其主高云,僭號天王,國號北燕。閏十月丁亥,硃提王悅謀反,賜死。詔都兵將軍山陽侯奚斤巡諸州,問人疾苦。十二月戊戌,封衛(wèi)王儀子良為南陽王,進(jìn)陰平公列爵為王,改封高涼王樂真為平陽王。己亥,帝始居西宮,御天文殿。蠕蠕犯塞。是歲,乞伏乾歸自稱秦王。
二年春正月甲寅朔,詔南平公長孫嵩等北征蠕蠕,因留屯漠南。夏五月,嵩等自大漠還,蠕蠕追圍之于牛川。壬申,帝北伐,蠕蠕聞而遁走。車駕還幸參合陂。六月,晉將劉裕滅慕容超。秋七月丁巳,立射臺于陂西,仍講武。乙丑,至自北伐。
三年春二月戊戌,詔簡宮人非御及伎巧者,悉以賜鰥人。己亥,詔北新侯安同等持節(jié)巡行并、定二州及諸山居雜胡、丁零,問其疾苦,察舉守宰不法者。辛丑,簡宮人工伎之不急者出,賜人不能自存者。三月己未,詔侍臣常佩劍。夏五月丙寅,復(fù)出宮人賜鰥人。丁卯,車駕謁金陵于盛樂。己巳,昌黎王慕容伯兒謀反,伏誅。六月,姚興遣使朝貢。秋七月戊申,賜衛(wèi)士酺三日。冬十一月丁未,大閱于東郊。
四年春二月癸未,登獸圈,射猛獸。夏四月乙未,宴群臣于西宮,使各獻(xiàn)直言,勿有所諱。六月,乞伏乾歸為兄子公府所弒。閏月丙辰,大閱于東郊。秋七月己巳朔,東巡。置四廂大將,又放十二時,置十二小將。以山陽侯奚斤、元城公屈行左右丞相。己卯,大獼于石會山。戊子,臨去畿陂觀漁。庚寅,至于濡源,西巡,幸北部諸落。八月壬子,幸西宮,臨板殿,大饗群臣,命百姓大酺三日。乙卯,賜王公以下至宿衛(wèi)將士布各有差。冬十一月己丑,賜宗室近屬南陽王良以下至于緦麻親布帛各有差。是月,沮渠蒙遜僭稱河西王。十二月丁巳,北巡,至長城而旋。
五年春正月己巳,大閱畿內(nèi),男年十二以上悉集。己卯,幸西宮。頞拔大渠帥四十余人詣闕奉貢,賜以繒帛錦罽各有差。乙酉,詔諸州,六十戶出戎馬一匹。庚寅,大閱于東郊,署將帥,以山陽侯奚斤為前軍,眾三萬;陽平王熙等十二將各一萬騎;帝臨白登,躬自校覽。二月庚戌,幸高柳川。癸丑,穿魚池于北苑。庚午,姚興遣使朝貢。己卯,詔使者巡行天下,招延俊彥,搜揚(yáng)隱逸。夏四月乙卯,西巡。五月乙亥,行幸云中舊宮之大室。丙子,大赦。六月,西幸五原,校獵于骨羅山,獲獸十萬。秋七月己巳,還幸薄山。帝登觀宣武游幸刻石頌德之處,乃于其旁起石壇而薦饗焉,賜從者大酺于山下。前軍奚斤等破越勒倍泥部落于跋那山西,徙二萬余家而旋。丙戌,車駕自大室西南巡諸部落,遂南次定襄大洛城,東逾七嶺山,田于善無川。八月癸卯,車駕還宮。癸丑,奚斤等班師。甲寅,帝臨白登山,觀降人,數(shù)軍實(shí)。置新人于大寧,給農(nóng)器,計口受田。冬十一月癸酉,大饗于西宮。姚興遣使朝貢,請進(jìn)女,帝許之。
神瑞元年春正月辛酉,以禎瑞頻集,大赦改元。辛巳,行幸繁畤。賜王公以下至于士卒百工布帛各有差。二月戊戌,車駕還宮。乙卯,起豐宮于平城東北。夏六月,乞伏熾盤滅禿發(fā)傉檀。秋七月,晉將硃齡石滅蜀。八月戊子,詔馬邑侯元陋孫使于姚興。姚興遣使朝貢。九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冬十一月壬午,詔使者巡行諸州,校閱守宰資財,非自家所赍,悉簿為贓。守宰不如法,聽百姓詣闕告之。十二月丙戌朔,蠕蠕犯塞。丙申,車駕北伐。
二年春正月丙辰,車駕至自北伐。二月丁亥,大饗于西宮。甲辰,立宣武廟于白登西。三月丁丑,詔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貲調(diào)縣違者,謫出家財以充,不聽征發(fā)于人。夏四月,晉人來聘。己卯,北巡。五月丁亥,次于參合,東幸大寧。丁未,田于四岬山。六月戊午,臨去畿陂觀漁。辛酉,次于濡源,立蜯臺。遂射白熊于頹牛山,獲之。丁卯,幸赤城,親見長老,問人疾苦,復(fù)租一年。南次石亭,幸上谷,問百年,訪賢俊,復(fù)田租之半。壬申,幸涿鹿,登嶠山,觀溫泉,使以太牢祠黃帝、唐堯廟。癸酉,幸廣寧,事如上谷。己卯,登廣寧之歷山,以太牢祠舜廟,帝親加禮焉。庚辰,幸代。秋七月癸未,車駕還宮,復(fù)所過田租之半。八月庚辰晦,日有蝕之。九月,京師人饑,聽就食山東。冬十月壬子,姚興使奉其西平公主至,帝以后禮納之。辛酉,行幸沮洳城。癸亥,車駕還宮。丙寅,詔以頻遇霜旱,年谷不登,命出布帛倉谷以振貧窮。
泰常元年春二月丁未,姚興死。三月己丑,長樂王處文薨。夏四月壬子,大赦改元。庚申,河間王修薨。五月甲申,彗星二見。六月丁巳,北巡。秋七月甲申,大狝于牛川,登釜山,臨殷繁水,南觀于九十九泉。戊戌,車駕還宮。辛亥晦,日有蝕之。九月,晉劉裕溯河伐姚泓,遣部將王仲德從陸道至梁城。兗州刺史尉建畏懦,棄守北渡,仲德遂入滑臺。詔將軍叔孫建等度河曜威,斬尉建于城下。冬十一月戊寅,起蓬臺于北苑。十二月,南陽王良薨。
二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蝕之。二月丙午,詔使者巡行天下,觀風(fēng)俗,問其所苦。是月,涼武昭王薨。五月,西巡至云中,遂濟(jì)河,田于大漠。秋七月乙亥,車駕還宮。乙酉,起白臺于城南,高二十丈。是月,晉劉裕滅姚泓。冬十月癸丑,豫章王夔薨。十二月己酉,詔河?xùn)|、河內(nèi)購泓子弟播越人間者。
三年春三月,晉人來聘。庚戌,幸西宮。以勃海、范陽郡去年水,復(fù)其租稅。夏四月己巳,徙冀、定、幽三州徒何于京師。五月壬子,東巡至濡源,及甘松。遣征東將軍長孫道生帥師襲馮跋,遂至龍城,徙其居人萬余家而還。秋七月戊午,車駕至京師。八月,雁門、河內(nèi)大雨水,復(fù)其租稅。冬十月戊辰,筑宮于西苑。十一月,赫連屈丐克長安。十二月,晉安帝殂。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車駕臨河,大蒐于犢渚。癸卯,還宮。三月,赫連屈丐僭即皇帝位。癸丑,筑宮于蓬臺北。夏四月庚辰,享東廟,遠(yuǎn)蕃助祭者數(shù)百國。辛巳,南巡,幸雁門,賜所過無出今年租賦。五月庚寅朔,觀漁于氵壘水。己亥,車駕還宮。秋八月辛未,東巡,遣使祠恆岳。甲申,車駕還宮,賜所過無出今年田租。九月甲寅,筑宮于白登山。冬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蝕之。十二月癸亥,西巡,至云中,逾白道,北獵野馬于辱孤山。至于黃河,從君子津西度,大狩于薛林山。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自薛林東還。至屋竇城,饗勞將士,大酺二日,班禽以賜之。己亥,車駕還宮。三月丙戌,南陽王意文薨。夏四月丙寅,起氵壘南宮。五月乙酉,詔曰:「宣武皇帝體得一之玄遠(yuǎn),應(yīng)自然之沖妙,大行大名,未盡盛美。今啟緯圖,始睹尊號,其更上尊謚曰道武皇帝,以章靈命之先啟,圣德之玄同。」庚戌,淮南侯司馬國璠、池陽侯司馬道賜等謀反,伏誅。六月丙寅,幸翳犢山。是月,晉恭帝禪位于宋。秋七月丁酉,西至五原。丁未,幸云中大室,賜從者大酺。八月癸亥,車駕還宮。閏月甲午,陰平王烈薨。是歲,西涼亡。
六年春二月己亥,詔天下戶二十輸戎馬一匹、大牛一頭。三月甲子,陽平王熙薨。乙亥,制六部人羊滿百口者調(diào)戎馬一匹。發(fā)京師六千余人筑苑,起自舊苑,東苞白登,周回四十余里。夏六月乙酉,北巡,至于蟠羊山。秋七月乙卯,車駕還宮。癸酉,西巡。獵于祚山,親射猛獸,獲之。遂至于河。八月庚子,大獼于犢渚。九月庚戌,車駕還宮。壬申,宋人來聘。冬十月己亥,行幸代。十二月丙申,西巡于云中。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自云中西幸屋竇城,賜從者大酺三日。二月丙戌,車駕還宮。三月乙丑,河南王曜薨。夏四月甲戌,封皇子燾為太平王,拜相國,加大將軍;丕為樂平王,加車騎大將軍;彌為安定王,加衛(wèi)大將軍;范為樂安王,加中軍大將軍;健為永昌王,加撫軍大將軍;崇為建寧王,加輔國大將軍;俊為新興王,加鎮(zhèn)軍大將軍;獻(xiàn)懷長公主子嵇敬為長樂王,拜大司馬、大將軍。初,帝服寒食散,頻年發(fā)動,不堪萬機(jī),五月,立太平王燾為皇太子,臨朝聽政。是月,宋武帝殂。秋九月,詔司空奚斤等帥師伐宋。乙巳,幸氵壘南宮,遂如廣寧。己酉,詔皇太子率百國以法駕田于東苑,車乘服物皆以乘輿之副。辛亥,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辛酉,幸嶠山,遣使者祠黃帝、唐堯廟。因東幸幽州,見耆年,問其所苦,賜以爵號。分遣使者巡行州郡,觀察風(fēng)俗。冬十月甲戌,車駕還宮,復(fù)所過田租之半。奚斤等濟(jì)河,攻滑臺不拔,求濟(jì)師,帝怒不許。議親南征,為其聲援。壬辰,南巡,出自天門關(guān),逾恆嶺,四方蕃附大人各帥所部從者五萬余人。十一月,皇太子親統(tǒng)六軍鎮(zhèn)塞上,安定王彌與北新公安同居守。丙午,曲赦司州殊死以下。丙辰,次于中山,問人疾苦。十二月丙戌,行幸冀州,存問人俗。遣壽光侯叔孫達(dá)等率眾自平原東度,徇下青、兗諸郡。
八年春正月丙辰,行幸鄴,存問人俗。司空奚斤既平兗、豫,還圍武牢,宋守將毛德祖距守不下。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長城于長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備置戍衛(wèi)。三月乙卯,濟(jì)自靈昌。夏四月丁卯,幸成皋,觀武牢。而城內(nèi)乏水,縣綆汲河。帝令連艦,上施轒巉,絕其汲路;又穿地道,以奪其井。丁丑,幸洛陽,觀石經(jīng)。閏月丁未,還幸河內(nèi),北登太行,幸高都。己未,武牢潰。士眾大疫,死者十二三。辛酉,幸晉陽,班賜王公以下至于廝役。五月丙寅,還次雁門,皇太子率留臺王公迎于句注之北。庚寅,車駕至自南巡。六月己亥,太尉、宜都公穆觀薨。丙辰,北巡,至參合陂。秋七月,幸三會屋侯泉,詔皇太子率百官以從。八月,幸馬邑,觀于氵壘源。九月乙亥,車駕還宮。冬十月癸卯,廣西宮,起外墻,周回二十里。是歲饑,詔所在開倉振給。十一月己巳,帝崩于西宮,時年三十二。遺詔以司空奚斤所獲軍實(shí)賜大臣自司徒長孫嵩以下,至于士卒各有差。十二月庚子,上謚曰明元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廟稱太宗。
帝兼資文武,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所撰《新序》、《說苑》于經(jīng)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諸經(jīng)史,該洽古義云。
論曰:自古帝王之興,誠有天命,亦賴?yán)酃Ψe德,方契靈心。有魏奄宅幽方,代為君長。神元生自天女,桓、穆勤于晉室,冥符人事,夫豈徒然!
昭成以雄杰之姿,苞君人之量,征伐四克,威被遐荒。乃改都立號,恢隆大業(yè),終百六十載,光宅區(qū)中,其原固有由矣。
道武顯晦安危之中,屈申潛躍之際。驅(qū)率遺黎,奮其靈武??唆宸诫y,遂啟中原。垂拱人神,顯登皇極。雖冠履不暇,棲遑外土,而制作經(jīng)謨,咸出長久,所謂大人利見,百姓與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禍生非慮,將人事不足,豈天實(shí)為之乎?
明元承運(yùn)之初,屬廓定之始,于時狼顧鴟峙,猶有窺覦。已加以天賜之末,內(nèi)難尤甚。帝孝心睿略,權(quán)正兼運(yùn),纂業(yè)固基,內(nèi)和外撫,終能周、鄭款服,聲教南被,祖功宗德,其義良已遠(yuǎn)矣!
北史卷二
魏本紀(jì)第二
世祖太武皇帝諱燾,明元皇帝之長子也。母曰杜貴嬪。天賜五年,生于東宮。體貌瑰異,道武奇之,曰:「成吾業(yè)者必此兒也?!固┏F吣晁脑?,封太平王。五月,立為皇太子。及明元帝疾,命帝總攝百揆。帝聰明大度,意豁如也。
八年十一月己巳,明元帝崩,壬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十二月,追尊皇妣為密皇太后。進(jìn)司徒長孫嵩爵為北平王;司空奚斤為宜城王;藍(lán)田公長孫翰為平陽王。其余普增爵位各有差。于是除禁錮,釋嫌疑,開倉庫,振窮乏。河南流人相率內(nèi)屬者甚眾。
始光元年春正月丙寅,安定王彌薨。夏四月甲辰,東巡,幸大寧。六月,宋徐羨之弒其主義符。秋七月,車駕還宮。八月,蠕蠕六萬騎入云中,殺略人吏,攻陷盛樂。帝帥輕騎討之,虜乃退走。九月,大簡輿徒于東郊,將北討。冬十二月,遣平陽王長孫翰等討蠕蠕,車騎次祚山,蠕蠕北遁,諸軍追之,大獲而還。
二年春正月己卯,車駕至自北伐。三月丙辰,尊保母竇氏曰保太后。丁巳,以北平王長孫嵩為太尉,平陽王長孫翰為司徒,宜城王奚斤為司空。庚申,營故東宮為萬壽宮,起永安、安樂二殿、臨望觀、九華堂。初造新字千余。夏四月詔龍驤將軍步堆使宋。五月,詔天下十家發(fā)大牛一頭運(yùn)粟塞上。秋八月,赫連屈丐死。九月,永安、安樂二殿成,丁卯,大饗以落之。冬十月癸卯,車駕北伐,東西五道并出。平陽王長孫翰等絕漠追寇,蠕蠕北走。
三年春正月壬申,車駕至自北伐。乞伏熾盤遣使朝貢,請討赫連昌。二月,起太學(xué)于城東,祀孔子,以顏回配。夏五月辛卯,進(jìn)中山公纂爵為王,復(fù)南安公素先爵常山王。六月,幸云中舊宮,謁陵廟,西至五原,田于陰山,東至和兜山。秋七月,筑馬射臺于長川,帝親登臺走馬。王公諸國君長馳射中者,賜金錦繒絮各有差。八月,車駕還宮。宋人來聘。帝以赫連屈丐死,諸子相攻,冬十月丁巳,車駕西伐,幸云中,臨君子津。會天暴寒,數(shù)日冰合。十一月戊寅,率輕騎襲赫連昌。壬午,徙萬余家而還。至祚山,班虜獲以賜將士各有差。十二月,詔奚斤西據(jù)長安。秦、隴氐羌皆叛昌詣斤降。武都王楊玄及沮渠蒙遜等使使內(nèi)附。
四年春正月乙酉,車駕至自西伐,賜留臺文武各有差。從人在道多死,到者裁十六七。己亥,行幸幽州。赫連昌遣其弟定向長安。帝聞之,遣就陰山伐木造攻具。二月,車駕還宮。三月丙午,詔執(zhí)金吾桓貸造橋于君子津。丁丑,廣平王連薨。夏四月丁未,詔員外散騎常侍步堆使于宋。五月,車駕西討赫連昌,次拔鄰山。筑城舍輜重,以輕騎三萬先行。戊戌,至黑水。帝親祈天,告祖宗之靈而誓眾。六月癸卯朔,日有蝕之。甲辰,大破赫連昌,昌奔上邽。乙巳,車駕入城,虜昌群弟及其母妹妻妾宮人萬數(shù),府庫珍寶車旗器物不可勝計。辛酉,班師。留常山王素、執(zhí)金吾桓貸鎮(zhèn)統(tǒng)萬。秋七月己卯,筑壇于祚嶺,戲馬馳射,賜中者金帛繒絮各有差。蠕蠕寇云中,聞破赫連昌,懼而逃。八月壬子,車駕至自西伐,飲至策勛,告宗廟,班軍實(shí)以賜留臺百僚各有差。冬十一月,以氐王楊玄為假征南大將軍、都督、梁州刺史、南秦王。十二月,行幸中山,守宰貪污免者十?dāng)?shù)人。癸卯,車駕還宮,復(fù)所過田租之半。
神蒨元年春正月,以天下守令多非法,精選忠良悉代之。辛未,京兆王黎薨。二月,改元。司空奚斤進(jìn)軍安定。監(jiān)軍侍御史安頡出戰(zhàn),禽昌。其余眾立昌弟定為主,走還平?jīng)觥H滦了?,侍中古弼送赫連昌至于京師。司空奚斤追赫連定于平?jīng)鲴R髦嶺,為定所禽。將軍丘堆先在安定,聞斤敗,東走長安。帝大怒,詔頡令斬之。夏四月,赫連定遣使朝貢。壬子,西巡。戊午,田于河西,大赦。南秦王楊玄遣使朝貢。五月,乞伏熾盤死。秋八月,東幸廣寧,臨觀溫泉。以太牢祭黃帝、堯、舜廟。九月,車駕還宮。冬十一月乙未朔,日有蝕之。是月,行幸河西,大校獵。十二月甲申,車駕還宮。
二年夏四月,宋人來聘。庚寅,車駕北伐。五月丁未,次于沙漠,舍輜重,輕騎兼冀馬至栗水。蠕蠕震怖,焚廬舍,絕跡西走。冬十月,振旅凱旋于京師,告于宗廟。列置新人于漠南,東至濡源,西暨五原、陰山,竟三千里。十一月,西巡,田于河西,至祚山而還。
三年春正月庚子,車駕還宮。壬寅,大赦。癸卯,行幸廣寧,臨溫泉,作《溫泉歌》。二月丁卯,司徒、平陽王長孫翰薨。戊辰,車駕還宮。三月壬寅,進(jìn)會稽公赫連昌為秦王。夏四月甲子,行幸云中。敕勒萬余落叛走,詔尚書封鐵追滅之。五月戊午,論討敕勒功,大明賞罰。秋七月己亥,詔諸征鎮(zhèn)將軍、王公杖節(jié)邊遠(yuǎn)者,聽開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員。庚子,詔大鴻臚卿杜超假節(jié)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行征南大將軍、太宰,進(jìn)爵為王,鎮(zhèn)鄴,為諸軍節(jié)度。八月,宋將到彥之自清水入河,溯流西行。丙寅,彥之遣將度河攻治坂,冠軍將軍安頡督諸軍擊破之。九月癸卯,立密皇太后廟于鄴。甲辰,行幸統(tǒng)萬,遂征平?jīng)?。是月,馮跋死。冬十月乙卯,冠軍將軍安頡濟(jì)河攻洛陽,丙子,拔之。辛巳,安頡平武牢。十一月乙酉,車駕至平?jīng)觥<汉?,行幸安定。庚子,帝自安西還臨平?jīng)?,遂掘塹圍守之。行幸紐城,安慰初附,赦秦、隴之人,賜復(fù)七年。辛丑,安頡帥諸軍攻滑臺。沮渠蒙遜遣使朝貢。壬寅,封壽光侯叔孫建為丹楊王。十二月丁卯,赫連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縛出降,平?jīng)?,收其珍寶。定長安、臨晉、武功守將皆奔走,關(guān)中平。壬申,車駕還東,留巴東公延普等鎮(zhèn)安定。
四年春正月壬午,車駕次木根山,大饗群臣。丙申,宋將檀道濟(jì)、王仲德從清水救滑臺。丹楊王叔孫建、汝陰公長孫道生拒之,道濟(jì)等不敢進(jìn)。是月,赫連定滅乞伏慕末。二月辛酉,安頡、司馬楚之平滑臺。癸酉,車駕還宮,飲至策勛,告于宗廟,賜留臺百官各有差。戰(zhàn)士賜復(fù)十年。定州人饑,詔開倉以振之。宋將檀道濟(jì)、王仲德東走。三月庚戌,冠軍將軍安頡獻(xiàn)宋俘萬余人,甲兵三萬。夏六月,赫連定北襲沮渠蒙遜,為吐谷渾慕璝所執(zhí)。閏月乙未,蠕蠕國遣使朝貢。詔散騎侍郎周紹使于宋。秋七月己酉,行幸河西。起承華宮。八月乙酉,沮渠蒙遜遣子安周入侍。吐谷渾慕璝遣使奉表,請送赫連定。己丑,以慕璝為大將軍,封西秦王。九月癸丑,車駕還宮。庚申,加太尉長孫嵩柱國大將軍,以左光祿大夫崔浩為司徒,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為司空。癸亥,詔兼太常李順持節(jié)拜河西王沮渠蒙遜為假節(jié)、加侍中、都督?jīng)鲋莩止?jié)及西域羌戎諸軍事、行征西大將軍、太傅、涼州牧、涼王。壬申,詔曰:「范陽盧玄、博陵崔綽、趙郡李靈、河間邢穎、勃海高允、廣平游雅、太原張偉等皆賢俊之胄,冠冕州邦,有羽儀之用?!兑住吩唬?#039;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如玄之比,隱跡衡門,不曜名譽(yù)者,盡敕州郡以禮發(fā)遣。」遂征玄等。州郡所遣至者數(shù)百人,皆差次敘用。冬十月戊寅,詔司徒崔浩改定律令。行幸漠南。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庫若于率其部數(shù)萬騎驅(qū)鹿獸數(shù)百萬詣行在所。帝因而大狩,以賜從者,勒石漠南,以記功德。宜城王奚斤坐事降爵為公。十二月,車駕還宮。
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尊保太后為皇太后,立皇后赫連氏,以皇子晃為皇太子,謁于太廟,大赦改元。三月丁未,追贈夫人賀氏為皇后。壬申,西秦王吐谷渾慕璝送赫連定于京師。夏五月,宋人來聘。六月庚寅,車駕伐和龍。詔尚書左仆射安原等屯于漠南,以備蠕蠕。辛卯,詔兼散騎常侍鄧穎使于宋。秋七月己巳,車駕至和龍,穿塹以守之。是月,筑東宮。九月乙卯,車駕西還。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玄菟六郡人三萬家于幽州,開倉以振之。冬十月,吐谷渾慕璝遣使朝貢。十一月己巳,車駕至自和龍。十二月己丑,馮弘子長樂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遼西內(nèi)屬。先是,辟召賢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詔以禮申喻,任其進(jìn)退。
二年春二月庚午,詔兼鴻臚卿李繼持節(jié)假馮崇車騎大將軍、遼西王,承制,聽置尚書已下。壬午,詔兼散騎常侍宋宣使于宋。夏四月,沮渠蒙遜死,以其子牧犍為車騎將軍,改封西河王。六月,遣永昌王健、尚書左仆射安原督諸軍討和龍。辛巳,詔樂安王范發(fā)秦、雍兵一萬筑小城于長安城內(nèi)。秋八月,遼西王馮崇上表求說降其父,帝不聽。九月,宋人來聘,并獻(xiàn)馴象一。戊午,詔兼大鴻臚卿崔賾持節(jié)拜征虜將軍楊難當(dāng)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封南秦王。冬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辛未,幸陰山北。詔兼散騎常侍盧玄使于宋。
三年春正月乙未,車駕次于女水,大饗群臣。戊戌,馮弘遣使求和,帝不許。丙辰,南秦王楊難當(dāng)克漢中,送雍州流人七千家于長安。二月戊寅,詔以頻年屢征,有事西北,運(yùn)輸之役,百姓勤勞,令郡縣括貧富以為三級,富者租賦如常,中者復(fù)二年,下窮者復(fù)三年。辛卯,車駕還宮。三月甲寅,行幸河西。閏月甲戌,秦王赫連昌叛走。丙子,河西候?qū)⒏駳⒅?。?yàn)其謀反,群弟皆伏誅。己卯,車駕還宮。進(jìn)彭城公粟爵為王。秋七月辛巳,東宮成,備置屯衛(wèi),三分西宮之一,壬午,行幸美稷,遂至隰城。命諸軍討山胡白龍于河西。九月戊子,克之。斬白龍及其將帥,屠其城。冬十一月,車駕還宮。十二月甲辰,行幸云中。
太延元年春正月乙未朔,日有蝕之。壬午,降死罪刑已下各一等。癸未,出道武、明元宮人,令得嫁。甲申,大赦改元。二月庚子,蠕蠕、焉耆、車師各遣使朝貢。詔長安及平?jīng)鋈酸阍诰熎涔吕喜荒茏源嬲?,聽還鄉(xiāng)里。丁未,車駕還宮。夏五月庚申,進(jìn)宜都公穆壽為宜都王,汝陰公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城公奚斤為恆農(nóng)王,廣陵公婁伏連為廣陵王。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甲戌,行幸云中。六月甲午,詔曰:「去春小旱,東作不茂,憂勤克己,祈請靈祐。豈朕精誠有感,何報應(yīng)之速。云雨震灑,流澤沾渥。有鄙婦人持方寸玉印詣潞縣侯孫家,既而亡去,莫知所在。印有三字,為龍鳥之形,要妙奇巧,不類人跡,文曰'旱疫平'。推尋其理,蓋神靈之報應(yīng)也。比者以來,禎瑞仍臻,甘露流液,降于殿內(nèi);嘉瓜合蒂,生于中山;野木連理,殖于魏郡;在先后載誕之鄉(xiāng),白燕集于盛樂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96/10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