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中易被吸收利用的鐵較少
在全國性的營養(yǎng)調(diào)查中,學(xué)齡兒童每日從膳食中獲得的鐵遠遠多于10毫克的鐵供給量標準。但在鐵的總攝入量中,植物性鐵(非血紅素鐵)占絕大多數(shù),它不易被機體吸收利用,吸收率在5%以下;而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的有機鐵(血紅素鐵)只占很少的比例,一般約為總鐵量的10%?20%。其結(jié)果是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被質(zhì)量上的缺陷所抵消,實際被機體吸收的鐵并不多,不能充分滿足兒童對鐵的需要。再加上許多兒童有腸道寄生蟲病或消化性疾病,使鐵的吸收利用更加減少,缺鐵的情況更容易發(fā)生。
膳食中妨礙鐵吸收的因素較多
在我國的膳食結(jié)構(gòu)中,植物性食品是主要的膳食成分(占60%?70%)。而植物性食品中,含有很多妨礙膳食中鐵被吸收利用的因素。如谷類食品中的植酸鹽可與鐵形成植酸鐵;草酸鹽、鞣酸鹽和磷酸鹽也會與鐵形成不溶于水,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結(jié)合物;蔬菜和谷類中的大量纖維素也會與鐵結(jié)合,使膳食中的鐵不能被吸收。
膳食中能促進鐵吸收的因素較少
膳食中能夠促進鐵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二類:一類是維生素C,無論是水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作為藥物的維生素C,都可促進膳食中鐵的吸收。在一定劑量范圍內(nèi),維生素C的劑量與促進吸收的作用成正比。實驗證明,50毫克的維生素C可使膳食中鐵的吸收增加2倍,100毫克的維生素C可使膳食中的鐵增加3?5倍。
在兒童膳食中,一般維生素C的供給可以滿足需要,但有些兒童偏食,不喜歡吃蔬菜,如果水果也吃的少,就可能發(fā)生維生素C缺乏,使得鐵的吸收不能增強。
膳食中另一類可以促進鐵吸收的因素是瘦肉,包括豬、牛、羊、雞、鴨、魚等。瘦肉不僅本身含有較多的血紅素鐵,容易被機體吸收外,所含的氨基酸還能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由于我國肉類在膳食中的比例還比較小,這也是膳食中的鐵不能被充分利用的原因之一。
? ? 孩子出現(xiàn)貧血,可能是什么原因?qū)е碌模?/p>
兒童貧血多見的是缺鐵性貧血,主要是由于兒童生長發(fā)育比較快,對鐵的需求量比較大。另外,部分兒童有偏食的習(xí)慣,不愛吃肉導(dǎo)致鐵的攝入量減少。
a
因此兒童貧血多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如果貧血較重的話需要給予補充鐵劑,并從飲食方面注意,多進食含鐵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瘦肉,動物的肝臟,血制品,紫菜,菠菜,海帶,木耳等。同時要進食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另外,要糾正兒童偏食的習(xí)慣。
兒童貧血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認為貧血是紅細胞生成不足導(dǎo)致的,兒童貧血包括后天獲得性的和先天遺傳性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紅細胞破壞引起的貧血、兒童溶血性貧血等。在我國南方比較常見的是地中海貧血,北方更多的是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導(dǎo)致的貧血。另外,如果兒童出現(xiàn)明顯的迅速貧血,要注意是否是某些部位出血引起的,要積極尋找病因,才能有效的治療。
b
小兒貧血原因如下:
1、由于紅細胞生成不足導(dǎo)致貧血:臨床常見嬰幼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2、紅細胞破壞過多造成貧血:臨床常見感染性溶血性貧血;
3、失血性貧血:臨床常見急性或者慢性失血性貧血。如車禍、外傷導(dǎo)致肝脾破裂即急性貧血。還有一些慢性失血性貧血,小兒有腸道寄生蟲病、鉤蟲病腸道慢性出血等,均可以導(dǎo)致小兒急慢性失血性貧血。
c
先天儲鐵不足 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鐵,孕后期三個月獲鐵量最多,故早產(chǎn)、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孕婦嚴重缺鐵等均可使胎兒儲鐵減少。 后天鐵攝入量不足 這是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一般足月兒從母體所獲得的鐵只夠其生后4~5月內(nèi)之需,而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鐵量均低,若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則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1.先天儲鐵不足
胎兒從母體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后三個月最多,故早產(chǎn)、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孕母嚴重缺鐵等均可使胎兒儲鐵減少。
2.鐵攝人量不足
這是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鐵量均低,如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3.生長發(fā)育因素
嬰兒期生長發(fā)育較快,5個月時和1歲時體重分別為出生時的2倍和3倍;隨著體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較快,1歲時血循環(huán)中的血紅蛋白增加二倍;未成熟兒的體重及血紅蛋白增加倍數(shù)更高;如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則易致缺鐵。
4.鐵的吸收障礙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響鐵的吸收。慢性腹瀉不僅鐵的吸收不良,而且鐵的排泄也增加。
5.鐵的丟失過多
正常嬰兒每天排泄鐵量相對比成人多。每lml血約含鐵0.5mg,長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鐵,如腸息肉、美克爾憩室、膈疝、鉤蟲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經(jīng)加熱處理的鮮牛奶喂養(yǎng)的嬰兒可因?qū)εD踢^敏而致腸出血(每天失血約0.7m1)。
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營養(yǎng)缺乏病,不止大人會有缺鐵性貧血,大多數(shù)的新生兒也有缺鐵的癥狀,這是由于為及時添加鐵質(zhì)而引起的,那么引起嬰幼兒缺鐵貧血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1、鐵的攝入量不足。人體內(nèi)的鐵主要來源于食物,出生不久的嬰兒,以乳類為主,乳類含鐵量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鐵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僅含鐵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腸道的吸收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更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2、食物攝入影響。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鈣膳食能抑制鐵的吸收。如果媽媽在食物中沒有攝取一定的鐵質(zhì),則容易使寶寶患上缺鐵性貧血。
3、體內(nèi)鐵的儲備量不足。正常新生兒體內(nèi)貯存的鐵量足夠供應(yīng)出生后4~6個月間的造血需求,假如媽媽在孕期鐵質(zhì)攝入不足,就不能把足夠的鐵貯存在寶寶的肝內(nèi),寶寶出生后易患缺鐵性貧血。
4、鐵的丟失或消耗過多。有很多情況會引起寶寶缺鐵,如牛奶過敏可發(fā)生慢性失血導(dǎo)致鐵不足;慢性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影響鐵吸收;反復(fù)感染會使鐵消耗增多。
鐵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yǎng)元素,無論是大人或者是新生幼兒,體內(nèi)的鐵缺乏或者過量都會對健康構(gòu)成威脅,因此,新生寶寶如有缺鐵的癥狀時應(yīng)該及時地補鐵補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ertong/209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不宜多吃的小食品——糖果、巧克力
下一篇: 少女不要拒絕婦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