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上一篇:南懷瑾《圓覺經(jīng)略說》:原版說明
緣起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經(jīng)之真?zhèn)?
釋佛陀多羅傳
佛經(jīng)翻譯在中國
憨山大師注解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的十二位菩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今天是我第一次講“圓覺經(jīng)”,在講“圓覺經(jīng)”之前
,首先跟諸位提一下
,有關(guān)這本經(jīng)在臺灣第一次印行的故事。
事隔三十多年了
,1948年
,我首次從南京來到臺灣,當時帶了很多佛像、佛經(jīng)
,打算碰到合適的朋友就送,讓佛經(jīng)留在臺灣
。結(jié)果
,到臺灣一句話都聽不懂,在基隆的旅館住了三個月之后
,又把佛經(jīng)帶回去了
。
1949年2月底,又到了臺灣
,也同樣在皮箱里
,放了些佛經(jīng)。直到1949年底
,從各路來臺的人很多
,尤其是從四川重慶、西康來的老朋友
,都來到我那在基隆的“招待所”
。那時侯,我家每餐吃飯席開六桌
,我內(nèi)人及煮飯的
,都累得受不了;晚上睡覺時
,在日本式的榻榻米房間里
,到處睡的都是人。
那個時候我到街上逛
,看見書店里擺著的
,都是一些日文書,找不到幾本中文書
,好的四書買不到
,佛經(jīng)則更談不上。
我的一位老同學(xué)朱鏡宙先生
,也來到了臺灣
,也住在我家。有一天他告訴我
,有一件大事要做
。我說什么事?他說不得了
,臺灣連一本佛經(jīng)也沒有
。我說豈止沒有佛經(jīng),連普通書都缺乏
。他說我們要做一件功德
,辦個印經(jīng)處
。我說好呀!你去搞
!你去搞
!因為他是章太炎的女婿,做過財政廳長
、銀行董事長
,地位高,名氣大
,做了很多事
。
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天他愁眉苦臉回來
,告訴我說
,臺灣印經(jīng)處搞不起來。我問為什么
?他說錢不夠
。我心里想,你老哥身邊的黃金拿幾條出來
,不就成了嗎
?但是,此話不能講
,雖然是老同學(xué)
,人到了某個階段,不能隨便開玩笑
。我順手把抽屜一拉
,將里面所有的鈔票抓出來,對他說都給你夠不夠
?他趕緊數(shù)
,大概是二千多吧!我忘了
,那時黃金一兩是二百二十元
。數(shù)完,他高興得把手舉起來說
,夠了
!夠了!阿彌陀佛
!菩薩保佑
!臺灣印經(jīng)處這下開成了!
我說,好了
,你趕緊到臺北去辦吧
!我再問:你第一部印什么經(jīng)?他說唉呀
!這又難了
,佛經(jīng)不曉得到哪里找?我說你等著
、等著
!送官送到縣
,送佛送上天
,我的皮箱里還有幾本佛經(jīng)。一翻
!“圓覺經(jīng)”
,好不好?好
,就印圓覺經(jīng)
。
以上是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所以
,今天我手里拿著“圓覺經(jīng)”無限感慨
,天下事之因緣多奇妙,想不到三十年后在此講“圓覺經(jīng)”
。
大經(jīng)之真?zhèn)?/STRONG>
我平常不太喜歡講“圓覺經(jīng)”,為什么呢?這真是一本大經(jīng)
,太大了
。若分科判教的話,則歸入最大的華嚴宗
,華嚴宗是中國唐代以后新興的佛教宗派
。其根本經(jīng)典“華嚴經(jīng)”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是佛教的大寶庫
,所謂“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叭A嚴經(jīng)”的重點是講“一真法界”
,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的確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真是太大
、太直截了。所以
,我平常很少講“華嚴經(jīng)”及“圓覺經(jīng)”
。
再說,所有的佛經(jīng)
,乃至所有發(fā)宗教
,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
,要求解脫
;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
,悲慘的
。唯有“華嚴經(jīng)”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
,即使是缺陷
,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
、至善
、至美;是一真法界
,萬法自如
,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這也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一乘圓教,沒有所謂大乘
、小乘之分
,只有“見性成佛”,而且是無所偏的圓教
。
但是
,清末民初很多學(xué)者,認為這本“圓覺經(jīng)”是偽經(jīng)
,因為當時的學(xué)術(shù)注重考據(jù)
,疑古之風(fēng)盛行。中國的學(xué)術(shù)思想
,在近三百年來
,偏重于考據(jù)實證之學(xué)
,這是因為清朝的知識分子,看到明代講理學(xué)談心性
,最后把國家都亡掉了
,所謂“平時靜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修養(yǎng)好有什么用
?所以,滿清以后之學(xué)風(fēng)
,轉(zhuǎn)為重實踐及考據(jù)
。到了清末,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
,疑古之風(fēng)盛行
。當時梁啟超等說“圓覺經(jīng)”、“楞嚴經(jīng)”
、“大乘起信論”是偽經(jīng)
。他認為這是后代的得道高僧所偽造
,不過
,假亦假的好。妙的是佛經(jīng)里文字最美的便是這二經(jīng)一論
。
“圓覺經(jīng)”是否就如梁氏等所說
,是后代大禪師所偽造?不見得
。我可以說這的確是真正的佛法
。“圓覺經(jīng)”與“楞嚴經(jīng)”
,應(yīng)該說是佛教的無上密部
,只因為“圓覺經(jīng)”、“楞嚴經(jīng)”的文字實在太美了
,而一般佛經(jīng)的文字沒有那么美
,所以有些學(xué)者認為是偽經(jīng)。
下面我們來看翻譯這本經(jīng)的佛陀多羅的傳記
。
釋佛陀多羅傳 宋高僧傳卷第二記載:釋佛陀多羅
,華言覺救,北天竺罽(JI4:用毛做成的氈子一類的東西
。)賓人也
。(注:唐稱迦濕彌羅,今新疆西南部克什米爾地區(qū)
,盛產(chǎn)綿羊
。)來多羅英
,誓化支那,止洛陽白馬寺
,譯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jīng)
。此經(jīng)近譯,不委何年
?且隆道為懷
,務(wù)甄(ZHEN1:審查)作妄,但真詮(QUAN2:事物的理
。)不謬
,豈假具知年月耶?救之形跡
,莫究其終
。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經(jīng)本一卷
,或分二卷成部
,續(xù)又為鈔,演暢幽邃
,今東京太原三蜀盛行講焉
。
佛祖統(tǒng)記卷三十九:唐高宗永徽六年(西元六五五年)罽賓國佛陀多羅,于白馬寺譯大方廣圓覺修羅了義經(jīng)一卷
。
佛陀多羅中文的意思是覺悟救世
,他是北印度罽賓人。罽賓是國名
,唐朝稱為迦濕彌羅
,在新疆的西南邊,現(xiàn)代稱為克什米爾
,當?shù)厥a(chǎn)綿羊
。佛陀多羅帶來梵文佛經(jīng),(古代印度人
,把佛經(jīng)寫在多羅樹葉上
,稱為多羅莢。)發(fā)愿將佛經(jīng)弘揚到中國來
,他到了洛陽白馬寺
,在那里翻譯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jīng)”。至于來了多久才通曉中文
,以及哪些人幫助翻譯
,那無從考據(jù),所以后人懷疑是偽經(jīng)
。
近代指稱這部經(jīng)是唐朝翻譯過來
,但是
,不曉得何年翻譯出來的,由此可見
,此經(jīng)自古就有人開始懷疑了
。但“隆道為懷,務(wù)甄作妄”
,為了宏揚佛法
,我們務(wù)必仔細甄別此經(jīng)是否有錯誤之處。但是研究的結(jié)果
,不須懷疑
,此經(jīng)所闡釋真如的道理,一點也不偏差
,“真詮不謬”
。既然是真正的佛法,那又何必一定要確知何年何月所翻譯的呢
?站在護法的立場
,只要此經(jīng)大義無誤,不須過于在考據(jù)上鉆牛角尖
。佛陀多羅這位高僧
,最后何時離開中國,到哪里去了
,都沒有資料可查考
。
唐代太和年間
,禪宗的圭峰宗密禪師
,將“圓覺經(jīng)”加以整理注疏,著成判解經(jīng)本一卷
,或分為二卷成為一部書
。圭峰禪師后來又繼續(xù)著述,闡揚“圓覺經(jīng)”深奧的道理
。宋代時
,東京汴(BIAN4:河南開封市的別稱)梁、山西太原
、四川三蜀一帶
,都盛行講“圓覺經(jīng)”。
另外根據(jù)“佛祖統(tǒng)記卷三十九”的記載
,唐高宗永徽六年
,即西元六五五年,罽賓國的佛陀多羅
,在白馬寺釋譯了“圓覺經(jīng)”一卷
。
佛經(jīng)翻譯在中國 在此
,順便向各位大略提一下,佛經(jīng)在中國翻譯的慎重情形
。
諸位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
,翻譯佛經(jīng)很有名的一位外國和尚,就是鳩摩羅什法師
。在南北朝時代
,秦王苻堅為了請鳩摩羅什到中國來,派出了二十萬大兵
,消滅了兩個國家
。在世界人類文化史上,只有中國才會有這種事
,為了請一位學(xué)者
,一位出家法師,居然派出二十萬大軍去接護
,中國文化就有如此氣派
。
派去接鳩摩羅什的大將姓呂,接到了新疆
,準備進入國境時
,聽到秦王苻堅已經(jīng)失敗,他遂在甘肅自立為王
,稱為西涼
。鳩摩羅什在西涼待了好幾年,等到西涼亡了
,才進入中國長安
。
鳩摩羅什到達長安以前,與中國軍隊相處了許多年
,所以
,他的中文已有了根基。再加上皇帝對他的供養(yǎng)與器重
,他的中文當然好
。而且,當翻譯佛經(jīng)時
,參加的人很多
,不是他一個人。方法是由他講一句
,其他人討論再討論
,字字斟酌,往往為了一個字
,討論了幾個月
,才確定一句佛經(jīng)
。
再說唐代玄奘法師的譯經(jīng)院里,擁有三千人之多
,包括在家
、出家,集合了全國有智慧
、有學(xué)識的人才
,而且還包括了基督教的傳教士。玄奘法師甚至將祆(XIAN1:拜火教
,波斯人瑣羅亞斯特所創(chuàng)立
,崇拜火,南北朝時傳入我國)教的經(jīng)典也翻譯了
,有一部摩尼竺天經(jīng)
,不是佛經(jīng),那是祆教的經(jīng)典
。玄奘法師還不只如此
,他把中國的
老子、
莊子翻譯成梵文
,送到印度去
,可惜現(xiàn)在找不到了,因為印度人不知文化之貴重
。不過
,現(xiàn)代的中國人,也已不像以前那么重視文化了
,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
憨山大師注解圓覺經(jīng) 各位手上拿的“圓覺經(jīng)直解”,是明末四大老蓮池
、藕益
、紫柏、憨山之中的憨山大師所著
。憨山是他的號,法名德清
,道德文章好得很
,“夢游集”是他一生之著作。另有“憨山大師年譜”希望大家詳加研讀
,尤其是出家的同學(xué)們更應(yīng)細讀
,看人家如何讀書,如何出家
,如何修行
,如何修道
。
憨山的母親很了不起,對兒子讀書督課甚嚴
。他年紀小被母親逼得緊
,便問母親為什么讀書,母親說:“考功名做官呀
!他問:做什么官
?怎么做?母答:從小做起
,最高可到宰相
。又問:做了宰相,然后如何呢
?母親答說:最后就是罷官(退休免職的意思)
。他說:那有什么意思?一生辛苦
,到后頭罷了
,做他何用?有沒有可以不罷的
?母親亦覺得此兒思想特殊
,就告訴他說:那你當和尚好了,行遍天下
,自由自在
,努力修行的話,還可以成佛做祖
。他一聽
,好!做這個好
!所以
,十二歲的時候,他媽媽就把他送到廟里
。
他的祖師亦了不起
,看這個小孩骨氣不凡,為他請了許多名師
,教他讀四書五經(jīng)
,諸子百家,歷史
、詩
、詞、古文等等。他的祖師一直培養(yǎng)他
,并沒有馬上要他出家
,而且要入世或出世,隨他自己的意思
。到了十九歲
,他才要求祖師為他披剃。各位看看古人的胸襟氣派
,不像現(xiàn)在
,一進廟里就把你的頭剃得光光的。
他的一生
,對國家的政治
、社會、宗教等各方面
,貢獻都非常之大
。他后來當了國師,連明朝的皇太后都歸依他
,萬歷皇帝沒有兒子
,皇太后急死了,皇帝沒有兒子很嚴重
,請憨山主持法會代帝求子
,恰巧生了兒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侍髮λ都幼鹬?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同時也因此而涉及到官廷政治,曾經(jīng)被貶到廣州地區(qū)
。在那里
,他復(fù)興了曹溪六祖的道場,嶺南的佛法也因他而弘揚開來
。
以上是對“圓覺經(jīng)”的譯者佛陀多羅
,及注者憨山大師,所作概略的介紹
。至于此經(jīng)題目“大方廣圓覺修羅了義經(jīng)”
,暫時不講,等全經(jīng)講完之后
,再回過來解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我們看經(jīng)文:
【如是我聞,一時
。】
如是就是這樣
。我聞
,我聽到
。一時,某個時候
。這是佛弟子當年集結(jié)佛經(jīng)時
,記性第一的阿難,將釋迦牟尼佛所說過的話
,憑著記憶原原本本地重講一遍
。為了征信于在場五百位已得神通的大阿羅漢們,每一部佛經(jīng)
,開頭都是“如是我聞”
,表示是我阿難聽到佛這么說的,并不是阿難自己隨便說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耙粫r”的道理以前我已說過很多,此處不贅(ZHUI4)
。
【婆伽婆
。】
婆伽婆
,梵音
,亦名婆伽梵,是佛之果號
。翻譯佛經(jīng)時
,從來不翻,而只是音譯
,因為沒有相等的字義
。英文則叫作BUDDHA
婆伽婆這個名稱包含六個意義:
一、自在:證了道
,成了佛
,一切自在。假如一身都是病
,痛苦不堪
,煩惱多多,這樣就不自在了
。
二
、熾盛:功德熾盛,智慧熾盛
。般若經(jīng)上說菩薩之功德如孔雀食毒
。孔雀鳥吃了蜈蚣、毒蛇等百毒后
,不但不死
,羽毛反而更艷麗更漂亮。大菩薩對于世間法
、出世間法
、魔法、外道等一切法門悉皆深入
,而且愈深入
,般若智慧愈廣大。所以
,大般若經(jīng)上亦說諸菩薩之智慧如大火炬
,無論好的如黃金、白銀
、金剛鉆
、壞的如臭襪子、爛東西等等
,丟進大火里
,全被燒得精光,化為火焰光明
。
三
、端嚴:端正而莊嚴,無量相好
。舉足投足
,任何動作都中規(guī)中矩,令人欽敬
。
四
、名稱:名稱普聞,天上天下
,無所不知
,因為佛是人天之師。
五
、吉祥:大吉利
,大吉祥。成佛是真正的大吉大利大吉祥
,不是世間普通的吉祥
。
六、尊貴:佛稱世尊
,此“世”不只是指人世間
,還包括物質(zhì)世界
、眾生世界,乃至佛菩薩世界
,所謂“天上天下”
,惟(唯)我獨尊”
婆伽婆有此六種意識(意義)
,只稱大自在或世尊
,均不恰當。因此
,一真法界的“圓覺經(jīng)”
,翻譯時為避免以偏概全,“婆伽婆”只好譯音不譯義
。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味正受
,一切如來光嚴主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神通大光明藏”是自性境界
、大光明定境界。真正證了道
,自然進入此大光明定中
,同時也得大神通成就。此神通不是變幻魔術(shù)
,而是大智慧大般若
。此神通更不是天眼通、天耳通
、神足通
、他心通、宿命通
,因為這五通是小神通
,鬼神都有。另外第六通--漏盡通
,鬼神所無
,唯有大阿羅漢才有。佛當然六通具足
,然而此六通尚非佛境界
,佛之大神通比此六通更為廣大。
大光明藏是人人具足的自心本性
,亦是第八阿賴耶識轉(zhuǎn)成大圓鏡智的大光明境界
。此光是常寂光,無相之光
,永遠清凈
。
三昧正受
,三昧是梵音,三味就是正受
。正受是真正得大定
,正定的境界。禪靜入定有八萬四千不同的境界
,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亦是八萬四千境界中的一種。但是
,唯有大徹大悟成佛以后
,才有此三味正定。也就是說
,一切凡夫?qū)⒌诎税①囈R轉(zhuǎn)成大圓鏡智之后
,才進入正受三昧的境界。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
,并非一兩個佛有如此境界
,任何一個佛成就以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都有此境界
。任何一個凡夫眾生,自己本身本來就具備這個境界
,只是沒有悟道
,沒有證道。只要證了道
,一定進入此神通大光明藏三味正受
。所謂佛佛道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光嚴是光明莊嚴
,住持是永恒不變保持,住持正法
,亦謂護持正法
。除非悟了道
,才有資格稱住持
,稱護法
。后來禪宗叢林中,也尊稱寺廟之大方丈為“住持”
【是諸眾生清凈覺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以上所說是佛之境界,但是
,假如眾生一念清凈
,也一樣可以進入此神通大光明莊嚴境界中
。此境界人人具足,本來就有
。不只是人
,就連貓、狗
、牛
、老鼠乃至小小細菌等一切眾生,本身都有此境界
。
而一般眾生為什么不能達到此清凈光明境界呢
?因為住在無明黑暗中,不能自悟自性
,不能清凈,自性光明被障礙了
。被什么所障礙呢
?因為一世眾生晝夜始終沉沒在“散亂”與“昏沉”兩個境界中。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都在散亂中
,所謂散亂包括善念、惡念
、無記(不善不惡)
,普通謂之妄想。不散亂的時候便落入昏沉
,晚上睡覺是大昏沉
,大瞌睡是細昏沉。人生就在此兩個境界中
,不是散亂
,就是昏沉;不是昏沉
,就是散亂
。散亂與昏沉合起來謂之妄念。有此妄念
,所以不能清凈
,自性光明就被障礙了。
為什么要禪坐
、念佛
、念咒、觀想
?就是要做到既不散亂又不昏沉
。不散亂又不昏沉就是戒
,心中沒有善念,沒有惡念
,也沒有無記
,一片天真,這是持戒
,也就是定
;因為沒有散亂沒有昏沉,也就是慧
,因為就在清凈般若智慧覺地之中
。那么,又如何能達到此清凈覺地呢
?
【身心寂滅
,平等本際,圓滿十方
,不二隨順
,于不二境現(xiàn)諸
凈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若能把握住這段經(jīng)文
,“圓覺經(jīng)”不需要講,已經(jīng)講完了
,再講就是多余
,再講就是第二義。以下我們姑且作多余的討論
。
嚴格來說
,學(xué)佛禪坐之真正目的,乃在于求得身心寂滅
,而不是為了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