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對如何觀心這個問題有許多精辟的論述,這里將元音老人散落在其著作和開示中有關(guān)觀心功夫問題的論述,略加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1) 我們學(xué)佛修道認(rèn)識本性之后,就是具正見。見性之后,本來應(yīng)是無修無得無證的,但是你習(xí)氣未了,見境還要動心,那就生死不了,還是要修。為何如此說?因為你成佛之后,佛也不可得,哪還有什么東西可得?所以是無得;既然無得,你證個什么東西呢?所以是無證;無得無證,你本來是佛,不是修成,所以是無修。然而你的習(xí)氣不了,還是要修。如何修呢?無修之修,即是時時觀照,不要用什么方法來修。所以,無修之修還是需要的。
2) 下座觀心,即集中心力,看一念未起時光景,妄念才生,即便覺除。你只看著它,久久,能看的正念與所看的妄念,一齊化去,則親見本來矣。修此法以易于成就故,須善根福德全備者方克承當(dāng)。
3) 觀心就是警覺地看著念頭起處。念頭來了,問它從什么地方來;念頭息下去了,問它到什么地方去。觀心就是觀照,觀察它、照住它,這樣,念頭就不會亂起亂滅、遷流不息了。若不觀照,妄想紛飛、思慮萬千,你反而習(xí)以為常,不覺得亂,這怎么能行?。克砸X,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觀照之心,還是妄心,因為這也是起心動念。沒有真心,就不會生起這個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時候,即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動的時候,能觀之心、所觀之念,就會一時脫落,那就“能所雙亡”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念都沒有了。若不觀照,就不會能所雙亡,就不會脫開,所以一定要觀照……觀心,不是觀肉團心,而是觀心念……我們修心中心法,也是觀心。座上持咒、心念耳聞,念得字字清晰,聽得了了分明。座下觀照,警覺念頭起處,如貓捕鼠。一起念就看見,不隨念轉(zhuǎn)、不為境遷。
做功夫的兩種方法: 一種是聽到開示,認(rèn)識了本性后,時時刻刻保護它,“朝于斯,夕于斯,流離于斯,顛沛于斯”,時時刻刻保護它不動,才有念起就把它轉(zhuǎn)過來,不跟它跑,長期堅持這樣做。另一種是修個具體的法門,或念佛,或參禪,或修心中心法。不僅座上做功夫,座下也要做功夫,要時時觀照,綿密保任,這樣才會有效果。4) 為何要時時觀照?因為我們的念頭多得不得了,剎那的念頭很多。因為我們八識田里的種子太多,好的、壞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們看香蕉,只用眼識,不用意識,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機。如果用意識,看到香蕉就想:“這是香蕉,很好吃。這個大,那個小。”所以一用意識就產(chǎn)生分別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識跟著跑,六識的消息就交給了第七識,七識就傳給第八識,就有種子了。所以要時時觀照,觀照就是:念頭一動就知道,不睬它,要觀照念頭的起處。
5) 昨天有人問我參禪的問題,他說他喜歡參禪,參究“念佛是誰?”,但總是提不起疑情。我對他說:參禪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么換個方法,念頭來了,你就問它從何而來,并不是理睬念頭,而是窮追它的起處。念頭息下去時,你就問它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留住念頭,而是看著它的滅處。如貓捕鼠,貓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剛一冒頭,貓立即撲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時時警覺如貓,妄念一露頭,立即追究它的來處。妄念息下,你就看著它的滅處。這就是參禪法門,目的也是使“念無連續(xù)”。這樣久久用功,念有連續(xù)由熟變生,念無連續(xù)由生變熟。功夫成熟,觸機遇緣,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剎那化于無形,“囫 ”(口+力)地一聲,能所雙亡,根塵脫落,那你就證成大道了。
6) 下座要時時觀照。這個更難,因為人都是跟著境界跑。剛剛下座時還有個定境,知道看著自己不要亂動??墒?,在事情上一做一滾,就忘記觀照了,跟著境界跑了,與平時沒打坐時一樣的亂七八糟,這就不好。所以,我們上座的時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聞,下座的時候要綿密觀照,不要忘記。但是我們在境上也容易忘記,和幾個朋位一談心,什么事情一做,馬上就亂了。念頭來了,要趕快拉回來,觀住自己。一定要做這個功夫,否則就不能上路。
7) 有人認(rèn)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觀照,沒講清楚,而臺灣禪師來傳的觀照有下手處。他認(rèn)為觀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別。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個細(xì)節(jié)都不忽略。在觀照中,當(dāng)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處,即是妄心。元音老人對此說進行評價:真沒講清楚嗎?如果初觀心的人對樣樣事都清楚,這是觀境而不是觀心。觀心者知境本虛而不將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兩空,當(dāng)下無念。正無念時也不執(zhí)著于無念,而當(dāng)念起時也不落于有念,有無皆消,當(dāng)下靈覺。而此靈覺之性,非心非境,全體是空。正于空時,卻又了了分明,全體是假??占俨欢?,更無分別取舍,正于此時,正觀歷然矣!這不是如實觀照嗎?難道要如此人所說,將吃東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qū)⑼康囊鶚烽L期藏貯在心腦中,才是觀照嗎?假如這是觀照,只是魔王的觀照,是下地獄的觀照。
再說,講這個觀照已是多余,已是鈍置了行人。本來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當(dāng)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著照空,才是真正的禪法。此人叫大家每個細(xì)節(jié)都不忽略,這是“不起分別”嗎?這不是著相嗎?細(xì)品食味與淫樂,還要將食品經(jīng)過咽、喉、腸、胃的情形體會出來,這是“當(dāng)下即了”嗎?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將淫欲念發(fā)展擴大到身體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嗎?魔王說法,就是這樣矛盾百出。
8) 觀心最重要的是,你時時要看著念頭起處,也就是集中心力,看著一念未生時光景。念頭一起,你就看見,不跟著跑。念頭不動了,你就看著不動,如貓捕鼠地看著。貓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時,此時貓要看著,不能走開??粗@個心,就是正念。這正念不能沒有,正念沒有,就落于無記,所以,看著這個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著一念未生時光景,也就是時時看著念頭起處,念頭起起滅滅,都不睬它??纯础⒖纯?,久久、久久,忽地一下熟了,一脫脫開來,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脫掉了,那時是真的脫落了,能所雙亡,打開本來,親見本性了。
9) 觀心就是警覺地看著念頭起處。念頭來了,問它從什么地方來;念頭息下去了,問它到什么地方去。觀心就是觀照,觀察它、照住它,這樣,念頭就不會亂起亂滅、遷流不息了。若不觀照,妄想紛飛、思慮萬千,你反而習(xí)以為常,不覺得亂,這怎么能行?。克砸X,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觀照之心,還是妄心,因為這也是起心動念。沒有真心,就不會生起這個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時候,即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動的時候,能觀之心、所觀之念,就會一時脫落,那就“能所雙亡”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念都沒有了。
若不觀照,就不會能所雙亡,就不會脫開,所以一定要觀照。念佛也是觀照、也是止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號攝住,思想不動了,這就是止。自己念、自己聽,聽得了了分明,這就是觀??v然不出聲,心念阿彌陀佛,也聽得清清楚楚,這就是照。照顧佛號、不雜用心,是止;照見佛號、明明歷歷,是觀。觀心,不是觀肉團心,而是觀心念。我們修心中心法,也是觀心。座上持咒、心念耳聞,念得字字清晰,聽得了了分明。座下觀照,警覺念頭起處,如貓捕鼠。一起念就看見,不隨念轉(zhuǎn)、不為境遷。念起即知,就是禪宗所說的“識得”,識得不為冤?。?shy;
10) 只觀境,不觀心,會隨念流轉(zhuǎn)。(因為妄念在不對境時,還是流動不息,所謂“家賊難防”,不是不對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無用,必須雙照才行。觀照之心,還是妄心,因為這也是起心動念。沒有真心,就不會生起這個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時候,即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動的時候,能觀之心、所觀之念,就會一時脫落,那就“能所雙亡”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念都沒有了。若不觀照,就不會能所雙亡,就不會脫開,所以一定要觀照。
11)元音上師海口開示 弟子問:請師父開示觀心法要。
元音上師答曰:觀心最重要的是,你時時要看著念頭起處,也就是集中心力,看著一念未生時光景。念頭一起,你就看見,不跟著跑。念頭不動了,你就看著不動。如貓捕鼠地看著。
弟子問:貓鼠何喻?
師答曰:貓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時;此時貓要看著,不能走開,看著這個心,就是正念。這正念不能沒有,正念沒有,就落于無記。
弟子曰:噢!正念沒有,就是無記。
師答曰:對!正念沒有,就是無記,所以,看著這個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著一念未生時光景,也就是時時看著念頭起處,念頭起起滅滅,都不睬它??纯?、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脫脫開來,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脫掉了,那時是真的脫落了,能所雙亡,打開本來,親見本性。
弟子問:觀心時看得太緊怎么辦?
師答曰:不要怕。從前來果、虛云禪師他們看話頭時,常常是拿著飯忘記吃的,他們才看得緊,執(zhí)著得很呢!巡堂的僧人發(fā)現(xiàn)后,"啪"地一巴掌打過去,參禪人心一驚:哎呀!我的話頭給他打掉了。參禪人正看話頭,還沒恰到好之處,功夫火候還不到,就被這一打驚住了。所以,坐禪時不能這樣亂打人??丛掝^,看到恰到好處時,外面有個聲音,"嘩"地一激發(fā),就打開了。(注:如今精進用功者少,懶懶散散者多。曾見幾多人觀得緊也?遑論太緊乎?)
當(dāng)然,用功要善于調(diào)整,松緊適度。如琴弦,太松即走調(diào),甚至發(fā)不出聲音;太緊,弦要斷。故松緊適度,方能奏出優(yōu)美的樂曲。我?guī)煾迪嗔f,做功夫就象手里握一只鳥,握得太緊鳥要死,太松了鳥要飛走。要即不捏死鳥,也不要讓它飛奏,松緊適度。做功夫太緊了也不好,比如打坐不顧身體實際,加時、加座,太緊了身體吃不消,那時要生病的。身體吃得消,就加座加時,吃不消就放松點,總之要從實際出發(fā)。我們做功夫,無論上座修法,還是下座觀照,都要善于調(diào)和。
弟子問:師父,我觀心,見念頭來了,就叫它停下來。有時一停下來,什么念頭也沒有了,這時怎樣做功夫?
師答曰:就看著它!什么念頭也沒有時,就看著它!
弟子問:看那沒有念頭的嗎?
師答曰:對!能看的心不能沒有,所以要看著它。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時,"忽"地脫開來,能看的心沒有了,那就好了。
弟子問:師父,我觀心常常忘失,怎么辦?
師慈祥地笑道:哈哈……一忘記你就把它拉回來了。
弟子曰:晚上我上床睡覺,只是一觀就睡著了。
師慈祥地笑道:哈哈……你看念頭不動,就睡著啦?
弟子曰:以前我坐在上班的汽車上是睡不了覺的,現(xiàn)在我一觀心就睡著了。
師更是慈祥地笑道:哈哈……這是毛病??!用功人的毛病有兩個,一是掉舉,一是昏沉。掉舉時念頭多,念頭不多時,就昏沉睡著了。做功夫昏沉?xí)r,眼睛要張開,或念佛或持咒語,而且要出聲念,把昏沉驅(qū)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zfs/613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語[注音]及功德
下一篇: 增長精氣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