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行法后,就會體會到為什么《佛說般舟三昧經》先滅。
宣化上人講,《楞嚴經》講了50陰魔,把一切邪魔的面目的揭示得清清楚楚,所以它驚天動地,所以一切陰魔才想辦法讓它先滅。
同樣的道路,《佛說般舟三昧經》把修行的過程和方法說得太過于明明白白,太過于簡單,又是樂修、喜修,簡單得我們都不相信,而且現(xiàn)代人越來越注重安樂,什么都講究休息,處處以車代步,以為吃苦是受罪,吃不得暫時的苦,認為人不可能7天不用休息,更別說90天了。由認為自己不能做到、到認為別人也不可,最后懷疑非佛所說。
佛言:癡人自於前世不供養(yǎng)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妒。貪財利故,欲求名譽。但欲譁說,不信深經。聞是三昧不信不樂不學。反誹謗是經。言非佛所說。
《大乘起信論》裂網疏卷第六云何修精進門?
所謂修諸善行,心不懈退。當念過去無數(shù)劫來,為求世間貪欲境界,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畢竟無有少分滋味。為令未來遠離此苦,應勤精進,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眾生,修諸善行者。通則六度四攝,別則四種三昧。
所謂:
常行三昧。如般舟等。
常坐三昧。如一行等。
半行半坐三昧。如法華等。
非行非坐三昧。如覺意等也。
心不懈退者??偯魅N精進也。
當念過去等者。被甲精進也。
為令未來等者。攝善精進也。
大悲利益等者。利樂精進也。
佛學大詞典——
【常行三昧堂】
【常行三昧】 天臺宗所立四種三昧之一。又作般舟三昧。即依般舟三昧經,于七日乃至九十日中旋繞行道以期見佛之修行方法。
文殊般若經所說之‘一行三昧’為‘常坐三昧’,相對于此,常行三昧,特指專事行旋法。
修行時,獨居閑處,常乞食,不受別請,嚴飾道場,備諸供具香肴甘果,盥沐其身。
修行期間在阿彌陀佛像周圍步行,口中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心中想念阿彌陀佛,即步步聲聲念念皆在阿彌陀佛,稱為三昧。完成此三昧即能見諸佛,故又作佛立三昧。
善導所著《般舟三昧行道往生撰》中,將‘般舟’意譯為常行道,即以三業(yè)無間,故有此稱。
又于《觀念法門》一書中,詳述般舟三昧見佛法。
至宋代以降,所盛行之蓮社念佛,即繼承此法而來。
日本則以天臺宗開祖最澄于比睿山所立修四種三昧之制為始。[摩訶止觀卷二上]
(參閱‘般舟三昧’ 4300)
般舟三昧很早以前就知道,也寫過報道,很羨慕他們有福報的人,能行般舟三昧。一個人在九十天中,不睡覺,日中一食,經行不斷真的很不可思義?,F(xiàn)在不會感覺迷惑了,可以想像得出來,行者在行般舟三昧的時候實際上是進入佛所說的世界里面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zfs/616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以前種下惡因,如何讓果報減輕甚至消除
下一篇:
少為人知的改命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