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的價值是不錯的,市面上優(yōu)質的和田玉籽料深受大家追捧。但是也有不少商家利用了這一點制造假的和田玉籽料,不少人選購的時候分不清哪一些是真的和田玉籽料。其實鑒別和田玉籽料的真假不是很難,我們從這三方面去著手就可以。
形狀
要了解和田籽料的形狀特點,首先要了解和田籽料的產狀成因。
昆侖山脈的原生玉礦經過千萬年的自然風化剝離、分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于峽谷之中,然后再經過雨水、山洪的沖刷、搬運滾落入河中。
之后在河流中再經過千百萬年的翻滾、碰撞和磨擦,玉石的棱角被慢慢磨圓。
這時玉石中硬度偏軟和含有雜質的地方也被逐漸磨去,最后剩下的就是品質最為優(yōu)秀的精華部分——和田玉籽料。
因此,天然和田籽料都呈現自然圓潤的形狀,整體看去給人一種自然和諧的感覺,這是歷經千百萬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選礦所致,因此毫無做作的違和感。
而假籽料的形狀是通過人工后天干預而成,一般采用滾筒修型和機磨修形,但是無論哪種修形方法,都不會有真籽料那種自然流暢的感覺。
仔細觀察的話,會發(fā)現假籽料要么是修型過度,過于圓潤,完全沒有一點天然氣息;要么是修型不足,個別位置會留下細微的人工修飾痕跡。
皮色
自然環(huán)境中形成的和田玉籽料由于長年在河水中磨擦和浸泡,受到水體或自然環(huán)境中其他礦物質的影響,往往在玉石表面的原生玉色中帶有其他次生顏色,因此被稱為皮色籽料。
皮色籽料表面的次生皮色,一般常見的有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同時還有秋梨、灑金、棗紅、虎皮、黑等等顏色。
琢玉匠人往往利用和田籽料的天然皮色可以制作俏色巧雕玉器,自然成趣,彌足珍貴,這也是和田玉籽料最明顯的特征之一。
而籽料造假者則采用各種化工顏料浸、泡甚至高溫反復噴烤的手段來制作假皮色。
但無論多么逼真的假皮色,終究無法擺脫扭捏做態(tài)的人工模仿特征,假皮色在玉石上的過渡非常不自然,往往給人一種生硬且不和諧的感覺。同時,假皮色本身的光澤也相對暗淡,沒有籽料真皮真色、皮色一體的光澤。
而且,天然籽料表面往往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綹裂,而綹裂處的天然色沁一般表現為內重外輕,這是天然籽料長時間在水環(huán)境中受沁的結果,通常還會在綹裂處形成“水草紋”;而假籽料的綹裂處沁色恰恰相反,一般呈現外重內輕的特點,甚至往往將綹裂處皮色弄得糊涂一片,故意掩蓋人工染色的效果,卻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毛孔
天然籽料在生成過程中,要在自然環(huán)境中經歷千百萬年的流水沖刷與翻滾碰撞,因此在表面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天然磨擦痕跡,這種痕跡非常像皮膚上的毛孔,因此也成為和田籽料的另一個顯著特征。
而造假籽料則采用滾筒、噴砂甚至機器鑿搗的方法來制作假毛孔,和真籽料相比,假籽料的毛孔呈現非常不自然的狀態(tài)。
假籽料毛孔一般要么過于均勻,要么過于凌亂,這同天然籽料毛孔自然分布的狀態(tài)有明顯區(qū)別,只要認真的觀察和比較,兩者的分別還是十分明顯的。
在全世界所有的寶玉石品種中,和田玉的韌性是最高的,這是由于和田玉的礦物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正是由于和田玉的這種細膩堅韌的原料特點,使其具備了極為完美的可塑性,甚至非常繁縟細致的雕刻技法都可以得到完美的體現,正如明代玉雕大師陸子岡那巧奪天工的治玉技藝被古人贊嘆道:”玲瓏奇巧,花如毫發(fā)”,這種既“堅”又“韌”的原料優(yōu)點,在其他礦物原料中并不多見。
因此,要正確地理解和田玉的特征,就要深入地了解和田玉的品質,這也是每個熱愛玉石收藏朋友的必修課,要養(yǎng)成多觀察、多比較、多思考的好習慣。
鑒別和田玉籽料真假,是一種綜合判斷的過程。
1,紫外光,看皮色,起螢光的,是化工染色做皮。
2,十倍放大鏡看毛孔,毛孔必須細密,分布無規(guī)律。毛孔粗規(guī)律分布,不用再看,滾筒機做出來的毛孔。
3,看料質,手把玩,油性足,糯性好。打光,結構細膩。
基本上過三關,是不是籽料,有一定經驗就能區(qū)分了。
和田玉籽料鑒別應該從從顏色、光澤、外形、
裂紋、硬度和韌性等特征以及儀器檢測測試著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顏色過于濃艷、漂浮、不自然、沒有漸變過渡形態(tài),沿裂隙或棱線分布富集。
(2)兩層顏色分布具有強烈的色差,一面為鮮艷皮色,一面是純凈肉質。
(3)表面酸蝕層,常為白色或黃白色,與白色礓石類似,具有熒光反應。
(4)碰撞坑光澤與外部光澤不一致。
(5)外形過于完美,不自然,沒有磕碰的痕跡,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態(tài),表皮有磨圓和自然磨蝕的痕跡(皮殼)
。
(6)表皮漂白和褪色的情況,可見蝕痕。
(7)可見磨砂、拋光的痕跡,而和田玉籽料可見磕碰的痕跡,如“指甲紋”。
(8)表面大面積的硬度偏低,而和田玉籽料多數表面硬度比較高。
平時多多逛逛專業(yè)的網站和論壇,對鑒別知識的積累很有幫助,我這就是在琢藝軒網站上的文章學到的,他們家的文章很專業(yè),和田玉也很正宗,多去看看受益匪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wan/184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和田玉籽料圖片
下一篇: 翡翠中的四大名翠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