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藥,可治療一切“怪病”
現(xiàn)在人意識到濕濁才是現(xiàn)代人最大的健康頑敵。這也是我反復強調(diào)陽氣不足,濕邪不去,吃再多藥品補品都如同隔山打牛的意義所在。
老百姓都知道治病要除根,那么怎么才能除病根呢?
其實祛除痰濕就是在挖病根,哪怕是認為不治之癥的惡病,都能通過這種治療取得明顯效果。道理很簡單,痰濕是滋生疾病的溫床,祛除痰濕,改變?nèi)梭w的內(nèi)環(huán)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關于除濕,我也介紹過不少方法。例如薏米紅豆湯、炒薏米茶、面包干等。這些都是側(cè)重于食療的。對一些體內(nèi)有濕邪但還沒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來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體內(nèi)濕邪過重,已經(jīng)引發(fā)了各種頑疾怪病的朋友,就需要使用這篇文章里我介紹的方法了。
這個方法也很簡單,叫做三子養(yǎng)親湯。就是用炒萊菔籽、炒白芥子、炒蘇子打粉沖服。有化痰、理氣、除濕、溫中、降逆的功效。
簡單的三樣中藥,既清除了體內(nèi)的濕邪毒素,又疏通了經(jīng)絡調(diào)養(yǎng)了氣血,還增補了脾胃功能。
對于咳嗽、痰濕、哮喘、濕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體質(zhì)等慢性病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
這三味藥在中藥店都能買到。
炒萊菔籽150g、炒蘇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藥店打成細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個月為一療程。
用開水沖服,這個藥沒什么異味,稍微有點辛辣。
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濕。此方還對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帶下病等婦科頑疾有很好的療效。
三子養(yǎng)親湯在臨床應用上,猶如常山趙子龍的一條長槍,使用起來可以說是一當十,所向披靡。
對于有“代謝綜合癥”的人,雖然有前面說的虛的問題,但僅僅吃補腎藥是不夠的,還要有針對體內(nèi)污垢的“去污劑”,什么是去污劑呢?過去有個名方叫“三子養(yǎng)親湯”,即是用萊菔子、蘇子、白芥子組成的。
這三個“子”其實在我們食物當中也經(jīng)常能見到,如烤肉時包肉的蘇葉,它的籽兒就是蘇子;冬天北方要腌芥菜疙瘩,白芥子就是芥菜的籽,萊菔子大家熟悉,就是蘿卜籽兒。
其中,蘇子是降氣的,萊菔子是下氣祛痰的,白芥子是促痰排出的,而且三個“子”;都是溫性的,原方是用來治療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吃多了,飲食不化,導致痰濕存于體內(nèi)。
這個方子非常適合“代謝綜合癥”的人靈活運用,因為“代謝綜合癥”;本身就是一種衰老的表現(xiàn),即便你罹患它的時候剛過四十歲,但從代謝機能上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無異,而那些存留在體內(nèi)不能及時代謝出去的東西,是需要有火力燃燒和推動的。
十個胖子九個虛,相比他們超標的體重,胖子一般都是陽虛的,所以驅(qū)除他們體內(nèi)的痰濕,也就是污垢,一定要選擇溫性的“去污劑”因為痰濕是陰性的,非溫熱性的,非陽熱性的藥物不能運化出去。
現(xiàn)代人總喜歡“排毒”除了蘿卜之外,海帶、芹菜、梨等,所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幫助通便,從而達到排毒的效果,但還是蘿卜的作用最直接,生吃可清肺、胃之熱,熟吃可去脾、腸之積.
要知道,蘿卜如果生吃的話,可以去上焦的熱和痰,比如我們春天的時候因為天氣燥熱流鼻血,或者干咳、嗓子疼,吃生蘿卜和梨就比較合適;而如果你明顯地感到自己消化不好,或者知道這頓又吃多了,問題一般出在中焦。煮熟的蘿卜,也就是熟的萊菔子,解決的就是位于中焦的脾胃問題。
只要你不是體質(zhì)虛的需要“人參”來托著才有力氣,只要你不是十分消瘦,而且總有手腳心熱的那種陰虛癥狀,三子養(yǎng)親湯確實能夠起到改善“代謝綜合癥”的作用,這也體現(xiàn)了金元四大家中張從正的治病理論:不補之中有真補存焉。
這個方子雖然全是老百姓打食、消食的東西,卻能調(diào)動出身體的潛力,使人渾身清爽,原因很簡單:它驅(qū)除了體內(nèi)的臟東西。
逍遙丸、歸脾丸、健脾丸:3味常見的中成藥,你所不知道的新用途
逍遙丸、歸脾丸、健脾丸都是生活中很常見也很常用的中成藥,在用這些藥的時候,大家往往都有一套固有的認定,比如說肝郁氣滯服用逍遙丸,脾胃虛弱則用健脾丸、歸脾丸來進行調(diào)養(yǎng),但其實,這些常見的中成藥可不僅僅只有這些功效,還有這些作用不要錯過。
一、逍遙丸
逍遙丸最早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著名的調(diào)和肝脾的名方,也被譽為“女性圣藥”。
除了疏肝理氣,逍遙丸在這4個方面也能發(fā)揮不錯的功效。
1、調(diào)理慢性肝炎;
2、緩解經(jīng)期綜合癥;
3、調(diào)理肝郁氣滯導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
4、協(xié)助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二、歸脾丸
歸脾丸的前身是南宋的濟生腎氣丸,到明代添加了當歸和遠志兩味藥之后,歸脾丸才真正問世。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出發(fā),歸脾丸還有這4個典型的作用。
1、改善缺鐵性貧血;
2、防治冠心??;
3、調(diào)節(jié)竇性心動過緩或陣發(fā)性心臟過快;
4、調(diào)理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三、健脾丸
健脾丸主要針對的是脾胃虛弱、飲食難化等疾病,除了調(diào)理脾胃,促進消化的功效之外,健脾丸還有如下功效:
1、抗菌消炎
中醫(yī)上有“喉咽干燥, 病在土脾”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口舌咽喉部有炎癥,多于脾胃虛火上延、脾失健運有關,而健脾丸能健脾化濕、清熱和胃,因此對口瘡反復發(fā)作、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咽炎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對抗胃潰瘍
中醫(yī)在治療潰瘍時多注重脾胃的整體養(yǎng)護,健脾丸中的芍藥、甘草成分可用于緩急止痛,與其他組方合用,能起到很好的固護脾胃、協(xié)助治療和調(diào)養(yǎng)胃潰瘍的目的。
三味藥雖好,但也不是能盲目隨意服用的,關于主治功效和禁忌,大家可以對照下面這張表格,切忌盲目服藥、錯誤服藥。
脾虛,濕熱盛,送你三味藥,一味健脾、一味清熱、一味祛濕
新春佳節(jié),在歡喜的日子里,祝福大家闔家歡樂,虎虎生威!
春節(jié)少不了聚餐,年夜飯這一環(huán)節(jié),而很多人飲食稍不注意會出現(xiàn)胃脹,不消化,大便稀溏或者干結,口氣大,痰多,舌苔厚膩的情況,這兩天也有朋友向我咨詢這類問題,上面的現(xiàn)象說明你濕熱內(nèi)盛,脾虛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該怎么辦?
上面說到的問題主要是脾虛濕盛的問題,為什么會脾虛濕盛呢,我們的脾具有升清,布散作用,把胃傳來的腐熟過的半成品加工成水谷精微等成品功人體應用,當脾虛弱時,很多半成品不能充分加工,會形成一些垃圾,比如濕濁,脾具有運化水濕作用,脾虛得化,運化水濕的功能也會降低,導致水濕在體內(nèi)堆積,濕聚還會成痰,還會生熱,形成濕熱、痰濕。
大家會有疑問?脾虛是怎么形成的呢?脾虛主要和我們后天飲食不節(jié)制有關,有的人,早飯不吃,午飯隨意吃點,晚飯大快朵頤,這種不規(guī)律的飲食最傷脾胃,時間久了,脾胃就虛弱了,所以,平時要養(yǎng)成吃早餐的習慣,而且晚飯不要吃太飽。
對于已經(jīng)形成脾虛濕盛的情況了,這個時候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及時止損,但體內(nèi)的濕氣已然形成,自行代謝消失還是比較難的,今天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健脾、祛濕、清熱,解決這些問題。
教給大家三味藥,健脾祛濕還能清熱,分別是白術、黃連、佩蘭
首先來看一下白術 ,白術的作用重點體現(xiàn)在不僅能健脾還能燥濕,濕的來源是脾虛,白術不僅能健脾還能健脾祛濕,標本同治,對于脾虛濕盛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氣虛倦怠無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白術不僅健脾燥濕,還能止汗,對于肺脾氣虛,表氣不固的自汗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全幼心鑒》中以白術配合黃芪、浮小麥來治療虛汗不止的情況。此外,白術還有安胎的作用。
第二味是黃連 ,黃連苦寒,入胃和大腸經(jīng),能夠清熱燥濕,對于脾虛濕熱盛出現(xiàn)的腹瀉,嘔吐,舌苔黃厚膩等情況有很好的作用,對于胃火盛的消谷善饑,煩渴多飲,還可以配合生津液的天花粉、地黃等。黃連還能入心經(jīng),清心瀉火解毒,對于心火盛,脾腎虧虛,心神不交出現(xiàn)的失眠和上熱下寒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一些瘡瘍腫毒,發(fā)熱神志不清也是黃連的治療范疇。黃連與白術配合,白術健脾燥濕,黃連清熱利濕,既能健脾,又能去濕熱??梢钥焖俳鉀Q脾虛濕熱內(nèi)盛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黃連苦寒,需搭配溫運脾胃的藥物,脾胃虛寒不要服,普通人也不可以久服。
最后搭配一味佩蘭 ,佩蘭氣味芳香,芳香可以化濕,醒脾,把被濕困住的脾喚醒,性偏涼,配合白術、黃連,健脾、燥濕,清熱、醒脾,標本同治,熱者寒之,解決脾虛腹脹胃口不好,濕熱內(nèi)盛的大便稀薄,口干,口大,消谷善饑問題。
最后總結一下,如果脾虛,還有濕熱盛,痰多,舌頭胖大苔還黃膩,口苦,大便糖稀,腹脹,口氣大,能吃,三味藥,白術燥濕健脾,黃連清熱燥濕,佩蘭芳香化濕,三者配合,節(jié)能很好解決上面問題了。大家學會了嗎?
注:黃連常規(guī)3-8克,寒性體質(zhì)應用要慎重,不可久服,不可大量服用
焦三仙的具體功效是什么?
推薦如下 : 消積化滯焦三仙在中醫(yī)的處方上,經(jīng)??吹健耙晃丁彼帯谷?。其實,它不是一味藥而是三味藥,即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為什么這三味藥經(jīng)常合用呢?這是因為這三味藥均有良好的消積化滯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焦麥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類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療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則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藥合用,能明顯地增強消化功能。因此,臨床上醫(yī)生常將三藥合用并稱為“焦三仙”。麥芽,經(jīng)大麥發(fā)芽而成,將麥芽置鍋內(nèi)微炒至黃色,噴灑清水,取出曬干,即為焦麥芽。焦麥芽具有健脾和胃、舒肝化滯之功,用于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等癥?,F(xiàn)代研究認為,麥芽中富含淀粉分解酶、轉(zhuǎn)化糖酶、脂化酶、維生素B等,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山楂,切片曬干,置鍋內(nèi)用武大炒至外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取出曬干,即為焦山楂。口服山楂能增加消化酶,促進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對因吃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脘腹脹滿、噯氣、不思飲食、腹痛、腹瀉者,療效尤佳。此外,現(xiàn)代藥物試驗表明,山楂有緩慢而持久的降低血壓的功效,還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可舒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收縮力,對抗心律失常。因此,有利于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神曲,為全麥粉和其他藥物(青蒿、蒼耳,辣蓼、杏仁、赤小豆等芽)混合后經(jīng)發(fā)酵而成的加工品。取神曲置鍋內(nèi)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nèi)部焦黃色,取出,噴灑些消水,放涼,即為焦神曲。神曲經(jīng)發(fā)酵而成,凡發(fā)酵之品都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因此,對于飲食內(nèi)傷所致的消化的不良、胸痞腹脹頗有效驗。由此可見,“焦三仙”的確是消食導滯,健運脾胃的良藥。患有食滯者,可用焦三仙各30克,水煎服,日1劑,一般連用3天即可見效。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