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食養(yǎng)人
2023-05-04 11:34:19
您好,小兒腎虛是指小兒腎常不足,腎屬水,主藏精、水液代謝的生理功能失常以導致腎臟精氣陰陽不足的一種綜合癥狀。冬季天氣逐漸寒冷,寒為陰邪,容易損傷腎陽。可適當給寶寶多吃溫補益腎的食物,如核桃、腰果、芡實、山藥、紅薯、南瓜等。中醫(yī)認為,黑色入腎,補養(yǎng)腎氣也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紫米、黑米、香菇、紫菜等,不僅益腎,還能潤肺生津。但需要留意的是,黑米、黑豆等不太容易消化,要注意烹飪方式并控制好量。堅果類的許多食物也有不錯的補腎效果,如花生、胡桃仁、松子、板栗等。腎虛的孩子會表現(xiàn)在寒冷的冬天里,孩子晚上睡覺卻還流汗,高燒后的孩子更多見。到了冬天老是上廁所,即使喝水很少,尿床的次數(shù)卻增加了。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常州-薛**
回復
-
姜齊
回復小孩腎虛。在一般情況下屬于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因為小孩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是會有不同程度腎虛表現(xiàn)的,如遺尿則表現(xiàn)為尿床等等。這些癥狀一般隨著小孩子的不斷長大,癥狀會消失的。一般不需要作特殊處理。
-
匿名用戶
回復小孩腎虛應以食補為主,藥bai補為輔。小兒飲食結構的重點在于適當添加一些補益腎陰腎陽的食物,借此適度地促進小兒的生長發(fā)育。
一些不含激素的補腎食物是很好的選擇,如韭菜、核桃仁、豬腰子、羊肉、羊脛骨、雞、鴨、蝦米、海參、蚌、泥鰍、龜、鱉、牛奶等。當然,也要辨別小兒的體質——偏熱還是偏涼,然后查閱食性,再結合具體條件靈活食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韭菜
韭菜又叫起陽草、壯陽草、長生韭,是一種質嫩味鮮、營養(yǎng)豐富的蔬菜,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韭菜還是一味傳統(tǒng)的中藥,具有溫中補虛,補腎壯陽的作用。常用以治療脾腎虛寒導致的遺尿、多尿、陽痿、遺精等癥。
2、黑豆
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消腫下氣、潤肺燥熱、活血利水、祛風除痹、補血安神、明目健脾、補腎益陰、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痙攣、產后風疼、口噤、癰腫瘡毒,可解藥毒,制風熱而止盜汗,烏發(fā)黑發(fā)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
3、泥鰍
泥鰍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補腎壯陽、利水解毒的功效;入藥可用于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等病癥。但泥鰍在食用時也需要了解其禁忌,泥鰍不能與狗肉同食,陰虛火盛者忌食。此外,如果食用一定要選新鮮活泥鰍煮食效果才會更佳。
4、淡菜
淡菜“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事,理腰腳氣。”(《日華本草》)而韭菜為補陽之物,故可協(xié)同奏效。用于肝腎不足,精血虛虧,眩暈,盜汗,腰痛,陽痿,小便余瀝。腎虛陽痿之人,淡菜配伍麻雀肉燉食;體虛盜汗和小兒生長發(fā)育不良者,淡菜配伍雞蛋炒食。
5、栗子
中醫(y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腰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腹瀉,腎虛造成的腰膝無力及小兒脾胃不健等。準備排骨150克,去殼鮮板栗50克,將排骨洗凈焯水后,與板栗一同燉煮至軟爛,調味即可。
6、豇豆
豇豆性平,味甘,具有補腎和健脾的雙重作用。如《本草綱目》記載:“豇豆補腎健胃,生精髓。昔盧廉夫教人補腎氣,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鹽食之?!爆F(xiàn)代《四川中藥志》也介紹:“豇豆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睂δI虛小便頻數(shù)者亦宜。
-
寧吉兒
回復寶寶腎氣不足怎么辦
小寶寶腎氣不足可以后天來補,可以吃含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E,鈣多的食物治療。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動物性食物如瘦肉類,像豬、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雞、鴨、魚、蝦、蟹等,像雞蛋、鴨蛋等;乳類,像牛奶、羊奶等。
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 小麥胚芽、豬腿肉、大豆、花生、裏肌肉、火腿、黑米、雞肝、胚芽米等;七腮鰻、牛肝、雞肝、香菇、小麥胚芽、雞蛋、奶酪等也可食用。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萵筍葉及柑橘皮中含量也很豐富,幾乎所有綠葉蔬菜中都有維生素E。
富含鈣的食物: 奶類不但含鈣豐富,且吸收率高,是補鈣的良好來源;蛋黃和魚貝類含鈣很高,泥鰍、蚌、螺、蝦皮含鈣也極高。
寶寶腎氣不足的癥狀
尿床——腎氣不足
小兒尿床并不稀奇,正常情況下,小兒1歲后白天已漸漸能控制小便,隨著小兒經脈漸盛,氣血漸充,臟腑漸實,排尿的控制與表達能力逐步完善。若3歲以后,小兒還不能在熟睡時自主控制排尿,就是遺尿癥,就是俗稱的“尿床”。到底尿床的.背后隱藏了什么小兒健康的秘密呢?
中醫(yī)認為,遺尿多與膀胱和腎的功能失調有關,尤其以腎氣不足,膀胱虛寒為多見。腎的開闔主要靠腎的氣化功能來調節(jié)。腎氣不足,就會導致下焦虛寒,氣化功能失調,閉藏失司,不能約束水道而遺尿。先天腎氣不足,體質虛寒及有隱性脊柱裂的患兒多屬此證。腎氣不足,膀胱虛寒所致的小兒遺尿癥會出現(xiàn)熟睡中多次遺尿,小便清長的特征性表現(xiàn),同時伴有面白少華、神疲乏力、智力較同齡兒稍差、肢冷畏寒等腎氣虛的癥狀。
五遲——腎精虧虛
正常情況下,小兒在6個月時能獨坐片刻,8個月會爬,在9個月左右能站立,10個月可扶走,12個月時能獨立行走,一出生即有頭發(fā),出生后4~6個月乳牙萌出,1歲時能說出簡單的生活用語,2歲后能簡單的交談,5歲后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意思。
中醫(yī)認為,小兒如果在2~3歲時還不能站立、行走,則為立遲、行遲;初生無發(fā)或少發(fā),隨年齡增長仍稀疏難長則為發(fā)遲;12個月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齒萌出過慢則為齒遲;1~2歲還不會說話則為語遲。此為小兒發(fā)育遲緩的“五遲”。
腎主骨,腎不足則骨不充,可出現(xiàn)立遲、行遲;齒為骨之余,若腎精不足,可見牙齒出遲;發(fā)為血之余、腎之苗,若腎氣不充,血虛失養(yǎng),可見發(fā)遲或發(fā)稀而枯;言為心聲,腦為髓海,若心氣不足,腎精不充,髓海不足,則見語言遲緩、智力不聰。由此可見腎臟在生長發(fā)育中的重要性。
五軟——精髓不充
在中醫(yī)術語中,常與“五遲”相并稱的就是“五軟”,五軟是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當小兒半歲前后,頸項仍軟弱下垂為頭項軟;咀嚼無力,時流清涎為口軟;手臂不能握舉為手軟;2歲半以后尚不能站立行走為足軟;皮寬肌肉松軟無力為肌肉軟。
因五遲、五軟的病證常常同時存在,所以中醫(yī)通常將其并論、并治。當小兒出現(xiàn)五遲、五軟癥狀時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