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蘋果養(yǎng)生 2023-06-02 23:36:02
附分穴位位置圖
目錄附分穴位位置圖附分穴的名詞解釋附分穴的功效與作用附分穴的配伍功效附分穴的主治病癥附分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附分穴位于我們人體的背部位置。此穴位具有緩解頸脖疼痛 、手肘麻木所產生的不適癥狀。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
。附分穴與其他穴位相配合,也可以治療各種頸椎與肩背的病癥
。同時
,這個穴位還對感冒和肺炎疾病有很好的治愈效果。本篇
,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附分穴的養(yǎng)生知識
。包括:具體位置、名詞解釋
、功效與作用
,以及配伍功效和療法的注意事項,都分別是哪些
。希望能夠對廣大網友們有所幫助
。
附分穴位位置圖

附分穴的位置,位于人體的背部
,當?shù)?胸椎棘突下
,旁開3寸。
附分穴的名詞解釋
附分穴
,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
。手
、足太陽之交會穴。是臟腑外輸脊背的氣血物質
,在此構成膀胱經經脈的附屬分支
。
附:隨帶、附帶也;分:分開
、分出也
。
附分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物質在此形成一條經脈的附屬分支。
附分穴的功效與作用
緩解治療頸項強痛
、肘臂麻木
、肩背拘緊、肋間神經痛
、感冒
、肺炎等。
功效:舒筋活絡
,疏風散邪
。
附分穴的配伍功效
配大椎穴、風池穴
、后溪穴治療頸項強痛;
配大椎穴
、肩髃穴治療肩背拘急疼痛
。
附分穴的主治病癥
運動系統(tǒng)疾病:頸椎病
,頸部肌肉痙攣;
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豪唛g神經痛,副神經麻痹;
其它:肺炎
,感冒
。
附分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
【附分穴的療法原則】:寒則補之或微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
【附分穴的針刺方法】:附分穴
,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
;不可深刺
,以防氣胸。
【附分穴的艾灸方法】:附分穴艾條溫灸5—10分鐘
,附分穴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
靈道穴的功效與作用附準確位置圖
靈道穴
,屬于手少陰心經,位于人體的前臂掌側
,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腕橫紋上1.5寸。本穴屬金
。屬金
,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xiàn)出的五行屬性。
【取穴位置】
靈道穴位于人體的前臂掌側
,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腕橫紋上1.5寸。
【穴位解剖】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
,深層為指深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挥谐邉用}通過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
,尺側為尺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生發(fā)心氣
。
主治:主治心痛
,暴喑,肘臂攣痛
。
【穴位配伍】
配內關
、巨闕
、中沖治心絞痛;
配人中
、合谷
、巨闕治癔病
;配天突
、天窗治暴瘖;配尺澤
、少海治肘攣
。
配外關,有舒筋通絡活血的作用
,主治臂痛
,指麻,關節(jié)炎
。
配廉泉
,有利舌啟閉的作用,主治舌強
,暴喑
,癔病。
配郄門
,有安神寧心
,鎮(zhèn)靜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
,怔忡
,心痛。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失音
、腕臂痛
。
【日常保健】
冠心病犯病時,可用拇指先輕揉靈道穴1分鐘
,然后重壓按摩2分鐘
,最后輕揉1分鐘,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
,10天為一療程
,間歇2~3天,可進行下一療程
。經觀察
,揉按治療后心絞痛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亦有改善。
人體特種穴位便于辨證(干貨收藏)
一
、臟腑病在俞穴的反應:
心臟病的反應點在心俞穴:
肝臟病的反位點在肝俞穴;
胃臟病的反應點胃俞與隔俞穴;
肺臟病的反應點在肺俞穴;
腎臟病的反應在腎俞穴;
糖尿病的反應點在胰俞穴;
癌癥的反應點在隔俞穴
。
二、必須記住的16個穴位
。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經脈一一申脈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絕骨
內外傷一一承山
一切疹病一一百蟲窩
頭痛一一百會
鼻病一一風門
尿多一一小指第一關節(jié)上
更年期病一一隱白
咳喘一一定喘
闌尾病一一闌尾穴
主升一切一一百會
主降一切------涌泉
膽襄炎一一膽襄穴
面癱一一遷正 (牽正)
三
、古今醫(yī)家最重視的穴位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申
、列缺
、合谷
四大今穴:三陰交、懸鐘
、胰俞
、隔俞(血壓三陰交,懸鐘中風拋
,胰俞糖尿病
,腫瘤隔俞瞧。)
四
、萬金難買的名醫(yī)秘驗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
1、婦科:子宮
、卵巢
、盆腔等病在環(huán)跳穴有反應。男科病亦有反應
。
2
、婦人久治不愈的頸肩酸痛一般為有婦科病。
3
、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應。
4
、上腹器官
,特別是胃、十二指腸
、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應
。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間反應劇烈
。便秘大腸俞附近多有錯位
。
5、肝膽病在期門有反應
、陽陵泉也有反應
,環(huán)跳穴也有壓痛則可確診:
6、下腹各器官在氣海
、關元
、中極有反應
。
7、腸胃病在足三里有反應
。
8
、印堂穴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要穴。
9
、太陽
、頭維、鳳池三穴配合應用幾乎對任何頭痛
、眩暈有特效
,對美尼爾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
10、中府穴是肺經臟屬病變廿現(xiàn)經絡反應的壓痛點
。
11
、坐骨神經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壓痛點。
13
、心臟疾病用青靈穴配內關有特效
。心絞痛發(fā)作,重按極泉
、中沖
、至陽三穴
12、心臟病突發(fā)危急
,叫病人仰臥
,一手指頭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內關
、中郄門穴5-10分鐘即可恢復
。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風池
、項強取承漿
,頭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澤
,重按肩井對頭痛有特效
15
、腰痛取腹部對應點,用揉法
,揉至熱力自腹部深處透到腰部患處
,腰痛可緩解,此時再治腰
、事半功倍
。
16、指壓飛揚穴(外踝上7寸后1寸)對感冒頭痛發(fā)熱有特效。
17
、特效穴:呃逆壓涌泉
,發(fā)熱取大椎,崩漏取隱白
,腹個瀉便秘取天樞
。
18、回陽救醒新穴:足心穴
,在腳掌底(腳趾除開)長度足中線和寬度足中線之交*點即是
,此穴回陽復蘇快過人中,一般一分鐘即醒
。按摩涌泉各36次手撫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
19、溫灸肝俞
、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
,針陰上穴(陽陵泉上1.5寸)平補平瀉、針尖向上斜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一日一次
,留針5分鐘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動作
,效果良好。
20
、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
、膏肓。
21
、肩中治療癱疾
、肌肉痿縮、小兒麻痹療效好過肩耦
。
22
、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
23
、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
、腰痛重點按壓
、大腸俞
、腎俞
,20-30秒,一天3次
,幾天即可--過量的飲食可引起腰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25
、陽萎
、早泄:取命門、不容
、中脘
、天樞、關元
、進行按壓每穴3-5分鐘
。早泄按壓:內關及會陰,每穴10分鐘
。
26
、糖尿病重點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結推散,背部為脾
、胰
、肝、腎
、三焦俞
。
27、三陽絡透郡門
,能使腦部肌肉和神經瞬間失去知覺
,放松肌肉。
28
、下關穴牙痛的克星
,對上牙痛有特效。
29
、內臟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現(xiàn):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
。肝膽疾病右背側重度不適,胃病后背疼痛
。胰腺 (脾)病后背橫行疼痛
。子宮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
30
、風濕點:膝關節(jié)內側間隙處 (內膝眼內側旁開2寸
,上水區(qū)點:骸骨上緣稍外萬凹限處,主治風濕
。
31
、涌泉與完骨可治失眠。
32
、龍點 (委中下四橫指處)
,主治頸椎病及高血壓
,早期效果較好!
附人體必要記得二十個穴位
1、腋下
常按揉極泉穴
,有效的消除心臟的郁毒素
2、肘窩
出現(xiàn)痰黃氣喘、咽喉腫痛
、心煩心熱
、咳嗽咳血、失眠多夢
、口腔潰瘍等問題
,可以拍肘窩5 8分鐘左右
3、膝窩
膝窩部位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做委中穴
,走的是膀胱經
。如果身體出現(xiàn)不通暢,毒氣不能及時排除
,就可能引發(fā)關節(jié)炎
,平時可以常按摩此位置。
4、陰陵泉
常按陰陵泉
,可以起到健脾除濕效果。體內出現(xiàn)脾濕
,按揉5分鐘
,可使脾濕好轉。
5、足三里
可以有效的健脾健胃
、除濕氣。睡覺之前可以選擇按摩10分鐘左右
,復方皮疹
、皮炎等疾病。
6、承山穴
承山穴也是除濕氣最有效的一個學位
。濕熱體質者,平時要按揉此穴
,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
。
7、豐隆穴
豐隆穴
,可以有效的祛濕化痰
,長期按揉可起到健脾護胃效果。經常拍一拍
,會有效的去除痧斑
,對身體減肥也有著很好的效果。
8、膻中穴
膻中穴
,位于人體的胸中間,刺激膻中穴可以起到調理氣血
,快速恢復元氣等效果
,還可以緩解不良情緒。
9、肩中俞
肩中俞
,經常出現(xiàn)肩椎病、肩痛等情況的
,可以有效地額緩解疼痛
,促進血液循環(huán)。氣喘
、咳嗽
、看東西模糊,都快按壓這個學位
。
10、內關穴
內關穴,對胃疼
、暈車有著一定的緩解效果
,當出現(xiàn)惡心、嘔吐
、胃疼就可以選擇按壓這個內關穴
,就會出現(xiàn)不錯的效果。
11、腎俞穴
腎俞穴
,是補腎抗衰老的好方法。經常按壓此穴可以緩解腰疼
、對腎虛起到治療的作用
。
12、合谷穴
合谷穴
,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穴位
,可以有效的止痛的效果,牙痛
、頭疼
、腹疼等都是不錯的治療方法。
13、風市穴:通經絡
,瘦大腿
風市穴
,經常按壓,可以舒筋活血
,起到減肥的作用
,解決腳氣、腿腳麻木等疾病
。
14、陰陵泉:祛濕,瘦小腿
陰陵泉
,可以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
,有利于腸道消化,祛濕
、減肥
15、豐隆穴:祛濕化痰
豐隆穴,可以起到健胃除濕的效果
。經常按壓
,每次3分鐘左右,就會有效的幫助身體除濕化痰
。
16、照海穴:緩解咽喉干燥
堅持按壓,時間10分鐘左右最佳
,就可以起到緩解咽喉干燥的效果
。
17、內庭穴:祛胃火
內庭穴
,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治療牙痛
、口臭、便秘等癥狀
,幫助我們去除胃火
。
18、大敦穴:清醒頭腦
大敦穴
,經常按壓可以幫助我們祛肝火
,治療腹瀉、腹脹等
。
19、厲兌穴:通調腸胃
歷兌穴,具有很好的通調腸胃
、清熱祛濕
,經常按壓可以促進腸胃暢通,有利于排便
。
20、竅陰穴:調理偏頭痛
、足跟痛
竅陰穴,可以調理偏頭痛
、下肢麻木
、足跟痛等癥狀。每天堅持按壓3分鐘
,就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附中脘穴位位置圖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上4寸。
【功能主治】
胃脘痛
,腹脹
,嘔吐,呃逆
,翻胃
,吞酸,納呆
,食不化
,疳積,膨脹
,黃疸
,腸鳴,泄利
,便秘
,便血,脅下堅痛
,虛勞吐血
,哮喘,頭痛
,失眠
,驚悸,怔忡
,臟躁
,癲狂,癇證
,尸厥
,驚風,產后血暈
。
【穴位配伍】
配百會
、足三里
、神門治失眠、臟躁
;
配膻中
、天突、豐隆治哮喘
;
配梁丘
、下巨虛治急性胃腸炎;
配肝俞
、太沖
、三陰交、公孫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
配上脘
、梁門(電針20分鐘)治膽道蛔蟲癥;
配陽池
、胞門
、子戶(針灸并用),治腰痛
、痛經
、月經不調(子宮不正);
配氣海
、足三里
、內關、百會治胃下垂
。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