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為何不阻止武則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武則天的一生,功與過都留給了后人評說,她的確有功,但是過也不少。在她還只是一個妃子的時候,竟然能在身為天子的唐高宗李治的眼皮底下,將他的原配與妃子王皇后和蕭淑妃殘害致死。那么,既然李治是皇帝,為什么對于武則天這樣的作為不加以制止?他為什么沒有保護她們呢?
武則天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惡毒的女人,其對情敵王皇后、蕭淑妃的處置更令人發(fā)指。那么,曾作為唐高宗李治身邊最為尊貴的兩位女人,雖已被冷落而被囚宮中。但她們畢竟是李治的原配、寵妃,且蕭淑妃又誕有皇子、公主。而李治又是仁弱之主,也并非那么絕情。那為何李治卻不能保護王皇后、蕭淑妃,而被武則天殘害呢?
歷史上另一件殘害皇帝寵妃的著名事件,則是西漢呂后稱制時。而將劉邦的寵妃-戚姬,斷去手足,剜去雙眼,熏聾雙耳,灌以啞藥,而關在廁所里,并取名“人彘”。呂后對此頗為得意,便讓自己的兒子劉盈前去觀看,卻把劉盈嚇得大驚失色,禁不住地說:這不是人干的事,我為太后子,太后卻做出如此之事,我還怎么能做皇帝呢?。自此,大病一場,也不再理朝政,數年之后,也就怏怏死去了。
呂后殘害戚姬,是在劉邦去世之后。而武則天卻何以敢在李治的眼皮底下,公然殘害王皇后、蕭淑妃?王皇后出身於太原王氏,為西魏尚書左仆射王思政的曾孫女。而蕭淑妃則出身於蘭陵蕭氏,為南朝齊、梁宗室后裔。此二人分別出身於北方、南方的最高門第,論家族出身,遠不是武則天能比擬的。
而據《新唐書·列傳一》記載:..初,帝(李治)念后(王皇后),間行至囚所,見門禁錮嚴,進飲食竇中,惻然傷之,呼曰:皇后、良娣無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辭曰:妾等以罪棄為婢,安得尊稱耶?流淚嗚咽。又曰: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復見日月,乞署此為'回心院'。帝曰:朕即有處置。
可見,王皇后、蕭淑妃雖被處置,但李治仍對她們懷有感情,甚至可以說是余情未了。但正因為如此,也才為此兩位女人迎來了滅頂之災。
史載:...武后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死,殊(肢解)其尸。初,詔旨到,后再拜曰:"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罵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后聞,詔六宮毋畜貓。武后頻見二人被發(fā)瀝血為厲,惡之,以巫祝解謝,即徙蓬萊宮,厲復見,故多駐東都。
武則天如此殘害王皇后、蕭淑妃,一則,因其惡毒、妒忌。二則:也懼怕王皇后、蕭淑妃再得皇帝恩寵,東山再起。但為何李治貴為天子,卻任武則天恣意妄為,連兩個女人都保護不住呢?一則是,因為武則天正得恩寵。
其次,李治性格過於仁弱,而對性格潑辣的武則天有所畏懼。據史載,武則天得志之后,處處掣肘李治,李治不能忍受而與上官儀商議廢黜武則天的皇后之位。詔書都已草擬完畢,可當有人奔告給武則天。武則天前來申述之時,李治又遲疑后悔,還把上官儀給出賣了(史載:.武后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召儀與議。儀曰:“皇后專恣,海內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钡凼共菰t。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訴,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儀教我)。
第三,李治欠缺理政能力,而離不開武則天。從早期的蕭淑妃寵冠后宮,到后來對韓國夫人(武則天之姐)、魏國夫人(武則天之外甥女)母女的寵辛。都足以說明李治對武則天的感情,其實也并非那么般深厚癡戀。李治性格仁弱,武則天卻歹毒專橫,性格仁弱的男人,其實不大會對歹毒專橫的女人產生真正的愛意的。
那為何武則天的地位卻沒有被動搖呢?乃是因為李治的性格比較懦弱、欠缺主見,屬於那種依附性的人格。而在“帝制時代”,家國一體,為防皇權旁落,懦弱的皇帝往往依賴於強悍的內主,才能駕馭如長孫無忌那般的權臣。正因為李治離不開武則天,才使得武則天恣意妄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