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韯畛晒鬄槭裁床缓陧椨?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倆人打架,先是用嘴罵再是用手打,打勝的還要指著人家的背影說:你個慫貨。
這一連串的行動,全是情緒主導,基本不動用任何理性思維質。意氣用事,氣不過就罵、罵不解氣就打、打完還不盡興就接著罵。
街頭打架可以這么玩,政治較量就不能這么玩。做任何事之前,必須得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為什么要怎么做,做事情不僅要有動機而且要有目的。
第二個是這么做會有什么影響,動機滿足了、目的達到了,還得看結果是否能承受。
媳婦花錢大手大腳,于是回家打媳婦一頓,動機是心疼錢、目的是教育媳婦,結果卻是離婚了。那這種事就不能做,因為影響太大。
以這兩條原則為分析工具,就能解答劉邦為什么不黑項羽的問題。
01.劉邦為了黑秦朝也不能黑項羽
秦人講求五德終始說,于是以周為火德而水能克火,所以認為自己為水德。
漢朝呢?漢朝剛開始就沒管什么德不德的,直接全盤接手秦朝的典章制度。劉邦入咸陽,直到漢武帝時代,漢朝人才按照五德終始說,確定自己為土德。
五德終始說,現(xiàn)在看沒啥意義,但是古代看卻極重要。因為它直接解釋了正統(tǒng)的問題,也就是王朝的先后繼承關系。這實際上是一個合法性的問題。秦以周為火德而已自己為水德,那秦朝就是繼承了周朝的統(tǒng)序。漢朝呢?漢朝也承認秦朝的合法性,認同自己繼承了秦朝的統(tǒng)序。
所以,這就是涉及一個統(tǒng)序轉移和合法性建構的問題。秦繼承于周,但實際上周末亂世已經(jīng)亂了好幾百年。秦朝接序,是在結束亂世、救民水火。所以,秦朝統(tǒng)一就可以了,沒必要跟天下費什么話,因為周朝早就沒了。
但是,漢朝卻必須得解釋自己這個政權是怎么來的,也就是解釋自身的合法性問題。漢朝認識怎么辦的?就是拼了命地黑秦朝,秦始皇殘暴、秦二世無德,秦朝就是官逼民反所以自己交出了政權,于是高祖劉邦接手。
所以,漢朝黑秦朝,就有動機有目的了,動機是建構自身合法性、目的是鞏固統(tǒng)治。當然,收到的結果也很好,天下黔首紛紛點頭稱是。
這是漢朝要干的事情,就是黑秦朝。但是,秦朝到底是誰滅的?的確是劉邦第一個進的咸陽,接手了秦政權。但是,秦亡之后,給天下定章程的是項羽。所以,司馬遷才寫項羽本紀而不是項羽列傳。原因就是自秦亡到大漢統(tǒng)一這段時間,是項羽時代。所以,殘暴的秦帝國,是項羽滅的,至少也得說是劉邦、項羽和天下諸侯一起滅的。
漢朝要黑秦,而滅秦的是項羽,然后漢朝還得黑項羽。這就太復雜了,讀過書的人都繞不明白了,天下百姓就更不明白大漢的宣傳工作到底要講什么了。政治宣傳工作,就是講一個高度概括卻無比簡單的故事。而最簡單的故事就是秦朝不是東西,所大漢取而代之。這就行了,再說一句話都是多余。你非要加上一個項羽,就是在畫蛇添足。所以,漢朝就是為了認真而清晰地黑秦朝,也不會再把項羽拿出來說事。
02.黑項羽的影響一點兒也不會好
黑項羽,解釋不了這樣幾個問題:
一個是劉邦和項羽合作過,二人是同袍還約為兄弟。
如果說項羽是一個腦頂長瘡、腳底流膿、渾身冒壞水的東西,那么跟項羽稱兄道弟的漢高祖劉邦是什么人。
另一個是項羽的滅秦功績,抹殺不了。
巨鹿之戰(zhàn)打得太精彩,也太重要。這一戰(zhàn)之后,秦朝就只能亡國了。但巨鹿之戰(zhàn)的時候,劉邦偷襲關中去了,跟他沒關系。所以,劉邦就是再不要臉也不能說巨鹿之戰(zhàn)是自己遠程指揮的。項羽的這功勞,劉邦搶不來也抹不掉。
第三個是劉邦的漢王是項羽封的,漢朝的名字都是項羽給取的
諸侯聚集咸陽,而后項羽宰割天下山河,劉邦被封巴蜀為漢王。所以,劉邦正式成為諸侯王,是因為項羽分封。而劉邦也就是頂著漢王的名號,統(tǒng)一了天下。就是為了項羽分封這個情節(jié),劉邦也不能過分的黑項羽。
劉邦黑項羽,這件事會產生很多重要影響,而這些影響都是劉邦以及大漢朝所接受不了的。
即便劉邦很恨項羽,很有做這件事的動機,但是因為影響太不好,所以劉邦也不能做。
03.總結:黑項羽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劉邦以及大漢王朝,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情緒主導而只能理性和利益主導。因為這是國家大事,而不是街頭格斗。
所以,就要問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么、一個是啥影響。
為什么黑項羽:動機和目的都不支持。
動機不支持,雖然秦末是楚霸王了一段時期,但是劉邦好漢朝依舊認為自己接手的是秦朝統(tǒng)序,跟你項羽沒半毛錢關系。忽視,是最厲害的武器。劉邦和漢朝這么一忽視,就把項羽忽視成了一般諸侯王,跟九江王英布、魏王豹、趙王歇、齊王田廣一個層級。
目的沒意義,黑項羽就是為了劉邦出口氣,因為劉邦一直被項羽揍。但是,皇帝和國家思考問題,不能從出氣的角度來思考。沒意義的事,就不能做。
黑項羽啥影響:影響不能承受。
黑項羽,直接影響大漢黑秦朝的中心工作。好好地講著秦始皇的殘暴和秦二世的荒唐,你突然整出個項羽是咋回事。
黑項羽,解釋不了秦亡以后的項羽時期。連司馬遷都承認在秦朝與漢朝之間有一個項羽時期,所以《項羽本紀》,劉邦改變不了這個歷史。更要命的就是,自己的漢王以及大漢的國號,還是項羽封的。
黑項羽,就是在變相抬高項羽。黑社會大哥要黑人,也得找個大哥來黑,總不能找個馬仔就各種污吧。所以,大漢要黑人,也得找個能匹配的對手。而堪當對手的,只有秦朝。漢朝黑秦朝,黑秦始皇、黑秦二世、黑李斯、黑趙高,都可以。但是,你大漢朝發(fā)動國家機器去黑項羽,這就有點兒殺雞有了牛刀。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會影響時勢,在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之后,六國臣服,沒有人敢和始皇帝作對,但是秦始皇死了就不一樣,那些被壓制的人紛紛跳了出來,陳勝吳廣喊出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撼動了大秦王朝的旅程, 不久群雄并起,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時勢造英雄,項羽等人涌現(xiàn)出來了。
項羽這個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英雄,也是一個悲劇英雄,打得敵人都佩服,他的存在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后項羽分封天下,自稱西楚霸王,霸氣至極,但是在和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失敗,烏江自刎,留下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遺憾。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成王敗寇的傳統(tǒng),失敗者是沒有發(fā)言權的,劉邦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劉邦沒有對項羽落井下石,也就是說他沒有污名化項羽,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一、完全沒有必要
劉邦成為了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是一位勝利者,完全沒有必要再踩一腳,這一方面能夠顯示他的仁義,也能顯示他的大度,身為一個皇帝確實需要一個正面形象。你看我連我最大的敵人都能原諒,更不要說你們了,所以你們老師跟著我們干吧,不會虧待你們的。
二、不僅不污化,還要大力宣傳
劉邦出身不是很好,被他老爹稱之為無賴。項羽可以說出身貴族,而且當時項羽是當世名將,諸侯臣服,反觀劉邦比較弱小,但是項羽最后卻敗給了他看不起的劉邦,這說明什么,說明劉邦比項羽更加高明。你這么強大卻敗給了我,還不能說明我比你更加有本事嗎?
如果你項羽是一灘爛泥,我劉邦勝了你,也沒有什么可夸耀的,只有你更強大了,我打敗了你才能證明我。所以說劉邦不僅不會污化項羽,反而會給他傳名,這樣才能更加顯示自己的偉大。
其實縱觀歷史上,那些失敗者大多數(shù)名聲不是很好,比如秦二世,比如隋煬帝等,但是項羽卻是一個例外,一個讓人敬仰的失敗英雄。
成王敗寇的觀點禁固著人們的思維,而道義和規(guī)則卻被淡化甚至忽略。況且歷史從來就是由勝利者來寫,以致很多歷史真象只能從蛛絲馬跡中去提煉以達到還原歷史真像的目的,往往有時觀點各異,爭論不休。
請看馬超臨終時對劉備的遺言:"臣家族200多口,幾乎全被曹操殺害,只有堂弟馬岱,請讓他來執(zhí)理臣業(yè)已衰敗的宗廟祭祀,深深托付陛下。時年47歲。張郃曾和趙云交戰(zhàn)三十合,然后撥轉馬頭就走;與馬超交戰(zhàn)二十合,也敗下陣來,但卻與張遼和張飛各大戰(zhàn)五十余合,不分勝負,可見張郃武功其實不弱。只有張將軍才能安定人心。并且在夏侯淵戰(zhàn)死后力主推舉張郃代理漢中前線最高長官,并且立即得到曹操的認可,派人千里送來符節(jié),由此可見張郃在曹魏的地位。
而本紀系專門為帝王立傳而設。因此,項羽在史實之地位,即 為帝王之尊!且《史記》系漢帝國官方承認且予以發(fā)行之史料 ,故極具權威性,因此,項羽為冦之說不成立!而且,與之關聯(lián)甚密,且至今仍使用之成語典故頗多,鴻門宴,破釜沉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足以明證其為干古之豪杰!
對劉邦、項羽的評價,最早有記載的當然是司馬遷。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很高,將其列為本紀。至少在司馬遷心里,項羽、劉邦都是和秦始皇一個級別的帝王。
先看《大風歌》和《垓下歌》:《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钝蛳赂琛?--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劉邦能知人用人,項羽能識人卻不能用人,陳勝和吳廣連識人都不能,就是個普通農民起義,劉邦所謂無賴,就是不真正意義上的無賴,他只是啃老,不肯下田做事,才被稱為無賴,其實怎么說呢,劉邦腦子很好使,有小聰明,在例舉項羽十罪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最重要的是劉邦連陳平這種人都敢啟用,說明他真的能用人,不管對方名聲如何,只要有才都啟用,這就是劉邦。陳平名聲不好,傳聞和他嫂子有緋聞。
劉邦的天下,就在于他之人用人, 劉邦當時也是運氣好,有蕭何在旁協(xié)助,都說劉邦有一種魅力,能讓別人心甘情愿的幫他,據(jù)說是帝王的魅力,蕭何就乖乖地幫他了
首先要明白一點,秦是項羽推翻的,準確來說是被反秦聯(lián)軍推翻的。幾乎所有的秦軍主力都是被項羽打敗的,劉邦是趁項羽與秦主力大戰(zhàn)之時偷襲關中。
陳勝吳廣是農民起義,當時的社會,農民的力量太弱,主要的經(jīng)濟軍事力量都掌握在六國貴族和領主的手中。陳勝吳廣的革命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把所有的貴族都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而項羽是楚國貴族,他起義反秦得到了六國貴族的積極支持。所以聯(lián)軍能推翻秦。秦亡后,項羽若想統(tǒng)一天下,他的敵人就是其他聯(lián)軍,他的實力當時沒把握打敗聯(lián)軍,于是只能分封18王,循周制,共治天下。所以他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因為殺劉,即釋放項羽要對其他聯(lián)軍開戰(zhàn)的信號,所以項羽要安撫劉邦。如果讓項羽再來一次鴻門宴,他一樣不殺劉邦。歷史不會被一兩個細節(jié)左右。
當然真正令我比較佩服的還是漢高祖劉邦,一個農民起義的領導者,能夠將識人,用人,留人,運用到如此地步才是一個真正的管理者。 漢初三杰,再怎么厲害也是為劉邦所用,這足見劉邦在用人上的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朝為何特別崇拜關羽連孔子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