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歷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小知識是鮮為人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廣大喜愛歷史的小伙伴們講講關于乾隆的后宮有什么?清代后宮的管理政策有哪些?。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也是最長壽的一位皇帝,一共活到了88歲。同時乾隆也是一位比較癡情的皇帝,從之前播出的一些影視作品中,大家也應該有所了解。乾隆皇帝一生共有3位皇后、5位皇貴妃、5位貴妃、妃嬪12位、貴人12位、常在4位。其中孝賢純皇后和孝儀純皇后最為出名,孝儀純皇后也是嘉慶皇帝的母親。實際上乾隆后宮和以往的清朝皇帝相比,漢人女子明顯多了很多,而乾隆的身世在民間也流傳著一個奇妙說法。
古時候的皇帝坐擁三宮六院,妃嬪眾多,是自古以來許多男人十分欽羨的對象。不過羨慕歸羨慕,許多人想要三妻四妾,但卻不知道妻妾太多,對皇帝而言其實也是一種煩惱。
這些皇帝的后妃們,即便并不全是名門閨秀,但也都受過一定的教育,有各自的想法和需求,而非簡單的花瓶和擺設。如果對偌大的后宮放任不管,叢林法則之下容易導致后妃之間出現(xiàn)惡性“宮斗”,不利于皇室的團結。因此,如何對龐大的后宮進行有效管理,是每一位皇帝都要考慮的一個難題。
我們知道,管理學上一個非常有效的做法,即所謂的等級晉升制度,把一個群體的人員劃分成三六九等,讓所有人通過良性競爭去爭取更高的位置,來促進一個團體的進步和團結,這在后宮中也是適用的。
后宮中的等級制度,從上至下,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在清代,嬪以上的皇帝妻妾有人數(shù)限制,其下如貴人、常在、答應等,則不限定人數(shù),這就好比我們今天所說的有編制和沒編制的區(qū)別。后宮中沒編制的女子,要努力爭取編制,而有編制的女子,努力的目標則是更進一步,用簡單的話來說,這便是后宮中的生存法則了。
那么后宮中的女子要憑借什么來獲得晉升呢?首先最重要的一點,自然是要得到領導的識拔,這里說的領導,既包括皇帝,也包括皇后。妃嬪們擁有美艷的姿色,或者特殊的才藝,都是業(yè)務能力的加分項,如果得到皇帝賞識,就有機會得到晉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得到皇后的支持,會讓晉升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其次,所謂母憑子貴,能否為皇帝誕下皇嗣,也是后宮女子能否得到晉升的重要考核標準。一般而言,只要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至少都能升到嬪以上的“有編制”的地位。
然而,對后宮中的女子們而言,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決定了自己在后宮中地位的下限,但其上限,卻受到自己的出身的制約。
第一,清代后宮妃嬪中,有望門貴族出身,也有普通旗員出身,還有所謂的“辛者庫”出身。其中辛者庫即內(nèi)務府的洗衣局,辛者庫出身即奴婢出身的女子。出身地位低的女子,在后宮中起點低,上限也低。例如康熙朝的良妃衛(wèi)氏,雖然為康熙生下了非常有才干的八阿哥胤禩,但因為她是辛者庫出身,位分排在五妃之末,并且因為這一點,八阿哥也不被康熙所喜。從這個角度來說,后宮中除母憑子貴外,子憑母貴也是成立的。
第二,清朝推行所謂“滿漢不通婚”的政策,其實更為嚴謹?shù)恼f法,是“旗民不通婚”。在清光緒朝以前,旗人與漢民通婚是被禁止的,不過若是漢軍八旗的漢人,則允許與滿人通婚。清代后宮中的漢人女子,其實都是漢軍八旗出身,而不是民間的漢人民女。
清朝歷代皇帝的后妃中,不乏旗人出身的漢族女子,但總體而言,其地位比滿籍或蒙古籍出身女子要低一等。不過這其中卻有個例外,在乾隆朝,乾隆皇帝似乎并沒有太過看重后宮中女子的地位出身,不管是滿是漢,抑或是奴婢出身,乾隆都沒有太多的歧視和偏見。
如乾隆朝的孝儀純皇后,即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女主角原型令妃魏氏,便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清列朝后妃傳稿》記載:
“高宗孝儀純皇后,仁宗之母也。本姓魏,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稱魏佳氏。”
從這段簡短的記載,我們可以讀到很多信息。令妃家族本是漢人,姓魏,因其祖先早年投靠滿洲,加入了漢軍八旗,改姓為魏佳氏,從事奴仆的工作。正如我們前面講到的,因為其家族加入了八旗,孝儀純皇后才有了被選為官女子入后宮的機會。
然而,令妃既是漢人,又是辛者庫的包衣下人出身,乾隆卻對她十分抬舉。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晉封令妃為皇貴妃,其時皇后輝發(fā)那拉氏仍在世,但遭到冷落,令妃已成為實際上的六宮之首。后來乾隆更是將令妃所生之子永琰立為繼承人,所以清朝后來的嘉慶皇帝,身上其實有一半的漢人血統(tǒng)。
在乾隆后宮中,令妃并不是特例。例如乾隆的皇貴妃高佳氏,皇貴妃金佳氏,都和令妃一樣,其族原為漢人,且都是包衣下人出身,但這并不妨礙乾隆晉封這幾人為皇貴妃。且根據(jù)清史研究專家高陽先生的統(tǒng)計,在乾隆后宮妃嬪中,有超過一半的女子為漢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包衣女子出身。
乾隆后宮中漢女與包衣女占據(jù)如此不同尋常的比例,自然不會只是簡單的巧合,而是乾隆皇帝有意為之,嘗試抬高后妃中漢女與包衣女的地位。但乾隆為什么故意要這樣做呢?較大的可能性,是與乾隆皇帝本人的身世有關。
關于乾隆的身世,歷史上一直有許多坊間傳聞,其中最為魔幻的一個,說當年雍正尚為雍親王時生下一女,為了增加爭奪皇位的籌碼,就將這個女兒與海寧陳家的兒子掉包,掉包回來的男嬰成為了后來的乾隆皇帝。不過根據(jù)清代宗室管理制度,并不存在發(fā)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所以此類傳聞當小說家言則可,但并非歷史的真相。
不過,雖然乾隆為陳家后人的傳聞非常無稽,但他確實可能具有漢人的血統(tǒng)。其中乾隆的生母之謎,為這一猜測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
根據(jù)清朝官方檔案記載,乾隆的生母為紐祜祿氏,也就是后來的孝圣憲皇后。如此說來,乾隆應該是純正的滿人血統(tǒng),但是這一官方對外宣稱的說法,卻存在一些漏洞。
第二,清朝官史宣稱乾隆出生在雍和宮,包括清實錄在內(nèi)的史料都是如此記載。然而在后來嘉慶皇帝御制詩集的注腳中,卻說乾隆的出生地其實是在承德避暑山莊,這也是紐祜祿氏并非乾隆生母的一個有力證據(jù)。
第三,乾隆晚年時回憶小時候受康熙教養(yǎng)的故事,不小心說漏了嘴,提到“至于釣魚而得,則令持去以給皇考;若隔旬余半月,則遣往獅子園以謁圣母?!边@句話說明,在乾隆小時候,其父雍正和他真正的生母并不住在一起,他的生母其實住在避暑山莊的獅子園。住在此處的女子不可能是雍親王的妻妾,那只有可能是在避暑山莊擔任雜役工作的婢女了。
當然,乾隆生母為漢人宮女只是一個猜測,并沒有直接的證據(jù)可以證明,但假如這是事實的話,就可以解釋得通很多事情,比如這篇文章提到的乾隆后宮中漢人女子和包衣女子比例太高,就是其中之一。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包括乾隆本人在內(nèi)的清朝官方可能不愿意承認乾隆生母的真實身份,但在情感上,乾隆可能對自己親生母親抱有一定的愧疚之情,并體現(xiàn)在了他對后宮妃嬪的偏好之上。
在本文中,我們已經(jīng)詳細闡述了有關乾隆的后宮有什么?清代后宮的管理政策有哪些?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你對歷史相關事件充滿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內(nèi)容,我們極力推薦你瀏覽我們的,我們會定期推出各種歷史類文章,涵蓋了不同領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16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諸葛亮為什么坐輪椅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