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大妃,最后卻被迫殉葬
確實是被逼殉葬的?;侍珮O選擇逼死阿巴亥是為了有效穩(wěn)定朝局。因為這個女子就有三個親生兒子,有英勇善戰(zhàn)的兒子,有機敏的母親,這必然就會導致自己的位置受到影響。因此為了保證自己的位置才決定殺掉對方。
在努爾哈赤最后的幾天,一直都會和心愛的女子朝夕相處,到底說什么外面的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如果讓阿巴亥有任何喘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繼承人很有可能就會出現(xiàn)變化。
因此這四大貝勒實際就選擇先下手為強,決定逼死阿巴亥。他的這三個兒子必然就沒有辦法掀起大風大浪,皇太極就能夠好好的坐穩(wěn)位置,無需有任何的擔心。
皇太極選擇逼死阿巴亥,這中間其實也會有一些私人的因素。在這一個后宮中有人春風得意,必然就會有人失落失意,阿巴亥在后宮中可謂是如魚得水。但是皇太極的母親就是因為這個女子突然到來,馬上就失去了寵愛,只能夠郁郁寡歡,在郁郁寡歡中因為疾病而離開人世。
阿巴亥與代善的送食風波,本身就應該是被污蔑,有人說這應該就是皇太極的手筆。作為后宮的女子,怎么可能會選擇這么做呢?在這后面肯定也會有許多人,只是這肯定就是一個不言而喻的事情。代善和阿巴亥在雙雙失寵之后,誰才能夠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當大家在分析之后才會知道這必然就是皇太極。
總之不管是什么樣的原因,阿巴亥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成為了爭斗場上一個主要的犧牲品,在男人逐漸爭斗的過程中,女人的事好像根本就不足一提,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事情,完全也并不需要擔心。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是被迫殉葬
阿巴亥,她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寵妃,她出生于烏拉部囯都,她是烏拉囯的囯主滿泰的女兒。
在阿巴亥七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滿泰被殺,叔父布占泰成了烏拉囯的新國主。
年幼的阿巴亥被叔父布占泰收養(yǎng),她傳奇的一生由此開始了……
由于政治的需要,年僅十二歲的阿巴亥,被送到建州女真的費阿拉城,嫁給比自己年長很多的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很寵愛這個小妻子,阿巴亥也使出渾身解數(shù),牢牢地抓住了這個男人的心。
阿巴亥的美貌勿庸置疑,不過光靠容顏是不能長久的,阿巴亥馭夫手段也是了不得的。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jīng)有十幾位后妃了,她們也都是政治聯(lián)姻才嫁給這個男人的。
阿巴亥年紀雖不大,但機靈可愛,善解人意,很快就打敗了那些后妃,獲得了努爾哈赤的專寵。
等到大妃孟古姐姐去世后,阿巴亥取代了她的地位,成為了后宮之首。
不久之后,阿巴亥接連生了三個兒子,他們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對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也是疼愛無比,這讓阿巴亥很是得意。
不料,在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阿巴亥的叔父布占泰為葉赫美女東哥與努爾哈赤反臉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葉赫美女不是別人,她就是葉赫部布齋之女,葉赫那拉.東哥。
東哥格格是葉赫部的公主,她有滿蒙第一美女之稱,努爾哈赤對東哥愛慕已久。
東哥曾經(jīng)許嫁給努爾哈赤,不過后來葉赫部又反悔了,東哥待嫁閨中十八年,成了一個老姑娘。
因為布占泰與努爾哈赤締結(jié)了五次婚姻,這引起了葉赫部的恐慌,他們又打出東哥這張王牌,表示要與布占泰結(jié)親。
葉赫部總是拿東哥作愰子,不斷地將她許配給各個部落,東哥像個木偶一樣的,任人擺布,也是可憐。
布占泰也貪婪東哥的美色,他立刻囚禁了建州之妻,以及子女十七個寨主之子為質(zhì),拋棄了努爾哈赫,投靠了葉赫部。
努爾哈赤對布占泰的背叛怒火中燒……
于是,努爾哈赤便率軍滅了烏拉部,東哥與布占泰的婚事也完了,被囚禁的布占泰郁郁而終。
一個絕色美女真的會引起很多紛爭,怒發(fā)沖冠為紅顏可不是一個笑話哦!
只是可憐了東哥,也委屈了阿巴亥……
女人美麗并沒有什么錯,但男人總愛把自己的罪,強加給這些美貌的女子。
誰叫她們是女人呢?
男權(quán)社會,從來沒有女人的地位。
烏拉部雖然被滅了,不過阿巴亥并未受累,反而更得努爾哈赤的寵愛。
阿巴亥的機敏讓她穩(wěn)坐大福晉之位,她所生的兒子也因嫡出的原因,備受努爾哈赤的重視,小小年紀便掌握了三旗軍。
滿漢八旗軍,有三旗由阿巴亥的兒子掌管,可謂是風光無限,富貴之極了……
當時的后金有收繼婚的習俗,故努爾哈赤考慮在身后由大貝勒,也就是自己的次子代善繼娶阿巴亥。
代善早就喜歡上了這個小額娘,他知道父親的心思后,情不自禁地找到了阿巴亥。
阿巴亥本就憂慮努爾哈赫死后,自己與兒子們無人依靠,她欣然接受了代善的美意,倆人背著努爾哈赤交往密切。
可是,阿巴亥這次做了一件蠢事,一件不可饒恕的罪過。
努爾哈赤身邊女人眾多,她們每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其中有一個名叫德因澤的小福晉,她本就嫉恨阿巴亥獨寵后宮,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
德因澤買通了阿巴亥身邊的人,他們把大福晉與代善的關系告訴了她。
德因澤聽了喜不自勝,她立刻將此事告訴了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知道后勃然大怒,他認為阿巴亥背叛了自己,他立即派人調(diào)查此事……
經(jīng)過調(diào)查,阿巴亥的確與代善有越禮之事,努爾哈赤決定以自己的方式,懲罰這兩個不忠的人。
努爾哈赤認為家丑不可外揚,即以私藏金銀的罪名休了阿巴亥。
阿巴亥帶著兒子凄涼地離開了后宮,母子們住在一間小木屋里,苦度光陰。
曾經(jīng)奴婢如云的大福晉,如今竟要自己煮飯吃,這樣的落差真的太大了。
阿巴亥失寵后,告發(fā)有功的小福晉德因澤地位上升,可惜她高興的太早了。
阿巴亥絕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小女子,她利用三個兒子與父親的關系,重新博得了努爾哈赤的寵愛。
一年之后,阿巴矣又回到了大金后宮,重新坐上了大福晉的寶座。
阿巴亥做了這樣的丑事,為何還能得到丈夫的原諒呢?
因為努爾哈赤需要阿巴亥,他離不開阿巴亥,在他眾多的女人中,只有阿巴亥能幫忙他,這也是阿巴亥專寵的原因。
阿巴亥聰明過人,她可不是弱女子,有她在,別的女人休想接近努爾哈赤!
史書上記載一一
阿巴亥 “嫉妒、有機變” 并非空穴來風。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戰(zhàn)爭,比男人們的戰(zhàn)爭還要可怕……
只可惜,女人終究還是女人,政治上風云變幻,可不是阿巴亥可以控制的。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親率十三萬大軍,攻打明朝重將袁崇煥鎮(zhèn)守的寧遠城,不料被炮彈擊中,身受重傷,大敗而歸。
不甘心失敗的努爾哈赤不等傷勢恢復,就又親率大軍攻打蒙古,半個月后勝利回師。
可是,他的生命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
連續(xù)的征戰(zhàn)操勞,使努爾哈赤病倒了,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命人去請阿巴亥前來,他還是那么喜歡這個女人。
阿巴亥趕到了清河溫泉,她見到了病勢沉重的努爾哈赤,她流下了眼淚……
努爾哈赤與阿巴亥商議了繼承人的問題,阿巴亥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繼位,而努爾哈赤似乎也有這個打算。
“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
阿巴亥懸的心終于放下了,她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但是,政治是復雜多變的,阿巴亥雖然機敏過人,可還是不懂政治的奧秘。
幾天之后,努爾哈赤因毒瘡突然發(fā)作,醫(yī)治無效,與世長辭……
阿巴亥失去唯一的靠山,她的命運無法掌控了。
努爾哈赤尸骨未寒,他的兒子,年僅三十五的皇太極,率領幾位大貝勒們,就這樣闖入了阿巴亥的后宮……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他一直都在默默地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現(xiàn)在終于可以出手了……
皇太極傳達了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為先帝殉葬!
當時的阿巴亥只有三十七歲,她還有三個兒子,阿濟格二十二歲,多爾袞只有十五歲,小兒子多鐸才十三歲。
舍不得兒子,丟不開塵世的阿巴亥不愿殉葬,但這由不得她作主……
眾諸王都向著皇太極,代善也沉默了,阿巴亥只能殉葬了。
山窮水盡之下,阿巴亥悲憤地自縊而死,時年僅三十七歲。
皇太極逼死了阿巴亥,控制了她的三個兒子,自己登上了大汗寶座……
這個野心勃勃的男人,為了這一天,已經(jīng)策劃了好久了……
失去母親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只能忍氣吞聲,不敢反抗……
這就是殘酷的政治游戲,宮廷無親情,謀略無善惡。
1650年8月,手握大權(quán)的多爾袞為生母阿巴亥追封為 “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圣武皇后” ,并將阿巴亥的牌位放置太廟之中,算是為冤死的母親昭雪了。
然而,僅僅過了四個月,多爾袞因病逝去,順治帝廢阿巴亥封號,其神牌也從太廟撒出,從此修史者不再提及阿巴亥了。
阿巴亥的一生榮辱沉浮都與政治密切相關,她曾是政治風云的弄潮兒,但最終還是被政治風波所淹沒……
歷史就像一塊烙餅,翻過來又翻過去,無人能猜測這其中的奧妙。
阿巴亥她奮斗過,算計過,爭取過,可還是輸給了男人,這是她最不甘心的事了……
大清帝國早己將她遺忘,歷史還在述說著她的傳奇。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癡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光緒皇帝洞房夜痛哭究竟為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