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和親公主的文章。
歷史上各族統(tǒng)治者的和親政策究竟是利是弊,現(xiàn)在依然眾說紛壇,有一種觀點認為和親是一種屈辱投降賣國政策,意味著妥協(xié),但是另外一種看法是和親有效地緩解了邊界地帶的戰(zhàn)爭,促進了各地的和平,加強了民族間的交流。
不管怎么來看,但是當時和親的公主是肯定不會愿意的,畢竟從富饒的長安故土遠嫁到荒涼的西域當作異族人的妻子,不少人都無法接受,很多公主在短短幾年就因為憂慮或者是水土不服而亡。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打敗,為了得到漢朝的支持幫助,向漢元帝俯首稱臣,并主動求婚,這是一種示弱的表現(xiàn),表示愿意得到漢朝的歸化認同。王昭君聽了之后主動請求出塞。
她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宮中長期遭到冷落,不能得到漢元帝的寵幸,看不到希望,當時很多人愿意出宮,但一聽是要嫁到遙遠的西方去,于是紛紛不樂意,漢元帝這才選中了王昭君。
《漢書·元帝記》記載:“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xiāng)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愿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p>
王昭君被嫁到西域后,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是匈奴語,王后之意,在王昭君出使西域之后,邊境維持了將近60年的和平。
但是除此之外出使西域的公主還有很多,但是大多很少生兒育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當時的公主,盡管是奉著王命前去的和親,心中多少還是有抵觸之意,西域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在漢朝貴族出身的公主身嬌體弱,很難能活太久,這是一個原因。
中原王朝和親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匈奴王誕生產(chǎn)下和親公主的后代繼承人,好方便自己的控制,但是匈奴他們也不是傻子,怎么會多和漢人公主親近,讓帶有漢族血統(tǒng)的子嗣繼承王位呢?
因此很多的公主只是和匈奴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匈奴還有一個特別野蠻的習慣,那就是父親死后兒子會繼承父親所有財產(chǎn),其中就包括女人。這對于講究倫理禮制的漢人女子是非常難以接受和排斥的,更不會主動去當誕生他們的孩子了。
建始二年,韓邪于單于死后,王昭君就被嫁給了他的兒子復株累單于,王昭君上書漢朝請歸,卻被朝廷所不允許,和復株累單于生活了十一年之后,復株累單于去世,王昭君又被迫嫁給韓邪于單于的孫子,兩年后郁郁去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2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