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司馬懿為何不伐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就三國時期的人物來看,似乎諸葛亮是當時最聰明的人。特別在《三國演義》里,因為劇情需要,羅貫中把這位智謀人士描寫得幾乎一生無對手,什么周瑜、龐統(tǒng)、陸遜等人在他面前好像不堪一擊。
然而到了三國后期,魏國的司馬懿開始走到了前臺,并且可以與諸葛亮一較高下。從演義來看,司馬懿堪稱諸葛亮唯一的對手。很多時候,司馬懿可以看透諸葛亮的心思,并且偶爾還可以贏下諸葛亮。
公元234年,諸葛亮不幸病死在五丈原,而蜀國在失去了國家支柱后也開始走下坡路。司馬懿為人奸詐無比,并很會挑準時機采取行動。當年劉備駕崩后,司馬懿就力勸曹丕攻打蜀國;可諸葛亮死后,司馬懿竟然長達15年不敢伐蜀。
這就非常奇怪了。畢竟此時蜀國沒了諸葛亮,已沒有了對手的司馬懿正好趁勢一舉消滅蜀國才對,可他竟然忍了15年也沒有對蜀國采取行動。
其實,自諸葛亮死后,司馬懿之所以沒有進攻蜀國也是明智之舉,一是他根本沒有勝算;二是這位仁兄也抽不出功夫去伐蜀國,因為他要忙著處理一些公事與私事。
公元234到公元237年間,司馬懿并沒有起兵攻打蜀國。其實原因很簡單,諸葛亮的6次北伐雖然沒有滅掉魏國,但也消耗了曹魏不少的國力,因此魏國方面也需要休養(yǎng)生息。
公元238年,魏國東北方發(fā)生了叛亂,遼東公孫淵自稱燕王并開始頻繁連接?xùn)|吳,最后還領(lǐng)著15萬遼兵殺奔中原。
這個公孫淵就是以前曹操平北方所降服的公孫康的小兒子。本來曹家已經(jīng)封他為公爵了,可這位仁兄卻貪心不足,仍想要席卷中原。既然魏國地方發(fā)生了叛亂,那么朝廷就要派人前去平定,因此,司馬懿親自帶著兵馬前去掃平了遼東。
到了公元239年,魏帝曹睿又駕崩了,他在臨死前托孤于司馬懿、曹爽兩人。曹爽是以前魏國名將曹真的兒子,可惜他只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并沒有得到老爹的優(yōu)秀基因。
一開始,司馬懿與曹爽井水不犯河水,但后來曹爽卻直接把司馬懿的實權(quán)給奪了。司馬懿這人老奸巨猾又野心勃勃,從來都是他算計別人,如今被曹爽這樣的廢材擺了一道,因此心中必然不悅。但司馬懿知道此時還不是和曹爽撕破臉的最佳時機,于是他只好暗中發(fā)力,表面“裝死”。
公元249年,得意忘形的曹爽被司馬懿的表象給迷惑住了,于是帶著皇帝跑到高清陵打獵祭天。司馬懿和曹爽足足斗了10年,但在這一年里司馬懿開始選擇反攻,并且“一擊命中”,徹底粉碎了曹爽及其團隊。
司馬懿攫取了魏國的權(quán)力后也不是一帆風(fēng)順,畢竟還有很多曹家忠實大臣也不能容忍朝廷出現(xiàn)司馬懿的這樣權(quán)傾朝野之人,所以司馬懿還需要和這些人做斗爭。
從公元234年到公元249年,魏國先是處于恢復(fù)階段,沒有功夫去攻打蜀國;緊接著遼東的公孫淵又鬧事,司馬懿需要去平亂;再然后,曹睿駕崩了,曹爽和司馬懿互相爭斗耗了10年之久;最后,司馬懿還要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忙著在朝綱培養(yǎng)親信。
所以,諸葛亮死后的整整15年里,司馬懿抽不開身去伐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2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