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君要臣死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有這么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明了在古代,臣子的生死權爭握在皇帝手中?;实鬯闳?,你不能拖到五更,而且怎么個死法由他定。奇皅的是當皇帝賜死了臣子,臣子還要磕頭謝恩,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先說一個被賜死、但不謝恩的例子。
南朝宋明帝時期,宋明帝劉彧的身體不好,擔心自己死后,幼小的兒子會被自己的兄弟們篡權,于是開始誅殺兄弟。建安王劉休仁過去和劉彧的關系不錯,劉彧能登上皇位,劉休仁出了不少力,但劉彧也不放過他。
泰始七年五月,劉彧召劉休仁入宮議事,故意拖到很晚,然后告訴劉休仁,今天晚上就住在尚書省,以便明天一大早入宮,接著談事。當天夜里,劉彧派人“赍藥賜死”,就是帶著毒藥去逼令劉休仁自盡。
劉休仁大怒,大罵道:“皇帝得天下,是我出的力!這樣誅殺兄弟,劉宋的江山能夠長遠嗎?”罵也沒有用,他必須得死。
首先,就賜死對象來說,普通百姓,一般是沒有資格被皇帝賜死的。因為皇帝不會過問,或者干預普通司法審判。舉個例子,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當丞相時,想收拾和他有恩怨的灌夫。
灌夫當時已經(jīng)沒有官職,閑居在長安。田蚡向皇上說灌夫老家在潁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請求皇上查辦?;噬险f:“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 能被皇帝親自過問案情的,一般都是王公貴族高官親信之屬。就像需要皇帝下詔,才能逮捕收壓兩千石高官的詔獄,即是一例。
還有就是愚忠情結(ji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在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之下,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天之子”,他的意志往往就代表這天意,因此在古代,皇帝的話往往都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在這種思想體系之下,皇帝說出來的話代表著最終的決定,所以當皇帝要賜死你的時候,你就必須要謝恩。
皇帝賜你“死”,是皇帝對你的賞賜。在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輕易給人“賜死”?;实巯胍獨⒛膫€人的時候,一般都是直接打入打牢,交有司問罪,然后再進行斬首或其他等刑罰,以示公正。
而皇帝如果決定對某一個人進行賜死的時候,一般只有兩個原因,那就是這個人要么為國家立下巨大的功勛,讓皇帝不好意思直接斬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可能和皇帝非常的親密,多年的感情,讓皇帝給他(她)一個體面的死法。
最重要的一點,為了家人謝。古代皇帝的權力幾乎不受任何限制,雷霆雨露一念之間。一般來講,被賜死的罪臣,禍不會及家屬,至少不會被滿門抄斬。如果真的有株連九族的大罪的話,是不會被賜死的。但如果罪臣在臨死前沒有謝恩而是罵皇帝兩句,誰也說不準皇帝不會沖冠一怒把罪臣全家宰掉。所以為了家人的安全,必須謝。
事實上,授命死亡在中國古代早已存在。它最早出現(xiàn)在商朝,甚至形成了一個體系。授予死亡可以說是古代統(tǒng)治者鞏固權力和保持霸權的一種特殊方式。通常的解釋是,大臣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愿說“謝謝”,以防止家庭成員受到牽連,這通常被稱為種族滅絕,所以皇帝只殺了他,但他的心實際上問候了皇帝的八位祖先一次。
古代是隨便誰都可以被賜死的嗎?
要知道古代能被帝王賜死的人一般情況都是犯了大錯,這種犯了大錯的人肯定是會處以極刑的,而極刑的地點也基本上是在菜市場,在眾目睽睽之下??梢哉f這算是對這個人最后的一種侮辱,而相比之下被賜死的下場就要好很多了。
賜死一般情況都是用毒酒,這種死法肯定是要比砍頭要好上不少。而且賜死的地點也基本上是在自己的家中,相比于死在菜市場之中,無疑是將這個人的顏面保留下來了。所以,雖然是被處死了,但是這種死法實在是好太多了,自然是要感謝皇恩的。
而且,古代都是講究一個牽連的,一人身死,在很多時候都是會牽連自己的家人,朋友的。而賜死也是不用的,賜死也就是死一人。但是假如這個人不聽從賜死的話,想要逃離的話,那他的家人,朋友肯定是會遭殃的,當然,他自己也是逃不掉的,既然逃不掉不如好好“享受”。
為什么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通常的解釋是,大臣被賜死時為了防止株連家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滅族,所以才不得不違心的說一句“謝恩”,這樣皇帝就只殺他一個,但他內(nèi)心其實早把皇帝的八輩祖宗問候了一遍。
當然,這個解釋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明朝的方孝孺,原本可以不死或者只死他一個的,但就因為跟朱棣頂嘴甚至還罵了朱棣,最后被殺了全家(是不是滅十族沒定論)。如果當時說句謝恩或者哪怕不張口呢,也不至于下場這么慘。
第一個規(guī)矩:這是一種“禮遇”
皇帝對大臣起了殺心,但是是給大臣賜毒酒或者白綾讓他自己解決,而不是下令讓人把他殺死,其實這就是一種“禮遇”。也算是皇帝給這個大臣一個體面的死法,而不是讓他顏面無存,關入大牢,經(jīng)過嚴刑拷打再被殺。
這樣的做法,如果大臣是真的有罪,真的認罪的話,確實應該感恩。
第二個規(guī)矩:怕誤殺
這種皇帝直接面對面的跟大臣講“你可以去死了”,這樣就不需要經(jīng)過各種繁瑣的程序,也不會造成什么差錯。等于就是皇帝下令,大臣下跪領恩,然后就直接去死,不會有過多的程序。
有的大臣是真的對皇帝十分忠誠,就算讓他去死,也是十分感激的。這種可以看成一種“愚忠”。另外就是與其承受巨大的折磨,被其他的酷刑伺候,不如自己安安靜靜的死,這也是真的非常感謝皇帝的高抬貴手。
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古代是皇權社會,整個社會之中地位最高的人就是那九五至尊了。古代有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帝王要你死,你就不得不死。當你犯了錯,本來就應該被處死的,現(xiàn)在帝王算是讓你死得有尊嚴,就對你是相當?shù)暮昧?,自然是要感謝。而且在古代,別說要賜死你了,即使是要將你誅九族,按照古代的習慣,也是要謝恩的。
一般來說古代大臣被刺,最后還向皇帝磕頭謝恩,主要也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一、說明自己是國家重臣
古時候的皇帝每天要批奏折,上朝之后更要面對天下大事,可以說皇帝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一些官職較小的大臣。一般來說也沒有人能夠被皇帝親自賜死,只有那些對國家重要的大臣,才可能被皇帝親自賜死。所以他們在被賜死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感念皇上,一般沒有人敢處置他們,不過皇上出馬了,也意味著自己沒救了。
二、免去牢獄之難
古時候有很多非人的刑罰,經(jīng)過這些刑罰之后,人不死也會扒掉一層皮。只要進了牢獄,那么牢里的工作人員,就會對你進行嚴刑拷打。而且古時候的刑具更是特別變態(tài),根本沒有人可以熬的過去,到最后說不定在一番刑具下,還是沒能逃過一死。所以這些大臣在被賜死的時候磕頭,也是為了感謝皇上給自己留個全尸。
三、保全家人
古時候有一種法律叫做株連九族,只要你一個人犯錯,那么你的家人都有可能會被處置。這種法律用在一個人的身上,說明這個大臣犯的肯定是重罪。現(xiàn)在皇帝只是簡單地賜死,能夠保住全族人,不用株連九族,已經(jīng)是最好的恩賜。所以對這些大臣來說,這也是最好的結(jié)局,他們才會叩頭謝恩。
可謂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在自己官位做的越來越高時,不管你有沒有錯,都會受到皇帝的忌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3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