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兩銀子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有些人在路邊攤吃,點了兩個饅頭一碗湯,結賬的時候都是幾兩銀子起步;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賭博場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輸掉了一千多兩銀子。就是因為總有這樣的鏡頭反復出現,導致許多人對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產生了誤解,似乎古代一兩銀子只等同于現在的幾十塊甚至幾元錢。
但是,如若真的有歷史功底的導演、編劇,絕對不會出現以上這一些荒唐透頂的故事情節(jié),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明朝萬歷年間國庫的收入才有200萬兩,如果平常百姓吃一頓普通的飯就要花掉幾兩銀子,那豈不是打了皇家國庫收入的臉。那么,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于現如今的多少人民幣呢?
想要搞清楚一兩銀子的真正價值,就需要分不同的歷史階段來探討這一問題,因為各個朝代的銀兩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既然如此,就要按照貨幣等值參照的方式,將銀兩貨幣的價值進行換算。對于自古以來就是農業(yè)大國的中國而言,大米是千年不變、必不可少民生商品,所以,筆者接下來將大米作為參照商品,從而得出幾個具有代表性時代的銀子價格。
在唐宋以前,由于白銀并不是普遍流通的貨幣,所以計算在此之前的銀兩價值,并無太大意義。根據史書記載,唐朝貞觀年間銀子才逐漸進入流通貨幣的舞臺,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到200斗米,由于10斗米為一石,一石等于現在的59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現在的1180公斤大米。當今社會,平均米價基本上維持在1.75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得知,唐朝初年一兩銀子相當于4130元人民幣。
再來說說宋朝,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米石不過六七百”、“每斗折錢30文”可得知,宋朝的米價大概維持在一斗米600~300錢之間,那么,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4~8石大米。由于宋朝的一石大米其重量約66公斤左右,所以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約在924~1848之間。以前讀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還記得黃蓉請郭靖吃飯,結賬時一共花掉了19兩多,與真實的宋朝銀子的購買力相比,一頓飯花19兩的情況,想必不會在宋朝發(fā)生。
明朝年間,一兩銀子的價值開始大打折扣。據明朝萬歷年間的資料顯示,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兩石大米,一石大米的重量約為94.4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88.8公斤大米,中國米價的平均價格仍然取1.75元,也就是說明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660.8元。
清朝年間的銀兩價值相較于明朝就更低了,由于清朝晚期大量海外銀兩涌入中國,導致中國的銀兩價值大幅度貶值,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僅為明朝一兩銀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推算,清朝末年,一兩銀子的價值僅相當于現在的200多元人民幣。綜上所述,各個時期銀兩價值截然不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7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