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一石米讀音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悠悠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和文化傳承,后來經過時代的變遷和朝代更迭,終于形成了我們現在大家熟知的“規(guī)范簡體字”和人人都能聽懂的“普通話”,不過有的時候,生活中也有人能遇見一些糾纏不清的事情,比如古人常說的“一石米”中的“石”字究竟念dan呢還是念shi呢?反正民間是眾說紛紜,念什么的都有,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
先說說“石”的意思,“石”的概念,古時候很早就有了,這個字既是重量也是體積,不過古代人對于石字,更多的更用于糧食的計量,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對于人口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朝代而言,上下這么多嘴,吃飯問題自然是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眼里的重中之重,石(shi)在古代屬于容量單位,從小到大分別為升、斗、斛(石)、鐘,在中國古代的秦漢朝時期,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shi)=27市斤粟,也就是說秦漢時期1石(shi)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換算成我們現在的重量為1斗2.7斤,這是實物測量的數據。(數據出自秦漢經濟史)。
到了隋唐的時候,隋朝1斗=3漢斗,因此,隋1石大米等于漢3石大米等于90市斤大米。(參考:《隋書·律歷上》有記載”開皇以古斗三升為一升。大業(yè)初,依復古斗“);到了宋朝時期,宋朝1斗等于3.35漢斗,所以宋朝1石米=漢3.35石米,等于100.5市斤(參考:夢溪筆談中的記載“漢三斗三升五合當宋之一斗”);到了元朝,1石米等于7元斗,也就是說,元朝一石米等于宋朝1石米的十分之七(參考:元史);到了明朝,1石米等于102250毫升,也就是說102.25升米;到了清朝時期,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已,在糧食方面,1石米等于104300毫升,也就是說104.3升米。
早期的時候,古人們在糧食稱重的時候都念作一石((shi))米,為什么后來大多數人會念成一石米呢?原因很簡單,古代這些文人雖然念的是一石(shi)米,但是運輸糧食的大都是窮苦百姓,恰好一石(shi)糧食剛還是一個人力挑擔的重量,百姓們?yōu)榱朔奖?,一般說的就是一擔米,所以一石(shi)米也就慢慢的變成了一擔米。至此我們也就弄懂了,一石米也好,一石(dan)米也好,無非是兩個說法,其次,《新華字典》中也有對“石”字的解釋,在容量方面,兩千石,三萬石,所念的拼音皆為shi。后世之人為了簡單,也就讓它錯著了,反正一擔米還是一石米,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