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蝗蟲和皇權(quán)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都知道自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統(tǒng)一天下之后,秦始皇認為自己德過三皇,功蓋五帝,然后采取三皇五帝之中的皇帝二字,從秦始皇之后天下之主都稱之為皇帝,皇帝擁有絕對的權(quán)利,古代也從秦始皇以后進入皇權(quán)時代。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知道一些國家遭受蝗蟲的災害,當我們聽到蝗蟲的時候,心中難免有所疑問,蝗蟲好像在秦朝之前都有記載,為什么后來到了古代皇權(quán)時代,蝗蟲這個名字沒有被修改呢?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件事情,就是蝗蟲其實比皇帝這個稱呼還要早很多,早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jīng)古書之中就有蝗蟲二字,就時間而言蝗蟲出現(xiàn)在皇帝之前。我國發(fā)生蝗災的時間也是在先秦時期,先秦時期的古人只知道蝗蟲,三皇五帝,王侯將相根本就不知道皇帝二字,秦始皇自稱皇帝之后并沒有對蝗蟲二字產(chǎn)生任何的更改,之后的歷朝歷代完全沒有必要對蝗蟲二字進行更改了。
其次,皇帝的皇這個字并非是皇帝專用,在百家姓中也有皇姓的存在,并且皇姓在春秋時期依然存在,如果按照皇帝二字的忌諱而言,那么皇姓首先就要被剔除姓氏之中,可是歷史的結(jié)果告訴我們并沒有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顯然古代皇帝也不會因為蝗蟲的蝗與自己尊號差不多而盡享修改。
再則,自中國出現(xiàn)文字以來與皇字差不多的字多不勝數(shù),皇字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加一些偏旁就形成了其他字,并且這些字經(jīng)常被用到,如果古代皇帝以蝗跟皇有避諱的話,民間還有學院等等諸多文字都要進行修改,那么免不了會鬧出很多笑話。曾經(jīng)就有一位皇帝下令所有帶皇字的詞語和語言不能使用,最后弄成了歷史和天下的大笑話。甚至有些皇帝因為自己的生肖是狗不讓人吃狗肉,還有一些皇帝因為自己的姓氏讓別人更改姓氏的,但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不了了之。
最后就是在古代皇權(quán)時代其實皇字并沒有任何忌諱,我們在一些藝術(shù)作品中也經(jīng)常看到,很多人見到皇帝到來,都是跪下呼皇帝陛下,通過這個細節(jié)我們可以知道古代皇帝二字并沒有什么忌諱。從我們熟知因為跟皇帝避諱的事情中也很容易看出一個現(xiàn)象,皇帝不是避諱,皇帝的名字才是避諱。就比如清朝時期文字獄比較興起,康熙名叫玄燁,民間很多流傳故事都盡量避諱玄字,比如評書中的李玄霸在康熙年間就被改為李元霸,諸如這樣的修改在歷史上有很多,總之皇帝不是避諱皇字而是避諱自己的名字。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古代蝗蟲那怕是一種害蟲,蝗蟲時常讓古人顆粒無收飽受災難,可皇帝依然不會把蝗蟲的名字進行修改,或許是古代皇帝出于對民眾的考慮吧,畢竟一個通俗易懂的害蟲名字也不是那么容易修改的。
因為此時蝗蟲災害嚴重,而古代子民卻出于一種心理因素害怕這種生物,任由蝗蟲吞噬自己的糧食。唐太宗眼睜睜眼看蝗災愈發(fā)嚴重,就在眾人面前生吞蝗蟲,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對大唐子民的關(guān)心,讓子民不要慌張;另一方面就是告訴他們蝗蟲并沒有他們認為的那樣可怕,這所謂的天災終將會結(jié)束。
1.唐太宗生吞蝗蟲
這件事情雖然頗有些荒謬,但的的確確發(fā)生在歷史上。根據(jù)《資政通鑒?唐紀》可以了解到,貞觀二年國家發(fā)生了嚴重的蝗蟲災害,據(jù)文中描述的是?辛卯,上入苑中,見蝗,掇數(shù)枚?,意思就是說蝗蟲已經(jīng)泛濫到皇家園林都可以看見?;认x都已經(jīng)明目張膽地食用皇家的花草,可見大唐的子民已經(jīng)開始遭受怎樣的痛苦。但是自古以來,蝗蟲都被認為是一種災禍,不詳?shù)恼髡?,人們對這種東西向來避之不及,一時間下來只能放任這些蝗蟲無節(jié)制的破壞莊稼。唐太宗自知蝗災的影響,說了一句慷慨之詞:?辛卯,上入苑中,見蝗,掇數(shù)枚?,將蝗蟲吞咽下腹。
2.體恤子民
唐太宗那句慷慨之詞的意思就是:我的子民以靠糧草為生,你們這些蝗蟲竟然從子民手里搶食,簡直是罪惡滔天!既然如此,不如將你們吞食下出,寧愿讓我的五腑六臟被吞噬,也不允許你們糟蹋我的子民!
這等言論,這等胸襟,這等做法,將自己對于大唐子民的體恤關(guān)心展露無遺,一時間下來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之后傳到老百姓耳朵里,也紛紛表示對于唐太宗行為的感動。
3.鼓勵子民無須害怕蝗蟲
由于思想上的懼怕,人們大都持有觀望態(tài)度,卻沒有強硬的作為。所以唐太宗當眾吃下蝗蟲,就是告訴自己的子民:看!不過是區(qū)區(qū)蝗蟲而已,朕都敢吞咽,子民無須懼怕!
之后的效果也是十分可觀的,人們發(fā)現(xiàn)蝗蟲的確可以當作吃食,甚至出奇的美味。隨著時代的演變,蝗蟲的吃法多種多樣,口感十足,甚至還有專門人士飼養(yǎng)蝗蟲。
來自東非和南亞的4000億蝗蟲離我們越來越近,這種渺小又頑強的生命,一下子喚起了我們的記憶。蝗災在中國歷史上連綿不絕,三千年來,有記錄的大型蝗災超過五百次。直到解放前,黃河流域仍然頻頻發(fā)生蝗災,烏云般的蝗蟲大軍所過之處,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為了對付蝗災,古代人民想出來各種各樣的辦法。挖坑、土埋、火燒、養(yǎng)鴨,李世民為了鼓勵百姓滅蝗,甚至帶頭把蝗蟲當菜吃,這樣還能給百姓添加一種新的肉食,可謂一舉多得。
每當蝗災一起,古代的官府便要組織民眾全力滅蝗??墒?,有的官員為了拍皇帝的馬屁,竟然聲稱遮天蔽日的蝗蟲,因為皇帝的威嚴紛紛投海,還有絕食自殺的,自覺地不再為禍人間。朝廷上下信以為真,認為這就是祥瑞,足以證明皇帝圣明,皇恩浩大。
那么皇帝信不信呢?俗話說,三人成虎,既然許多大臣都這么說,皇帝又怎么會不信。祥瑞可是中國封建王朝非常悠久的傳統(tǒng)之一,沒有幾個皇帝能抵擋得住祥瑞的魅力。
祥瑞的出現(xiàn),代表著當今皇帝是個萬民稱頌的圣君,將會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美名。而這個相信蝗蟲被自己嚇死的皇帝,總的說來應該算是個不錯的皇帝,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恒。
趙恒是趙光義的三兒子,原本輪不到他上位,在兩位大哥一瘋一死后,這才當上的太子。趙光義其實也不怎么喜歡趙恒,但實在沒人,只好讓他上了。
按照儒家的標準,趙恒在總體上確實算是個好皇帝。對內(nèi),他勤政、減賦、勸農(nóng),這些功績都是得到史家認可的。對外,趙恒簽訂了澶淵之盟,為北宋帶來上百年的和平。
北宋前期,中原地區(qū)的生產(chǎn)生活都得了很大的恢復,經(jīng)濟繁榮程度超過了盛唐。趙恒在登基前,當過開封府尹,有實際的政務經(jīng)驗,尤其擅長刑訟,開封府的監(jiān)獄數(shù)次被清空,使治安大為好轉(zhuǎn)。
趙恒即位后,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很少懈怠,也不貪圖過分的享受。他下旨免除了一些五代時的賦稅,以減輕百姓負擔。還積極推動農(nóng)耕,使農(nóng)田面積達到5.2億畝,超出趙光義時期的一半還多。來自東南亞的高產(chǎn)水稻開始普遍種植,糧食產(chǎn)量得到很大的增長。
在朝政上,趙恒任用的宰相大多具備很強的能力,皇權(quán)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制衡,朝廷運行平穩(wěn),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迎來了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被后世稱為咸平之治。
澶淵之盟雖然因為歲幣而飽受爭議,但無可否認的是,從此之后,宋遼之間再沒有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維持了一百多年里的和平穩(wěn)定,使中原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
除了這些大的功績外,趙恒還是個很癡情的男人。在有望成為太子之前,他看中了民間女子劉娥。盡管遭到趙光義的反對,只能偷偷養(yǎng)在外宅,但登基后,他很快就把劉娥接入皇宮,封為妃子,直至皇后。這份癡情在皇帝之中也算是少有的了。
說到這里,趙恒既然是位這么好的皇帝,為什么還會相信蝗蟲自殺的祥瑞呢?一來是皇帝做的時間太長后,可能需要一些新的功德來彰顯自己的圣明;二來是拍馬屁的太多,連一些宰相都這么說,讓趙恒從一開始的不相信,慢慢發(fā)展到將信將疑,直至完全相信。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高位者的悲哀,整天活在歌功頌德的虛假謊言里,能保持住心性實在是太難了。真宗在執(zhí)政晚期,東封西祀,花費大量錢財供奉神仙、建造道觀,揮霍掉了多年積攢下來的財政盈余?;认x自殺的鬧劇,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冒出來的。
當大臣提議舉行酒宴,慶祝這一祥瑞時,宰相王旦終于站了出來,堅決反對這個荒唐的要求,這才使朝廷作罷。正好這時,真宗也開始醒悟過來。
據(jù)說是因為蝗災已經(jīng)鬧到了開封,皇宮里也出現(xiàn)蹦蹦跳跳的蝗蟲。哪怕皇帝走到近前,這些小蟲子也沒有因為皇威逼人而毅然自殺。說好的祥瑞呢?怎么不管用了???
真宗下令各地全力應對蝗災,賑濟百姓,處分了救災不力的官員。經(jīng)過此事,真宗開始糾正自己的錯誤,不許再提祥瑞一事,還貶斥了一些只會拍馬屁的官員,總算給自己挽回了一點面子。
在世界歷史長河里,中國一直是一個美食大國,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各地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配料也越來越多樣化,很多以前根本不吃食物逐漸送到了人們的餐桌上。
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很多自然災難,其中,最致命就是干旱和蝗災。在蝗災發(fā)生時,成千上億蝗蟲會毀滅稻田,因此,農(nóng)作物也會被徹底摧毀。由于古代以農(nóng)業(yè)為主,糧食為民之根本,如果全部糧食被蝗蟲吃掉,人民都將受到嚴重災難,威脅人們生活。
有些人不禁懷疑,雖然蝗蟲吃掉農(nóng)作物,蝗蟲也可以吃?古代的人就不知道嗎?為什么不吃蝗蟲,吃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才能度過災年?事實上,古代人他們知道蝗蟲可以吃的,在唐代時期,李世民就為人們做了一個表率:生吃蝗蟲。而且他舉動也被百姓接受,把蝗蟲變成充饑食物。那么,古代人們?yōu)槭裁匆獙葹母械娇謶帜??當時在那個封建是社會,人們很迷信,認為上天對人們懲罰,所以,對蝗蟲畏懼感,怕吃了以后會受到上天懲罰。當它們還沒有對農(nóng)田造成大規(guī)模破壞的時候,想辦法捕食它們不是很好嗎?事實上,當蝗災來時候,古代人民仍然采取相應的措施,但是效果不大,他們?nèi)匀粺o法對大規(guī)模的蝗蟲入侵。而且,最困難不是蝗蟲飛過來時候,因為,當時人民還有余糧,最困難時候是田地被毀后恢復農(nóng)作物時候。
這就是說,在那時,人們想不是消滅蝗蟲,而是,怎么去保護農(nóng)作物。盡管蝗蟲規(guī)模很大,但當時捕食能力有限,只能吃上幾天,這些解決不了根本實際問題。所以,他們大多數(shù)以保護著農(nóng)作物為主。和現(xiàn)代人不一樣,遇到蝗災全速出動抓蝗蟲,能將大批蝗蟲滅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0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