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長城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居民建筑多以木、石為主,可這種土木建筑很容易腐爛,無法長久地保存。而在軍事方面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了磚石結(jié)構(gòu),用巨大的石頭磚塊砌在一起,形成了氣勢巍峨的雄渾建筑,哪怕是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就比如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被譽為全世界最長的城墻,有上千年的歷史,并且期間戰(zhàn)火不斷,可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存至今,堪稱是一種奇跡。要知道,長城是非常典型的磚石結(jié)構(gòu),在磚石結(jié)構(gòu)中的黏合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材料,而長城在修建過程中用了上億塊磚,所以必須黏合材料足夠好,長城才能如此堅固。
水泥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主要用于建筑業(yè),是很好的建筑粘合劑。那在我國古代沒有水泥的情況下,都能修建出眾多如萬里長城一般的宏偉建筑,我國的工匠究竟用的是什么材料呢?
萬里長城
石灰砂漿
石灰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其實在我國古代早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燒石灰的技術(shù)??呻m然有了這項技術(shù),能夠造出石灰了,但石灰石灰的黏性并不是很好。即使人們想到了將沙子、石灰和石子混到一起,效果還不是很好,尤其是在濕熱多雨的地方,潮濕的環(huán)境會使本就不堅固建筑更加不堪。
古代城墻
因此人們想了很多辦法來克服這個問題。古人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石灰和沙子的砂漿中加入了很多黃黏土,增加了砂漿的黏性,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地方在沒有水泥的情況下,會用到這種粘合劑。
“蜃灰”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使用一種叫“蜃灰”的材料,這種材料主要用貝殼或者牡蠣燒制而成,因此主要產(chǎn)于及用于我國沿海地區(qū)。這種材料雖然成分與石灰相近,但其性能要比石灰好的多,所以在古代它比石灰更受歡迎。在我國科學(xué)技術(shù)著作《天工開物》中便有對“蜃灰”的記載,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水泥”。
古代城墻
糯米石灰漿
糯米石灰漿最早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這種糯米石灰漿主要是將糯米和熟石灰以及一些石灰?guī)r混合在一起,形成濃度超高的漿糊。由于糯米中淀粉的成分非常大,所以這種漿糊具有極高的黏性,可以讓鉆石緊緊地粘在一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混凝土。相比于石灰砂漿,糯米石灰漿是用糯米代替了黃黏土,因此糯米成了主要材料。
西安明城墻
雖然糯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在古代,糯米畢竟是一種相對珍貴的糧食,普通人尚且有可能吃不飽,用糯米來建房子就更是天方夜譚了。所以拿糯米來作為建筑材料,只有帝王家才能用得起。而到現(xiàn)在人們不僅有了水泥,還有了各種各樣的合成粘合劑,所以人們已經(jīng)拋棄了糯米作為建筑材料,只是單純地把其當作了糧食。
夯土
我們前面提到的萬里長城就是用夯土作為粘合劑的,它是用三種材料復(fù)合而成的,其中有粗砂、紅泥以及石灰塊。夯土造物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并且此時的夯土技術(shù)已經(jīng)很成熟。由于此類材料容易獲得且效果不錯,所以到漢時民居建筑很多都是使用夯土,并且在城墻及墓葬中都大量使用夯土。
夯土墻
總的來說,不管是那種黏合材料,幾乎都離不開石灰,石灰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古代建筑史的一次改革。同時,通過以上的材料我們不難看出古人真的是非常有智慧,也正是由于古人的智慧,我們中華民族才能一直繁衍至今,像萬里長城這樣的世界奇跡也才能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