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老子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眾所周知,孔孟思想已經在現實延伸了好幾千年,也正是因為如此的文化傳承,才成就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不過很多朋友都有疑問:“為何李耳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因為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所以李耳不應該順大勢所趨叫李子嗎?
其實,這個問題從語言的邏輯上是成立的,但是老子的稱呼確實背離了這種邏輯關系,不過從歷史論證來看,確實還是有一些根據的,下面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第一種說法:
相傳李耳從娘胎里出來,他的兩鬢和毛發(fā)都是白的,在現代人的看法而言,這可能就是比較明顯的白化病,但在古人眼里,這就是異象。
李耳父母這個時候覺得自己生了一個天神,一出生就是有白發(fā)的老小孩,順口就把“老”字表現出來了,隨著李耳的成長和思想弘揚,很多人稱老子的外號,叫得比李耳這個稱呼多的多。
這是從李耳的出身異象來表現李耳出身的不凡,同時體現“老子”稱呼中“老”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
老子的姓本是姓老,名聃,所以從姓名的本意來說,不能跟隨李耳相稱,故此在后世大家都認可了老子的稱謂。
第三種說法:
在古代的《道德經》中曾敘述老子是孔子的老師,而孔子又是諸子百家的老師,那么李耳從年紀上和資歷上來看,確實是非常老,那么按輩分來說,就是老師的老師,所以一流傳,老子的稱謂就耳熟能詳,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了。
另外就和大家陳述一下“子”這個稱呼的由來吧。
我們知道,好為人師的思想大家都是很受后輩敬仰的,那么那些有著自己獨特成就的人,很容易以“子”留名后世,所以孔丘成為萬人師表的孔子,諸子百家的墨翟,孫武等人,在后世得到尊敬都是以“子“自號。
相傳在周王朝,子爵是一等的榮譽貴族,那么稱之為子的都會是一些有名望,有才能的貴族,所以“老子”稱呼中的“子” 會流傳到后世,并且老子一名流芳百世。
談到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為什么會有孔子,孟子的緣由了吧。老子在后世成為道家常談的大家,其中老莊就是把老子和莊子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說的不也是宛如飛仙的老子稱謂嗎?
其實老子的思想是非常接近于本質,所以孔子也要向他學習,所以學著學著,尊稱“老子”也就這么流傳下去了。
在老子的時代之后,便綻放了百家爭鳴的歷史景觀,思想上雖不同,但卻各有千秋,讓一個一個稱為“子”的思想大家逐步崛起了,所以后人也應該對中國式的“文藝復興”有所了解,同時有時間也應該去學習諸子百家孔孟道家的思想,因為古為今用之后,說不定你也會成為現代的“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