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趙高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兩千年專制集權(quán)的中華帝國中,皇權(quán)無疑是最無可爭議的至上權(quán)威。但是,歷史上卻發(fā)生了滑稽的劇情:皇權(quán)往往被架空和操縱。而在這些非常勢力中,閹宦可以說是最為另類和值得研究的一支。其中,除了陰險狡詐的小人形象,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另類形象。
其一,便是彪炳史冊的東漢名宦,蔡倫。蔡倫于東漢明帝時入宮,章帝、和帝時接連升級,最后升任中常侍,進入內(nèi)朝參政。當然,史書中對其評價極高,此人“盡心敦慎”,“數(shù)犯嚴顏,匡弼得失”,更因開創(chuàng)原紙漿造紙法而獲封龍亭侯,最終青史留名。
其二,便是獲封皇帝的宦官,曹騰。據(jù)史書記載,此人是西漢開國功臣曹參的后人,不過家道中落,幼時便被迫凈身入宮。東漢安帝時,曹騰因機敏聰慧,被差去服侍太子劉保。不久,劉保登基,是為漢順帝。隨之而起,曹騰也因?qū)櫺哦秊橹谐J?。但順帝早崩,幼子沖帝即位不到半年也早夭了。
皇統(tǒng)屢絕,這引來了外戚對皇權(quán)的覬覦。不久,漢質(zhì)帝被外戚毒害,此時,中央的矛盾一觸即發(fā)。正是曹騰費盡心機扶持劉志,才有了日后的漢恒帝。恒帝投桃報李,封曹騰為費亭侯。曹騰膝下無子,只有養(yǎng)子曹嵩,而曹嵩之子便是曹操。日后,魏文帝曹丕繼位,馬上追封祖父曹嵩,就連曹騰也被追封為高皇帝?;鹿偈芊鉃榈畚?,千百年來可說是無出其右了。
其三,便是大明第一奸宦,魏忠賢。此人本為街頭無賴,終日混跡于聲色犬馬之中。后來被賭債追逼,不得不委身為太監(jiān)。但憑借著油嘴滑舌和逢迎之能,精通市井技藝的魏忠賢勾搭到皇長孫的乳母客氏,并逐漸得到了皇長孫朱由校,即日后的明熹宗的信任。
于是,“九千歲”權(quán)傾天下,惹得滿朝官員無不趨炎附勢,紛紛為他建造生祠。不過,由于此人專擅朝政,結(jié)黨營私,引來了東林黨人的彈劾,最后滿手忠義人士鮮血的魏忠賢自盡于前去鳳陽守陵的路上。
其四,便是史上第一位統(tǒng)一帝國的權(quán)宦,趙高。此人于大秦帝國的鼎盛之際入宮,逐步晉升,最后位當中書令。特別是對秦二世的操縱,使他權(quán)傾朝野。但惡貫滿盈的趙高仍然躲不了懲治,最后被秦王子嬰設(shè)計殺死。
其五,大明第一位權(quán)宦,王振。明朝開國之初年嚴厲禁止宦官參政,尤其是參與機務。但隨著明成祖發(fā)動靖難之役,原來的朝臣已經(jīng)無法信任,只能破格提拔宦官進入權(quán)力體系。就這樣,在仁宣之治后,長在宮闈之中的明英宗即位。恰好,他的玩伴正是由略懂詩書的王振。于是,急于建功立業(yè)的明英宗開始將大權(quán)委任給王振,最后引來了土木堡之變,自己兵敗被俘。也就是在戰(zhàn)亂中,禍亂朝廷的王振被群將毆擊致死。
我國古代封建時期有著這樣一種“另類”的男性職業(yè):他們通常來自于民間,由于生計所迫,不得不以犧牲生殖能力為代價換取為宮廷服務的機會,這些人通常被稱之為“太監(jiān)”。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跟滿清末期權(quán)勢滔天的大太監(jiān)李蓮英有關(guān)。
說到李蓮英,想必大伙都有所耳聞,他深受太后喜愛,是統(tǒng)治者身邊的“大紅人”。他一共擔任過兩朝的太監(jiān)總管,可謂是權(quán)勢滔天。慈禧與光緒不和,深受慈禧寵愛的李蓮英如何在兩人之間相處呢?兩面討好、八面玲瓏的做法,是他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有人說他站在太后一邊,反對變法,陷害帝黨,甚至還有人說光緒就是李蓮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說李蓮英生性圓滑,兩面討好,不但太后喜歡他,就連光緒也因為從小受到他的看護而喜愛他,并夸他“忠心事主”??墒牵魑恢肋@個權(quán)傾朝野的大太監(jiān)是怎么死的嗎?李蓮英死后又葬在什么地方呢?關(guān)于李蓮英的死亡的問題一直眾說紛紜,由此,也冒出不少關(guān)于李蓮英死亡真相的說法。
我們首先來談談李蓮英葬在何處,有人說,李蓮英就埋在四九城永定門外的大紅門附近;還有人講,李蓮英死后陪著慈禧葬在了東陵,他的墓就在慈禧墓的側(cè)面;還有種說法說,李蓮英被安葬在海淀。在這些傳言中,我們無法辨別其中哪條是真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有一座墳墓里葬著李蓮英,其他的都是空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在其過世后的幾十年里人們都在尋找這位大太監(jiān)的墓地,所幸的是,人們終于在1966年找到了答案。在大動亂的風暴中,北京海淀區(qū)的教師趙廣志被批成了“臭老九”,跟學校里的校長和書記一道被押到勞改隊接受改造,在勞改期間曾被逼迫著開掘?qū)W校里的李蓮英墳。
幾人先后用鋼釬、錘子等工具將墳墓上的墓頂撬開,隨即,一塊塊的將墓頂南面的方磚卸下,這時李蓮英的墓道便完全呈現(xiàn)在眾人面前。趙廣志等人推開白玉制成的墓門,進入了李蓮英的墓穴,經(jīng)過搜索后李蓮英的一顆腦袋和陪葬的財物重見光明。李蓮英的尸身只剩這顆腦袋,其余部分并沒有在墓穴中,這一發(fā)現(xiàn)使得李蓮英的死因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那么,為何這個大太監(jiān)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jié)果呢?對此,有歷史學家根據(jù)史料記載,提出了一種說法:李蓮英在慈禧去世后,不愿繼續(xù)留在深宮中,于是,離開宮廷在外面生活了一段時間后病死,死后還被隆裕太后賞賜了白銀兩千兩。還有部分野史中的記載也跟這種說法不謀而合,李蓮英的后人的說法也是這樣(雖說是李蓮英后裔,但卻是過繼來的,太監(jiān)自然不會有生育能力)。
李蓮英的后人講,李蓮英善終的,在他六十四歲的時候染上瘧疾,由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不好而過世的。從患病到去世總共經(jīng)歷了四天時間,并沒有承受太多痛苦。根據(jù)我國近代史辭典中的記載,李蓮英是在慈禧去世后,離開宮廷生活了一段時間后病逝的。
按理說,李蓮英的墓碑上應該詳細記載了李蓮英的死因,可是,上面的記載很模糊,并沒有記載死因。由于1966年開掘出來的李蓮英墓中僅存李蓮英的頭顱,這種病死論直接被推翻了。我們還是講回死后李蓮英身首異處這件事上,倘若李蓮英是病逝的,那么,為何在安葬的時候要令其尸身與腦袋分家呢?李蓮英顯然是橫死的。
戊戌變法后,李蓮英出言謹慎,沒有鮮明地表態(tài)站在慈禧一邊,慈禧從此在感情上對他有些疏遠。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蓮英認為自己這一輩子侍候皇家還是盡職盡責的,可以考慮退休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2年的皇宮。有人說李蓮英的墓被盜過,可趙廣志一眾人在開掘李蓮英墓的時候明明發(fā)現(xiàn)墓室結(jié)構(gòu)完好,隨葬品也沒有被盜走,棺槨更是好好的放在墓穴中。還有人說,李蓮英的遺骸在被開掘之前已經(jīng)隨著時間腐爛了。這更是無稽之談,李蓮英死后下葬到被挖掘出來總共不過五十年,哪有腦袋還在身體爛光了的道理?
說到這,我們已經(jīng)可以確定李蓮英是在下葬前便被割了腦袋,那么,他為什么落得如此下場呢?現(xiàn)存的歷史資料中并沒有相關(guān)記載,我們暫且可以推論李蓮英并不是因為得罪朝廷而橫死的。因為,如果是這樣歷史資料中一定會有蛛絲馬跡,而不會僅有隆裕太后賞賜白銀的記錄。既然不是朝廷所為,那兇手就只能從民間搜尋了。如今,恩濟莊這個地方流傳著李蓮英在河北山東交界一帶被人刺殺的傳言,其他地方也有他被催債的人殺死的說法。然而,這些說法沒什么實際佐證,我們只能從里面篩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李蓮英活著的時候,常常會說自己“家大業(yè)大,災禍也大”,這就說明他對自己的財富會惹來禍端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甚至,在生前就因財產(chǎn)問題跟人產(chǎn)生過糾葛。我們不妨來回想一下李蓮英的財富從何而來,李蓮英的一生勾結(jié)私黨,或貪污或勒索攢下偌大財富,加上他在慈禧身邊出了不少壞主意,一定得罪了很多人,所以說,想將他殺之而后快的人一定多不勝數(shù)。如今,李蓮英死亡的真相仍有待考察,但是,他的下場已為世上行為不端之徒敲響警鐘:壞事做絕,再多的錢也沒法買命,做人還得保守分寸。
宦官是一種特殊人群,不僅在中國,在越南,朝鮮,甚至一些歐洲國家都有這種人存在。
中國
豎刁:春秋時齊國宦官。
為表對齊桓公的忠心而自行 *** ,齊桓公也因此事而不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
桓公病危時豎刁作亂,桓公衣袖蒙臉,氣絕而死。
之后桓公五位公子為繼位而明爭暗斗,無人替桓公收尸。
嫪毐: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假宦官,與太后趙姬通奸,后被秦始皇車裂。
趙高:秦朝時宦官,第一位宦官宰相,秦始皇死后專權(quán)獨斷,被秦王子嬰所殺。
鄭季產(chǎn):與漢和帝合謀,計殺竇憲,后頗得權(quán)柄。
蔡倫:東漢時宦官,相傳是紙的發(fā)明人。
由于政爭,陷害漢安帝的祖母,后被迫自殺。
張讓:東漢十常侍之首,殺死了大將軍何進。
在袁紹入宮捕殺宦官時,跳黃河自盡。
黃皓:三國時蜀漢宦官,頗受劉禪寵信,因而荒廢政事,但在劉禪投降魏國后被司馬昭所殺。
高力士:唐玄宗寵臣,傳說李白醉酒后要“力士脫靴”。
力士權(quán)勢雖大,但頗為忠義,玄宗死后即絕食而死。
李輔國:唐肅宗當權(quán)的宦官,擁立唐代宗有功,后因驕橫,被代宗派人殺死。
魚朝恩:唐朝時以監(jiān)軍出身的宦官,頗有才氣,能講授《五經(jīng)》,亦能佛法。
后因?qū)?quán),被唐代宗賜死。
仇士良:唐朝專權(quán)宦官,835年出任神策左軍中尉,李訓、鄭注等謀誅宦官史稱“甘露之變”,因計劃不周,未能成功,仇士良與右軍中尉魚弘志(一作志弘)等大肆誅戮朝臣,挾持文宗。
仇士良幾次要廢文宗,甚至假傳太后命令,召崔慎由入宮草另立嗣君的詔書,但都沒成功。
840年,文宗病死,文宗的弟弟登基為唐武宗。
武宗任用李德裕為相來排斥仇士良。
842年10月,李德裕起草赦書,減禁軍衣糧及馬芻粟,仇士良便鼓動禁軍嘩變。
李德裕看穿了仇士良的陰謀,急速求見武宗,武宗大怒,立即派人對神策軍宣旨:“赦令自朕意,宰相何豫?爾渠敢是?”于是風波平息,此后,仇士良日夜不安。
不久,武宗削其為內(nèi)侍監(jiān),知省事。
843年他被迫告老還鄉(xiāng),武宗并沒有放過他,第二年,削去他的官爵,抄了他的家,僅留下他一條性命。
不久,仇士良病死。
童貫:北宋宦官,與權(quán)相蔡京勾結(jié),在小說《水滸傳》亦有描述。
力主宋、金協(xié)力攻遼,后被宋欽宗賜死。
鄭和:明朝成祖三寶太監(jiān),航海探險家,帶領(lǐng)船隊七下西洋。
王振:明朝第一位當權(quán)宦官,引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
后被護衛(wèi)將軍樊忠所殺。
汪直:明憲宗朝權(quán)宦,首開西廠,羅織冤獄,殘害百姓;后因擅啟邊釁,胡作非為,被貶逐。
劉瑾:明武宗朝權(quán)宦,外號”立皇帝“。
把持朝綱,專權(quán)擅任,貪污甚巨,后被凌遲處死。
張永,明武宗朝宦官,告發(fā)劉瑾罪狀,于是劉瑾凌遲。
王陽明被江彬誣陷時,曾經(jīng)進言力救。
馮保:明神宗朝大宦官,太監(jiān)政治家。
首輔張居正的政治盟友。
張居正死后失勢,謫至南京孝陵終老。
魏忠賢:明熹宗時宦官,權(quán)傾朝野,號“九千歲“。
因迫害東林黨人臭名遠揚。
明思宗上臺后畏罪自殺。
王承恩:明思宗時宦官,自明思宗年幼時即隨侍不離,并擁戴其即位,掌握輔佐大權(quán),對抗復社黨人,后與明思宗一同自殺。
安德海:清朝慈禧太后的寵臣。
后出北京,在山東辦貨,被山東巡撫丁寶楨以祖訓逮捕,處斬。
董海川:河北文安縣人,宦官,清朝武術(shù)家,八卦掌始創(chuàng)者。
劉進保:清末太極拳家,楊氏太極拳始創(chuàng)者楊露禪的弟子,禮王府太監(jiān),晚年授拳于弟子張正學。
李蓮英:服事慈禧太后,為繼安德海后的另一位當權(quán)太監(jiān),1911年卒,年六十四。
小德張:中國最后一位掌權(quán)太監(jiān)。
1957年病逝,年八十一。
孫耀庭:天津靜??h人,中國最后一位太監(jiān)。
出版自傳《中國最后一位太監(jiān)》,后被改編為電影《中國最后一個太監(jiān)》(1988)、《中國最后一個太監(jiān)Ⅱ告別紫禁城》(1992)1996年病逝。
朝鮮
金處善:朝鮮王朝文宗至燕山君時期的內(nèi)侍宦官,后因酒醉對燕山君失言失態(tài)(實為直言進諫),遭戮刑。
同年,金處善家產(chǎn)充公,朝內(nèi)與處善同名者均奉旨更名,另“名及大小文書,禁用處字?!?/p>
其他國家
穆尼斯·穆贊法爾, *** 帝國著名宦官,禁衛(wèi)軍首領(lǐng)。
盤點中國各個朝代,皇宮中的太監(jiān)數(shù)以萬計,但“長胡子”的只有一人,他就是北宋時期徽宗趙佶的寵臣,大太監(jiān)童貫。提到童貫,看過水滸的都知道這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大太監(jiān)。正史上也確實如此。而且這個人開創(chuàng)了多個歷史上的第一,這就很少人知道了,而且還長著胡子。
童貫,字道夫,開封人,北宋權(quán)宦,''六賊''之一。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胡須,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這大概是因為他凈身入宮時并未閹割干凈,有點荷爾蒙留在體內(nèi)所導致的吧。此人開創(chuàng)多個中國歷史之最。這幾項記錄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太監(jiān);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quán)最大的太監(jiān);中國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太監(jiān);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國的太監(jiān);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太監(jiān)。
童貫為人豪爽,仗義疏財,出手大度,不過他慷慨大方的對象都是宮女、太監(jiān)和妃嬪以及能接近皇帝的近臣和方士,經(jīng)常一段時間的上下打點,每天都有人在皇帝耳邊說他的好話,加之他這樣一個有著陽剛外形的人,卻性情乖巧,心細如發(fā),對皇帝的心理具有極強的洞察力,每次事先預知皇帝的意趣意圖,于是說話做事很少荒腔野板,從而深得皇帝歡心。
童貫凈身入宮時,便拜在同鄉(xiāng)、前輩太監(jiān)李憲門下做徒弟。這位李憲是神宗朝的著名太監(jiān),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jiān)軍多年,頗有些戰(zhàn)功。童貫讀過四年私塾,有些經(jīng)文根底;跟隨李憲出入前線,又打下了軍事上的根基,很有點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經(jīng)十次深入西北,對當?shù)氐纳酱ㄐ蝿菹喈斄私?。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尋常。
童貫在朝中勾結(jié)蔡京,他幫助蔡京做了宰相,為了報恩,蔡京舉薦童貫成了西北監(jiān)軍,領(lǐng)樞密院事,掌兵權(quán)二十年,權(quán)傾內(nèi)外;當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稱童貫為“媼相”。就是一公一母的意思。說明這兩個人相互勾結(jié),狼狽為奸。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奏報:“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家真的沒人了嗎?”皇上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蓖灣鍪惯|國回來,權(quán)勢更大,握有朝廷內(nèi)外軍政大權(quán)。于是請求出兵進駐夏國橫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為陜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不久,為開府儀同三司,簽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樞密院事。另外統(tǒng)領(lǐng)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zhèn),為太傅、涇國公。
童貫攻打西夏的時候,指揮失誤,導致名將劉法之死。,并且隱蔽失敗,謊報軍功,全軍上下敢怒不敢言。漢人的官職不授給熟羌,童貫故意任用羌人,有的官至節(jié)度使。敗壞軍紀從那時候開始了。宋金結(jié)盟聯(lián)合進攻遼國,以圖奪取燕云十六州。
宋朝派童貫率領(lǐng)二十萬軍隊北伐燕京,結(jié)果打敗而回。金國奪取燕京后,童貫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謊稱是自己奪回的。,宋徽宗因童貫收復燕山有功,下詔解除他的兵權(quán)而為真三公,加封他為徐、豫兩國公。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童貫欺上瞞下,皇帝昏庸之極。
金國正是看到宋朝如此腐敗無能,沒過多久,便率兵進攻宋朝。金使勸童貫馬上割兩河之地向金人謝罪,童貫垂頭喪氣無以應對,立刻逃回京城。童貫逃回京城,宋欽宗已即位,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沒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連三貶。七月時貶吉陽軍,即今天的海南崖縣,又詔數(shù)童貫十大罪,命監(jiān)察御史張澄追而斬之。
張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隨員上門“拜謁”童貫,假稱有圣旨賜給茶葉、藥物,要童貫回京擔任河北宣撫,明天中使即可到來傳旨。第二天上午,張澄來了,童貫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張澄當即宣詔,申斥童貫十大罪狀。待童貫省悟過來為時已晚,被張澄派來的隨員一刀砍下頭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5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