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學習歷史時,我們只能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沈括生平: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簡介的歷史內(nèi)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沈括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出生在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的沈氏家族中。他的祖父沈曾慶曾擔任大理寺丞,而父親沈周和伯父沈同都是進士。沈括從小就非常勤奮好學,十四歲時就讀完了家里的藏書。后來,他隨父親一起旅行到州縣,并且游歷了泉州、潤州、簡州和汴京等地。通過這些宦游經(jīng)歷,沈括接觸到了社會各種各樣的事物,拓寬了自己的見識。他對大自然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和敏銳的觀察力。
沈括在科學研究領域有著非凡的才能。他對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開創(chuàng)了測繪學的先河,并且提出了很多先進的測量方法和理論。他還發(fā)明了渾天儀和水運儀,這些都是當時極為先進和精確的科學儀器。他的研究成果不僅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贊譽,而且對后世的科學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沈括也是一位多產(chǎn)的著作家。除了《夢溪筆談》,他還撰寫了《樞密簽詩何首烏狀》等多部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涉及科學研究,還包括了文學、歷史等方面的內(nèi)容。他的著作風格深受歡迎,為后世所推崇。
沈括的一生充滿了對知識的追求和探索。他通過持續(xù)不斷的研究和實踐,為中國科學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官員和文化名人。他的卓越成就將永遠被后人所銘記。
沈括自幼體弱,加上讀書十分用功,經(jīng)常需要服食中藥調(diào)理。錢塘沈氏在醫(yī)藥學頗有建樹,有家傳藥學書籍《博濟方》,受家庭影響,沈括也從搜集醫(yī)方開始鉆研醫(yī)學。
皇祐二年(1050年),沈周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沈括借居蘇州母舅家,從舅舅許洞的著作與藏書中得益甚多,開始對軍事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
皇祐三年(1051年),父親沈周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蔭入仕,任海州沭陽縣主簿,遂治理沭水,開發(fā)農(nóng)田,頗有政績。工程結束后,沈括辭去職務,來到哥哥沈披在任的寧國縣,準備科舉考試。
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進士及第,因排名在前六名之外,按制守選。 次年,沈括守選期滿,授揚州司理參軍,負責一州刑獄。
治平二年(1065年),經(jīng)淮南路轉運使張蒭推薦,沈括被調(diào)入京師,編校昭文館書籍,參與詳訂渾天儀,并在閑暇研究天文歷法之學。
熙寧元年(1068年),沈括升任館閣???,有機會接觸皇家藏書,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學識。八月,母親病逝,沈括辭官護送靈柩回錢塘。
熙寧五年(1072年),沈括奉命主持汴河疏浚工程,七月,加官史館檢討。按照慣例,皇帝每三年要到圜丘祭祀天地,吏員常借此修建園林、謀取私利。沈括便考察南郊大禮的歷史沿革,撰成《南郊式》,被任命掌管郊祀事務。沈括按照新禮儀辦事,所省費用數(shù)以萬計,神宗十分滿意。
八月,淮南饑荒,沈括受命巡察,發(fā)放常平倉錢糧,疏通河渠,修治荒田,取得明顯成效,升任集賢校理,巡察兩浙農(nóng)田水利。兩浙水利工程規(guī)模浩大,沈括建議出錢雇用饑民興建水利,得到神宗的贊同。九月,沈括升任太子中允、提舉司天監(jiān)。當時的日官都是些庸碌之人,對天文幾乎全然不知。沈括遂改革機構,改進儀器,召請衛(wèi)樸修造新歷法,并向全國征集觀測天象的書籍。
十一月,朝廷登記民間車輛 ,市易司打算填封私井以阻止四川私販井鹽,民議紛紛。 沈括進言:民間都是太平車,不利于機動作戰(zhàn);小鹽井很多,填封私井勢必要加強警戒,得不償失。 神宗贊同,次日詔停此二事,擢升沈括為知制誥、兼管通進、銀臺司。
熙寧七年(1074年)八月,沈括調(diào)任河北西路察訪使,提舉河北西路義勇、保甲公事。河北西路地處北疆,沈括上任后,將工作重點放在改革軍政和鞏固國防上。
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沈括返京后,上疏提出三十一條整改意見,多數(shù)都被神宗肯定與采納。九月,沈括兼任判軍器監(jiān),負責兵器的鑄造與儲備。沈括對弓有很深的研究,提出“弓有六善”的觀點,并建議大批制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軍器監(jiān)上報朝廷時,兵器產(chǎn)量提高了十幾倍。
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沈括奉命修訂“九軍戰(zhàn)法”,分九軍為九營,各自為陣,背背相承,面面相向,靈活多變,名之為“邊州陣法”。九月,編撰城壘、軍營等建筑的營造法式。
熙寧八年(1075年)三月,宋遼邊界沖突,遼要求以黃嵬山為分界線,宋廷不同意。遼使蕭禧到汴京,指責宋廷談判不誠,拖而不決,留在館舍不肯離去。沈括就到樞密院查閱以前的檔案文件,發(fā)現(xiàn)宋遼過去商定的協(xié)議是以古長城為界,而黃嵬山在古長城以南,相距有三十里之遙,遂上表呈報朝廷。神宗賞賜沈括白金一千兩,讓他以回謝使的身份出使遼國。
四月中旬,沈括從汴京出發(fā)時,預先找出相關書信檔案數(shù)十件,讓幕僚和吏員背熟。契丹宰相楊益戒每有問題提出,沈括就讓手下吏員列舉檔案條文作答。談判先后進行六次,楊益戒無言可對,就威脅說,以數(shù)里之地、絕兩國之好,不利于和平。沈括以國之道義、民之根本為理由,申明寸土不讓。在沈括一行力爭下,遼廷最終有所退讓,緊張的宋遼關系得以暫時緩解。
七月,沈括起程回國,據(jù)沿途地理形勢、風俗民情畫撰為《使契丹圖抄》,獻給朝廷。 因出使有功,沈括被提拔為淮南、兩浙災傷州軍體量安撫使;十月,權發(fā)遣三司使。次年十月,拜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熙寧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罷相,吳充繼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括到丞相府匯報政務,吳充問及免役法,沈括建議減免窮人的役錢,吳充贊同并上疏匯報給神宗。十一月,沈括再次上書要求減免下戶役錢,并建議朝廷將舊有的差役法和現(xiàn)行的免役法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差雇并行”。沈括的這個觀點是在王安石罷相后才提出的,對免役法的態(tài)度前后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這就給反對他的人提供了口實。
熙寧十年(1077年),侍御史蔡確以依附大臣(吳充)、越權言事(免役法歸司農(nóng)寺負責)、前后態(tài)度不一等理由彈劾沈括。七月,沈括被罷去三司使、翰林學士,貶為起居舍人、集賢院學士、知宣州。
元豐元年(1078年),神宗打算起用沈括為知制誥、知潭州,蔡確再次上書,指責沈括“反復無常、附會大臣,被貶不足一年,不宜擢升”,詔命被撤回。
元豐四年(1081年)十月,蕃部數(shù)萬人進攻邊關要塞順寧寨,沈括派少將景思誼、屈理帶三千兵馬進攻蕃軍;接著命前鋒李達領千人出擊,攜帶十萬人的軍糧,宣稱鄜延路總帥沈括將親自率軍督戰(zhàn)。蕃兵不知虛實,軍心渙散。宋軍乘勢進攻,攻下磨崖寨,得男女萬人,牛羊三萬。
十一月,奉命西討的河東兵十二將率軍東還,經(jīng)過鄜延,沈括抓住時機,命部將在綏德城炫耀武力,聲稱宋廷已任命沈括兼領河東十二將的兵力,不日即興兵西討。駐守的西夏軍聞訊前來打探,果見大隊人馬聚集,聲勢浩大,信以為真,連夜棄城而逃。沈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浮圖、吳堡、義合。
元豐五年(1082年)二月,沈括以“守安疆界、就副邊事有勞”,升為龍圖閣學士。四月,西夏打算以金湯城為據(jù)點,招兵買馬,攻打鄜延。沈括采取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派副總管曲珍率軍兩萬進軍東川,揚言要去攻打葭蘆,吸引西夏兵力布防,趁機攻下金湯。接著,沈括又用同樣的策略攻下了葭蘆。
元豐五年(1082年)五月,沈括與副使種諤奉詔條陳制夏方略,提出進取橫山以筑城、以地理優(yōu)勢直接威脅西夏的戰(zhàn)略主張,宋廷派給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節(jié)制軍事,共同申議。七月,沈括建議筑城石堡、種諤提議銀州、徐禧主張永樂埭,終定為永樂城。 八月,神宗降詔徐禧總領筑城事宜,命沈括將帥府移到邊界,以接濟軍用物資和救援。十四日后筑成,徐禧令景思誼領四千人鎮(zhèn)守,率余部返回米脂。
九月九日,西夏出兵三十萬攻永樂城,曲珍忙報知徐禧,徐禧統(tǒng)兵兩萬五千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由于兵力相差懸殊,宋軍失利,夏軍乘勝圍城,截斷水源,永樂城危在旦夕。沈括率兵一萬前去支援,被夏軍阻在永定河岸;又羌兵八萬襲擊綏德,沈括權衡利弊,決定舍永樂而保綏德。種諤因反對筑永樂城遭徐禧排擠,心懷舊恨,遂以守延州為名拒絕出兵解圍。九月二十日,永樂城失陷,徐禧、李稷、高永能、李舜舉等殉國,折官兩百三十人,損兵一萬兩千有余(永樂城之戰(zhàn)),謀取橫山的計劃宣告失敗。
沈括作為一路帥臣,在明知永樂城“路險而遠、不利協(xié)防與救助;且地理位置險要,敵軍必爭”的情況下,不堅持己見,而選擇迎合徐禧,對永樂城之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元豐五年(1082年)十月十七日,宋廷以沈括“議筑永樂城,敵至卻應對失當”為由,貶為筠州團練副使,隨州安置。沈括到隨州后,寓居于法云禪寺,無親無故,且行動受到很大限制。隨州的三年是沈括一生中最憂傷、灰暗的時期,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對從政萌生出一絲“悔意”。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駕崩,太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大赦天下。沈括也得以內(nèi)遷,改任秀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本州公事。秀州地處江南,毗鄰故鄉(xiāng)杭州,沈括的心情得以從頹廢中好轉起來,遂專心于學問,開始整理熙寧九年奉旨編繪的《天下郡縣圖》。
元祐三年(1088年)八月,沈括編訂完成《天下郡縣圖》,被特許到汴京進呈。哲宗賜絹百匹,準許沈括在秀州境內(nèi)自由行動。
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沈括改任朝散郎、守光祿少卿、分司南京,準于外州居住。 接到詔命后,沈括就舉家搬遷至早年在潤州購置的夢溪園,在此隱居,創(chuàng)作《夢溪筆談》。
隙積術指如何計算垛積,沈括運用類比、歸納的方法,以體積公式為基礎,把求解不連續(xù)個體的累積數(shù),化為連續(xù)整體數(shù)值來求解,已具有了用連續(xù)模型解決離散問題的思想。在中國國數(shù)學史上,發(fā)展了自南北朝時期就停滯不前的等差級數(shù)求和問題,并推進到高階等差級數(shù)求和的新階段,開創(chuàng)了中國垛積術研究的先河。
會圓術,實際上是指由弦求弧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局部以直代曲,對圓的弧矢關系給出一個比較實用的近似公式。在中國數(shù)學史上,沈括第一個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長的近似值。這一方法的創(chuàng)立,不僅促進了平面幾何的發(fā)展,而且在天文計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中國球面三角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沈括記錄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用人工磁化針來作試驗,對指南針進行深入研究。沈括比較了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懸絲法,指出懸絲法最優(yōu),并做了相應的分析。
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點的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的夾角,即磁針靜止時,所指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經(jīng)實驗證明了磁針“能指南,然常微偏東”,即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這比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時發(fā)現(xiàn)磁偏角現(xiàn)象早了400多年。
沈括通過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面鏡成像等原理作了準確而生動的描述,他用“礙”(焦點)的概念,指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凹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并把光通過“礙”成像稱之為格術,即現(xiàn)代光學中的等角空間變換關系。
沈括還對平面、凹凸面等鏡面成像的不同進行研究,注意到表面曲率不同與成像之間的關系,并以此對“古人鑄鑒”時正確處理鏡面凹凸與成像大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提出若將小平面鏡磨凸,就可“全納人面”。
沈括還對透光銅鏡的原理作出了正確推論,推動了后世對“透光鏡”的研究。此外,沈括還第一次記錄了“紅光驗尸”的內(nèi)容,是中國關于濾光應用的最早記載,至今還有現(xiàn)實意義。
沈括通過對聲學現(xiàn)象的觀察,注意到音調(diào)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并記錄下了聲音的共鳴現(xiàn)象。他還用紙人來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說明了應弦共振現(xiàn)象,這比諾布爾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紙游碼試驗早了500年。
沈括還提出了“虛能納聲”的空穴效應,以此來解釋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頭,可以聽到數(shù)里外人馬聲的原因。此外,沈括還記錄并深入分析了制鐘的聲學問題。
據(jù)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硫酸銅溶液)、流而成澗。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膽礬(硫酸銅),熬制膽礬就能生成銅,熬膽礬的鐵鍋,日子久了也會變成銅。沈括的這段記錄,即濕法煉銅,利用化學置換反應的方式提煉金屬。
膽礬化鐵成銅的記載古已有之,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萬畢術》 、東晉葛洪《抱樸子》均有類似記載。 據(jù)郭正誼考證,沈括的記載錄自中唐時期成書的《丹房鏡源》。但直到宋哲宗紹圣五年(1098年),張潛主動將《浸銅要略》獻給朝廷,在北宋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膽銅法生產(chǎn)才被迅速推廣開來。
世界上最早記載有關石油的文字,見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歷史上,石油曾被稱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一科學的命名。
據(jù)沈括記載,鄜州、延州境內(nèi)產(chǎn)石油,當?shù)厝顺2杉酵吖蘩?,用于照明。這種油形似純漆,燃起來像燒麻桿,并冒著很濃的煙,能把帳篷都熏黑。沈括將其命名為石油,并以石油碳黑制墨,光澤、亮度方面都很理想,于是就大量制造,并命名為“延川石液”,蘇軾用后評價“在松煙之上”。
渾儀是測量天體方位的儀器,經(jīng)過歷代的發(fā)展演變,到北宋時,結構十分復雜,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沈括對此作了很大改進:取消了渾儀上不能正確顯示月球公轉軌跡的月道環(huán),放大了窺管口徑,使其更便于觀測極星,既方便了使用,又提高了觀測精度。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創(chuàng)制的新式測天儀器——簡儀,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chǎn)生的。
漏壺是古代測定時刻的儀器,沈括對漏壺也進行了改革,把曲筒銅漏管改做直頸玉嘴,并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壺體下部。這樣流水更加通暢,壺嘴也堅固耐用多了。
沈括還制造了測日影的圭表,他意識到了蒙氣差對測量精度的影響,主張采用三個候影表來觀測影差,以克服蒙氣差對精度的影響,據(jù)此制成的新式圭表,提高了北宋圭表測影的技術水平。
沈括對天象進行細致的觀測,取得了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與觀測結果。例如,沈括用晷、漏觀測發(fā)現(xiàn)了真太陽日有長有短。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測算,一年中真太陽日的極大值與極小值之差僅為51秒。
沈括還詳細觀察了五星運行軌跡和隕石墜落時的情景;并為測量北極星與北天極的真實距離設計了窺管,每夜3次,連續(xù)三月,得200余圖,得出當時極星“離天極三度有余”的粗測結論。
熙寧五年(1072年),沈括提舉司天監(jiān),發(fā)現(xiàn)《大衍歷》沿襲至宋已落后實際天象五十余刻,遂破格提拔衛(wèi)樸改革舊歷;熙寧八年(1075年),《奉元歷》修成頒行。新歷法改動了閏月和朔日的設置:熙寧十年冬至的臨界時分原用午時,新歷改用子時;閏十二月改為閏正月,以補算歲日朔日。
晚年時,沈括大膽革新,進一步提出了《十二氣歷》,以代替陰陽合歷。按中國古代歷法,陰歷和陽歷每年相差11天多,雖采用置閏的辦法加以調(diào)整,仍有很多缺陷。沈括發(fā)明的新歷,不用閏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參照節(jié)氣定月;一年分為12個月,每年的第一天定為立春,這樣既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也有利于農(nóng)業(yè)活動的安排。900年后,英國氣象局用于統(tǒng)計農(nóng)業(yè)氣候的 《蕭伯納歷》,其原理也與《十二氣歷》相同。
沈括根據(jù)太行山巖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積物,分析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今已東距大海已千余里,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沖積形成的。這是對華北平原成因(沖積平原)最早的科學解釋。
沈括根據(jù)峭拔險峻的雁蕩諸峰頂部在同一平面上的現(xiàn)象,推斷雁蕩山是由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流水將疏松破碎的巖石、土壤等沖走,留下堅硬、固結而聳峭的山峰。這種“流水侵蝕作用”的看法是十分正確的,直到18世紀末,英國的赫頓在《地球理論》一書中才提出類似觀點,比沈括晚了約700年。
沈括還詳細記錄了各地發(fā)現(xiàn)的化石、并根據(jù)化石來推究古代氣候的變遷,解釋虹的大氣折射現(xiàn)象,科學地描述了龍卷風生成的原因、形態(tài)和破壞威力,用月亮的盈虧來論證日、月的形狀及海潮與月球的關系等等。沈括對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
元祐二年(1087年),歷經(jīng)十二年不懈的努力,沈括完成了奉旨編繪的《天下州縣圖》,圖幅之大,內(nèi)容之詳,前所罕見。全套地圖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國總圖和各地區(qū)分圖,比例為九十萬分之一。在制圖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準望、互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等九個方法,并按方域劃分出“二十四至”,從而大大提高了地圖的科學性??上纤螒?zhàn)亂頻發(fā),此圖竟毀于戰(zhàn)火之中,成為千古遺憾。
沈括還首創(chuàng)了用“飛鳥圖”來繪制地圖,以代替?zhèn)鹘y(tǒng)的循路步法制圖?!帮w鳥圖”也就是“取鳥飛之數(shù)”,用的是飛鳥直達的距離,類似航空拍攝,這使地圖的精確度大為提高。
沈括視察河北邊防的時候,還曾經(jīng)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體地理模型,呈現(xiàn)給神宗。這是中國地圖史上木質(zhì)地形圖的第一次明確記載,比瑞士十八世紀出現(xiàn)的地理模型圖早七百年。
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任海州沭陽縣主簿,主持治理沭水的工程,修筑渠堰,不僅解除了當?shù)厝嗣竦乃疄耐{,而且還開墾出良田七千頃,改變了沭陽的面貌。
嘉祐六年(1061年),沈披任安徽寧國縣令時,沈括還參與修筑蕪湖萬春圩的工程,寫出《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關于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寧五年(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的疏浚工程。為了治理汴河,他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用“分層筑堰測量法”測出了河南開封上善門至泗州淮口直線距離420公里之內(nèi),水平高差為63.3米。存世古文獻中最早記錄水平高程測量的方法、過程和結果的科學家。
錢塘沈氏有收集藥方的傳統(tǒng),受家學傳統(tǒng)影響,沈括也注意搜集醫(yī)方,并匯集成兩本醫(yī)藥學著作《良方》和《靈苑方》(早佚),本著為病人負責的精神,沈括收方必“目睹其驗”,并將實物與文獻對證,對藥物名稱和功效進行考證,糾正其中的錯誤。
沈括在醫(yī)藥學上的貢獻還表現(xiàn)在:《良方》中詳細記述了秋石陰陽二煉法的程序要訣,有論者認為應屬世界上最早的“提取留體性激素”的制備法;《夢溪忘懷錄》中關于“藥石井”的記述,被認為是最早的磁化、礦化水制備法;《夢溪筆談》中還對一些礦物的藥用價值進行了記錄,如莽草、天竹黃等。
沈括在三司共一年八個月,主要成就有兩點:①改革鹽鈔法。熙寧年間,宋廷采取榷鹽政策,對解鹽實行官賣,為增加鹽稅收入,政府不斷抬高鹽價,各地民怨不斷。熙寧九年十一月,沈括奉詔改革鹽法,提出四點整改意見:限定印鈔數(shù)量、統(tǒng)一池鹽東西路價格、制鈔權收歸三司,各地方統(tǒng)一鹽價。②改革鑄銅法。神宗時,錢幣鑄造達到高峰,錢幣的數(shù)量也大幅提高,但并不能解決北宋日益嚴重的錢荒問題。對此沈括提議:穩(wěn)定鹽鈔價格,達到以鈔代幣的目的;增加貨幣種類,將金銀納入貨幣流通,可惜神宗并沒接受。沈括還提出了“錢利于流”的貨幣理論。他認為,錢如果藏之不用就是死錢,要使錢增值就必須投放到流通領域。因此沈括主張加速貨幣流通,通過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的增值來達到穩(wěn)定幣值的目的,這一發(fā)現(xiàn)比西方早很多年。沈括還注意到貿(mào)易來往中的順差和逆差問題,主張根據(jù)邊境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通過調(diào)節(jié)貿(mào)易額來達到穩(wěn)定貨幣的目的。
熙寧七年(1074年),沈括在擔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和軍器監(jiān)長官期間,攻讀兵書,精心研究城防、陣法、兵車、兵器、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軍事問題,編成《修城法式條約》和《邊州陣法》等軍事著作,并把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功地應用在軍事科學上,為提高兵器和裝備的質(zhì)量做出了一定貢獻。
《夢溪筆談》中有近20個條目與軍事有關,記述了沈括親歷的一些戰(zhàn)事、古代名將的戰(zhàn)例、古代的一些戰(zhàn)爭攻防手段與策略,如“赫連城”特點介紹、戰(zhàn)棚的作用分析等,為后人提供了珍貴的軍事研究資料。
沈括是樂律行家,據(jù)《宋史‘藝文志》載,沈括還撰寫過《樂論》、《樂器圖》、《三樂譜》、《樂律》等著作,可惜巳佚?!秹粝P談》中與音樂相關的記述有40多條,研究并闡述了古代音樂的音階理論;記述了沈括對唐宋燕樂的研究心得,如燕樂起源、燕樂二十八調(diào)、唐宋大曲的結構和演奏形式、唐宋字譜等;并考證了部分樂器的形制、用材、流布與演變。
沈括在書畫收藏與鑒賞方面也是行家。他撰寫過《圖畫歌》,用歌詩的方式,對兩晉至宋代50多位名畫家的作品及風格進行品評,語言精練、視角獨到,得到了著名書畫家米芾等人的高度評價。
一、記錄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沈括詳細記述了慶歷年間布衣畢昇發(fā)明活泥字印刷術的全過程及字印的下落,這種活泥字印刷術被譽為“沈存中法”。
二、記錄了能工巧匠喻皓的高超建筑技術,尤其是摘抄了其著作《木經(jīng)》的部分內(nèi)容,為中國建筑科技史留下了極為寶貴的史料。
在本文中,我們已經(jīng)介紹了沈括生平: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簡介的相關內(nèi)容。如果你想要鉆研更多的歷史相關內(nèi)容,我們推薦你關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詳盡的歷史知識和有趣的歷史故事,讓你更好地理解過去,開闊視野,以及深化你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zhèn)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地質(zhì)學,氣象學、地理學、農(nóng)學和醫(y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秹粝P談》總結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學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1、沈括(北宋官員、科學家) (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2、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嘉_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jiān)、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_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zhàn)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隱居夢溪園。紹圣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是宋朝的人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佑進士,后任翰林學士。一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后隱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1072年)提舉司天監(jiān),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陜西鹽政。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于永樂城之戰(zhàn)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zhèn)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地質(zhì)學、氣象學、地理學、農(nóng)學和醫(yī)學。[1] 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5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禪到底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