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學習歷史時,我們只能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假如柴榮活著,趙匡胤有機會謀反嗎?的歷史內(nèi)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柴榮作為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壯的。他出生在邢州一個富戶家庭,然而由于家道中落,他不得不投奔他的姑父郭威。郭威看到柴榮學習和練武的努力,聰明機智,辦事謹慎,加上自己沒有兒子,于是收養(yǎng)柴榮,并將他改名為郭榮。
當時郭威的家境并不富裕,為了維持生計,柴榮和其他商人一起到南方販賣茶葉等物品。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他逐漸成為一位文武全才,同時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隨后,郭威成為軍中的大將,柴榮便棄商從戎,跟隨養(yǎng)父四處征戰(zhàn)。
柴榮在征戰(zhàn)中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勇敢的戰(zhàn)斗精神。他深受士兵的敬佩和信任,逐漸積攢了聲望。然而,命運的捉弄并沒有停止。
趙匡胤崛起后柴榮成為了他的手下。趙匡胤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派遣柴榮出使各地,收集情報并鎮(zhèn)壓可能的叛亂。柴榮一直忠誠地執(zhí)行著趙匡胤的命令,但是他的壯志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的機會。
趙匡胤在統(tǒng)一中原后,建立了宋朝,成為了皇帝。他黃袍加身,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存在。而柴榮卻只能作為一個普通的將領默默無聞地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成就和才華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這無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柴榮晚年病重病情日益惡化。他的離世只是原因之一,他的一生過得充滿了遺憾。然而,盡管他的一生曲折坎坷,但他依然是一個值得我們敬重和紀念的人物。
柴榮在后周的時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忠誠和聰明才智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周圍人。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壯的,但他始終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即便沒有成為皇帝,他也盡力為國家盡職盡責。
回顧柴榮的一生,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不論我們最后能否實現(xiàn)自己的壯志豪情,重要的是我們在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勇氣和才能。就像柴榮一樣,我們要努力學習和提升自己,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永不放棄,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而努力奮斗。這是對柴榮最好的紀念和致敬。
當時郭威家也并不富裕,柴榮就和其他的商人一起到南方去販賣茶葉等物,以貼補家用,逐漸成為一個文武全才、且具有相當實踐經(jīng)驗的少年俊彥。后來郭威成為軍中大將,柴榮于是棄商從戎,跟隨養(yǎng)父轉戰(zhàn)四方。
郭威建立后周后,柴榮任澶州節(jié)度使,表現(xiàn)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治理能力,在地方上贏得了好名聲,深受郭威贊賞。顯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逝,柴榮奉遺詔繼位,是為周世宗。
殊不知繼位不到10天,北漢劉崇趁后周國喪、新君年輕、內(nèi)部不穩(wěn)之機,親率精兵3萬,會同遼兵5萬余,號稱大軍10萬,侵犯后周。柴榮召集群臣商量對策,殿前意見紛紜,柴榮力排眾議,親自領軍出征。
3月19日,敵我雙方在高平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北漢與遼軍兵馬雄壯,氣勢很盛,后周軍中不少人感到驚慌,樊愛能、何徽率領的右軍潰敗,千余步兵解甲投降。
柴榮見形勢危急,親自率親兵冒箭石督戰(zhàn)。宿衛(wèi)將軍趙匡胤和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軍分左右兩路強攻。后周兵士見皇帝和將軍身先士卒,膽氣倍增,奮勇殺敵。北漢和遼軍無法抵擋后周軍隊猛烈的攻擊,兵敗如山倒,劉崇僅率領百余騎狼狽地逃走。
此戰(zhàn)之后,柴榮整頓軍隊,首先嚴明紀律,獎勵有功將士,將臨陣脫逃的兩個將軍和兵士斬首示眾。其次裁汰老弱者,充實精壯勇猛之士,建立了一支所向無敵的禁軍,在以后的征戰(zhàn)中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
柴榮在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當時后蜀割據(jù)四川、并占據(jù)了隴西的秦、鳳、階、成四州。顯德二年五月,柴榮指揮部隊攻取了隴西四州。
之后的三年中,進行南征,先后攻取了淮南、江北十四個州,勢力達到長江。顯德六年(959年)三月,他開始北征遼國,收復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由于在征戰(zhàn)途中得了重病,含恨無力完成統(tǒng)一事業(yè)。
在對外用兵的同時,柴榮很注意社會生產(chǎn)力的恢復。當時戰(zhàn)亂頻繁,民戶多離鄉(xiāng)背井四散逃亡,他主持制訂了不少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民戶回鄉(xiāng)定居,頒布了逃戶田土的處理辦法,田主在三年內(nèi)回鄉(xiāng)的,歸還一半土地,五年內(nèi)回歸的,歸還三分之一。五年之后回歸的,除墳塋地外,一律不歸還。
爾后他依據(jù)元稹《均田表》所說的均田租的辦法,制成《均田圖》,頒發(fā)諸地官員,作均田準備。另派出朝廷官員34名到各州,均定田租,取消特權。掃除了唐朝以來的弊政。
后周以前一直沿用過去的律令等有一百五六十卷,文字難懂,條目繁雜不一,一些貪官污吏舞文弄墨,借此陷害民眾。柴榮指定專人整理法制。經(jīng)整理評定為《刑統(tǒng)》二十一卷。顯德五年(958年),頒布《大周刑統(tǒng)》,使全國遵守統(tǒng)一的法律。以后宋沿用《刑統(tǒng)》,成為繼承《唐律》的一部重要律書。
柴榮在戎馬倥傯的歲月里,還十分重視文化事業(yè),在整理歷法、音樂、典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詔令樞密使王樸,會同司天監(jiān)等機構,修訂歷法,制成并使用《顯德欽天歷》,考雅樂,重定音律,使失傳多年的唐代音樂得以恢復并流傳到宋代。修編太祖郭威,后梁末帝朱友貞,后唐閔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等人的實錄,填補五代書史上的空白,此外下詔搜求遺書,將散落在民間的典籍保存于國家史館。
柴榮作為一代歷史明君,還集中表現(xiàn)在關心民眾的疾苦上。有一次他和文武百官在皇宮中會餐,指著桌上豐盛的菜肴說:這幾天很冷,吃了這么好的熱飯菜就不覺得冷了,這是百姓們用勞動換來的啊。我們不能親自去種地,那就要親臨戰(zhàn)場,去為民除害。
有一年皇宮中的永福殿壞了,柴榮下令修繕,指派宦官孫延希、董延勛等4人具體負責。某天柴榮到工地視察,看見工匠們吃飯用瓦片盛飯菜、拿木片當勺子用,很是生氣,把孫延希叫來當場嚴加斥責,并定為死罪,對董延勛等3人免職。從此群臣無不心生懼意,再沒人敢玩忽職守了。
唐末以來,佛教發(fā)展迅速,僧人享有免役免賦待遇,大量的勞動人口和土地流入寺院。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力,顯德二年(955年),柴榮下詔廢除諸道州府縣鎮(zhèn)的一切未經(jīng)朝廷批準成立的寺院,并嚴格控制出家和受戒,并明確規(guī)定出家者必須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同意,還要能誦讀或背誦定量的經(jīng)文。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柴榮下令對開封城的內(nèi)外皇城和民宅做了系統(tǒng)規(guī)劃,發(fā)動10萬民工前后干了3年,將開封城的規(guī)模較之以前拓展了一倍多,使之成為全國當時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經(jīng)濟最繁榮的城市,據(jù)說趙匡胤建立宋朝后定都于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柴榮精明強干,繼位后有著遠大的理想,他曾說過,如果我能再活30年,我當以10年開拓天下,10年養(yǎng)百姓,10年致太平。
以上就是有關假如柴榮活著,趙匡胤有機會謀反嗎?內(nèi)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的歷史趣聞故事、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文章的話,就請持續(xù)關注。
公元954年,一位英俊瀟灑、才智過人的青年登上了皇位,并且當著天下人的面許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承諾,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榮。
這一號人物不常在電視劇里出現(xiàn),可能有人會對他不太熟悉,但如果要說,在他許下豪情壯志的五年后,兒子柴宗訓繼了位,并且還重用了一位名將趙匡胤的話,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呢?
在北宋建立起來之后,趙匡胤就把柴宗訓降為了鄭王,同時又立下了三條祖訓:“ 不論柴氏子孫犯下多重的罪,都不得加刑,止于獄中賜自盡,更不允許連坐其家人 ”是處處都透露了踩著舊主上位后的心虛。再加上宋朝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不禁讓人感嘆,如果給周世宗多活30年的機會,他是不是就能阻止陳橋兵變,更加有望統(tǒng)一天下了呢?
那我們就站在 歷史 的角度上來聊聊看吧
如果以在位30年的時間為基準, 歷史 上的時間線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年間,把他們兩個的接班人先拋開不談,周世宗跟趙匡胤,首先從起點就不一樣。
前者在登基之后,正好遇上北漢聯(lián)合遼國攻打后周,周世宗直接御駕親征,并在一片肅殺中陣前督戰(zhàn),還親手斬殺了北漢大將張元徽,。 這一戰(zhàn) 被 歷史 稱之為‘高平之戰(zhàn)’ ,算是給剛上位的新皇帝一個重大功績,周世宗也趁機大批封賞有功之臣籠絡人心,很巧 趙匡胤剛好就在其中。
趙匡胤在建立北宋之前,他還只是后周的一個小兵,周世宗沒有登基之前,他這個人簡直就是毫無存在感 ,但隨著高平之戰(zhàn)的打響,后周先鋒臨陣逃脫,周世宗授意他領兵的前提下,來到戰(zhàn)場上的趙匡胤,就像是猛虎覺醒了一樣殺紅了眼,據(jù)說是連手臂中了數(shù)箭都毫無感覺。后來這一仗大勝歸國,趙匡胤被周世宗封了個殿前司都虞候,這才正式有了帶士兵的資格。
那么周世宗呢? 自高平之戰(zhàn)后,他先后又經(jīng)歷了北漢晉陽之戰(zhàn),攻后蜀之戰(zhàn),淮南之戰(zhàn),以及攻遼河北之戰(zhàn) ,可以說他的皇帝生涯一直都和打仗融在一起。這期間有過大勝收復領土,也有過損兵折將敗興而歸,但他卻真正的兌現(xiàn)當初登基時許下的誓言。
可惜的是,公元959年,身在幽州商討攻城的周世宗突發(fā)疾病最后逝世在了開封,此時他才登基了第5個年頭,連他承諾中的第一個10年都還沒有達到。
此時的趙匡胤已經(jīng)是殿前都點檢了,掌握大批的兵馬并且身兼數(shù)項戰(zhàn)功,可是接任繼位的新皇帝,卻還只是個不到七歲的小男孩?正所謂人一仗勢心思就容易飄,趙匡胤已經(jīng)不甘心做個打工人了, 在北上御敵的途中,他就在一眾親信的半推半就下黃袍加身,完成了背叛舊主的‘陳橋兵變’ 。
這也就是欺負柴宗訓一個小孩了,如果還是那個會親自上陣打仗的柴榮,趙匡胤不得被碾壓到死死的嗎?
那么我們來到了第二個話題, 如果周世宗沒死,趙匡胤也沒有篡位,后周是否能完成平定天下,并且打造出第二個大唐盛世來嗎?
既然要跟唐朝比,自然就要把李世民拿出來比較。李世民也是在繼位之后,就面臨了突厥人的大批入侵,但比較有意思的是, 他的作戰(zhàn)能力方面雖然能力不差,卻是以斗嘴的方式讓突厥首領無地自容,被懟得主動逃離了,才開始發(fā)起進攻。 收拾完突厥就轉攻高麗、吐谷渾,還開拓了葉尼塞河,成為了史上當之無愧的盛世帝王。
反觀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對吧,當5年皇帝就打了5年仗對吧,靠的還是柴榮和趙匡胤兩代帝王的力量。所以在高平之戰(zhàn)之后,盡管后周也是經(jīng)歷著大輸大贏的局面,可因為攻勢太猛了對手們基本都是‘躺平任君揍’。
而且況李世民的志向,也不單單只是當中原的皇帝,他還要當草原的天可汗,換句話說,他是可以包容異族人存在的。后周的柴榮,能做到李世民的包容這個程度嗎?
更重要的一點是, 李世民繼位時期的大唐,中原早就已經(jīng)統(tǒng)一合體了, 而柴榮所處的后周,不僅眼前是各小國對權力的蠢蠢欲動,又有異族人對領土的虎視眈眈,還要面臨后唐遺留下來的藩鎮(zhèn)之亂。
如果沒有北宋,趙匡胤老老實實輔佐后周,柴榮再多活30年, 就以上情況來看,他最多再次統(tǒng)一中原但打造盛世天下,還是太難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7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滕子京為什么重修岳陽樓?
下一篇: 孫權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沒重用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