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公主和格格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常看清朝宮廷劇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皇帝的女兒有兩種稱呼,一個是公主,一個是格格。那么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區(qū)別?里面的學(xué)問大了。
公主的稱呼早就有了,這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號,簡稱為"主",與"公主"對應(yīng)的男性稱號是"王"。
"公主"的由來
據(jù)《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這就是"公主"的起源了。
春秋時期的爵位,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讓同為姬姓公爵級別的諸侯主婚,這便是"公主"的由來。
并且因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兒也稱"王姬",《詩經(jīng)·召南·何彼襛矣》就寫到: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此后"王姬"也成為帝王的女兒的代稱。諸侯之女也稱為公主,《史記·吳起列傳》記載
"公叔為相,尚魏公主。"
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未出嫁即早夭的皇女在大多數(shù)朝代不會被授予公主稱號。反之也有宗室女會被授予公主身份。迎娶公主稱"尚公主",公主下嫁稱"將嬪"。
古代貴族女子爵位
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xiāng)君等這些都是古代貴族女子的爵位,雖然跟出身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是仍然是需要受封才有的,并不是生下來就有。
公主為皇帝的女兒,長公主為皇帝的姐妹,大長公主為皇帝的姑母。
歷史上有名的公主不在少數(shù),太平公主算是一個。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guī)缀跽娴某闪?武則天第二"。
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從小驕橫放縱,長大后變得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
太平公主雖不乏心機和才干,也曾縱橫捭闔得意于一時,但終未能承傳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格格"的含義
格格是清朝的稱呼,漢人朝代是沒有這個稱呼的,格格是滿語里"姑娘"的意思,一般滿人貴族少女在不知曉具體封號和頭銜的情況下可以統(tǒng)稱"格格"。
同時清朝滿人貴族家中低等侍妾也稱為"格格",滿人貴族家中妻妾的稱呼為嫡福晉、側(cè)福晉、庶福晉、格格。
其中嫡福晉和側(cè)福晉均為妻,以嫡福晉為正室,側(cè)福晉為側(cè)室,嫡福晉和側(cè)福晉都是要由禮部代表皇室冊封的。
所以滿語的"格格",是對清皇族女兒的統(tǒng)一稱呼。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后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
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xí)慣,重新規(guī)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于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也就是排在庶福晉之后的"格格"。
據(jù)說《還珠格格》這一系列書來源于一個故事:當(dāng)年瓊瑤來大陸旅游,路過公主墳的時候?qū)@個地名產(chǎn)生了興趣。
后來她和朋友閑聊的時候得知,相傳乾隆曾經(jīng)收了一個民間女子做義女,并封為格格。這位民間格格死后,由于按照規(guī)矩不能葬在皇家陵園,于是就葬在公主墳這個地方。
說到格格,估計每給人都會想到小燕子,《還珠格格》這部劇在當(dāng)時非常的火熱,每個人物都歷歷在目,耳熟能詳。那為什么有的朝代稱之為格格,而有的朝代稱之為公主呢?
格格是清朝也就是滿族貴族人家對女子的稱呼,對于女子的稱呼最初都是格格,包括皇帝的女兒也包含其中。之后滿族統(tǒng)治了國民,為了能拉攏漢人,同時也為了學(xué)習(xí)漢族的制度,清朝就設(shè)立了公主。
除了皇帝的女兒被稱之為格格外,格格的稱呼也能被用在王公貴族和親王的一些側(cè)房生的女兒上。蒙古格格其實就是蒙古王生的女兒,清朝為了和諧,因此在對待蒙古的政策上是實行和親政策,而蒙古王公貴族也因此而誕生了。而漢人格格有所不同,它只存在在清朝初期,因為只有清朝初期的時候才設(shè)立了漢人藩王,之后因為政治因素,沒有了藩王一說,因此也就沒有了漢人格格的存在。
而公主的叫法,清朝之前的朝代中就已經(jīng)在使用,眾所周知,公主是皇帝的女兒。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女兒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也可能存在一些因為某種原因而被封為公主。比如在漢朝就有和親的政策,皇帝不想自己的女兒遠去和親,但是對方又要求是公主和親,因此就會認(rèn)相貌理想的未婚女子作為公主,代替真公主進行遠嫁。
而公主,在以上的稱呼中,細心點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公主類別有和碩公主也有固倫公主。其實在公主的類別中,固倫公主的級別應(yīng)該算是比較高的。固倫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天下,因此在帝王制度中,只有皇后生產(chǎn)的女兒才能有資格被叫做固倫公主,而和碩在滿語中的意思就與固倫截然相反,暗指區(qū)域的意思,通常妃嬪所生的女兒或者皇后認(rèn)養(yǎng)的女兒才會被叫做和碩公主。可見,是不是被稱作工作要看是不是皇帝生的,是被成為和碩公主還是固倫公主得取決于被誰生產(chǎn),是中宮皇后還是妃嬪??梢姽艜r候的拼爹拼娘才是真材實料的。稱呼都受到直接的影響。
而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為了獲得政治后盾,封恭親王的女兒為固倫公主,可見慈禧對恭親王的重視程度,給予其女兒公主最高檔次的稱呼,雖說清朝末期的公主也不是那么好當(dāng)?shù)?。但是作為固倫公主,地位還是在那擺著的。從中可以看出,公主也會被拿來作為政治交易品。
所以,格格和公主還是有差別的,也不是每朝每代都叫格格或是公主。不過,在古代稱呼也是地位的象征,不容小覷。
在今天的清朝電視連續(xù)劇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皇室的女兒,有時叫公主,有時叫格格。
事實上,格格這個詞來自滿語,它是滿族婦女的一種稱謂,即漢語中長女的意思?!案窀瘛币辉~在后金開始使用。后來國王和貝勒的女兒叫格。例如,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的大女兒叫“東郭格”,二女兒叫“能哲格”。一開始沒有定制化,所以有時候普通的未婚女孩也可以叫格格。
清朝的皇室女兒叫公主,其實是中原制造的。清朝太極皇帝登基后,開始稱女兒為公主,并規(guī)定王后的女兒叫“古倫公主”,公主的女兒和王后的養(yǎng)女,它被稱為“和碩公主”,而“格格”已成為王子高貴女兒的特殊名字。公主的稱號始于西周據(jù)《公羊傳》記載:“太子娶女子,必使同姓之君為君?!惫史Q公主。西周時,頭銜分為六級:王、公、侯、伯、子、滿。在皇帝的統(tǒng)治下,有五個等級。當(dāng)皇帝把女兒嫁給王子時,他并沒有親自舉行婚禮,而是讓同一姬姓的王子結(jié)婚。這就是“公主”的由來。
周代姓姬,周帝之女為王姬。在西周和春秋時期,許多皇帝的女兒成為了王姬,公主的女兒也叫公主。西漢時,皇帝的女兒叫公主,等級是郡公主,國王的女兒叫翁大人。除了公主和格格,有時還有一種皇室女兒叫公主。公主實際上是在東漢以后產(chǎn)生的,意思是縣里的公主。郡縣公主和郡縣公主都是公主的等級,這是建立在秦朝的郡縣制度的基礎(chǔ)上的,秦朝的郡縣制度是漢代的。此外,王子的女兒還包括鄉(xiāng)村公主和亭子公主。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朝,皇帝的女兒被稱為縣公主,王子和王子的女兒被稱為縣公主和村公主。唐朝以后,皇帝的女兒是公主,王子的女兒是公主,王子的女兒是郡主,一直使用到清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9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