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歷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小知識是鮮為人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廣大喜愛歷史的小伙伴們講講關于周遇吉是誰?周遇吉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通過明朝古墓出土的一些將軍的尸骨,上面被砍斷的枕骨確認了傳聞的真實性,許多網(wǎng)友知道真相后流下了淚水,稱其真是可憐。
李自成稱帝之后兵鋒正盛,從西安向北進兵的途中幾乎沒有遇到阻礙,一路守將都選擇了投降。直到他來到寧武關前,這座關卡里駐扎著不到四千的明軍,與太原相比微不足道。
不過領軍將領是山西總兵周遇吉,他還是勇衛(wèi)營的一名頭領,這一身份引起了李自成的重視。勇衛(wèi)營頗有來頭,它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御林軍,明朝早期御林軍戰(zhàn)斗力極強.
可是到了后期內部矛盾不斷,御林軍戰(zhàn)斗力也急劇下降,后來崇禎皇帝便將其改為了勇衛(wèi)營,同時由于裝扮原因又稱之為黑虎頭軍。
勇衛(wèi)營相比于御林軍人數(shù)很少,不過他們每一個都是明朝的精英士兵,更是有著周遇吉等經(jīng)驗豐富的將領訓練,在多次對外戰(zhàn)爭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戰(zhàn)績,堪稱是王牌之師。
而寧武關內駐扎的正是周遇吉所帶領的這樣一支部隊。雖然人數(shù)處于絕對優(yōu)勢,但是李自成十分忌憚勇衛(wèi)營的名聲,根本不敢輕視對方。
根據(jù)史料記載這場戰(zhàn)斗過程極為慘烈,李自成的部隊更是死傷數(shù)萬人,甚至到后來攻陷京城時都有許多人身負殘疾。相比于激烈的戰(zhàn)況,周遇吉的遭遇更是悲慘。
根據(jù)正史記載,由于武器以及人數(shù)落后,寧武關的守城戰(zhàn)并不順利,在對方的大炮之下城墻很快便被攻破,后來明軍憑借著頑強的意志修補了城墻,可惜最終彈盡糧絕。
不過周遇吉并未放棄抵抗,他帶著手下士兵在街巷中進行戰(zhàn)斗,親手殺死了數(shù)十名敵人,最終寡不敵眾身中數(shù)箭被俘。李自成對于周遇吉怨氣極深,他命令手下把周遇吉吊起來射殺,還將他的尸體進行分割。
破城之后寧武關內的百姓十分敬佩周遇吉的忠心,他們自發(fā)拿起武器與李自成作戰(zhàn),戰(zhàn)斗的最后寧武關全軍覆沒,被屠殺殆盡。
不過奇怪的是寧武關民間的傳說與正史記載大相徑庭,他們認為周遇吉的結局是縋城被執(zhí),也就是周遇吉自己跑到李自成城下怒罵對方,然后被李自成所殺。
不過經(jīng)歷過寧武大戰(zhàn)的士兵回憶道:周遇吉確實是自己來到李自成城前,并且揚言要斬殺李自成,但是后面還加了一句這是他自己的想法,與士兵和百姓都無關。
李自成聽到之后并未生氣,反而對周遇吉進行勸降,最后勸降失敗才無奈斬殺,而周遇吉的尸體則被埋葬在東門不遠處。
顯然正史與民間傳說有著極大的出入,雖然周遇吉最后都是死亡,但是無論是過程還是結局都迥然不同,一時間人們也難以分辨真假。
直到后來寧武縣對周遇吉的墓進行遷葬,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具無法辨認的尸骸,施工人員馬上將這一發(fā)現(xiàn)進行上報,引起了重視。
后來一批考古學家來到現(xiàn)場進行考察,經(jīng)過科學鑒定發(fā)現(xiàn)這具尸骸的確屬于周遇吉,而根據(jù)頭骨的傷痕可以看出上面有一道十三厘米的刀痕,而且枕骨被完全砍斷,可以得出結論周遇吉就是被斬首而死。
這樣的發(fā)現(xiàn)無疑讓寧武關百年的傳說成為了現(xiàn)實,周遇吉的確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甘愿犧牲自己,同時李自成也并未像歷史記載的那樣屠殺全城百姓。
這一真相的公布讓許多人萬分感動,甚至留下了眼淚。不過也有人表示疑惑,為何歷史不如實記載,其實這樣記載的原因很簡單。
本文涵蓋了關于周遇吉是誰?周遇吉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的所有內容,希望能夠為讀者們提供有關該主題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對歷史人物及歷史相關知識感興趣,我們強烈建議您關注我們的,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名人、歷史文化等等。
李自成攻破京師,一直沒有受到最大的阻擋,只有遇到一個人的時候不僅讓他頭疼,而且讓他恨之屠城。這個人就是明末愛國將領“周遇吉”。
周遇吉這個人是從一個基層慢慢立戰(zhàn)功爬上來的,先后跟隨張鳳翼、孫應元、楊嗣昌等人。而且早年的時候還在楊柳青痛擊了清軍。崇禎15年的時候,周玉吉被調任山西總兵,他當時上任以后發(fā)現(xiàn)山西盡是一些老弱殘兵,毫無戰(zhàn)斗力。他把這些老弱殘兵淘汰進行修繕兵器,也加強操練士兵積極備戰(zhàn)。但是奈何當時農(nóng)民軍實在過于龐大,在幾次關鍵的戰(zhàn)役當中也屢次遭到失敗。這些失敗帶來的后果就是沒有了主動權,不能主動出擊對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后來李自成攻占了陜西,計劃從山西進攻京師。周遇吉和山西巡撫蔡懋德共同布防抵抗,一邊向京師求救。
可惜當時京師已經(jīng)無兵可調,只能象征性的派個副將熊通率領兩千多入前去援助。周遇吉就讓熊通防守黃河,自己奔往代州為京師布置防線。后來,平陽守將陳尚智不戰(zhàn)而降,而且這貨還說降了熊通,并且讓熊通做為中間人去說服周遇吉投降李自成。周遇吉看到熊通憤怒的大罵:“我是愛國的人,深受國家恩賜,怎么會和你這種叛徒同流合污,做叛逆之事!朝廷派你統(tǒng)兵兩千,你不去砍殺賊人,為何要跑到這兒做說客?”說罷吩咐左右手砍了熊通,并把他的首級送往京師,表明為國而戰(zhàn)的決心!
后來太原淪陷,山西巡撫蔡懋德以身殉國。李自成在太原大吃大喝休息了八天,轉頭進攻代州。代州自然守不住,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周遇吉退守寧武關!寧武關是戰(zhàn)略重地,周遇吉在兵少將缺的情況下一直頑強的抵抗李自成。寧武關戰(zhàn)役也進行的相當慘烈!李自成一直攻不下來,揚言不投降就屠城。
彈盡糧絕的時候部下也勸阻周遇吉變通一下,周遇吉作為忠義之士,自然不會做出投降的事情!李自成后來都打算放棄攻取寧武關,后因部下堅持所以又對寧武關進行猛烈攻擊。最終關破,周遇吉被俘,后被殺害!周遇吉夫人劉氏也進行抵抗,被農(nóng)民軍燒死。李自成自然也沒放過關內百姓!
不知道對不對。試試
僅供參考。
周遇吉,錦州人,從小就力氣很大,喜歡涉獵,后參軍入伍。立了很多戰(zhàn)功,做到京營游擊的官位。京營中有很多都是官宦的親戚,子女(富二代,官二代),他們覺得周遇吉愚鈍,瞧不起他。周遇吉說:“你們都是些紈绔子弟,怎么能抵擋敵人的入侵,為什么不再閑時練練武藝本領,將來好有用武之地,以免得碌碌無為?!逼渌硕夹λ?br>崇禎九年時,都城被圍攻,周遇吉跟著尚書張鳳翼力戰(zhàn)數(shù)十場,連升兩級,居功至偉,升為前鋒營副將。轉年冬天,又跟隨孫應元等人討伐河南,光山,固始等地,全都打贏了。崇禎十一年,班師回朝,又被嘉獎。崇禎十二年秋,在淅川打敗了胡可,胡可全軍投降。楊嗣昌出兵襄陽,周遇吉與劉元彬在中官相會,后又與張獻忠在房縣相會,楊嗣昌猜測反則們會淺灘登陸,于是派遣周遇吉守備槐樹關,派遣張一龍在光化屯兵,反賊因此不敢來進犯。十二月,張獻忠在興安吃了敗仗,走竹山,竹溪,周遇吉又被楊嗣昌派到石花街,在草店打敗敵軍,反賊們全部進入四川地區(qū)。于是,周遇吉跟劉元彬一起在荊門駐守,保護獻陵。次年,跟孫應元等在豐邑坪打敗羅汝才,再次年跟黃得功一起將反賊一起追到鳳陽,才凱旋回師,在壽張大敗李青山,將反賊追到東平,反賊幾乎全部被消滅,李青山投降。升周遇吉為太子少保,左都督。
崇禎十五年東,山西總兵許定國因有罪被處死,周遇吉升為山西總兵,遇吉一到山西就把部隊里面老弱之人淘汰,積極訓練士兵,他旗下的士兵都武藝精通。次年十二月,李自成攻陷全陜西,快到篩細的時候,遇吉認為沿河的數(shù)千余里,反賊都可以渡河,于是分兵把守上游河道,又派下游蒲坂屬的巡撫蔡懋德,向朝廷請求支援。朝廷派遣副將熊通帶領兩千多人來支援,崇禎十七年正月,遇吉下令熊通防止反賊渡河,但平陽守將陳尚志已經(jīng)派遣使者去歡迎反賊進城,還勸降熊通。遇吉怒斥:“我們受國家厚恩,怎么可以叛變,你統(tǒng)兵兩千,不去殺賊,怎么還當說客。”當時就把陳尚智殺頭了。讓人把陳尚智的首級帶到京城,到二十七日,太原失守,蔡懋德戰(zhàn)死。反賊于是攻陷忻州,包圍代州。
遇吉憑借城墻牢固,派遣士兵奮力出擊,以防止反賊向北繼續(xù)進攻。接連十日后,殺了不少反賊,但城中糧食匱乏,于是退到寧武。反賊接著攻到寧武,向城中高呼五日不投降,就要屠城。遇吉四面發(fā)炮,又殺了數(shù)萬反賊,火藥都打沒了,有消息傳來,讓遇吉頭像。遇吉大怒說:“為什么要怕他們?如果我們勝利了,我們都是忠義之士,如果戰(zhàn)敗了,把我綁去見反賊?!庇谑窃诔莾仍O下埋伏,派士兵來引敵軍入城,在城門處又斬殺千余人。反賊用大炮攻打城池,賊寇用炮攻城,傾毀又修復有兩次,打傷他們四員驍將,李自成害怕了,想撤退。他部隊中的將領說:“我們比他們多出百倍的士兵,如果用十個打一個,還怕勝不了么?”李自成聽從了這句話,前面的部隊剛死,后面的部隊又沖上去了,所有官兵全都全力以赴,終于攻陷了該城。遇吉與李自成的部隊巷戰(zhàn),馬死了,他就徒步,赤手空拳又殺了數(shù)十人,身上中了很多箭,猶如刺猬一樣,終于被擒住,但寧死不降。反賊把他掛在高高的木桿上,在林叢中射死他。又鞭尸.城中百姓感激遇吉的忠義,全都巷戰(zhàn)殺敵,不可勝數(shù)。遇吉的孩兒,跟隨遇吉一起出戰(zhàn),知道死才停止站頭。他的夫人劉氏本來就很勇猛,率領數(shù)十婦女占據(jù)山巔,在高處射箭,每箭必射殺一名反賊,反賊不敢逼近,只好放火,全家全部戰(zhàn)死
里面可能有不對的地方,僅供參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01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諸葛兄弟三人哪位混得最好,